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大家最久嚐試讓寶寶哭多久呢?已回收

看板BabyMother作者 (請叫我呼呼狗 旺旺)時間9年前 (2014/08/09 00:45), 9年前編輯推噓21(21016)
留言37則, 2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本來只再推文裡貼連結,但後來想想還是分享這篇文章給板友... 再加上大學時本身是學生物科學輔系心理,所以推荐這篇文章也推荐這本書 原文連結: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00CDCB0FD15D3F30 給嬰兒安全感 很重要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41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兒童精神科專科醫師、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師周仁宇 參考資料/《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遠流出版) 模特兒/帥氣爸比賴悅聖&溫柔媽咪徐姿玫&俏皮寶寶賴以寧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周仁宇醫師表示,英國著名的小兒科醫師及兒童精神分析師D. W. Winnicott (1896~1971)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沒有嬰兒這回事」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baby… a baby cannot exist alone, but is essentially part of a relationship")。 他指的是,如果你看到一個嬰兒,那一定也會有媽咪的存在;假使沒有看到媽咪在旁邊, 那麼一定也會在房間的某個角落發現一雙正在盯著貝比的眼睛。 常常,這個貝比也會盯著媽咪,藉以確定安全感的來源……。 安全感,往往是嬰兒第一優先尋找的東西。 沒有人是完美父母 談論嬰兒需不需要安全感,以及如何給予嬰兒安全感前,首先我們必須先行釐清一件事 「嬰兒究竟有沒有壓力來源?」答案是肯定的。 生存的壓力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一書中提到,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以兩條腿站立行走, 其一節省能量將大腦變大,其二造成骨盆腔縮小,如此一來,胎兒大腦的大小與產道 形成微妙的衝突關係。 若是胎兒大腦太小,又在醫療設備不完整的情況下,不易存活;假使胎兒大腦太大, 容易危害母親的生命安全。權宜之計則是等到胎兒腦成熟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完全 成熟前迎接孩子的出生。 一個尚未完全成熟的嬰兒出生了,結論是,身為母職的你要在旁人的幫忙下負責扶養 孩子到長大成人。 上述與孩子的壓力來源究竟有何關係?人類在發育初期,胚胎會以驚人的速度製造出 許多的神經元,等到女性懷孕後半期,胎兒大腦裡一個神經元可以做一萬五千個以上 的連結(突觸發生)。直到嬰兒出生時,連結仍然沒有完成,大約有83%的突觸發生是 在出生後進行的,直到二十歲後才完成大腦迴路。所以大腦是人類最後成熟的器官。 於是,胎兒原本在母親的子宮中享受溫暖舒適的羊水之家,離開子宮後大腦容易受到 傷害。一旦長期暴露在敵意之下,將侵蝕他的IQ與應付壓力的能力。 周仁宇醫師指出,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求生存是最優先的選擇。而嬰兒在大腦尚未 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來到這世上, 面對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求生存就非得要能得到照顧者(通常是母親)的擁抱與餵養。 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是生存考驗當中最重要的一環。 生存考驗 讓嬰兒焦慮? 「嬰兒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是這場生存考驗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周仁宇醫師指出。 例如:在正常的情形下,孩子一出生自然會出現飢餓的感覺和尋乳反應,照顧者通常 也有能力和意願去餵養孩子。另一方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孩子會用各式各樣 的方式將他的需求和焦慮拋給媽媽,不過這些需求與焦慮對嬰兒來說常常是很模糊的, 他還沒有能力清楚知道這些,但他只要把這些拋出來,媽媽便會回應他的需要以及消化 他的焦慮。 然後,在無數的照顧與溝通之後,孩子慢慢地在媽媽的表情與行為中越來越清楚地看到 自己。例如,當嬰兒哭時,他只是覺得不舒服,然後媽媽聽到哭聽,自然地抱起嬰兒, 想辦法弄清楚嬰兒是餓了、尿布溼了、或是肚子痛。 就這樣,嬰兒從一開始把所有的壓力都拋出來,完全抑賴媽媽來處理他的生存壓力, 在很久很久之後,當嬰兒長大了,才慢慢知道媽媽曾經為他做過了什麼。 嬰兒更需要安全感 嬰兒的生存壓力讓他將需求拋出來,同時他也在尋找安全感的依附。 學者哈洛(Harry Harlow)便曾經做過一連串令人震撼的實驗,他將剛出生的小恆河猴 與母猴隔離,單獨放在小房間中,房間內分別有一個鐵絲做成的媽媽,身上有奶瓶; 一個是絨布做的媽媽,身上沒有奶瓶。結果發現除了飢餓時,小恆猴大多時間都依附在 絨布媽媽的身上,假使把小恆猴放在只有鐵絲媽媽的房間時,他會嚇到不知所措……。 這個研究反駁了當時極為盛行的行為主義,證明了嬰兒需要的東西不止是食物, 他更需要安全的依附關係。 提供安全感給嬰兒有多重要?其實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不斷觀察這個世界,和主要照顧 者建立依附關係。 周仁宇醫師提到,孩子的神經迴路同時在三個主要的脈絡下發展: 第一個是他自己的先天氣質、第二個是照顧者所提供的環境, 而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則是孩子與照顧者之間的「關係」。照顧者與孩子的關係 若是良好,往往可以彌補內在與外在脈絡的惡劣狀況。 良好的關係其實就是嬰兒安全感的來源。 早年經驗影響大腦系統 良好的關係其實就是嬰兒安全感的來源,當然,取得安全感的時間越早越好, 周仁宇醫師提醒家長,早年經驗對孩子的大腦系統有絕對的影響。 最好的例子便是有一位西方記者在1990年時,曾寫過一篇令人難過的孤兒院報導。 1966年的羅馬尼亞處於二次大戰後的環境,因為壯丁都戰死沙場,為了急速增加勞動力, 下令不准25歲以上的婦女避孕與墮胎。不過人口增加,貧窮率也跟著增加時 ,孩子就被大量遺棄,幾千個孩子最後收容在國家成立的孤兒院。 然而國家情況未見改善,且甚至更加惡化時,孤兒院出現 許多嬰兒無人關心、注意的景象,死亡率大幅提高,並且出現一群飽受創傷的孩子。 之後一些西方家庭開始收養這些孩子,透過加拿大家庭收養孩子的過程中,啟動一個研究 ,發現收養年紀的不同,日後出現的行為表現也不同(出生後四個月前被收養與一般孩 子無顯著差別;八個月大之後才被收養的孩子則容易出現顯著社會偏差的行為)。 不過,周仁宇醫師認為,以四至八個月為分水嶺,只是一個統計研究上的數值,不盡然 代表每一個個案,而且這個研究因為倫理的考量很難再被複製。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是 沒有在早年經驗中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的確會對孩子的大腦系統造成影響,也是造成孩 子壓力的來源,更將影響日後的行為。(壓力造成的可體松釋放會影響腦部神經發育) 嬰兒一出生就在觀察你了 於是,完全沒有自我防衛能力的嬰兒,從一開始就必須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提到,建立依附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將會監控他所接收 到的照顧訊息,舉凡吃東西、被撫摸、被擁抱、誰是安全可靠的人等,若是孩子的需求 完全被滿足,大腦的發育是一種方式,如果沒有,又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表現。 其實,嬰兒一出生就在觀察你了。《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指出孩子對安全感非常敏 感,身為主要照顧者如果不仔細觀察幾乎發現不到,大多數的人只看到嬰兒顧著吃喝拉撒 睡,而家長卻每天處於心力交瘁與作息不常的循環中。不過有許多的實驗發現嬰兒天生帶 有讓人驚異的認知能力,嬰兒會不斷的觀察照顧者,同時被照顧者的行為舉止所影響。 周仁宇醫師指出,嬰兒的確需要安全感,但有趣的是,最好的情況便是嬰兒完全不用意識 到有安全感這回事,換句話說只有當他備受驚嚇時,他才會開始不斷尋找安全感的依附來 源。有個有趣的實驗指出,讓孩子在桌面上爬行,突然前方發現一塊玻璃,通常大多數的 孩子在此受到驚嚇,第二個動作則是轉向媽咪,見到媽咪如果出現微笑那麼孩子通常會繼 續往前爬;如果媽咪表現出慌張的樣子,孩子也會跟著大哭,這就是安全感的尋求。 另外,周仁宇醫師也提到,如果一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將會勇 敢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是為了要證明給誰看,而是自己要做的;但相反的,如果從 小沒有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安全感,他將過度的去尋求安全感, 長大後就得不斷做許多只是為了讓自己放心的事,費盡力氣在避免各式各樣的危險。 沒人比你更清楚孩子怎麼了 那麼,究竟照顧者要如何讓嬰兒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呢?周仁宇醫師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給 孩子一個有安全感的空間,一個四面有牆壁,中間有溫暖的環境。四面有牆壁指的是一個 清楚的界限,在有限空間中給予孩子無限的包容。 最好的玩具是專心地陪孩子一段時間(絕不是一邊看電視打電腦,孩子放一邊的那種陪伴 )。但是這段時間過去後,照顧者也要有能力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當然,越小的嬰幼兒 需要越多的時間。無可避免,剛開始時,幾乎是要花上你全部的精力。 當所有教養書都在教我們如何教養孩子時,我詢問周仁宇醫師究竟誰最了解孩子? 他舉Winnicott一個令人深思的說法為例: 「我一天到晚都在談論抱小孩的重要性,但其實我一點都不比你知道怎麼抱小孩。」 常常透過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向全國媽咪演講的Winnicott要媽咪們小心專家的建言, 專家未必真的比你還了解怎麼帶孩子,最重要的其實是你的直覺。 作為一個見過數萬對母嬰的專家,Winnicott知道,最重要的是讓照顧者知道自己在 不知不覺中所做的,是一件意義多麼深遠的工作。 我一天到晚都在談論抱小孩的重要性,但其實我一點都不比你知道怎麼抱小孩。 媽咪就是嬰兒的環境 Winnicott有個頗負盛名的概念’’ Holding Environment’’,關注嬰兒原始情緒的發展 。對嬰兒來說,媽咪就是他的環境。 周仁宇醫師表示,Winnicott稱這個媽咪為ordinary devoted mother(正常程度投入的 母親),這個媽咪會依她的直覺,在一開始努力當一個完美的母親,滿足嬰兒所有的需 求與慾望。但漸漸地,隨著孩子漸長能力漸強,媽咪自然變成一個 good enough mother (夠好的母親),身為母職的你開始調整行為,認知到你無法也不該完美地滿足孩子, 因為他已經開始擁有自我的活動空間,開始可以忍受挫折,開始能夠提出要求。 母親也要學習慢慢放手,重新找回自己的主體性。 這個過程,媽咪需要很多的協助。就如同Winnicott說的:「我絕對不比妳更會抱孩子, 但我要告訴妳,妳現在做的事情是多麼的重要。」因為如果媽咪不知道她正在做一件無 與倫比重要的事,她就不知道可以很大聲的要求老公支持,幫忙做家事。告訴身邊的人 :「我的時間是拿來陪孩子,不是拿來做瑣事的。」 換句話說,媽媽要有強有力的雙手能擁抱嬰兒,而爸爸則要有更長的手臂能擁抱母親 與嬰兒,而國家則要提供家庭必要的支持,例如父母的育嬰假。 專家是用來做什麼的? 這麼說來,專家是用來做什麼的?周仁宇醫師表示,所謂的專家主要有兩個角色。其一 是提供某些參照點,例如有時候媽咪總是懷疑自己的做法到底對還是不對, 專家(長輩、育兒書、小兒科醫師)可以提供許多重要的資訊, 做為參照點,他可以撿拾那些對她有用的資訊。但要特別小心,若是專家的語言已經 凌駕於求助者的經驗之上,變成是她在努力達成專家以及書本裡所說的理想,這時便 容易出現盲點,而需要第二類專家的協助。 周仁宇醫師表示,一個孩子的誕生,往往為家庭帶來空前的改變。得到上天賦予禮物的 同時,失落也相伴而生:生活改變、夫妻關係起了變化。有一點許多人沒有認知到, 其實母親常常是氣小孩的,氣孩子剝奪她原本生活的模樣。但大多數的母親 有更多的愛來包容這些恨意,她們知道自我在付出什麼。這需要身為母職的你有高度 的自覺,認知到自己並非全能,一旦出現撐不住的狀況時,必須得尋求協助,允許他人 做替代性照顧者的角色。 誰都不是完美父母 但在如此大的壓力下,父母親過去人生經驗(尤其是兒時經驗)中的挫折,也常會在 不知不覺中入侵,如同兒童分析師Selma Fraiberg所稱「育兒室裡的幽靈」 (ghost in the nursery)。例如一個急於證明自己是好母親(比自己的母親更好)的 媽媽,可能會看不到眼前孩子的真實需要,而執著於要讓她的孩子依照育兒寶典上的 標準成長。 當父母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過去經驗的困境時,專家便有了他的第二個任務:在諮商室 裡協助家庭成員們重建一個安全的空間。 具備安全感的父母自然有更大的機會能夠給予嬰兒安全感。 雖然在此過程中,身為主要照顧者的你有絕大的責任,而教養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正如 Winnicott 所說,我們其實不需要也不可以是完美的父母,嬰兒需要的,是一個 夠好的母親,雖然好,但也會犯錯,會對嬰兒生氣, 會有自己的需要。母親必須知道自己的重要以及限制,才能大聲地向旁邊的人說 :我自己也需要一個能給我安全感的空間。 有一點許多人沒有認知到,其實母親常常是氣小孩的。 周仁宇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 經歷:臺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現職: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精神分析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學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好讀推薦> 0~5歲寶寶大腦活力手冊:大腦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教養出聰明、快樂、 有品德的好寶寶http://blog.xuite.net/vivisaylove/Fiction/232622685

08/09 00:59, , 1F
08/09 00:59, 1F
※ 編輯: momo1210 (141.214.17.220), 08/09/2014 01:02:00

08/09 01:15, , 2F
感謝分享~
08/09 01:15, 2F

08/09 01:18, , 3F
推!真的,不管去到哪寶寶的目光永遠在我身上…
08/09 01:18, 3F

08/09 01:24, , 4F
推~~
08/09 01:24, 4F

08/09 01:27, , 5F
推~
08/09 01:27, 5F

08/09 01:36, , 6F
推!很受用!
08/09 01:36, 6F

08/09 01:42, , 7F
謝謝分享
08/09 01:42, 7F

08/09 02:52, , 8F
推!很受用~~長知識了 :)
08/09 02:52, 8F

08/09 03:21, , 9F
1謝謝,受教了^_^
08/09 03:21, 9F

08/09 03:33, , 10F
"國家則要提供家庭必要的支持"現代台灣真的工時太長
08/09 03:33, 10F

08/09 03:59, , 11F
陪伴孩子長大 然後適時放手 教養是終身課題 :)
08/09 03:59, 11F

08/09 06:19, , 12F
推~
08/09 06:19, 12F

08/09 06:45, , 13F
推~
08/09 06:45, 13F

08/09 17:53, , 14F
推~
08/09 17:53, 14F

08/09 17:55, , 15F
推 謝謝!
08/09 17:55, 15F

08/09 18:10, , 16F
謝謝分享 。對方安全感那一段昨天就發生一模一樣的
08/09 18:10, 16F

08/09 18:10, , 17F
事 。在遊戲區玩的時候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從我們家
08/09 18:10, 17F

08/09 18:10, , 18F
小孩旁邊很快的跑過去 ,小朋友稍稍被撞到腳步不穩踉
08/09 18:10, 18F

08/09 18:10, , 19F
蹌了一下有點嚇到 ,所以他就轉頭過來看我 ,老實說
08/09 18:10, 19F

08/09 18:10, , 20F
我也嚇了一跳但是我給了他一個笑臉 ,然後他就好像沒
08/09 18:10, 20F

08/09 18:10, , 21F
事一樣繼續去玩了 !
08/09 18:10, 21F

08/09 20:05, , 22F
好棒的文章!
08/09 20:05, 22F

08/09 20:56, , 23F
推,好喜歡這種分享哦,讚啦!
08/09 20:56, 23F

08/09 21:01, , 24F
大推
08/09 21:01, 24F

08/09 21:35, , 25F
推~謝謝分享
08/09 21:35, 25F

08/09 22:43, , 26F
推!真的不要再出現什麼訓練孩子怎樣怎樣的書了!害
08/09 22:43, 26F

08/09 23:34, , 27F
推!!!!
08/09 23:34, 27F

08/10 00:22, , 28F
推!
08/10 00:22, 28F

08/10 00:30, , 29F
羅馬尼亞孤兒院跟哈洛的研究都很經典
08/10 00:30, 29F

08/10 00:30, , 30F
希望信奉百歲的父母可以願意去了解看看
08/10 00:30, 30F

08/10 00:31, , 31F
不要讓強制性的訓練造成一輩子的陰影與人格傷害
08/10 00:31, 31F

08/10 01:56, , 32F
其實我要講的是給予安全感並不是永遠予取予求 而是
08/10 01:56, 32F

08/10 01:57, , 33F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她的愛和關心 當培養好信任與默契
08/10 01:57, 33F

08/10 01:59, , 34F
依附關係建立好 將來要教孩子時 孩子會比較好溝通
08/10 01:59, 34F

08/10 02:00, , 35F
因為基礎已經打好了
08/10 02:00, 35F
※ 編輯: momo1210 (67.194.239.192), 08/10/2014 02:08:49

08/10 02:51, , 36F
謝謝分享,好棒
08/10 02:51, 36F

08/10 14:14, , 37F
我的時間是來陪寶寶 不是拿來做瑣事 好想用來堵婆婆
08/10 14:14, 37F
文章代碼(AID): #1JvFw-up (BabyMot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vFw-up (Baby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