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教戰] 國中理化 電學

看板tutor作者 (高級伴讀小書僮)時間17年前 (2007/02/07 07:59),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asacake (慵懶蛋糕)》之銘言: : ※ 引述《bbstudent (高級伴讀小書僮)》之銘言: : : 我在教自然的第一堂就會先教函數圖的意義了 : : 面積與斜率 : ^^^^^^^^^^ : 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 為何國中物理要扯到數學的"斜率"、"面積" : 這樣是否太"純化"、"更抽象"了點呢?? :  像v-t圖考題,考的不是清不清楚速度運算式子,而是"面積=距離" : 還要用到梯形面積、三角形面積求法 : 這....易淪為數學課運算吧 : 想請教大家怎麼看的,謝謝~ <<先說明!!並不是戰代公式好或不好>> 說說我的經驗好了 其實我覺得代公式才容易淪為數學課的運算 學生往往跟你說我懂了(其實只是在幫你檢查代數運算過程中有沒有出差錯) 程度差一點的學生讓他自己動手做..卻往往不知道要代哪一個公式 明明就跟學生說過要分析題幹中有給哪些條件 要用什麼公式..卻還是分不清 尤其又有什麼三大運動公式.五大運動公式...orz 學生在補習班或學校老師的教學下 物理的學習往往淪於方程式之間 (這樣很慘...尤其到了力學..沒有什麼方程式,高中更會跌得很痛) 列了一堆方程式來聯立卻又不知為什麼要列 或是列了方程式才發現未知數的條件不夠... 唉呀!!原來是自己選擇了錯誤的公式 那程度稍好一些的學生呢?? 學生會代公式 卻不知道為什麼要代 然後就覺得這個章節很簡單 你跟他說一些物理概念他往往覺得自己都懂了,很簡單 反正他都會算了(又是代公式) 然後題目出的難一點,或是題型不同,就又不會算了 你跟他講解,他往往不太會去聽"為什麼要代這公式"或"公式的先決條件" 學生只會把焦點放在"你代什麼公式"還有"什麼題型代什麼公式" 我曾經認識一個pr98 的小妹妹 她自然的分數總是能考的不錯 前一陣子 國三在教力與運動,能量 結果他就混淆了.. 會代公式的學生..再碰到跨章節的題型..很容易倒下 (現在國中生的程度 = =) 就算沒倒的...充其量只能算"非常會代公式"的學生 而有些學校的段考考題...會出現性質的題目 學生這時候就不容易解答了 而函數圖(總是要說回來一下) 個人比較喜歡教他..因為學生比較容易了解到內涵 樓上有版友提到V-T圖 我也在這舉例 例如說..以初速為0的等加速度運動來說 把橫軸的單位取為1(時間經歷為1秒) 縱軸的變化就是速度的變化 (有個小小直角三角形) 而縱軸的變化此時也等於加速度的量值 a 接下來看題目給經過幾秒..再畫一個相似形 ..加上講解 他可以體會 1.兩個直角三角形兩股的比相同,就是斜率相同 同一直線為何斜率相同..斜率也不會只是y2-y1/x2-x1 這個公式而已 2.斜率 = 速度變化 / 經歷時距(時間變化) = 加速度 --->>定義 3.經歷時間為1秒時,速度變化的"值"=加速度的"值" 幫助體會加速度的意義 了解(3)後...有些題目甚至不需要V-T圖或是公式 就可以直接心算解出 甚至在高中的斜拋,幾秒到最高點也是心算 而所謂的三大運動公式...其實在V-T圖中都能解釋 我在教自然..我會特別強調"定義" 因為我覺得國中學生都不注意或了解定義 只是茫然的死背亂代...然後說浮力好難..連結體聽不懂,能量不會算 其實很多的公式都是由定義而衍生出來的數學式,我們稱之為公式 而我們在用或學校在教,卻往往不教這些代數式子背後的意義及"適用範圍" 正確的公式在錯誤的適用範圍代入,解出來的答案自然會錯 然後學生就很挫折 所以我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往往會把內容講很久,題目卻講不多 可是學生不會寫的比例降低了 在力學和能量那幾章..我的兩個學生(同班同學)都考全班前三吧 (自然這科的小考) po這個不是炫耀文,而是跟版友分享經驗,我覺得真的有用 我選擇這樣教,內心也是有一些不安,不過結果激勵了我 當然,公式也是有其優點的。 好用,快速等等就不贅訴了 而且,我還是會考慮學生的資質的(資質不等於程度) 如果學生的資質不好....我會考慮公式教法 至於理不理解.....orz 能考到80分我就很開心了 離題好遠了...趕快結束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120.48

02/07 08:03, , 1F
這篇很中肯...現在國中生一點觀念都沒有..都用背的
02/07 08:03, 1F

02/07 08:03, , 2F
感同身受呀...淚推
02/07 08:03, 2F

02/07 08:16, , 3F
我覺得理化(物理),做題海的效果實在有限
02/07 08:16, 3F

02/07 08:16, , 4F
不如觀念講清楚,題目講得深入效果比較好(對資質好的啦)
02/07 08:16, 4F
文章代碼(AID): #15oHPu90 (tutor)
文章代碼(AID): #15oHPu90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