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唱片越少,音樂祭越多

看板Brit-pop作者 (曼哈頓博士)時間15年前 (2009/07/19 00:06),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25 (看更多)
※ 引述《prankjc (Things will be alright)》之銘言: : 台灣就是個文化尚未深植的年輕國家, : 流行這字在台灣就是個膚淺的樣貌, : 所以當我們對比想到Madonna與數字天團時,會困惑。 : 搖滾是不是獨一無二的革命力量與流行文化正好相對? : 在台灣聽搖滾做搖滾的人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以為這樣。 : 但在國外路邊抓個小弟,他可能都知道些你不知道的樂團,熱愛死金, 我覺得比較有可能是Lady GaGa或五角耶 : 抓個老爹,他也愛50's60's的老搖,抓個老媽,她愛Belle and Sebastian. 為什麼我覺得會是鄉村音樂或席琳荻翁的比例比較大.... 這樣講好了 我有一些年紀相仿的親戚住在美國 他們聽過Likin Park 卻不知道Oasis 或是知道Dave Matthews Band 卻從來沒聽過Sonic Youth這名字 音樂的流行本來就有地域性 如果把一樣的問題拿去問捷克人/菲律賓人/南非人 得到的答案可能差別更多 姑且不論怎樣的流行文化才是成熟 怎樣才是膚淺 我想本版的版眾比較關心的問題是 為何"獨立音樂"在台灣的聽眾這麼少呢? (引號內的文字可依喜好替換) 可能的答案: 1)聽這種音樂的人口比例在世界各國都差不多,因此在英國擠滿glastonbury的人按比例 在台灣換算出來就是這麼丁點人,連個音樂祭都撐不起來 (那為什麼人口比台灣還少的冰島和瑞典可以成為音樂輸出國?) 2)文化差異 對照組: 日本 / 南韓 / 中國 / 菲律賓 3)台灣的音樂產業體質不良,唱片公司老闆耳朵壞掉 盡塞垃圾食物給聽眾或是搞爛優秀的本土樂團 4)命中注定 5)以上皆是 以下開放call in.....我是很認真的想討論拉! 不過要戰也是可以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56.72

07/19 00:10, , 1F
4 我愛你
07/19 00:10, 1F

07/19 00:22, , 2F
曼哈頓博士也愛你 啾咪
07/19 00:22, 2F
※ 編輯: DrManhattan 來自: 219.84.56.72 (07/19 00:22)

07/19 00:42, , 3F
純推lady gaga 其他看不懂
07/19 00:42, 3F

07/19 00:48, , 4F
lady gaga+1
07/19 00:48, 4F

07/19 01:03, , 5F
interesting
07/19 01:03, 5F

07/19 21:28, , 6F
沒有人想討論嗎? 在這個版還是戰文比較受歡迎哭哭
07/19 21:28, 6F

07/21 09:29, , 7F
看到4)命中注定 我笑了XD 我想到Slumdog Millionaire
07/21 09:29, 7F

07/22 16:30, , 8F
Dave Matthews >-<好久沒聽了~淚
07/22 16:30, 8F
文章代碼(AID): #1AOVBz0N (Brit-po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OVBz0N (Brit-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