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現代基督教會的傳教內容...

看板Atheism作者時間15年前 (2009/02/10 12:57), 編輯推噓1(109)
留言10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 引述《opoj (˙叩可)》之銘言: : 好啦,不要說我沒的放矢 : 特來指出你的錯誤在哪 : 就如同先前你在那個"檢舉嘴砲板"所宣稱的 : "人的好行為是得救的條件之一" : 事實上應該是"人的信心使得他有好行為" 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我引述奧古斯丁的言論,你卻搞錯了 : 你的錯誤在倒因為果 : 預知論的內涵是,人的不信所造成的結果, ^^^^^^ 我討論的是加爾文"預定論",加爾文反對"預知論"。 : 永恆的上主在時間的長河中早已見到, : 所以 : 因:人不相信上主 : 果:上主預知人不得救 你這是標準的亞米念派認知,跟我相同, 你跟我是同路人,我真慶幸你我在此議題的意見完全相同。 : 而你的理解卻是 那是加爾文的理解,不是我的理解。 : 因:上主預定其不得救 : 果:人不願真正相信上主 : 這就是你邏輯錯誤之處 你這樣罵到加爾文了。 我不幫他辯護,你也不幫他辯護。 http://bibletimes.netfirms.com/jesus/read.php?tid=5779 講員:周學信 博士 系列:系統神學-救恩論 亞米念的看法裡是強調:「神揀選人,是因為他們相信基督耶穌是主!」,「神揀選人, 是 神看到人可以相信祂,因此 神就預定揀選他!」人可以滿足這個條件,他們可以相信 ,所以因此 神就預定揀選他們。那麼加爾文派的看法,我們知道說很不一樣,加爾文派 是強調:「是否因 神揀選人,所以人才相信耶穌基督是主!」,「是 神先揀選,祂揀選 以後,人才可以相信基督耶穌是主!」這樣的一個預定揀選完全是無條件的,從頭到尾是 神所做成的救恩。神先預定揀選人,所以人才可以相信主耶穌基督是主。 二、加爾文主義的預定觀 首先我們先來談傳統加爾文主義的預定觀。在十七世紀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神 學會議 -多特會議,這會議突顯出加爾文派的看法。另外加爾文在神學經典-「基督教 要義」裡,花了四個章節,來談預定跟揀選。所以加爾文主義的本身,比較是反應出在 1618年到1619年中間,多特會議的神學的看法。所以這個時候,跟大家介紹多特會議裡加 爾文主義的看法。 加爾文主義的五點的看法,可以用鬱金香花的名字來呈現。鬱金香花的名字,英文就 作TULIP。   T是Total Depravity,就是完全墮落。   U是Unconditional Election,就是無條件的揀選。   L是Limited Atonement,就是有限的救贖。   I是Irresistible Grace,不可抗拒的恩典。   P就是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就是聖徒的堅忍、聖徒的恆忍。 三、TULIP的涵義 1、T - Total Depravity完全的墮落 加爾文主義的看法,就是用鬱金香TULIP這個字來表達。第一個字就是T,代表Total Depravity,中文把它翻成是「完全墮落」。 人是完全墮落的!因為亞當的罪,使人一出生就在墮落的狀態裡面,他需要救贖,需 要 神恩典的救拔。人在這個墮落狀態裡面,是全然的墮落。因此他需要一個外在的救主 ,、需要一個外在的恩典來幫助他,從他的罪的狀態裡面得到釋放、得到救贖。 羅馬書第三章第十一節到第十二節:「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 神的;都是偏離正路 ,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約翰福音第六章的四十四節和這裡的第六十五節,四十四節:「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 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六十五節:「耶穌 又說 :『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 這兩節經文很徹底的表達出人的墮落狀態,他非常可憐,他不尋求 神、也沒有意願尋 求 神。在墮落的狀態裡面,他沒有想要尋求 神,是 神來找他,所以是 神先主動來找人 。這經文裡,人會來到神面前,是 神吸引他。一個人肯到父面前來,是 神的恩典、神的 恩賜,是 神讓他到 神面前來! 2、U- Unconditional Election – 無條件的揀選 第二點是U,就是Unconditional Election,中文翻成「無條件的揀選」。 什麼叫作無條件的揀選?請大家注意,前面的第一點跟第二點其實是緊緊扣在一起的,因 為人是全然墮落,所以人在墮落中間裡面,他不會尋找 神,他也沒有這個意願來找 神, 因此他會得救、他會信耶穌,完全是靠 神,不是靠人自己的成就,不是靠人自己的貢獻 ,不是靠人自己的功德來到 神面前,乃是 神無條件的預定跟揀選,神找他、神揀選他。 為什麼是無條件的?因為人本身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什麼條件,也沒有辦法在罪裡面貢獻 什麼條件,來滿足這個救恩的要求。因此看到,在基督教的教導裡面,跟異教的教導、跟 其他宗教的教導是非常不一樣,人不是靠著他的德行、靠他的功德、靠他的好行為來換取 救恩,沒有辦法,是完全是靠著 神!神在祂永恆裡面揀選、預定個人來相信祂,因此看 到是無條件的,因為人本身沒有辦法滿足 神的條件,人在墮落裡面,完全沒有辦法供獻 什麼,人自己本身沒有辦法發動,沒有辦法製造這個救恩,這個救恩完全是 神所賜給他 的。所以在加爾文派的看法裡面,特別強調預定跟揀選,是無條件的揀選。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一章第四節到第五節教導:「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 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 ,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這個預定揀選是無條件的,是在基督耶穌裡面 所做成的。加爾文派強調,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在基督裡面,我們享 受這個恩典。 另外彼得也有同樣的教導,彼得前書第二章的第八節:「又說:『作了絆腳的石頭,跌 人的磐石。』他們既然不順從,就在道理上絆跌他們這樣絆跌,也是預定的。」 一切都 在 神的掌控之下,人的絆跌,也是在 神的預定揀選下。神不但預定人、揀選人上天堂, 預定揀選人得救;同時祂也預定揀選人沈淪,所以被稱為是「雙重預定揀選」。 並不是每一個加爾文派的人,都相信雙重預定。像奧古斯丁,是早期非常重要的教會教 父,他的信仰教導一直到現在,仍非常有影響。奧古斯丁教導「神本身在信的人身上,祂 是很主動的來作揀選;神在那些不信的人身上,祂是被動的。」他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 講這雙重預定的觀念。 3、L- Limited Atonement – 有限的救贖 第三點L這個字就代表Limited Atonement,就是有限的救贖。基督耶穌本身的救贖,是 限於父神在永恆裡面,所預定揀選的。不是說基督耶穌的救贖沒有辦法滿足全世界人,不 是!其實我們知道,可以!但是我們知道基督耶穌不需要,祂的救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 救贖,只是為父神在永恆裡面所預定揀選的。所以聽下來,大家救發現到說,這五點本身 ,它每一點是緊緊有關係、緊緊扣在一起的。 關於救贖本身,加爾文派特別強調:神的預定揀選,只是為了祂所預定揀選的人。 羅馬書第九章第十六節,保羅提到:「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 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一切救恩是在乎發憐憫的 神。 約翰福音的第六章的三十七節:「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 我總不丟棄他。」基督耶穌的救贖,是限於父在永恆裡面,所賜給耶穌的。 另外四十四節告訴我們:「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的。」是 父吸引人,這些人才會到神面前去,所以救贖是,吸引父所預定揀選的人。 另外一處經文,約翰福音第六章的第六十五節:「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 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是 神恩待他,他才可以到 神面前來。 約翰福音的第十章的第十一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第十五節:「正如 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那羊是父在永恆裡面,所預定揀選的那 些羊;基督耶穌的救贖,是限於父在永恆裡所揀選的。 約翰福音第十章二十六節到二十七節:「只是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我的羊 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這些經文本身都是用來支持那個有限的救 贖。 所以我們談到這三點,T(Total Depravity)完全墮落、U(Unconditional Election )無條件的揀選、L(Limited Atonemen)就是基督耶穌的救贖是限於父 神在永恆裡面所 預定揀選的那群人! 4、I - Irresistible Grace不可抗拒的恩典 第四點用「I」來代表,就是Irresistible Grace,就是不可抗拒的恩典。 神把信心的恩典,賜給人可以信 神,他沒有辦法抗拒從 神來的恩典。人在墮落裡,無 法對 神的救恩有回應,因此 神必須給他信心的能力;當他以信心來回應 神的時候,他 領受 神的恩典、他就信了 神。這恩典是不可抗拒的恩典,所以不是人的意志與表現,因 為在救恩裡,人沒有辦法有什麼貢獻,完全是出於 神的恩典跟作為。 約翰福音第六章第三十七節:「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 總不丟棄他。」 神賜給耶穌基督的人,一定會來到基督耶穌面前,這個恩典是沒有辦法 抗拒的,人本身沒有辦法有什麼貢獻,完全是 神自己所促成的;人意志本身在這個救恩 的過程中間是無功效的,是 神賜給他回應 神、信 神的能力。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第四十八節:「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 神的道;凡預定 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請大家注意經文的這幾個字,「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那些 預定得永生的人,當這恩典臨到他們的時候,他們一定會以信心來回應 神,所以恩典是 不可抗拒的。 5、P-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 聖徒的堅忍、聖徒的恆忍 第五點用「P」代表,就是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就是聖徒的堅忍、聖徒的恆忍 。 因為預定揀選,是按照 神的旨意,一個被 神揀選的人,他一定不會失去救恩。所以 當人被 神預定揀選時,他會跟隨主到底,直到他見主面,他不會半途而廢;因此一個聖 徒會堅持他的信仰,直到他見主面。 彼得後書第一章第十節:「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 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在蒙召跟揀選的事上,應當堅定不移,這樣我們 就永不失腳。一個被 神所揀選的人,一定會堅持他的信仰直到他見主面。 另外希伯來書第三章的第六節:「但基督為兒子,治理 神的家;我們若將可誇的盼望 和膽量堅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第十四節:「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 在基督裏有分了。」這兩處經文,是支持加爾文主義中的第五點 - 聖徒的堅忍。 五點加爾文的信念,多來自於「多特會議」。「多特會議」是當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神學 會議,這個會議奠定了,加爾文主義基本的信仰。加爾文主義,不但教導這五點,同時他 們也教導,神是那位計畫的 神;而不是按照情緒、感覺來做事,神在永恆裡面就有安排 。因此歷史裡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 神的安排計畫之下。 以弗所書一章的第九節到第十節:「都是照祂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祂旨意的 奧祕,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歸於 一。」神有祂的時間表、神有祂的計畫,一切事情是按照 神所安排計畫發生的。 以弗所書第一章第十一節:「我們也在祂裏面得了基業,這原是那位隨己意行作萬事的 ,照著祂旨意所豫定的。」每一件事情是按照 神的旨意所呈現,按照 神的旨意所作成的 !加爾文派在預定跟揀選的問題上,特別強調 神是有計畫、安排的;這個揀選預定,在 永恆裡面所作成的。所以加爾文派在教導揀選、預定的觀念時,特別強調 神是在永恆裡 就做出計畫的 神。 以弗所書第一章的第四節:「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 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預定是在創立世界以前,神就做出這樣的一個安排、 計畫。 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二章第十三節:「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 神, 因為祂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經 文講得非常清楚,在起初、永恆裡面,神就做出這樣的預定跟揀選。 四、神 預定揀選的目標 再接下去我們來談到另外一點就是,加爾文派裡面在談到預定揀選的時候,不但談到說 預定跟揀選是永恆裡面的事實,預定跟揀選的目標也是他們所關懷的。神為什麼預定我們 呢?神預定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呢?加爾文派談到兩個最終的目標,一個是立即的目標,一 個是終極的目標。 1、立即的目標 神揀選立即的目標,就是讓我們能得救,能享受這救恩的福氣、恩典。因此立即的目標 ,當然是為了救恩。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二章的第十三節:「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 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祂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 ,能以得救。」保羅在這經文裡,清楚的呈現這立即的目標 - 得救恩。 提摩太後書第一章的第八節到第十節:「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 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 ,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裏賜給我們 的。」 神救了我們,也呼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我們得 救的恩典,是在基督耶穌裡所領受的,所以立即的目標就是要得救 。 2、終極的目標 神揀選我們,不只要我們得救,救恩揀選的最終的目標,就是讓 神得到榮耀。以弗所 書第一章的第六節:「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神的恩典已經榮耀了,但這恩典要得 著稱讚。我們要稱讚 神的恩典,這是在祂愛子裏所賜給我們,在基督耶穌裡所領受的恩 典。 以弗所書的第一章的第十二節:「叫祂的榮耀,從我們這首先在基督裏有盼望的人,可 以得著稱讚。」神的恩典已經榮耀了,但在我們身上要得著稱讚,這就是神揀選我們,最 終的目的。 我們再來看,以弗所書第十四節:「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直等到神之民被贖, 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保羅一再的強調,我們被揀選、救贖,是要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 。  在加爾文派的教導裡,揀選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立即的目標 - 我們得救、得恩典; 不但得救,同時 神有祂的最終極的目標 – 就是祂救恩的恩典要得著稱讚,讓祂救恩的 恩典得著應當得到的榮耀。好,這個就是很傳統的加爾文主義對預定揀選的教導,這個時 候我們不但要談到加爾文派的預定揀選觀,同時我們也要處理亞米念派他們所講的預定揀 選觀的看法。 註: 此信息文字直接自GOOD TV空中主日學節目中選錄整理,並未經講員再次過目。如有疑問 請參照原節目影音檔,或向GOOD TV洽詢。GOOD TV 網址:http://www.goodtv.com.tw [ 此貼被hope610103在2006-12-24 00:36重新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威望:10(elisschen)聖 經 經 節 查 詢 -------------------------------------------------------------------------- 你好,感謝閱讀預定論-加爾文派VS亞米念派,把本文和你的朋友分享,可以增加你在本站 的[貢獻值] 本文地址: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賽 40:31) Posted: 2006-12-23 23:39 | [樓 主] hope610103 級別: 上帝的兒女 精華: 37 發帖: 393 威望: 795 點 瞭望幣: 6704 coinage 貢獻值: 113 點 浮出水面高度表: 1500 《呎》 ㊣純正野生海竽: 792 《束》 ㊣提拉米蘇蛋糕: 787 《個》 ㊣冰糖燕窩雞湯: 796 《杯》 教派:浸信會 在線時間:45(小時) 注冊時間:2006-11-14 最後登錄:2008-05-26 小 中 大 講員:周學信 博士 系列:系統神學-救恩論 Part 2: 亞米念派 台灣的教會中,改革宗或是長老會都比較屬於加爾文派。衛斯理宗或者是五旬節派的 教會 - 如神召會、四方教會、拿撒勒人會、聖教會,比較屬於亞米念的神學傳統。 加爾文派的神學談到,神是那位全權的 神,神是那位歷史的主宰,一切事情在 神的 安排旨意之下。亞米念派的神學談到,神的旨意是要大家可以得救,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 這救恩。加爾文是日內瓦的改革家,十六世紀時,不但有馬丁路德在德國作改革,還有慈 運理在蘇黎世作改革。而亞米念,他是一個比較後來的一位學者、一位神學家。亞米念就 是雅各?亞米念(1560年到1609年)是一個十六世紀、十七世紀開始的一位荷蘭的神學家 。他的神學系統本身基本上是在他的『抗議信條』裡面,就是當時的亞米念派的抗議信條 裡面,所呈現的那一個神學真理的系統 - 神期待每一個人都會得救。那麼亞米念派也有 五點神學系統, 跟加爾文派的看法不太一樣。 一、人是全然墮落的 亞米念派本身在這點上面跟加爾文派的看法很相似,所以第一點亞米念派,他們都相 信人是全然墮落的。因為人在墮落狀態裡面,他沒有辦法回應福音,所以他需要 神的救 贖,需要 神的恩典,所以 神就主動的賜給人『在先的恩典』。所以墮落的罪人,在這個 『在先恩典』的力量下,他可以回應 神的恩典。 亞米念派強調,人在墮落裡面沒有辦法回應 神,但 神就先主動的賜給他恩典,這個 恩典叫作「在先的恩典」,在前面、在以先的恩典;墮落的人在這「在先的恩典」之下, 就有能力去回應 神的救恩。這「在先的恩典」,是沒有偏待的給每一個人的,祂沒有偏 見,每一個人都可以領受『在先的恩典』。 另外一處經文,約翰福音的第十六章第八節:「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 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神來了,聖靈、保惠師來了,是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 自己責備自己。 我們先談到亞米念派的第一點,就是人是全然墮落的,但是 神先主動的給他恩典, 在恩典之下,他可以回應 神。 二、神的預定與揀選: 1、在先的恩典: 亞米念派跟加爾文派都相信,人是全然墮落的,人在墮落的處境裡面沒有辦法回應 神、也不想回應 神!但是亞米念的看法跟加爾文的看法有一點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他 們強調 神給人「在先的恩典」(英文字叫作Prevenient Grace、或者是Common Grace) 它強調先來的恩典,在前面引導我們的恩典,是 神主動的、先發的把這恩典賜給罪人, 是在人決定一切事情的前面的那一個恩典。   所以 神先在罪人身上,有祂的行動、恩典的安排,這恩典不是人所賺取來的,這恩 典完全是 神白白的分給每一個人,沒有區分。這個「先前的恩典」是幫助人或者是修補 人的意志,在意志修補以後的,他可以回應 神、對救恩有感覺、有回應的能力。在聖經 上是否有經文,來支持亞米念的神學中,非常重要的「在先恩典」的觀念呢?   我們來看約翰一書第四章的第十節:「不是我們愛 神,乃是 神愛我們,差祂的兒 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經文表達出 神的主動,約翰一書的第四章 的第十九節:「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我們可以愛,不是我們先會愛,乃是 神先 愛我們,我們因為 神的愛才能回應 神的愛。   羅馬書第五章的第八節:「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 此向我們顯明了。」不是我們得救以後,或有作為以後,基督才為我們死,是當我們在罪 的迷思、沈淪中間時,神就先為罪人而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馬書的第五章第六節:「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我們在軟弱的時候,基督耶穌先表達出那個愛,為我們這些軟弱的罪人而死。   以弗所書第二章的第五節到第九節:「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 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 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裏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 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 有人自誇。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 叫我們行的。」   這幾節經文再一次強調說:當我們死在過犯之中的時候,神就為我們先預備了那個救 恩,這個恩典在亞米念的看法裡面被稱為是「在先的恩典」。這恩典是 神賜給每一個人 ,沒有例外,神不偏待人;因此在這個「在先恩典」之下,人就有可能回應 神,就有可 能接納、回應救恩的邀請。所以「在先恩典」的本身,可以修補人墮落,罪所帶來對意志 的打擊;當救恩臨到罪人的時候,意志被修補所以罪人就可以回應 神。   亞米念派特別強調說:人是全然墮落的,但是 神先給人「在先恩典」,人就可以回 應 神的恩典。 2、 有條件的揀選:   加爾文派的看法強調說:神的揀選是無條件的揀選;然而亞米念的看法提到說:神的 揀選是「有條件的揀選。」它是人對福音的回應,就是當人對福音有回應的時候 神就揀 選他。這個條件是在於『人可以回應救恩』。我強調是在「在先恩典」之下,人才可以回 應救恩的邀請。 opoj:轉錄至看板 Christianity 02/10 12:53

02/10 12:55,
為什麼我總是能三言兩語的把複雜的概念清楚釐清呢? XDDDDDDDD
02/10 12:55

02/10 12:56,
我猜G先生一定發表超過五頁的文,而且沒有重點,難以理解XDDD
02/10 12:56

02/10 12:58,
我真是低估你了,居然回16頁 X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02/10 12:58
看懂預定論爭論的人來說,十六頁都是已知的嚴謹論述,先讀再回推文吧

02/10 13:07,
所以你敢說那四趴的一定錯嗎~
02/10 13:07
依據我寄給你的資料,不採信那四趴是比較合理的 你把 加爾文預定論:預定導致預知 亞米念預定論:預知導致預定  弄反了,才有這種反應。 ----------------------- op你對"預知導致預定"的想法跟我是相同的。 板主,如果我發文違反板規,我會盡快自刪的。 不好意思,辛苦板主了! -- 上月球!月球是中國人吳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抓嫦娥!此女意圖分裂中國領土脫離中國掌握 殺玉兔!玉兔為資產階級之玩物!日帝之玩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64.19

02/10 13:10, , 1F
opoj不意外
02/10 13:10, 1F
Sigh...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4.19 (02/10 13:20) ※ Geigemachen:轉錄至看板 Christianity 02/10 13:28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4.19 (02/10 13:41)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4.19 (02/10 13:45)

02/10 13:54, , 2F
我沒反感阿~ 我只是覺得用支持率來決定真理很有趣~
02/10 13:54, 2F

02/10 13:58, , 3F
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啊 XD
02/10 13:58, 3F

02/10 14:03, , 4F
要說反感 你給我那篇的結論倒是真的讓我很反感....
02/10 14:03, 4F

02/10 14:05, , 5F
請問一下 上帝造一堆什麼事都不會做的廢物 然後再開始
02/10 14:05, 5F

02/10 14:07, , 6F
玩救世主的遊戲目的到底是啥? 很Kuso喔~
02/10 14:07, 6F

02/10 17:58, , 7F
基督徒:這是自由意志
02/10 17:58, 7F

02/11 07:25, , 8F
上帝在造人之前就已經知道此人會不會犯罪 而他最愛做
02/11 07:25, 8F

02/11 07:26, , 9F
的一件事就是 造一堆罪人最後再來按個delete鍵....
02/11 07:26, 9F

02/11 07:26, , 10F
呵呵 有一種推倒骨牌的快感~
02/11 07:26, 10F
文章代碼(AID): #19aGb7Xi (Athe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9aGb7Xi (Ath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