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小弟我的心得

看板Bowling作者 (小 p)時間18年前 (2005/11/25 14: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9 (看更多)
※ 引述《superg3 (屁屁奔)》之銘言: : ※ 引述《ParkbohnIV (小 p)》之銘言: : : 沒有這種事吧? : : 台灣飛碟球有強到能使他們產生抵制意念的程度嗎? : : (我是打飛碟的,我自己都不這樣認為。) : 美國PBA不承認飛碟球球路 1、首先,不承認並不等於抵制。 ꄊ (和 MLB 不承認王貞治是目前世界上打最多全壘打的人一樣。這等不等於 MLB 有抵制 王貞治的任何舉動?) 「不承認」多少有點「不把你當回事」的味道(不討論主流派的心態問題);PBA 現階 段不太把飛碟球當回事倒是真的。但「抵制」在此有『以具體行動,阻撓你在國際舞台 發展』的意思(像從前台灣少棒一樣,人家怕你一直拿冠軍哪!)。請問你們認為飛碟 球遭遇的處境是哪一種? 這樣講多少有人誤會,但飛碟尚未可怕到能威脅以曲球為主的歐美國家(當然包括PBA) ,卻是不爭的事實。光在技術面的優劣差距,不需在球道上作特殊設計就能分辨出來。 2、而且所謂的「不承認」也未必正確。王幼鈴不就去打過他們的比賽嗎(我還記得拿了 第 14名)?在全球的觀念裡,保齡球就是保齡球,沒有球路之分;只是現今的趨勢,曲 球人口佔全球絕大多數(粗略估計,飛碟球可能不到 5 %)。飛碟球人口的比例尚未足 以讓主流派予以「正視」(我個人認為「漠視」較「不承認」要來得恰當) 這項發展, 這個空間其實需要發源國家持續努力推廣,至於推廣成效如何,就看台灣拿不拿得出一 套人人信服的理論根據。 歷史長久的職業運動體系有權自視為主流,畢竟他們有夠長的時間將這項運動的觀念反 覆地去蕪存菁。在夠長的傳承、革命、淘汰、更新之後,才會有足夠精確、放諸四海皆 準的經驗法則。台灣飛碟球發展時間短,環境又不夠穩定(全世界哪個國家十年內拆掉ꐊ 一萬多個球道?),更造成經驗累積上的一大困難。加上保齡球扯一堆材料科學,台灣 真有足夠的技術和運動人口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人人信服的飛碟球理論模型嗎?打三十局 國手選拔的時候,腎上腺素還是好用些。這才是悲哀之處--技術面永遠是檯面下練球 的事。 保齡球在國外發展逾百年(第一個保齡球協會組織是1895年美國的 ABC,後來才有所謂 PBA ,當然那是個橡膠球年代,也不是一開始就打大曲)。長時間下來,理論數據、力 學模型、訓練方式和資歷認證等都相當完整;而飛碟球則是近年來,在台灣特殊球道環 境下誕生的打法。從馬大師拿牌起,算算不超過15年。在飛碟球風行這段期間,各家各 派林立,不少是蹲在球館無師自通擠出來的。理論根據一番吵(還不如抄),沒個具體 共識,弄到最後大家各玩各的,打有就是大師。最常聽到的就是:「怎樣?不然來殺一 局!?」輸的掏錢閉嘴。這樣的打球文化不但把廣大的娛樂市場和賽場生態拖垮,也害 苦了不少真正有心鑽研飛碟球理論的球友和選手們。 曾有一種說法:「台灣早年球道保養上別搞得那麼差勁,就不會有這種意外球路的誕生 。」個人不完全認同。畢竟它就是一種獨樹一格的球路。球重又輕適合東方人,動能加 轉動慣量擊瓶的邏輯非常棒,沒理由不推廣。只要國際賽允許某種「合格油路」出現, 剛好讓飛碟球選手佔到優勢,曲球選手打不好也沒話講(反之亦然)。但這是機率問題 ,比如說:PBA 光是合格上油方式就有 200多種(FIQ 我不知,有人能否提供?),絕 大多數油路設計早在飛碟球誕生前就已存在。假設今天辦一場長期的比賽,每種油路打 三局,讓各國飛碟曲球共 100位公認頂尖選手把這200多種(算 200 種)油路通通打完 ,比 600局總分的話,你覺得飛碟選手的分數排名會在哪一個段落(lap 除外,願意鳥 我的可以出個聲)?我可以跟你說,最高分那位有前 60 名就很偷笑了。 而這 200多種油路都是專為「讓飛碟球打不好」而設計的嗎?別鬧了唄!! 【同理也可以把 FIQ 所有的油路打出來讓選手比賽,飛碟球會佔有多少 % 的優勢? FIQ 在制定大部分油路規範時, 飛碟球也還沒出現啊!!】 另外就是眾所週知的瓶頸問題。兩位Pro一飛一曲同場競技,遇到鳥道的時候,飛碟六局 可能掉個百來分,曲球卻有可能摔個三四百分。 比分數當然飛碟好看些,但實際上兩人 打得是「一樣爛」的(1103 分和 865 分一樣爛?對!就這個意思)。 但哪天球道合他 胃口時,你一千三他就一千四了。甲冠兩三萬,甲五兩三千,安慰自己: 其實你們打得 一樣好。今年東亞運就這麼回事,我不懂陳王兩仙為何要去抗議油路不公 (又是報紙亂 寫?)。球隊有位朋友幾年前趁出差之便去看日本盃,複賽八局平均要 23X 才有機會進 16 強(相當於六局1400),聖誕樹? NO!! 百來位大名鼎鼎曲球選手還是有一半平均 不到 190,油路仍有相當的難度。 So?是該跳脫迷思的時候了。有人打 1400 的道不見 得歡樂,不是飛碟打有的油路才叫合格;今天你打得好, 明天人家改了上油造成你打不 好,不是什麼該怨的事。打比賽不比上餐館,專揀喜歡的菜吃, 如果適應油路比人家少 ,輸人的風險當然大了。 說這些絕對不代表「飛碟球就不該存在」或「美國什麼東東都比較好」( 沒這種事,撞 球我就只看台灣);甚至「唉算了唄!別打飛碟了,打曲球吧!」( 只要我手指沒斷, 此生飛碟樂此不疲)。認清不等於唱衰,我幹嘛大費周章去唱衰一種我樂此不疲的運動? 至於飛碟會不會哪天真正壯大到被國際舞台「正視」進而「抵制」, 不是現在就能知道 的事。畢竟技術層面、發展歷史和理論完整性的差距都非常大,人家現在是「看不見你」 還是「視而不見」,我們認清一點會比較好。 當然業餘性質的國際賽靠飛碟球拿了不少 獎牌是好事;我們在欣喜、感謝這些選手努力之餘,後續長久累積科學化數據才更重要。 (難道要和外國朋友解釋飛碟球重的是一股「氣」? Lucky strike就統稱「球運」? 那往後協會帶飛碟選手出征時,每人配一本黃曆得了。)。 真正支持、熱愛飛碟球的人們,該做的應該是這些事。 如果做不到(國外做了好幾十年了),就別怪人家漠視、不承認我們;真的做得非常好了 --有完整的訓練體系並足以在「所有」合格上油方式的國際比賽中,讓飛碟球佔到至少 50% 的優勢--再來去擔心人家會不會因為「怕我們」而「抵制我們」(這種抵制可是 很光榮的)。台灣若沒能熬過這波嚴冬的話,只能指望對岸了。 一點淺見,若有謬誤,虛心接受批評指教。 ※ 編輯: ParkbohnIV 來自: 218.161.9.239 (11/27 16:26)
文章代碼(AID): #13XgdqkZ (Bowl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XgdqkZ (Bow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