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正式掛拍

看板Asiantennis作者 (LeeTaka)時間12年前 (2012/07/11 21:56),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袁夢,何時圓夢 一個絕無僅有的運動員故事,卻不僅是一個運動員的故事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2-07/10/content_839635.htm 她曾在北京王府井最繁華處被豎起一塊巨大廣告牌:「2008年,和袁夢一起。」 她在李娜法網奪冠被視為 「給舉國體制一記響亮的耳光」時,被網友大聲疾呼:「真正意 義上單飛並取得成績的,只有袁夢!」 她最接近美國華裔名將張德培的「單飛」模式,但張德培家庭的投入在上世紀80年代就達 100萬美元;而她為了省下一瓶礦泉水的錢,總是自己灌好白開水,帶到比賽現場喝。 她曾從世界排名第1144位「火箭式」飆至第86位,舉世目光一下聚集到這位不拿國家一分 錢打拚的姑娘身上:這怎麼可能?! 她昨天電話告訴記者最新磋商結果:十幾年的網球生涯就此畫上句號。 ——誰是袁夢? 如果這個問題放到四年前,肯定有很多人會在第一時間給你答案: 「她是一個職業網球選手!」 「她能和李娜打得難分難解!」 「她一切都是靠自己,是一位特別不容易的姑娘!」 那一年,運動品牌阿迪達斯為袁夢在北京王府井最繁華的地方豎起了一塊巨大廣告牌: 「2008年,和袁夢一起。」 但如今,知道這個名字的人,已越來越少。 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又有人想起了袁夢。因為有人在微博上說:「李娜的奪冠,是給 了舉國體制一記響亮的耳光。」而立刻有更多的人留言:「2008年才單飛的李娜,從小到 大都是國家培養的,至少也是舉國體制的受益者,真正意義上單飛並取得成績的,只有袁 夢!」 也正是在那時候,人們又開始回憶起那個與「圓夢」諧音的姑娘。 「誰能告訴我,袁夢現在在哪?還打球嗎?」點開「百度貼吧」的「袁夢吧」,類似的問 題隨處可見,四年裡,依舊有一批忠實的擁躉在關注她的行蹤。 當記者日前在湖南湘潭的湘鋼體育館把別人的關注告訴袁夢時,她略帶靦腆地笑了一笑: 「真的還有那麼多人關心我?」 「是的。像你這樣有故事的運動員,確實不多。」記者回答。 袁夢聽後,默然。 一個發卡 「就因為教練一直讓我爸爸站在門外,不理他,我爆發了。」——袁夢 如果沒有那個發卡,袁夢的人生,肯定是另一條截然不同的軌跡。 1986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個農民家庭的袁夢,10歲就入選湖南省網球隊,「其實那時我還 不是正式編制,只是試訓。」袁夢迴憶。但就是這個「試訓生」,卻成了她那批孩子中最 出挑的一個。 11歲,袁夢在全國青少年網球比賽一項分站賽一舉奪冠。「中國女子網球將來有戲!」一 位圈內人士當年這樣評價。 但就在那一年,袁夢的人生碰到第一個轉彎口。 那件事,之後不少媒體是這樣描述的:11歲的袁夢去超市,順手藏了一個漂亮的發卡,然 後就被隊裡開除了。如今的袁夢,已能很坦然對人說起這段過去,卻一直沒解開很多人的 疑:雖然確是做錯事,但真到要把一個還不懂事的小孩開除出隊的地步? 這一次,袁夢向記者吐露了實情:「因為我爸爸。」 當時,袁夢被全隊公開批評,寫檢討,事情差不多就過去了。隊裡的教練讓袁夢爸爸來一 次。「我爸爸來了,教練卻讓他一直站在門外,不理他。」袁夢咬了咬嘴唇,「我是隊員 ,但我爸爸是你平輩,怎麼可以這樣不尊重他?」 加上在隊裡明裡暗裡受的氣,袁夢一下子爆發了,她上前拉住爸爸的手:「爸,咱們回家 ,我發誓這輩子也不回這裡了。」 不少人都來勸說這棵好苗子。當時的國家體育總局網球管理中心訓練部主任陳亞林,親自 給這個才11歲的女娃子打電話:「差不多了,回來吧!」袁夢的回答是:「絕不!」電話 那頭愣住了:「連我打電話也勸不回你?」 11歲,袁夢就這樣離開湖南省隊,離開了舉國體制。幼小的她並不知道,這意味著自己命 運的徹底改變。「性格決定命運。」如今,袁夢這樣自我評價。 一聲媽咪 他們其實是隨著袁夢一起,開始親歷探索舉國體制外的一條運動員培養之路。沒有親生母 親,袁夢不可能來到這個世界。沒有乾媽於鳳鳴,袁夢不可能再次進入網球世界。 遇見於鳳鳴之前,無所事事的袁夢,在家幫母親一起賣菜。 於鳳鳴夫婦香港籍人,卻是老北京。丈夫符紹生是航天工程師,網球是他的業餘愛好,在 北京開了一個網球俱樂部。當一位家長把「曾經的全國少年比賽冠軍」帶來時,在場的人 嚇了一跳:身高1米60的袁夢,體重已飆升至72公斤。更讓於鳳鳴吃驚的是這14歲女孩的眼 神——充滿了怨氣,不信任任何人,甚至不信任這個世界。 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於鳳鳴感覺就像是在對一堵牆說話,所有的努力都被眼前這個倔強透 頂的女孩反彈回來。 「當時根本沒想到要把她培養成網球選手,只是希望能讓這個苦孩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不懈努力,終於,袁夢動情說出心裡話,「媽咪,我想繼續打網球。」一句話,不僅再 次改變袁夢的人生軌跡,也讓符紹生夫婦的人生發生轉變——他們其實是隨袁夢一起,開 始親歷探索舉國體制外的一條運動員培養之路。 也就從那一天開始,此前其實叫「袁李」的袁夢,正式改名叫「袁夢」。 一路征程 「袁夢很讓我震撼。有的隊員想要單飛,但你和袁夢不一樣,她沒拿過國家一分錢!」 ——網球管理中心主任 孫晉芳 打網球很開心,但打職業網球很苦,而每一分錢都要自己掏腰包的袁夢,更苦。 國際上,網球職業選手成材模式主要兩種:一是經紀人模式,即某經紀人或經紀公司,發 現有潛力的選手,就像「買期貨」似的簽下合約,所有的訓練比賽費用由經紀人或經紀公 司負擔,如果選手成功,雙方按比例分配獎金、廣告等收入;第二種為企業或俱樂部投資 模式,回報條件僅侷限於廣告效益和擴大本企業影響。 出身貧寒的袁夢,要走職業網球選手的道路,其實是天方夜譚。 光是出國比賽的差旅費,一般的小康家庭都無法承受。和袁夢這種「家庭培養」模式最接 近的,是美國華裔名將張德培。這位世界排名最高曾到第二位的著名網球選手,當初耗費 了自己家庭乃至家族的所有積蓄:父母兩次抵押房產,和親戚一起湊錢供他參加比賽。 所以在中國,很難想像會有人憑自己的力量走職業網球選手之路。但袁夢偏偏走上了這條 道路。 當然,當國家體育總局網球管理中心送李娜、彭帥等一批「金花」不斷出國比賽賺積分時 ,袁夢除了羨慕,也只能羨慕。 於鳳鳴夫婦拿出了準備養老買房的錢。很多人至今都在納悶,陌生人幫助另一個陌生人怎 麼會到這樣的程度。 於鳳鳴直接充當了袁夢的教練,陪她一路走南闖北。那真是一段段甘苦自知的征程: ——出國比賽,總是選轉機最多的航班,因為最便宜; ——永遠是自己拖著行李箱在賽地找旅館,因為指定賓館都很貴; ——房間能小就小,吃飯都是自己帶鍋子在房間裡燒,甚至連選手比賽間隙喝的最普 通不過的礦泉水,袁夢都因為要省錢,每次她都是自己灌好白開水帶到賽場。 即便這樣,袁夢一年的出國比賽費用仍要達4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她的賽事獎金往往只有 20萬人民幣。所以袁夢在賽場給人留下的印象永遠是這樣一幅畫面:緊鎖眉頭,殺氣騰騰 ,每一個球都要拼到底。 「因為這場比賽拿不到獎金,下場比賽我可能就參加不了了……」袁夢說。 2006年的澳網預選賽,袁夢永遠不會忘記。第一輪預選賽,袁夢左腿抽筋,已不能站立。 當時的澳籍裁判中斷比賽,小聲勸袁夢:「放棄吧!如果你今後還想打網球的話。」袁夢 轉過身就哭了。「我不能放棄啊!和別人相比,我出一次國太不容易了,我怎麼能放棄?」於是她狠狠捶自己的左腿,咬牙,轉身,繼續比賽,直到艱難地贏下對手。 在這種搏命式的打法下,袁夢的世界排名開始「火箭式」躥升:2002年,袁夢的WTA年終排 名是1144位,2003年攀升到574位,2004年達到317位,2005年第188位,2006年,袁夢的世 界排名突破100位,達到了86位,國內外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這位不拿國家一分錢打拚的 姑娘身上:這怎麼可能?! 那一年,袁夢和阿迪達斯簽下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份商業合同,「那時的感覺,真的很好 ,覺得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你的夢想是什麼?」當時她接受一家電視台的採訪,記者拋給她這樣一個問題。 「當然是世界第一啦!」袁夢笑得很甜,當時,她只有20歲。 「現在回過頭來看,真是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如今26歲的袁夢,這樣評價當時的自己。 一面國旗 「袁夢,對不起,我其實真不想吹你的比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裁判 每次出國比賽,袁夢走進球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看台上的五星紅旗。 「如果你在比賽中感覺頂不住了,就看一眼咱們的五星紅旗!」這是於鳳鳴一直對袁夢說 的一句話。符紹生和於鳳鳴是一對非常愛國的夫婦,這樣的觀念也被從小灌輸給了袁夢。 可惜,因為袁夢的資金只夠她參加一些低級別的比賽,那些比賽從來就沒有中國運動員參 加,她看到五星紅旗的機會非常少,所以也倍加珍惜。「我媽咪一直教導我,在外面比賽 ,腰桿一定要挺直,因為我代表的是中國運動員的形象。」袁夢說。 而有時候,國旗對袁夢來說,不僅僅只代表榮譽。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代表中國女網出戰奧運的名額爭奪陷入白熱化。無論是實力還是 排名,袁夢當時排在中國金花的第四,入選呼聲很高。但最終,袁夢落選。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袁夢深刻體會到了「撐腰」這個詞的含義。 袁夢說,在國內,她更願意和外國選手比賽,而不願和同胞比賽,因為對手的背後往往是 一個地方的支撐,而她的背後,除了看台上的媽咪,空空蕩蕩。 袁夢說,有時候,自己的球總會有幾次誤判。「我真的不想吹你的比賽,但實在沒辦法, 請你諒解。」有一次,一位裁判私下裡忍不住和袁夢吐露心聲。 袁夢說,有場北京的分站賽,她明明可以安排週二比賽,卻被排到週一,和一位當時國內 非常有實力的球員首輪碰撞,而就在週日,袁夢還要在內蒙古比賽。當時,那位球員已經 國內分站賽三連冠,要力求四連冠,唯一能造成威脅的就是袁夢。 「當時真的很氣,但現在都想明白了,我有我的想法,別人有別人的壓力,相互理解。」 袁夢現在回憶起來,嘴角帶著微笑。 一場大病 「沒有資金,沒有高水平的教練,袁夢能撐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百度「袁夢吧」網友 2009年,袁夢的母親得了卵巢癌,之後又是直腸癌。年底,母親的病情越來越重,家人迫 不得已,通知了袁夢。 「聽到那消息的一剎那,我就崩潰了。」23歲的袁夢,星夜回到母親病榻前,做出一個驚 人決定——「我放棄網球」。 「這個世界上,親生媽媽只有一個。我打球後就很少回家,已經虧欠她太多,現在不能再 欠了。」七個月,袁夢幾乎都住醫院,多少夜晚趴在媽媽床腳度過。 媽媽病情最終有了好轉,而身體浮腫、體質虛弱的袁夢,離開了職業網壇。 2011年4月,湖南省體育局和一年多沒打球的袁夢簽了一份合同:每年出資100萬元,供袁 夢訓練和出國比賽,袁夢代表湖南出戰2013年全運會。「我們提供給她的這100萬元,只 保證她一年的基本費用。其他只能靠袁夢自己想辦法了。」湖南省網球管理中心主任杜利 民說。 100萬元,對一名職業網球運動員而言,其實是杯水車薪。一年多沒打比賽,袁夢選擇去 美國進行高水平的恢復訓練,「請一名美國教練,週薪是5000美元,體能師更貴,還有陪 練的費用。在美國,穿一個拍子就要30美元,我只能在國內一口氣穿了6個拍子,再帶過 去。」另一方面,這100萬元也沒那麼好拿。拚命的她,每次練完,路都走不動。「直到 有一次,我知道再這樣拚命練下去,我就廢了。」袁夢說。 那一次,她在練完後吐了血。 儘管醫生再三關照她還不到能夠參賽的時候,袁夢還是冒險參加了今年初在三亞進行的一 次比賽,結果打完第一輪,袁夢全身都腫了起來。「我非常理解他們的苦衷,他們批經費 給我,見不到成績,也面臨壓力。但運動員是有一個週期的,我其實也急啊。」袁夢說。 因為沒有成績,2012年,袁夢其實已經沒有領到過經費了。「有成績就有錢,沒成績就沒 錢」,儘管以前打職業比賽也是這個道理,但袁夢總感到這是兩種感覺。 一個電話 「感激湖南省體育局,給過我一個延續夢想的機會。」26歲的袁夢,這一次離開,是永遠。 就在昨天,記者接到了袁夢從湖南湘潭打來的一個電話。 「和湖南省體育局坐下來談了,經過友好協商,雙方決定中止合同。」電話那頭的袁夢, 聲音有些黯淡。 這也就意味著,她將不會再得到一分錢的訓練經費。 這也就意味著,她不能代表湖南家鄉,參加2013年全運會。 這其實也就意味著,袁夢的網球生涯,將就此畫上一個句號了。 「但我還是很感激湖南省體育局,給過我一個延續夢想的機會。」26歲的袁夢,在體制外 「漂泊」了十幾年後,還沒體會多久「回歸」的滋味,就再一次離開,而這一次離開,是 永遠。 記者的腦海裡,忽然浮現出幾天前採訪她的一幅畫面。 「這幾天溫網的比賽會看嗎?」記者問。 「會啊!昨天還看了一場男子的比賽。」袁夢輕快作答。 「女子的比賽會看嗎?」 「嗯……偶爾會看。」 「是不是因為……」 「……是的。因為這時候腦海裡總是會浮現,自己出現在那球場上的畫面。」 袁夢輕聲說,眼眶裡閃爍著淚花。 一直想採訪袁夢,是因為:這是一個運動員的故事,堪稱絕無僅有;卻又不僅僅是一個運 動員的故事,它是一個觀察與思考的點,可以從中更加客觀、全面地看一看,一直備受關 注的我國體育的舉國體制。 或許,袁夢單飛的艱辛告訴我們,在中國,脫離了舉國體制,確實舉步維艱。或許,袁夢 迴歸的尷尬也告訴我們,舉國體制絕非萬能,一些大家已熟知的弊端依然存在。 無論如何,單飛者袁夢,扮演了一個「探路人」的角色。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展 示了一條舉國體制之外的探索之路。在她身後,以江蘇小夥柏衍和上海姑娘王薔為代表, 一批有著網球夢想的孩子,也正在網球單飛的道路上前行。 從實踐來看,舉國體制符合目前中國的基本國情,但同時也需要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需 要探索出一些不同的模式和道路,作為有益的補充。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無論袁夢是否能夠圓夢,都值得我們為她鼓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155.251

07/11 23:25, , 1F
我很認真把這篇讀完,好傷感的結局。
07/11 23:25, 1F

07/12 00:08, , 2F
很感傷...
07/12 00:08, 2F

07/12 06:45, , 3F
很堅強!!!
07/12 06:45, 3F

07/12 08:36, , 4F
真堅強~可惜結局不如人意
07/12 08:36, 4F

07/12 15:05, , 5F

07/12 15:06, , 6F

07/13 20:38, , 7F
07/13 20:38, 7F
文章代碼(AID): #1F_OOC9Z (Asian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