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蔣偉寧:台灣海外人才庫 空了

看板AfterPhD作者 (wsc22)時間12年前 (2012/05/12 19:15),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0 (看更多)
※ 引述《tainanuser (南南南)》之銘言: : 前面有多篇文章其實已經說的很清楚,個人所熟識到美國拿到博士的朋友,在美國有正 : 式的研究員職缺,或者是教職的缺額,目前都看不到要回來的跡象。即使就算應家人要 : 求,取得五年五百億大學的聘書,最後也往往因為孩子(在美國出生)的教育問題,最後 : 關鍵時刻,又決定選擇留在美國。當然有些是因為家人因素,就算在美國有好機會,也 : 不願意留下,不過在現今美國不景氣的環境下,可能是少之又少的比例。 的確在現在不景氣的狀況下,拿到國外的正式職缺,想要回台灣的機率不大, 再加上台灣的狀況也不比國外好,生活環境、小孩子的教育等因素都會讓人家對回台卻步。 : 而目前五、六十歲的大老們,是為了哪一種原因?我想這個很難去探討,像我以前的碩 : 班老師(現在七十七歲),有講過他是在美國發展,因為種族問題已經到頂(TI公司高階主 : 管),所以才回臺灣。不過前提大概就是要跨出國門求學,才符合所謂海外人才的第一 : 步吧! 這我到有點不認同,我沒有跨出國門求學,但我自己『幻想』我也應該算是海外人才庫 的成員吧! : 國內五年五百億大學,有很少數已經在美國取得教職擔任教授,但是後來又回到國內任 : 教,當然這些人往往一回國,就是擔任學校或政府要職,職場發展往往也比國內的教授 : 來的迅速。而拿到美國名校的文憑,在個人的領域裡面,似乎還沒有見到找不到教職者 : ,當然如果有很執著於要某些學校,他才要任教者,應該算是特殊案例。 這個可以想像,但是很快他們又被打為肥貓,被私底下批評。 我曾經跟幾個在國外教書的朋友聊過,大家彼此都知道,回國內也許發展會比較快 但是很難克服同事之間的批評,所以除非做足準備,不會輕易回台灣的 (當然家庭因素是另外一回事) : 海外人才的重要性,主要是學術界及產業界能見度問題,畢竟就算是臺灣龍頭的頂尖大 : 學,跟美國知名大學的教授,影響力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問題是在異地美國要能到這些 : 大學任教困難度難之又難,教育部長自己也知道這差異性,教育部的立場,難道是「感 : 慨」?那辦法呢?大陸近年來越來越多,光看人口比例,再乘以出國比例,想當然爾是 : 一定會有所差異,問題是臺灣要如何急起直追?拿到五年五百億的學校,有多少經費比 : 例,是送應屆畢業的優秀大學部或碩士班出國唸書?還是通通變成大老的實驗室設備費 : 及人事費? 這是真的,國內的能見度的確跟國外差很多。 我在一個歐盟計畫中擔任英國的代表,也常需要跟歐洲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合作寫計畫, 雖然計畫通不通過是一回事,但是我常有那種想法,如果我在台灣, 可能連寫個信給人家,他們都懶得回。我也曾經想要利用機會把台灣拉進來, 可惜台灣方面的反應讓我失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個容後再說。 : 話說最近有越來越多國內頂尖大學教授,要求碩士班要跟他,連帶一定要念博士班,這 : 樣不是扼殺這些學生出國唸書的機會,那教育部要不要出面管一管這些,不斷扼殺臺灣 : 競爭力的老師? : 以上為個人淺見,提供您做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90.221.116.25

05/12 20:08, , 1F
能見度真的差很多,加上中文名字不容易記...想想外國人
05/12 20:08, 1F

05/12 20:11, , 2F
收到一封署明MIT Dr. Chen的信,或是NTU Dr. Chen的信,
05/12 20:11, 2F

05/12 20:12, , 3F
就算其實是同一個人,若非本來就熟識,處理的態度一定不同
05/12 20:12, 3F

05/12 22:21, , 4F
所以NTU才會想要拚百大啊. 還有就是能獨吞500e最好
05/12 22:21, 4F

05/12 22:37, , 5F
問題是題到NTU,大家會先想到南洋理工而非台大
05/12 22:37, 5F

05/12 23:57, , 6F
推!
05/12 23:57, 6F
文章代碼(AID): #1FhaOsGT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FhaOsGT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