[討論] 佛教(宗教)與學術盲點

看板Buddha作者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時間8年前 (2016/01/01 18:30), 8年前編輯推噓1(1032)
留言3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6 (看更多)
  鄙人膽大包天, 想在此發表一下: 學術研究宗教(佛教)的盲點這個 議題.我認為以學術方法研究宗教不是不可, 首先, 宗教本身就有很多範 疇, 比如歷史,思想史, 文化...如果其中沒有牽扯到超自然領域, 那麼我 覺得儘管大量研究. 但是如果有牽扯到. 那就要慎思慎行了.不過很抱歉, 只要用人類經驗能理解的範圍當成假設研究它, 那麼我要說, 可信度大大 減低.怎麼說呢? 原因有二: (1) 排除超自然部分只是一種無能力證明的假設:   宗教領域因為涉及超自然現象, 所以他不可能用當前學術界所能採用 的任何方法去支持. 所以,一碰到這個議題, "人間"的學術人士只能轉彎 , 用相對"合理"的說法去詮釋. 常用的幾招就是人類"假託"聖者或天人所 言, 大腦幻覺等等. 反正就是不能承認那些事情就是了. 前提就已經不相 信了,當前也沒有任何東西有辦法可以證明這些東西存在. 講白些, 根本就 是儀器太low, 理論太不夠用, 殊不知我們連大腦的運作方式都還沒全搞定 , 連基本生命的原因仍然混沌, 宇宙奧秘目前只揭密5%. 我不曉得學術到底 敢大聲宣稱學術能否證的範圍與能力到底有多少.   再者, 既然學術一開始就把超自然拿掉, 就沒打算承認他, 那麼當我們 用這點質疑學術時, 學術實在沒有立場說他們的東西真的可靠. 因為學術 從來就沒能力證明他們拿掉超自然這個假設是對的. 尤其是當現實世界的確 出現許多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時, 這個假設的力道更形薄弱無力.也就因 為這樣, 相對上, 學術在宗教研究這個領域的可信度遠遠比其他的領域要低 非常多. 往往變成自嗨自給自足, 論文創造與想像力訓練比賽.   打個比方,有一個盲人出門被一攤水弄到滑倒, 他站起來大罵說: 某甲 ! 是不是你潑的水? 某甲否認...結果罵某乙....某辛. 結果大家都不承認. 然而這個盲人罵來罵去就是沒想到根本是昨天下一場雨所致. 為什麼? 因為 盲人沒看過下雨~~~諸位,我們的學術像不像那位盲人?    (2) 宗教是先人智慧結晶,或許遠較當前科學學術先進:   如果超自然的存在非常可能, 只是真的當前科學太不上道而不能證明, 那麼宗教就變得比學術前進非常多. 要知道人的行為與思想其實從來就不 用科學背書. 在沒有科學的時代, 經由先人的經驗傳承與社會的共同信念 , 我們還是可以順利的過完一生. 比如吃苦茶油拌麵線對胃好, 這些經驗 法則早就深植人心, 如果要等到科學家證明才能吃, 那想想看會變成多荒 謬的世界. 難道沒證明走路30分鐘可以防治失眠前就不走路嗎? 同樣的道 理, 宗教當然也是先民智慧的結晶, 他的內涵與智慧或許遠遠超過科學.如 果硬要用科學來qualify宗教, 說嚴重點, 有如叫小學生當博士生口試委員.   舉個例子, 記得某年台大醫科狀元曾經透露, 他曾在考大考前兩天夢到 非常清晰整張自然組數學聯考試題. 結果當年他該科考一百,其他同學3,40分 . 像這種事其實很多, 不勝枚舉. 這種事情我倒要請教各位P們與75級分大大 , 怎麼解釋? 不過我要強調, 我並不是要否定學術, 只是你要知道他的限制 , 對於假設要謹慎,對於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要謙沖自牧, 接受批評, 而對於 未知領域尤其要心胸寬大,不冒然否定。大膽假設可以, 但請切記要小心求證, 未證實前"請勿大膽放話". 任何學術人士與高學歷者千萬要收起自尊自傲,唯 我獨尊的我慢心才好, 不然一個不小心, 就會誤人誤己. 貽害蒼生.   對此, 我有些感嘆, 很多學術研究人員本身研究宗教, 但始終不信教, 當 然, 其實真的不一定要信, 但是對於人生還是要有些"感覺"的, "生老病死"的 經歷不會因為不信教就免疫,沒這種事.宗教人士選擇了一條自認為能解決這個 問題的道路. 那非宗教人士呢? 要等到科學哪天證明: "是, 人死不滅,善惡有 報"才開始改變思維與行為模式嗎? 我們要問: 那一天先到還是躺下來先到? 因 此, 鄙人不覺得這是個有智慧的做法. 宗教與任何有智慧的先賢所言的價值就 在於此, 他可能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少浪費很多時間.    最後, 感恩你看完文章. 要聲明的是: 這篇非針對任何人,只是略略 發表一下對於所見所聞的感想,若有得罪, 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221.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51644203.A.CAD.html ※ 編輯: ilvepce (111.251.221.12), 01/01/2016 18:48:16

01/01 19:13, , 1F
研究妓女要先當妓女 研究犯罪 要先當罪犯 可笑
01/01 19:13, 1F

01/01 19:15, , 2F
你邏輯也太神吧~~跟誰學的?
01/01 19:15, 2F
※ 編輯: ilvepce (111.251.221.12), 01/01/2016 19:34:50

01/01 20:26, , 3F
我覺得你對學術誤解太深了...如果有時間我會發個文回應。
01/01 20:26, 3F
歡迎回覆~~ 不過我想你要講的可能包括: (1) 學術沒有否認超自然, 只是因為無法證明, 所以先晾一邊? 我知道這點~~ 學術一定要這麼做. 我承認~ 但是只是降低論文可信度而已。 (2) 學術人士都很謙虛. 不會驕傲有偏見. 只願意找自己碴?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書. 他有講到"典範"的建 立. 新典範的建立都要經過陣痛期的. why? 因為人類對舊有價值觀的固執 與對新事物的排斥. 這本就是人之常情. 好似冷次定律與法拉第電磁感應 定律為抵抗磁通量改變而生電場一樣自然. 大自然抗拒改變平衡, 人也一 樣. 想當初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到歐陸還被否定過. 附帶一提的是: 孔恩的理論也被佛教學者拿來解釋原始佛教轉成大乘佛教的 過程."典範轉移"...

01/01 22:44, , 4F
超自然有點偏..我認為學術不太能接受限制可能你懂
01/01 22:44, 4F
我講的超自然, 不是指那些林林總總的團體或機構所標榜的超自然. 而是 佛經上講的脫離人類經驗能理解的狀態或描述.

01/01 23:55, , 5F
有些事情也是時代的眼淚吧,像中國以前的出家眾,都俱備
01/01 23:55, 5F

01/01 23:57, , 6F
很高的學術涵養,甚至還要經過皇帝考試,才能頒發度牒。
01/01 23:57, 6F

01/01 23:58, , 7F
所以過去的出家人說話就非常有份量,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01/01 23:58, 7F

01/01 23:58, , 8F
以前的出家人往往都還是知識份子請教的老師。
01/01 23:58, 8F

01/01 23:59, , 9F
例如明朝的袁了凡先生。
01/01 23:59, 9F

01/02 00:00, , 10F
清朝後,佛教僧人的審核制度崩解後,整個就衰敗了,教育的
01/02 00:00, 10F

01/02 00:01, , 11F
佛教也瞬間淪落為宗教信仰的佛教,這說要怪罪現代受西方科
01/02 00:01, 11F

01/02 00:01, , 12F
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嗎 ? 或許歷史就是這樣,無常。
01/02 00:01, 12F

01/02 00:04, , 13F
早期的"寺",是隸屬國家的教育機關,跟現在的寺差很大。
01/02 00:04, 13F

01/02 00:08, , 14F
在以前的俱舍宗、成實宗,這些研究唯識學的,以現代話來說
01/02 00:08, 14F

01/02 00:09, , 15F
都可說是人類心理學的專家。
01/02 00:09, 15F

01/02 00:10, , 16F
自己有稍微涉獵過東西方的心理學,真的深深覺得佛法是寶,
01/02 00:10, 16F

01/02 00:11, , 17F
只可惜很多都沒落了 ~
01/02 00:11, 17F

01/02 00:18, , 18F
希望別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佛門自己要振興起來才是真的。
01/02 00:18, 18F
我沒有要別人改變想法, 我也同意佛門要復興要靠自己振興. 但振興大乘 佛法的方法應該不是只有苦修.龍樹菩薩提倡菩薩當學五明, 其中就包含因明 (邏輯推演,辯論),內明(教理), 工巧明(工程,科學,製造技術), 聲明(語言文字 ). 當初7~8世紀印度教商羯羅嚴重挫敗佛教就是因為沒人辯的贏他, 但你仔細 看他的著作"梵經注"與"示教千則"有關於佛教的批評,會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難辯 ,只是當初真的沒人可以辯贏商羯羅. 這不得不說是佛教人才衰微的結果. 想當初在提前個一兩百年, 玄奘到印度那爛陀寺留學時, 曾經催破小乘以及 外道, 轟動一時, 怎麼過了一百多年後就一蹋糊塗? 因此, 當代大乘佛法要興, 除了修證, 有論辯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01/02 00:22, , 19F
佛陀當年隻身一人,一步一步讓許許多多外道臣服皈依三寶,
01/02 00:22, 19F

01/02 00:23, , 20F
靠的不是別的,是自心所證的圓滿智慧,所以要對佛法有信心
01/02 00:23, 20F
※ 編輯: ilvepce (111.251.221.12), 01/02/2016 01:18:56

01/02 01:36, , 21F
同意您說的,不過讀過古人的注解後,真的覺得以前的人,
01/02 01:36, 21F

01/02 01:37, , 22F
程度非常的高,不難想像當時印度那爛陀寺是什麼榮景。
01/02 01:37, 22F

01/02 01:47, , 23F
讓我想到一首偈,或許這就是古今求學的心態差異。
01/02 01:47, 23F

01/02 01:47, , 24F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01/02 01:47, 24F

01/02 01:48, , 25F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01/02 01:48, 25F

01/02 01:48, , 26F
路遠碧天惟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01/02 01:48, 26F

01/02 01:48, , 27F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01/02 01:48, 27F

01/02 01:50, , 28F
以前讀到這首偈子,有股悲從中來。
01/02 01:50, 28F

01/02 01:53, , 29F
我們真的是站在一群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佛法,很感恩。
01/02 01:53, 29F

01/02 01:55, , 30F
你講的1.2.都不是我要說的,我睡前打個文回應好了。
01/02 01:55, 30F

01/02 01:56, , 31F
順便說一下,孔恩的典範概念被太多人引申太多,尤其是文史
01/02 01:56, 31F

01/02 01:57, , 32F
社會學類,逼得孔恩不得不詳細說明他的典範是什麼,因為被
01/02 01:57, 32F

01/02 01:57, , 33F
濫用太嚴重。
01/02 01:57, 33F
我沒有說佛教學者這個做法是對的呀~~我只是說有文史哲人用這個方法~~ ※ 編輯: ilvepce (111.251.221.12), 01/02/2016 10:44:44
文章代碼(AID): #1MXbKhoj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XbKhoj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