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原始)佛陀不提倡持咒解脫生死

看板Buddha作者 (silence)時間10年前 (2014/08/08 22:48), 10年前編輯推噓8(806)
留言1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 引述《cyberleft (cyberleft)》之銘言: (略) : 再以<佛說阿彌陀經>為例: : 經文提及要到極樂佛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具體方法是: :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 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 : 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 但是請注意,到了極樂佛國並不是什麼都可以不用做了,經文說: :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 : 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 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不就是原始佛陀教導聲聞弟子 : 開悟解脫的方法嗎(道諦) : 所以念佛到阿彌陀佛國土,仍舊要學習原始佛教的道諦。所以念佛號是「方便法」 : 目的仍舊是要引導學佛者回歸到原始佛陀說的道諦。 (恕刪) 漢傳的阿彌陀經有兩個譯本,一般通行的是鳩摩羅什譯本,另一為玄奘譯本。 兩譯有些差異的地方,例如── 鳩摩羅什譯本: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玄奘譯本: 「隨其類音,宣揚妙法,所謂:甚深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道支等,無量妙法 。彼土眾生,聞是聲已,各得念佛、念法、念僧,無量功德熏修其身。」 此處鳩摩羅什譯本中未列出完整三十七道品, 而玄奘譯本包含完整的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 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支”。 鳩摩羅什譯本: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 若七日,一心不亂。」 玄奘譯本: 「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 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 此處鳩摩羅什譯本“執持名號”至“一心不亂”, 玄奘譯本“聞已思惟”至“繫念不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66.24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a/M.1407509300.A.77B.html

08/08 23:54, , 1F
謝謝c大分享
08/08 23:54, 1F

08/09 17:41, , 2F
08/09 17:41, 2F

08/09 17:47, , 3F
這個系列文第一次推
08/09 17:47, 3F

08/09 19:18, , 4F
專業
08/09 19:18, 4F

08/10 03:02, , 5F
這系列文程度蠻高的
08/10 03:02, 5F

08/10 03:07, , 6F
看來玄奘的翻譯更紮實些
08/10 03:07, 6F

08/10 08:09, , 7F
這部份鳩摩羅什的唸起來比較順和優美,但想不到有漏譯
08/10 08:09, 7F
鳩摩羅什譯本: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 ,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 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玄奘譯本: 「又舍利子,極樂世界淨佛土中,處處皆有七妙寶池,八功德水,彌滿其中。何等名為八 功德水?一者澄淨,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輕軟,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 除飢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多福眾生常樂受 用。是諸寶池,底布金沙。四面周匝,有四階道,四寶莊嚴,甚可愛樂。諸池周匝,有 妙寶樹,間飾行列,香氣芬馥,七寶莊嚴,甚可愛樂。言七寶者,一金,二銀,三吠琉 璃,四頗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濕摩揭拉婆寶,七牟娑落揭拉婆寶。是諸池中,常有種 種雜色蓮華,量如車輪,青形青顯青光青影,黃形黃顯黃光黃影,赤形赤顯赤光赤影, 白形白顯白光白影,四形四顯四光四影。」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8/10/2014 11:07:07

08/10 11:47, , 8F
後段又覺得玄奘的較好 哈哈
08/10 11:47, 8F

08/10 11:48, , 9F
只是這種情況,又會讓人懷疑玄奘是否有加了不少解釋在內文
08/10 11:48, 9F

08/10 11:49, , 10F
畢竟兩者差距蠻明顯的。
08/10 11:49, 10F

08/10 12:55, , 11F
一種可能性,是兩人翻譯的文本不同,所以翻譯出的結果
08/10 12:55, 11F

08/10 12:56, , 12F
就有明顯差異
08/10 12:56, 12F

08/10 21:38, , 13F
有可能兩位大師所依的文本不同
08/10 21:38, 13F

08/12 21:00, , 14F
翻語上的認知差異,無礙^^
08/12 21:00, 14F
文章代碼(AID): #1JvECqTx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JvECqTx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