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詢 / Sorahane

總覽項目: 發文 | 留言 | 暱稱
作者 Sorahane 在 PTT 全部看板的留言(推文), 共2135則
限定看板:全部
[法語] 釋迦佛所說 真實密乘已刪文
[ Buddha ]37 留言, 推噓總分: +5
作者: feelthat - 發表於 2018/10/24 05:53(5年前)
11FSorahane: 密,意思指甚深難懂,其實並不是秘密、神秘。10/24 23:38
12FSorahane: 什麼東西甚深難懂,其實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10/24 23:38
13FSorahane: 凡夫被無明塵沙等煩惱障礙,所以才會隱而不顯。10/24 23:39
14FSorahane: 所以,禪宗就是密宗,密宗就是禪宗。10/24 23:40
15FSorahane: 只是修行的方法不同而已。10/24 23:40
Re: [閒聊] 末法時期也許只是個幌子消失
[ Buddha ]198 留言, 推噓總分: +22
作者: Sorahane - 發表於 2018/10/23 01:54(5年前)
80FSorahane: (1) 禪宗人數是小的打字疏失,之前推文有提過三千人包含10/23 18:23
81FSorahane: <五燈會元> <傳燈錄>等資料的一個概述,這是我以前看過10/23 18:23
82FSorahane: 的資料,並不是只有<傳燈錄>而已。10/23 18:24
83FSorahane: (2) 三千人是指開悟成就者的紀載,後世現代是否有可以10/23 18:25
84FSorahane: 披靡的成就數量 ? 我不敢講。您或許可以發文問版上的人10/23 18:25
85FSorahane: 修禪證果的近百年有很多嗎 ?10/23 18:25
86FSorahane: 小的根據這幾年知道的,其實極少。10/23 18:27
87FSorahane: 至於傳法弟子是否等同 開悟成就者,這小的就不知道了。10/23 18:27
88FSorahane: (3) 證果(往生),這邊的意思是指,證果若以解脫為成就10/23 18:28
89FSorahane: 往生淨土等同於脫離輪迴,一生成佛的保證班了。10/23 18:29
90FSorahane: 因為不會再退轉,因此列入"證果成就"條件當中,10/23 18:29
91FSorahane: 當然您不認同也是可以的。10/23 18:29
92FSorahane: 概略這樣,小的比較忙,比較無法整理太多詳細數據跟您10/23 18:30
93FSorahane: 詳細作學術方面研討,請見諒。10/23 18:30
117FSorahane: 您有這些疑問,其實都是很正常的...10/24 12:24
118FSorahane: 佛光山好像有出一套高僧傳的白話系列,假設有興趣空閒10/24 12:28
119FSorahane: 可以去翻閱讀看看。10/24 12:28
120FSorahane: 有一些層面,不是推測、數據可以反映出來的,10/24 12:29
121FSorahane: 例如整體社會背景、人格特質、修證後的報告...等等10/24 12:30
122FSorahane: 這些都是必須納入考量的部分,破疑後信心才會升起。10/24 12:32
123FSorahane: 小的雖然未引用大量數據經教去討論,但基本上最重要的10/24 12:43
124FSorahane: 綱領都抓出來跟您分享了,有緣無妨參考,若覺得小的所提10/24 12:45
125FSorahane: 無法解決您的困惑,那可能就只能先這樣囉。哈哈~10/24 12:47
126FSorahane: 看版上有沒有其他大德能讓您有個更好的答案了。10/24 12:48
137FSorahane: 一切法從心想生。10/24 15:42
138FSorahane: 放淡內心主觀的妄想、分別、執著,較能看清楚客觀現實。10/24 15:43
(空白標題)
[ Buddha ]207 留言, 推噓總分: +7
作者: hawls - 發表於 2018/10/21 13:40(5年前)
1FSorahane: 禪宗也是有教的喔。10/21 14:16
2FSorahane: 禪宗六位祖師,是否一代傳一代 ? 有老師指導應證即為教.10/21 14:27
3FSorahane: 辟支佛是沒有任何老師,自行觀十二緣起開悟。10/21 14:28
4FSorahane: 所以你看六祖壇經,或歷史評價,六祖跟神秀的教法 ?10/21 14:33
5FSorahane: 一個是頓教,一個是漸教。其實都是佛法教育,方法不同。10/21 14:33
6FSorahane: "語言、文字",這個東西稱為相對法。10/21 14:36
7FSorahane: 相對法屬於法相,屬於第六識的分別執著,這跟涅槃不相應10/21 14:37
8FSorahane: 佛法的本意,就是要讓眾生跳出這個框架。世間法的邏輯10/21 14:37
9FSorahane: 方法論什麼的...再厲害再嚴謹,當然有它們的優點,但是10/21 14:38
10FSorahane: 仍然跳不出這個框架,這就是出世法跟世間法的差異。10/21 14:38
11FSorahane: 所以試著放下過去的知識,嘗試換個角度學佛,也許會看到10/21 14:39
12FSorahane: 不一樣的風貌喔。呵呵10/21 14:39
13FSorahane: 放下不代表捨棄世間法,只是你不會被它所拘束,更活用。10/21 14:41
14FSorahane: 另外,正法時期 (同時間包含正、像、末三種情況),10/21 14:52
15FSorahane: 像法時期 (同時包含正、像、末三種情況),末法也是。10/21 14:53
16FSorahane: 這個角度就非常活,而且更符合真實情況。10/21 14:54
17FSorahane: 因為正法時期,佛陀僧團有沒有沒證果的 ? 也是會有。10/21 14:54
18FSorahane: 就連阿難尊者,都是在非常後期才證果,阿難尊者算行者吧10/21 14:55
19FSorahane: 那如果就世間邏輯,小的是否可以舉一例正法沒證果的例子10/21 14:56
20FSorahane: 推翻整段 "正法如何、像法如何..." 的前提呢 ?10/21 14:56
21FSorahane: 這東西就是語言文字上的陷井跟容易踩進去的判斷誤區。10/21 14:57
22FSorahane: 有跟無,是絕對的有,還是絕對的無,是方便說,還是真實10/21 14:58
23FSorahane: 的說 ? 這些都是要非常平靜去看待的角度。10/21 14:59
24FSorahane: 正法、像法、末法。這三樣東西,佛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0/21 15:02
25FSorahane: 文字之外的弦外之音,那個義理本質,才是要去領悟的。10/21 15:03
26FSorahane: 小的是這樣去看,老師也都這樣提醒我們 ~10/21 15:04
27FSorahane: 給您參考看看~10/21 15:04
35FSorahane: 也許靜下心就能看得懂了吧。10/21 16:50
36FSorahane: 前半部是對於本文當中禪宗的補充,後半部是對於學術研究10/21 16:51
37FSorahane: 容易在佛法上走的誤區作補充。10/21 16:51
38FSorahane: 其實只是簡單提一下而已。10/21 16:52
39FSorahane: 您輕鬆看過就好,有可參考之處就參考,不必太認真。10/21 16:53
40FSorahane: 小的一開始並沒有要澄清與反駁您這篇的想法喔。10/21 17:18
41FSorahane: 只是剛好看到禪宗與辟支佛那一小段,補充一下而已。10/21 17:19
42FSorahane: 而後面為什麼會延伸順便整個學術分析的問題,10/21 17:21
43FSorahane: 因為由小觀大,在此會出現的小誤差,同樣分析法在別處也10/21 17:22
44FSorahane: 可能會疏忽誤判,才順便提一下。10/21 17:22
45FSorahane: 不過這樣去提,確實有點管太多了。sorry ~10/21 17:24
46FSorahane: 後面一大段,我自己打完後,想了想也滿想刪除的。呵呵~10/21 17:25
47FSorahane: 推文看看就好,別認真。10/21 17:26
48FSorahane: 別誤會別誤會,您修養態度比小的好太多了。10/21 19:21
49FSorahane: 禪宗那部分應該這樣說,如果我沒理解錯,10/21 19:22
50FSorahane: 「對於個人而言,有修行佛法,即是在正法時期」10/21 19:23
51FSorahane: 文中這段話,您把它列為禪宗對正法的定義,10/21 19:24
52FSorahane: 隨後有提出辟支佛的例子來指出禪宗的定義有不妥。10/21 19:26
53FSorahane: 而我前面的推文,是要表述,禪宗並沒有文中那樣定義正法10/21 19:27
54FSorahane: 禪宗也是 "教、行、證" 俱足才屬於正法,定義可能要修改10/21 19:27
55FSorahane: 修改之後,應該辟支佛的反例也就沒必要了。10/21 19:28
56FSorahane: 而所謂的 "法",是指一尊圓滿佛出世,所教化的全部時期~10/21 19:30
57FSorahane: 正、像、末、滅,四階段是指整體法運的興衰過程。10/21 19:31
58FSorahane: 所以,從釋迦牟尼佛出世,佛教所有宗派,都不可能離開10/21 19:32
59FSorahane: 教、行、證。10/21 19:32
60FSorahane: 例如六祖惠能大師是聽金剛經而開悟證果。10/21 19:37
61FSorahane: 二祖慧可大師是聽聞達磨祖師言教而開悟。10/21 19:38
62FSorahane: 都沒有離開佛法 "教" 的部分。10/21 19:39
63FSorahane: 頓教法,側重心境上的體悟證入,比較不把重點放在語言和10/21 19:42
65FSorahane: 文字書籍上的系統架構次第教法,但不代表沒有教理。10/21 19:42
67FSorahane: 另外回應U大,google搜尋這件事情阿...10/21 19:44
68FSorahane: 其實不是單純看關鍵字去判別有沒有。10/21 19:45
69FSorahane: 有時候佛教經典或者祖師大德整理一些分類,要去看實體的10/21 19:45
70FSorahane: 內容定義到底在講什麼,才可能找的出來。10/21 19:46
71FSorahane: 舉例來說,佛經上找的到台灣嗎 ? 應該沒有這二字吧。10/21 19:47
72FSorahane: 但我是不是能斷言,依據佛經紀載,我搜尋不到台灣二字10/21 19:47
73FSorahane: 因此我研判,台灣屬於後人虛造,根本不存在娑婆世界上。10/21 19:47
74FSorahane: 可以這樣推論嗎 ? 我想應該不行對吧。10/21 19:48
75FSorahane: 所以你還要去看實體內涵,然後去搜尋才會找到相關的條件10/21 19:48
76FSorahane: 與相關的經文描述,這樣才不容易誤判。10/21 19:48
81FSorahane: 真正的末法其實是指人心對於學道這件事,非常無感了。10/21 19:56
82FSorahane: 時間軸只是一種參考依據,人心的轉變才是興衰的根本。10/21 19:56
83FSorahane: 但人心是統一性的嗎 ? 當然不可能阿~10/21 19:58
86FSorahane: 想太多了,縱使大小乘有分歧,也都是大學程度以上的問題10/21 19:59
88FSorahane: 現在縱使三傳共識的基本法,五戒十善,戒定慧都衰了 ~10/21 20:00
90FSorahane: 基本的沒變阿,哪怕阿含部經典都在,漢傳哪個不教十善10/21 20:01
92FSorahane: 但修的人多嗎 ? 很少很少,基本都沒有,證果怎麼會有~10/21 20:02
93FSorahane: 不講別的,您問問您爺爺輩的,有沒有覺得世道變了?10/21 20:02
95FSorahane: 以前偶爾出現弒父母的根本會驚動全國社會,10/21 20:03
97FSorahane: 現在社會新聞屢見不嫌,大眾都快無感了。10/21 20:04
100FSorahane: 都有,但古代可能一個月一件,現在可能一個月一千件。10/21 20:04
101FSorahane: 差在這邊,這很現實的,多看看歷史記載文獻就知道了。10/21 20:05
104FSorahane: 不用談到古代,您去多跟爺爺輩聊聊,就可以知道了。10/21 20:06
107FSorahane: 傻孩子,古人蓄奴隸也許還當人禮待,現在根本販賣人口10/21 20:08
109FSorahane: 當畜生在修理都有~10/21 20:08
112FSorahane: 多講都是淚,先談到這吧。阿彌陀佛10/21 20:08
131FSorahane: 小的的解讀是這樣,"方便說" = 以時間來劃分三種時期,10/22 00:06
132FSorahane: "真實說" = 以心態上的用心程度,決定一個人三時期。10/22 00:07
133FSorahane: 而心態上的正法,就是有遇到教理,願意修,自然有機會能10/22 00:08
134FSorahane: 證果。10/22 00:08
135FSorahane: 禪宗是從心上論三法期,而否定的是否定時間上的方便說。10/22 00:09
136FSorahane: 道元禪師 《正法眼藏滇赬D話》:10/22 00:09
137FSorahane: 「大乘實教無分正、像、末法,只要肯修,皆可得道...10/22 00:10
138FSorahane: 證之得否,則唯修者自知,如用水之人,冷暖自辨。」10/22 00:10
139FSorahane: 維基百科應該是引用原文這段話去作論述。10/22 00:11
140FSorahane: 不過道元禪師是日本人,更原文日文可能比較難找資料了。10/22 00:13
141FSorahane: 平心而論,禪宗這說法其實是更精準的,因為這解釋可以10/22 00:16
142FSorahane: 套用在每個時期的每個人身上,而且符合現實情況。10/22 00:16
145FSorahane: 例如佛陀時期也有僧人沒證果,民國時期也是有人證果,10/22 00:18
146FSorahane: 大環境的因素或許是很強大的因緣,但人心才是主宰。10/22 00:18
147FSorahane: 所以再套用四依法來評估,依了義不依不了義,10/22 00:19
148FSorahane: 就能得到採取禪宗的解釋,屬於更精準的法理。10/22 00:20
189FSorahane: 整合講,內在: 人俱備心理思想。外在: 同時有環境條件。10/22 12:31
190FSorahane: 真實跟方便,佛法的術語稱為 : 實教、權教。10/22 12:31
191FSorahane: 這部分可以理解成,主因跟助緣。舉例 : 種子、水。10/22 12:33
192FSorahane: 實說 = 主因,權說 = 助緣。10/22 12:34
193FSorahane: 一棵樹能長成,種子是最關鍵的主角,水分只是配角。10/22 12:34
194FSorahane: 這二者都很重要,只是要放在天秤上論主配身分,還是可以10/22 12:35
195FSorahane: 分辨出來,但這樣分,只是要把二者的"定位"清楚,10/22 12:36
196FSorahane: 不是說知道了主角,配角就完全可以不管,但也不是錯將10/22 12:36
197FSorahane: 配角當成主角,這部分可以先稍微了解明白。10/22 12:37
198FSorahane: 再舉個例子,我們種蘋果樹,假設水分平均值500cc會發芽10/22 12:41
199FSorahane: 500cc會長成樹幹,再1500cc會開花結果。10/22 12:41
200FSorahane: 如果把水分當主角,會發生什麼事情,某一個種子在水份10/22 12:42
201FSorahane: 400cc就發芽,然後又400cc長成樹幹,最後又1000cc結果10/22 12:43
202FSorahane: 然後我們開始把焦點放在水分的問題上,檢討水有問題,10/22 12:44
203FSorahane: 但其實主角真正影響一棵樹的長成,在種子本身的品質上10/22 12:44
204FSorahane: 跟種子本身的生命力,這時候如果搞清楚了,我們就知道10/22 12:45
205FSorahane: 種子跟水分的角色相比,種子才是(真實影響力),10/22 12:45
206FSorahane: 水分(方便的助緣力),希望這樣有清楚一點。10/22 12:46
207FSorahane: 心 跟 環境,二者就是這樣的關係。10/22 12:47
[討論] 為什麼要有慈悲心?消失
[ Buddha ]28 留言, 推噓總分: +8
作者: heaven1123c - 發表於 2018/10/21 11:41(5年前)
5FSorahane: 適當關心,但不要有執著與控制的念頭與想法。10/21 12:35
6FSorahane: 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因緣跟自主權,不過度干涉是種尊重。10/21 12:36
7FSorahane: 家人、朋友、外人,都是一樣的道理。10/21 12:36
8FSorahane: 這樣你心才不會被綁住,學習心不著相,有這個好處。10/21 12:37
9FSorahane: 不著相,其實是培養一種更成熟穩定的處世態度。10/21 12:39
10FSorahane: 同一件事情,分別執著,控制佔有是種處理方式。10/21 12:40
11FSorahane: 不分別執著,讓彼此有更舒適的相處空間,也是種處理方式10/21 12:41
12FSorahane: 當然選擇佛菩薩教導更優的方法去做。呵呵~10/21 12:41
13FSorahane: 包括我們自己學佛也是,有時候也是要把佛法的知見放下,10/21 12:44
14FSorahane: 這樣才不會障礙自己去欣賞別人的優點跟長處,錯失提升。10/21 12:45
Re: [問題] 當今是末法時期?
[ Buddha ]101 留言, 推噓總分: +6
作者: CassSunstein - 發表於 2018/10/19 00:38(5年前)
13FSorahane: "多",可作大部分、大多數之意。10/19 12:18
14FSorahane: "及",後文可以連接前文語意,多無證果。10/19 12:19
15FSorahane: 拆開跟合起,就有兩種解釋,而佛經這段話指整個社會,10/19 12:19
16FSorahane: 不單純只有台灣,所以全世界只要局勢符合多不修行,及10/19 12:20
17FSorahane: 大多無證果,就符合末法。10/19 12:20
18FSorahane: 而h大若選擇"無證果"的解釋較為妥當,又會面臨一個問題10/19 12:26
19FSorahane: 既然佛經整句已經出現破綻,那是否可說佛說的五百年像法10/19 12:27
20FSorahane: 可信 ? 這些都是自行判斷佛經會出現修學障緣。10/19 12:28
21FSorahane: 一般閱讀經典,必須先蒐集參考祖師大德對經的註解,10/19 12:30
22FSorahane: 先參考先賢對經典的解釋,自己可客觀評估現實社會狀況,10/19 12:47
23FSorahane: 若自行對經典有不同想法,可先檢視自己的修行情況跟對10/19 12:48
24FSorahane: 佛法認知的程度,三方客觀評估後,如果還是覺得疑惑,10/19 12:49
25FSorahane: 可去尋找該經教修學系統的老師問看看。10/19 12:50
26FSorahane: 也許這樣做,會得到更客觀合理的答案。10/19 12:50
34FSorahane: 您這樣理解,滿合理的。10/20 01:24
35FSorahane: 小的在閱讀先賢的解釋,還是認為沙漏的角度,會更貼近10/20 01:25
36FSorahane: 事實與法義。您講的沒錯,依照目前佛教局勢來看,頗像是10/20 01:26
37FSorahane: "像法時期",但小的倒認為如同沙漏正轉入末法開端,10/20 01:27
38FSorahane: 首先,真實修行人,真的沒有您想像的這麼多,如果真以10/20 01:28
39FSorahane: 古先賢的修行標準來看,落差非常大。10/20 01:29
40FSorahane: 真實修行,並非去上個佛學課,打個佛七禪七,這只是表相10/20 01:30
41FSorahane: 會願意每天堅持觀照自心、修正檢視自己身口意、落實五戒10/20 01:31
42FSorahane: 十善的人,坦白講非常之少數人。10/20 01:31
43FSorahane: 至於證果的人,可以說幾乎沒聽聞了。10/20 01:32
44FSorahane: 末法時期,大概從明朝那個階段開始算起...10/20 01:40
45FSorahane: 禪宗若依照<傳燈錄>等去推估,成就者保守估計三千人,10/20 01:41
46FSorahane: 對比現今,論時間點正處於末法開端一千年,對照現實情況10/20 01:42
47FSorahane: 小的覺得非常合理,而且才正要開始無修行無證果。10/20 01:42
48FSorahane: 這些經文,小的覺得應該以"大局勢"去看待,而非以百分百10/20 01:49
49FSorahane: 完全沒有修行、百分百沒有證果的解釋去理解。10/20 01:49
50FSorahane: 因為佛在經典也提過,10/20 01:51
51FSorahane: 釋迦佛語彌勒菩薩 :10/20 01:51
52FSorahane: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10/20 01:52
53FSorahane: 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10/20 01:52
54FSorahane: 縱使法滅盡前,都還是有一部<無量壽經>跟阿彌陀佛號10/20 01:53
55FSorahane: 讓有緣眾生可以依靠修行得度。10/20 01:53
56FSorahane: 無修行、無證果。或許應當理解成整個大局勢走向是如此,10/20 01:54
57FSorahane: 但仍然有極少數有緣善根眾生,還是能修行能得度。10/20 01:55
58FSorahane: 這樣也比較符合現實發展的情況。10/20 01:55
59FSorahane: 佛經的解讀,如果只是在文字上面鑽牛角尖,其實容易著相10/20 02:04
60FSorahane: 著文字相,在當中分別取捨,分別執著,這不是好事。10/20 02:05
61FSorahane: 做學術,可能會覺得這樣邏輯思考什麼的很重要...10/20 02:05
62FSorahane: 但古德講過,把佛法當成世間法來研究,在自己煩惱障與10/20 02:06
63FSorahane: 所知障尚未減輕降伏之前,很容易循業發現,順著自己業力10/20 02:07
64FSorahane: 煩惱去揣測佛語,這個要小心喔。10/20 02:08
65FSorahane: 舉<心經>來說,文中有 :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10/20 02:09
66FSorahane: 小的就親耳聽有人講過,心經就是空無,還要修什麼之類的10/20 02:09
67FSorahane: 當然不見得每個人會這麼不理性,但著文字相的分別執著10/20 02:10
68FSorahane: 這方面的習氣業力,是古德有提出來勸告修行人的。10/20 02:10
69FSorahane: 多少還是留意一下比較好。10/20 02:11
70FSorahane: 畢竟接觸佛法,應該還是會希望自己煩惱輕、智慧長,10/20 02:15
71FSorahane: 趣向解脫道吧。10/20 02:15
72FSorahane: 觀念釐清是很重要沒錯,但真的離相清淨心,把各類想法10/20 02:17
73FSorahane: 放下,會更接近佛法指引的趣向。10/20 02:17
84FSorahane: 您的這種思考模式,基本上還是在一般學術訓練的框架下,10/20 10:26
85FSorahane: 四依法當中,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10/20 10:27
86FSorahane: 如果您排除修行的立場,純以學術這樣去鑽研文字,去找10/20 10:28
87FSorahane: 足夠資料等等才能有信心,那這樣其實會很辛苦。10/20 10:29
88FSorahane: 正、像、末三法期,更深入法義是在談心上的正、像、末。10/20 10:34
89FSorahane: 不過這個角度,小的就不深入講了。10/20 10:34
90FSorahane: 基本上之前推文提到的一些解釋,小的有把法師或大德的10/20 10:35
91FSorahane: 見解輾轉傳達給您了。10/20 10:36
92FSorahane: 如果您覺得學術上的一些判斷方式您比較能接受,也比較有10/20 10:37
93FSorahane: 信心,那小的可能就幫不上忙囉。thankyou~10/20 10:37
[問題] 當今是末法時期?
[ Buddha ]229 留言, 推噓總分: +9
作者: hawls - 發表於 2018/10/18 16:22(5年前)
19FSorahane: 人雖秉教,多不修行。這句話佛講得非常貼切,確實末法。10/18 22:09
20FSorahane: 不論佛教,尚且看儒家的先賢,像孔子、曾子、顏回...等 10/18 22:11
21FSorahane: 這些世間善人的代表,他們如何檢視自己,修正自己過失?10/18 22:11
22FSorahane: 一日三次反省自己的身口意,懲忿窒欲、慎獨的功夫,10/18 22:12
23FSorahane: 以前中國的知識份子常常奉持<太上感應篇>,裡面光是對於10/18 22:13
24FSorahane: 斷惡修善,對治惡念的具體描述就非常豐富,這還只是世間10/18 22:14
25FSorahane: 人天的標準,佛家以出世間法,屬於圓滿大善,但有多少10/18 22:15
26FSorahane: 佛子真實修行比的上儒家的聖賢 ? 您這樣去看就知道,10/18 22:15
27FSorahane: 同樣末法初期當時候的高僧大德,還有佛門風氣,能被當時10/18 22:16
28FSorahane: 知識份子非常敬崇,他們的行持風範必然足以堪為天人師,10/18 22:17
29FSorahane: 這就是老人家常感歎,一代不如一代。現實寫照~10/18 22:17
32FSorahane: 很多資料不是單純看現代一些表淺的現象,更深度的去對照10/18 22:19
34FSorahane: 過去歷史先賢的修行經驗,才能體會出來佛語當中的意思。10/18 22:19
38FSorahane: 然而大乘論心不論事,有教、自己肯真修,當下就是正法,10/18 22:22
40FSorahane: 末法當中的正法,有教自心無修,縱然值於佛世,10/18 22:23
41FSorahane: 也是正法當中的末法,這就是大乘的角度。10/18 22:23
47FSorahane: 末法時期確實有正法。 "時期" 泛指整個大時代的情況。10/18 23:33
48FSorahane: 覺音尊者在上座部為什麼會提到末法五千年 ?10/18 23:34
49FSorahane: 您注意去看南傳僧團的制度跟行持,就不會太意外了,10/18 23:34
50FSorahane: 他們還是非常遵循傳統的模式在修持,這點在藏傳佛教的10/18 23:35
51FSorahane: 環境(例如四川喇榮五明佛學院),也是一樣的情況。10/18 23:36
52FSorahane: 更正 "正法五千年"。10/18 23:38
53FSorahane: 整個大乘佛法,西藏還是算興盛,中國在清末之後就衰退了10/18 23:39
54FSorahane: 八宗剩下淨土宗比較興盛,嚴格講大乘法運確實處於末法,10/18 23:40
55FSorahane: 南傳雖然偏重於聲聞教法,但整個環境跟體制還是很保持的10/18 23:41
56FSorahane: 很棒,至少在這五光十色干擾非常大的時代,很難得了。10/18 23:41
57FSorahane: 但把視野拉到全世界來看,佛教徒雖然很多,但對比之下,10/18 23:44
58FSorahane: 證果的非常少聽到,這人口比例跟過去古代相比,落差很大10/18 23:45
59FSorahane: 而且有幾位在世界各地弘法的法師、堪布也提過,佛教看似10/18 23:46
60FSorahane: 興盛,但只是表面人氣旺而已,實質經典教育和實修的內涵10/18 23:47
61FSorahane: 還是處於衰落的狀態。10/18 23:47
62FSorahane: 講一個最實在的,光是一個五戒十善,在這個強調自由獨立10/18 23:50
65FSorahane: 人身自由、思想自由、有多少年輕人願意學戒守戒 ?10/18 23:51
66FSorahane: 很多都認為那是宗教"教條",拘束人的 ~10/18 23:51
67FSorahane: 這都是非常現實實修會見到的情況。10/18 23:53
68FSorahane: 只是很少人知道,佛教才是真正的心靈自由的教育,解脫10/18 23:54
69FSorahane: 自心不被境緣帶著就走,解脫煩惱的真實教育。10/18 23:55
70FSorahane: 也希望小的這樣長篇大論之後,原po可以逐漸看到一件事情10/18 23:57
71FSorahane: 現實面的實修環境,跟學術性質的思想推測,存在著很大的10/18 23:58
72FSorahane: 差異性,這地方非常需要留意。10/18 23:59
79FSorahane: 換個方式講,也許比較適合您。10/19 10:30
80FSorahane: 正、像、末,末法一萬年,您可以依照佛曆去推算,大概10/19 10:31
81FSorahane: 現在剛過一千年,往後還有九千年。10/19 10:33
82FSorahane: 這是論時間點來看。接著論現實面 :10/19 10:34
85FSorahane: 現實面的角度,涉及到每個人個"觀點",如您判斷覺得目前10/19 10:35
88FSorahane: 比較像"像法時期",我從歷代修行環境跟修證程度來看,10/19 10:36
90FSorahane: 確實屬於 "末法",這就是每個人對佛經的觀點差異性。10/19 10:37
95FSorahane: 佛法有理與事。10/19 10:45
96FSorahane: 事相有對錯、分別、直線式思考、標準答案。10/19 10:45
97FSorahane: 理體是活的、有彈性、因時因地而制宜,故佛說法無定法。10/19 10:47
98FSorahane: 大乘以實相理體為法印,所以有些觀點會很有彈性,很活10/19 10:53
99FSorahane: 像金剛經的對話就是,這當中在認識大乘當中需要慢慢適應10/19 10:54
100FSorahane: 用意無它,都是在幫助我們打掉一般邊見的分別執著心。10/19 10:54
101FSorahane: 所以再回到事相上來談,您要處理的就是去參考現實面或者10/19 11:05
102FSorahane: 您比較有信心的一些資料來做分析,最後自己再跟佛經對照10/19 11:06
103FSorahane: 做出一個您自己覺得合理的答案。10/19 11:06
104FSorahane: 不過這當中會涉及到對佛經可信度的疑心之類..10/19 11:08
105FSorahane: 而心中有可接受的答案之後,又該跟自己修行連結上,10/19 11:09
106FSorahane: 這都是您自己要去考量的點。畢竟時間一直都在走,如何去10/19 11:09
107FSorahane: 選擇對的方式,在佛法當中得到真實益處,都是要考慮的。10/19 11:10
108FSorahane: 所以小的之前才說,佛法研討往往非常費時,又沒共識,10/19 11:16
109FSorahane: 除非是相同法門或共修團體,已經有一個主題學習方向,10/19 11:16
110FSorahane: 這類討論相對會增長道友的修學。10/19 11:17
122FSorahane: h大有看過沙漏嗎 ? 如果我畫分三個階段 : 滿、半、少10/19 18:59
123FSorahane: 您覺得這三個階段是"逐漸改變" 還是可以直接切割 ?10/19 19:00
124FSorahane: 時代的演變也是如此,修證的人口是 "逐漸" 改變,10/19 19:01
125FSorahane: 不太能說有修、無修,就真的可以在一個時間點完全切割,10/19 19:01
126FSorahane: 這一點或許可以參考,現在只是末法開始,如中國大乘八宗10/19 19:03
127FSorahane: 過去都有修行人,現在除禪淨,其餘六宗幾乎沒有修行人了10/19 19:04
128FSorahane: 這其實都是訊息。10/19 19:05
Re: [討論] 先想想為什麼要去極樂世界
[ Buddha ]62 留言, 推噓總分: 0
作者: yule1224 - 發表於 2018/10/18 07:42(5年前)
4FSorahane: 法相與法性可以暫時區分來看,相有生滅,心不生不滅。10/18 09:12
5FSorahane: 生滅相不妨礙心性,這稱為理事無礙。10/18 09:12
6FSorahane: 極樂淨土也有六時花雨,但淨土的菩薩心中,清淨無染。10/18 09:13
7FSorahane: 因為心淨,神通才能廣大,於一念間成辦佛事。10/18 09:14
Re: [討論] 念佛法門往生門檻及修行境界
[ Buddha ]161 留言, 推噓總分: +9
作者: hawls - 發表於 2018/10/17 11:36(5年前)
1FSorahane: 感謝您的回應。阿彌陀佛10/17 16:45
2FSorahane: 其實小的是知道大德您想討論的角度與方向,但坦白講,10/17 16:46
3FSorahane: 那個要翻很多資料出來討論,基本上也不太會有共識的,10/17 16:48
4FSorahane: 這涉及的層面很廣,史料的完整性,文獻學者本身的修證10/17 16:49
5FSorahane: 各傳承之間的對於修證的認同...等等。10/17 16:52
6FSorahane: 如果本身已經有選擇的法門,不太建議花太多心思再去琢磨10/17 16:53
7FSorahane: 因為這對修行沒有太大的幫助。除非本身是走學術性質的10/17 16:57
8FSorahane: 佛法研討路線,就另當別論了。10/17 16:59
9FSorahane: 而學術性質的研討,如果拉回修行層面,最後其實就是二字10/17 17:11
10FSorahane: "信心"的問題,對自己或對其他法門到底有多少信心 ?10/17 17:12
11FSorahane: 知識份子接觸佛法,內心最直接的就是這個問題,尤其當10/17 17:12
12FSorahane: 看的資料越多,疑心難免越重,最後能選的大概就是阿含部10/17 17:14
13FSorahane: 除非能把整個佛教歷史,各傳承的歷史,很客觀的都看過10/17 17:17
14FSorahane: 加上自己的修證,跟對法理的明辨,才比較不會受到單方面10/17 17:18
15FSorahane: 訊息的侷限,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10/17 17:19
16FSorahane: 以上這樣講不知道您能否體會幾分,但是現實就是有信心10/17 17:20
17FSorahane: 有興趣、能相應自己根基,就好好修自己的,小的也不太10/17 17:20
18FSorahane: 鼓勵去討論佛法,研討常常是爭訟的開端,呵呵~10/17 17:21
19FSorahane: 另外您之前提的,如<無量壽經>的集結,大乘經的集結,10/17 17:26
20FSorahane: <無量壽經>的翻譯歷史文獻,這些上網查其實都有,關鍵是10/17 17:27
21FSorahane: 您對古代修行人、學者們的 "信心" 如何 ?看個人因緣了。10/17 17:28
22FSorahane: 大致上可以瞭解您一點想法了。10/17 19:03
23FSorahane: 目前三傳之間,在四果斷證的角度,如見思煩惱的分類上,10/17 19:05
24FSorahane: 該斷什麼 ? 斷到什麼程度屬於什麼果位 ? 基本上還是有10/17 19:06
25FSorahane: 很大的共識。10/17 19:06
26FSorahane: 分歧比較大的,是菩薩道的部分。10/17 19:06
27FSorahane: 簡單說,在自力的角度出離輪迴的次第,沒太嚴重的分歧,10/17 19:07
28FSorahane: 比較常發生的討論爭議,多半屬於他力(如佛力接引)這部分10/17 19:08
29FSorahane: 自力跟他力有沒有這麼絕對性的對立 ? 其實沒有,正好二10/17 19:09
30FSorahane: 力是可以相輔相成,舉一個現實例子,今生修不到初果位10/17 19:09
31FSorahane: 在年老臨終的時候,自己也知道沒時間沒精力了,三毒仍在10/17 19:10
32FSorahane: 這時候該怎麼處理出離輪迴這個現實問題 ? 這都會面臨的~10/17 19:10
33FSorahane: 但如果要從世間法的角度,西方科學、哲學、學者的分析10/17 19:11
34FSorahane: 要從這些角度去看待 "他力法門",那可能只是增長疑心~10/17 19:13
35FSorahane: 因為菩薩道屬於心法,不是單純物理分析...10/17 19:14
36FSorahane: 心法的東西,要瞭解它,必須從內心去實證明白法理,10/17 19:15
37FSorahane: 舉個例子,為眾生而發願成佛,是好事還是壞事 ?10/17 19:16
38FSorahane: 修六度,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好還是壞 ?10/17 19:16
39FSorahane: 這些都是心法上的東西,你的內心會自然告訴你對與錯,10/17 19:17
40FSorahane: 那是自性良知本來的智慧。10/17 19:17
41FSorahane: 而當你學習體會到一個階段,才會知道原來菩薩心是這樣的10/17 19:18
42FSorahane: 人格特質,那比我更強好幾倍的先賢,他們是什麼人格心態10/17 19:18
43FSorahane: 菩薩道會從這個角度慢慢增長信心,這不是物理邏輯可以去10/17 19:19
44FSorahane: 分析出來的,而是你體會到了。10/17 19:19
45FSorahane: 這些我很難三言兩語講清楚,但如果要學習大乘佛法,10/17 19:20
46FSorahane: 真誠與恭敬,放下過去的知識,不必盲目信仰,用真心去學10/17 19:21
47FSorahane: 一點一滴自然就會知道,大乘到底是什麼內涵。10/17 19:22
48FSorahane: 然後再回頭去看一些學術的東西,你就會知道差別在哪了。10/17 19:23
49FSorahane: 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有緣然後有興趣認識。呵呵~10/17 19:26
82FSorahane: 大乘,其實明確講,即是目標設定在成佛。10/17 23:20
83FSorahane: 其實南傳也有大乘的修行次第,只是一般主軸都在聲聞乘。10/17 23:21
84FSorahane: 成佛有二條路 : 在輪迴當中自力解脫並圓滿六度波羅蜜。10/17 23:22
85FSorahane: 另一條是靠已成就的佛位聖者,引渡到他們願力成就的淨土10/17 23:23
86FSorahane: 去學習,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其實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10/17 23:24
87FSorahane: 傳統大乘佛教不共聲聞乘的地方,分歧就在他方佛這部分,10/17 23:25
88FSorahane: 如果單純論到自力成佛,還是有很多的共通處,甚至南傳的10/17 23:26
89FSorahane: 教典都有談到<南傳菩薩道>一書就是整合菩薩道的代表。10/17 23:27
90FSorahane: 所以有傳聞大乘諸多偽處什麼的...其實很多都是以訛傳訛10/17 23:29
91FSorahane: 然後現在許多採信來源,不少屬於歐美學者、日本學者,10/17 23:38
92FSorahane: 依據某些單純推測的觀點,來給中國佛教切割,這不太公平10/17 23:39
93FSorahane: 中國佛教興盛時期,大概在隋唐時期,那時候中國的學術界10/17 23:39
94FSorahane: 相當於相在的歐美、日本,足以影響整個世界。10/17 23:40
95FSorahane: 例如現在日本、韓國的佛教,都是以前唐朝時候,學僧到10/17 23:40
96FSorahane: 中國求學帶回去的,而當時中國的僧人,考核制度非常嚴苛10/17 23:41
97FSorahane: 相當於現在一流博士班的人才,是這樣水準的佛教環境。10/17 23:42
98FSorahane: 而佛教以一個外來文化的身分,憑什麼可以讓中國當時的10/17 23:43
99FSorahane: 知識份子接受並且透過"教育"的方式推廣,這部分可以看10/17 23:45
100FSorahane: 天台宗的歷史跟介紹,就可知道當初的佛教完全是教育,10/17 23:46
101FSorahane: 有邏輯有嚴謹的分析,不是一種信仰式的宗教。10/17 23:46
102FSorahane: 然後再加上翻經體制的規模,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10/17 23:49
103FSorahane: 這樣的嚴謹從印度帶回梵文本,依照國家規模翻譯經典,10/17 23:50
104FSorahane: 外加歷代高僧大德和許許多多先賢修行者的實修實證,10/17 23:51
105FSorahane: 可以說人證、物證、該有的一點都不缺了。10/17 23:51
106FSorahane: 這些種種跡象看得仔細,就可以瞭解現代學界僅以"未知"10/17 23:52
107FSorahane: 而大膽議論推翻一整個修證歷史,真的是滿有勇氣的。10/17 23:53
108FSorahane: 所以我常講,現在學大乘的有二種人,一種是完全沒受干擾10/17 23:55
109FSorahane: 也懶得找什麼資料,傻傻的修,大福報之人。10/17 23:55
110FSorahane: 另一種是鑽牛角尖鑽到最徹底,從死胡同裡面再鑽出來,10/17 23:56
111FSorahane: 終於又回到大乘,這種最辛苦。中間的很多雖然有緣,但內10/17 23:56
112FSorahane: 心幾乎信心忽上忽下的,呵呵 ~10/17 23:56
113FSorahane: 真要講,三天三夜都講不完。講完之後呢 ? 有信心了。10/17 23:58
114FSorahane: 講了老半天,信心升起來之後呢 ? 還不是又回到實修起步10/17 23:59
115FSorahane: 實修起步,跟出離輪迴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10/17 23:59
116FSorahane: 可見這時代的知識份子有多難搞,所知障有多難破就是這樣10/18 00:00
117FSorahane: 資訊雖然發達,但內心煩惱思緒疑惑可能是古人的百倍。10/18 00:01
118FSorahane: 這個就是現況很多爭議問題的冰山一角 ~10/18 00:02
119FSorahane: 這時代有這時代的難處,大家多辛苦一點吧。阿彌陀佛10/18 00:03
Re: [討論] 先想想為什麼要去極樂世界
[ Buddha ]24 留言, 推噓總分: +8
作者: stockeye - 發表於 2018/10/16 20:13(5年前)
8FSorahane: 其實夏居士非常負責任了。10/16 22:31
9FSorahane: 歷史上因為佛經譯本眾多,出現整合的會集本是滿多的,10/16 22:32
10FSorahane: 而且很多都廣泛的備流通著,畢竟先賢會集整合的很仔細。10/16 22:33
11FSorahane: 負責任是夏居士非常明確的告知,這是會集的版本,而且10/16 22:33
12FSorahane: 還將所參考各譯本都標記在最上面給大家知道,這是很負責10/16 22:34
13FSorahane: 的一種作法,不知道大德為什麼要如此憤慨說偽經 ?10/16 22:34
14FSorahane: 若您覺得夏居士會集很差,那參考其他譯本也是可以的阿~10/16 22:35
18FSorahane: 這樣說吧,大家都是三界火宅裡面的一份子有緣人。(苦笑~10/16 22:46
19FSorahane: 要怎樣破門而出,方法千百種,大家喜歡怎樣都好都隨緣 ~10/16 22:46
21FSorahane: 但總是別忘了,破門而出才是我們的根本共識。10/16 22:47
22FSorahane: 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時間花在刀口上囉 ~好好加油~10/16 22:48
Re: [討論] 念佛法門往生門檻及修行境界
[ Buddha ]162 留言, 推噓總分: +6
作者: VElysian - 發表於 2018/10/16 20:07(5年前)
1FSorahane: 往生與否在於"信願"的有無,斷證功夫影響往生後品位高低10/16 20:34
2FSorahane: 淨土之所以被歷代祖師判為定為易行道,在於各類眾生適用10/16 20:35
3FSorahane: 如果要到初果位才能得生,那這世界上沒幾個人能去了喔~10/16 20:36
4FSorahane: 您的分析表屬於難行道。歸類於自力解脫輪迴的標準 ~10/16 20:37
5FSorahane: 所以淨土法門才被稱為門餘大道的特殊法門。10/16 20:38
6FSorahane: 至於夏居士屬於會集本,如果有疑惑,也可以去參考其他10/16 20:47
7FSorahane: 譯本,畢竟夏居士是整合各版本,而且沒添加修改字句,10/16 20:49
8FSorahane: 其他譯本都能找到相同經文的。10/16 20:49
27FSorahane: 斷證屬於行門,但沒有信願,還是無法感應道交。10/16 21:36
28FSorahane: 信願是因,往生是果,無有信願自然沒有得果的道理。10/16 21:37
29FSorahane: 而信願,也不是自己喊口號而已,真有信有願的人,10/16 21:37
30FSorahane: 在他的身、口、意上面自然會察覺出來的。10/16 21:38
31FSorahane: 如同一個真想移民去美國的人,跟一個只是說說而已的人,10/16 21:38
32FSorahane: 生活上也可以察覺二者的差異性。10/16 21:38
33FSorahane: 信願深的人,行自然就會深,行深同時也會增長信願。10/16 21:39
34FSorahane: 三者是不可單獨分割的喔~10/16 21:40
35FSorahane: 若如果只強調斷證,而忽略信願,那就像缺二腳的鼎,10/16 21:40
36FSorahane: 還是立不起來的。10/16 21:40
37FSorahane: <無量壽經> 無論那一個版本,很重要的修學宗旨,10/16 21:41
38FSorahane: 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心"就是信願的意思。10/16 21:41
39FSorahane: 就像成佛,每尊佛在因地修學,都會發廣大願,然後才修。10/16 21:42
40FSorahane: 這都是一樣的道理喔~10/16 21:43
41FSorahane: 舉一個實際例子,一樣的念佛人,果報可以有一百多種,10/16 21:44
43FSorahane: 有人念佛只求現世福報,有人求解脫,有人求往生,10/16 21:45
44FSorahane: 也有人求生天...這都是 "發心" 不同感果不同。10/16 21:45
45FSorahane: 另外您提到的五分結,不是不斷,而是到淨土後再總斷,10/16 21:46
46FSorahane: 現世能斷當然更好,但如果說非要斷了才能去淨土,10/16 21:46
47FSorahane: 那跟經教所講的是相違背的。10/16 21:47
48FSorahane: 您所提的斷證功夫,修淨土者,也是要做的,10/16 21:48
49FSorahane: 而淨土法門特殊在於,先把信願具足,真正明理發心。10/16 21:48
50FSorahane: 斷證的部分,量力而為的去修就可以了。10/16 21:49
51FSorahane: 難行道就是難在這,要完全靠自己解脫,非常嚴苛的現實10/16 21:50
52FSorahane: 易行道在於,佛知道我們很難靠自己力量就一生解脫,10/16 21:50
53FSorahane: 所以透過大悲願力攝受,來從旁幫助我們,修不到沒關係10/16 21:51
54FSorahane: 接你去淨土繼續努力,至少換了環境,不會退轉了。10/16 21:51
55FSorahane: 差別就在此處 ~10/16 21:51
59FSorahane: 另外V大說到一點很好,佛無法插手業力,這句話很棒,10/16 22:02
60FSorahane: 佛無法插手,但佛有智慧告訴我們如何自己插手自己的業力10/16 22:03
61FSorahane: 業力有兩種 : 善業跟惡業。10/16 22:03
62FSorahane: 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10/16 22:04
63FSorahane: 但除了這二種,還有一種,佛知道業力的特性,利用它。10/16 22:05
64FSorahane: 哪一種 ? 淨業。10/16 22:05
65FSorahane: 念阿彌陀佛,就在在念頭上造淨業。10/16 22:05
66FSorahane: 往生屬於什麼情況 ? 業力強的習氣先引導去那一道受生。10/16 22:06
67FSorahane: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阿彌陀佛的淨業很強大,10/16 22:06
68FSorahane: 試問他不去淨土,他會去哪呢 ?10/16 22:06
69FSorahane: 這只有佛的智慧跟悲心,才有辦法在沒辦法當中找出口。10/16 22:07
70FSorahane: 您可以好好思考這個角度囉 ~10/16 22:08
71FSorahane: 如果這條路不走,那就是靠自己把貪嗔癡全斷乾乾淨淨,10/16 22:09
72FSorahane: 這二個方式其實都不容易,但硬要比較,哪個方法好走,10/16 22:10
73FSorahane: 其實已經很明顯了。10/16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