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教幾題奧林匹亞生物試題

看板Biology作者 (nothing else)時間18年前 (2006/02/15 01: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3 (看更多)
※ 引述《laughingfish (神經病...)》之銘言: : 這是一些奧林匹亞生物考古試題 麻煩各位為我解答一下<(_ _)> 我就我所知比較確定的回答 : 1.一個活細胞的細胞膜表面蛋白質以螢光物質標定後, : 再以雷射將一小塊面積的螢光破壞(漂白)。 : 請問細胞經一段時間培養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果,何者正確? : (A)細胞表面經漂白的面積及位置均不變 : (B)細胞表面經漂白的面積漸漸變大但位置不變 : (C)細胞表面經漂白的面積不變但位置會移動 : (D)細胞表面會呈現數個小白點 : (E)細胞表面螢光恢復均勻分佈 : 答案是 E : 以細胞膜的流體鑲嵌而言 蛋白質會重新洗牌均勻分布 : 那那些被破壞螢光的蛋白哪裡去了... 當然還是存在 只是混在大部分未經photobleaching(就是用光去照使螢光消失)的膜蛋白中 就像滴加少量紅墨水在大量清水中 一開始可以清楚看見紅色團塊,慢慢就經由擴散混入其他水分子中 如果photobleaching的範圍不大,經流體鑲嵌流動後基本上看不出密度有差的 : 2.當植物之維管束形成層不斷地分裂而形成次生木質部與次生韌皮部時, : 有關形成層細胞的敘述: : (1) 由分裂後所形成之較內的細胞取代; : (2)由分裂後所形成之較外的細胞取代; : (3)保留在原有的位置; : (4)進行平周分裂 (與植株周邊平行的分裂方式); : (5)進行垂周分裂 (與植株周邊垂直的分裂方式) 。下列組合何者正確? : (A) 1, 4 (B) 2, 5 (C) 3, 4 (D) 2, 4, 5 (E) 3, 4, 5 : 答案是D : 但我認為是A耶 : 3.有關鳥類遷徙行為 : "當繁殖地與渡冬地相同時,鳥類不遷徙"是錯的 : 為什麼?? "或許"是因為在非繁殖期 渡冬地(通常是熱帶區域)食物資源要與很多生物競爭 造成經過cost和benefit考慮後(當然是經天擇) 選擇如此的遷徙模式 : 4.下列那一種演化事件和適應無關? : (A)氣候暖化導致耐溫性品系出現 : (B)乾燥環境使昆蟲不定期休眠 : (C)冬眠現象形成由寒冷化所致 : (D)新移入一島嶼的果蠅族群的遺傳組成與其起源地不同 : (E)地中海型氣候導致植物葉片變小變硬 : 答案是D 為什麼?? 適應通常看的出演化方向 像氣候暖化造成演化往耐溫生物方向 而寒冷化造成演化往具冬眠現象的生物方向 但D並沒有描述到演化方向 例如島嶼地形使得果蠅型態或行為出現什麼變化之類的 只談到基因組成改變了 這有可能只是gene mutation等 : 5.考量細胞呼吸作用的過程,下列何者為正確的敘述? : 有關Dinitrophenol(DNP)迅速地殺死細胞的原因為: : A. 它可以抑制所有的細胞內之蛋白質活性 : B. 它可以抑制氧分子進入細胞內 : C. *它可以抑制細胞分子對能量之運輸 : D. 它可以增加細胞對氧之消耗 : 二硝基酚?? 答案是C : 它在生化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DNP是一種uncoupler 它能嵌在粒線體的膜上,使膜兩邊氫離子能通透 破壞粒線體內的氫離子濃度梯度 使得細胞消耗能量卻無法產生ATP : 6.為了增加一隻兔子血液中的乳酸去氫脢(一種酵素), : 有位科學家將乳酸鈉溶液注入兔子體內。一小時候,測量肌肉內的乳酸去脢活性, : 此實驗和下列哪一生理機制有關? : A. 正向回饋機制 : B. 負向回饋機制 : C. 去毒作用 : D. *基因誘導 : 答案是D 我沒聽過的詞 這是...? 我的想法是 乳酸去氫脢(lactate dehydrogenase)能將乳酸代謝掉 加入乳酸鈉後,血液中乳酸增加 兔子因而改變dehydrogenase gene的表現情形(或許是經由chemoreceptor) 使得dehydrogenase產生更多以代謝增加的乳酸 : 7.下列哪一種機制可以解釋在此物理刺激時,次級極體的不排除作用? : A. *細胞骨架的解體 : B. 某些酵素系統的變性 : C. 原生質膜的硬化 : D. 卵母細胞細胞質極體的分離 : 答案是A 嗯... 看不懂題目 : 以上 麻煩各位前輩了... 我猜(這題目我也看不太懂,其實有點看答案說故事的味道XD) 細胞進行分裂要靠細胞骨架的調控 通常極體產生是因為細胞質的不均等分裂 意思是說將大部分資源都給卵細胞,然後極體就漸漸萎縮分解 如果細胞骨架解體 可能使得不均等分裂現象沒產生 於是極體就會留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2.180
文章代碼(AID): #13yXSr4C (Biolog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3yXSr4C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