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強化歧視的醫學研究

看板transgender作者 (九命)時間10年前 (2013/10/12 10:27), 編輯推噓8(8029)
留言3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來源: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904 苦勞網 來源張貼日期:2013/10/11 文章撰寫者:阿瓊 高旭寬 (台灣跨性別權益行動會;台灣TG蝶園) 責任主編:陳韋綸 - 強化歧視的醫學研究 10月7日中央社新聞〈研究:變性人大腦反應特殊〉報導 榮總和陽明大學醫療團隊研究發現,變性人的腦神經機轉不同於一般人; 團隊認為研究發現的生理證據可以幫助變性人去除污名, 未來更可以藉由腦神經檢測作為性別認同障礙的判斷工具。 筆者雖感受到醫療人員的善意, 但是卻無法認同其研究結果和解釋,因為它告訴我們: 只有符合刻板男女樣態和正確慾望投射才是「天生的、真正的」變性人, 才有資格動手術改身分; 科學研究也更加確立醫師審核把關的必要性 (有更精確的工具可以過濾掉假的、後天的變性人), 成為繼續鞏固二元性別秩序的幫兇。 事實上,很多變性朋友就算完成全部手術, 還是會被社會大眾當成假女人(或假男人), 因為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天生的」生理器官有其不可否認或改變的真實性, 而性別認同與外顯表現都必須符合性器官所歸屬的性別, 任何的改動和偏離都是假裝的、異常的。 雖然社會科學與性別運動已經不斷提出「性別多樣」的觀點 來駁斥生理主導的本質說法, 企圖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和錯誤的迷思, 然而醫療研究人員卻仍然擁抱最陳腐的成見和假設。 在這次的研究裡,醫療研究竟以為用腦部掃描和觀看A片時 投射的對象就可以判斷人的性別認同。 其實,腦部掃描充其量只反映了 被研究主體長期因應社會嚴格性別二分而生成的適應狀態, 醫療人員真正應該回頭分析的是所謂性別常態主體腦部結構的僵化和分隔。 另外,以A片觀影來認定性別認同,更暴露了 醫療研究者對情慾甚至觀影活動的淺薄認知。 情慾的發動有著千絲萬縷的源頭,並不是性別單一因素所決定; 認同角色更是一個在觀影中不斷變化游移以尋找刺激的動態過程; 而且個人的情慾開發程度、觀影習慣都會直接影響看A片時游移認同的動能。 這些社會因素的具體介入卻都在這次純醫學、純科技的研究中消失於無形, 像這樣一個本來在設計上就有問題的研究, 竟然還大張旗鼓的以為自己發現了什麼新的真理, 實在充分暴露了醫療研究的嚴重盲點。 研究者天真的以為用腦部神經結構的狀態 把變性人擠進「生理」的行列就可以消除歧視, 但是不去徹底鬆動「真假」的魔咒,再先進的研究 也可能翻轉過來變成只是用先進的儀器更無疑義的區分真假而已。 畢竟,榮總和陽明醫療團隊正是本地決定人有無資格變性的審判單位。 過去曾發生過中學女生被校方要求去看精神科, 確診為「性別認同障礙」才可以穿褲子上學;變性手術也一樣, 被醫學界要求必須在精神評估和心理測驗上符合刻版女性/男性的心理狀態 才能改造身體。現在醫療體制不但無視於這種精神評估對跨性朋友造成的困擾, 反而把這些上下交相賊的過程和資料進一步強化,用腦部掃描作為診斷工具 對變性人進行專業宰制,這將使得跨性別者連思想和慾望都不得自由! 性少數的生理醫學研究往往都有(先天)防範未然或(後天)矯正的目的, 例如報章媒體上常看到孕婦吃了甚麼東西容易生出性器短小、性別異常的孩子; 父母親如果角色錯誤或教養不當,孩子會發展成同性戀或產生性別認同錯亂; 如果沒有在黃金治療期趕快引導矯正,小孩偏差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將無法回復等等 醫學報導,不難看出這些號稱客觀的科學研究背後皆有正常/異常的預設。 榮總和陽明團隊做變性人腦部研究也是如此。 然而只要對性別和情慾有深入認識的人都知道,無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 無論是變性人或廣義的跨性別者,其慾望類型、認同內涵以及生命樣態 就像光譜般有千百種,根本難以分類,怎麼可能用簡化的實驗 來解釋變性人的社會心理狀態及其對應的生理機轉?榮總和陽明醫療 團隊的研究目的和動機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不管研究團隊如何聲稱希望消除社會污名, 其研究成果卻是進一步強化生理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 而這正是跨性別主體遭受歧視的源頭! -- 有看得懂研究內容的人能證實下,此份研究 對跨性別者的先天/後天論,到底有無影響嗎? 0_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1.224.159

10/12 12:02, , 1F
強調天生->生理證實->你是真的"有問題" 應該被"矯治"
10/12 12:02, 1F

10/12 12:02, , 2F
我從來覺得這種研究很無聊 可以想 反對陣營知道這答案會
10/12 12:02, 2F

10/12 12:03, , 3F
怎麼想~ "你看 這些傢伙果然真的是腦袋有問題有病"
10/12 12:03, 3F

10/12 12:03, , 4F
(拿出生理醫學證據) 所以 我們應該要"幫助"他們"回歸正
10/12 12:03, 4F

10/12 12:03, , 5F
常"的人類生活~
10/12 12:03, 5F

10/12 12:46, , 6F
我覺得此文過度解釋了, 語氣也很強硬.....
10/12 12:46, 6F

10/12 12:49, , 7F
實驗中的變性人腦部機轉不同, 代表全部變性人都不同?
10/12 12:49, 7F

10/12 12:49, , 8F
要靠機轉不同去證明是"真的"變性人, 代表有相同機轉的
10/12 12:49, 8F

10/12 12:51, , 9F
都該是變性人? 如果照此文的二分法, 就會產生如此推論!
10/12 12:51, 9F

10/12 12:52, , 10F
實驗的現象可以作為參考或輔助, 並不代表只依此決策!
10/12 12:52, 10F

10/12 12:57, , 11F
現象和解讀要當成兩回事
10/12 12:57, 11F

10/12 13:17, , 12F
我一向主張就是~ 不論先天後天都不重要 重要是當下狀態
10/12 13:17, 12F

10/12 13:17, , 13F
就常像我講~我是左撇子~ 這是先天還後天根本沒差
10/12 13:17, 13F

10/12 13:18, , 14F
重點地是我現在慣用手是左手~ 花那麼多力氣研究那幹嘛?
10/12 13:18, 14F

10/12 13:18, , 15F
不就是因為社會一堆人有一堆莫名其妙得偏見
10/12 13:18, 15F
可對我而言,此次研究有對:心理是否真有性別之分? 做出了些許解釋。 (至於是否完整,有待後人檢驗) 或許對於跨性別者而言, 心理性別是很理所當然的存在。 (因為身心矛盾,所以感覺得到-- 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是被分開來看得。) 可對於心理性別未與生理性別產生矛盾的人呢? 即使他們的思想/外表/言行舉止不符合主流社會性別認知, 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的生理性別是不正確的: 需要改變的是那些性別刻板印象, 而不是不符合主流社會性別認知的人。 而對於那些人而言,改變「自身」的跨性別者, 確實衝擊到了他們的認知: 大多數的跨性別者,期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生理/法律性別。 我就是被衝擊的人之一。(舉手) 論性別刻板印象(男性就該如何,女性就該如何?), 我算是反對且支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 偏見?如果認為: 性別和身高一樣,「只是生理特徵」之一。 (此認知否定了心理性別的存在。) 算是偏見的話,我確實是有偏見沒錯。 (即使現在可能沒過去那樣強烈。) 可這偏見, Vicky1016 打算怎麼矯正? 這次的研究,至少讓我明白: 心理性別(大腦對自身性別的判定)確實存在, 即使我沒有感覺到其存在過。 ※ 編輯: white9cat 來自: 1.161.224.159 (10/12 14:16)

10/12 14:58, , 16F
我個人認為這個研究有其價值,但是我不認為這個可以拿來
10/12 14:58, 16F

10/12 14:58, , 17F
當作是否可以接受手術的依據,因為這樣根本違反個人的自
10/12 14:58, 17F

10/12 14:58, , 18F
由意志
10/12 14:58, 18F

10/12 15:11, , 19F
這種研究在我看來很像人種智商研究 研究目的跟作用 非常
10/12 15:11, 19F

10/12 15:11, , 20F
堪慮
10/12 15:11, 20F

10/12 15:11, , 21F
也許可以弄出個答案來 但答案的意義是什麼? 被如何詮釋?
10/12 15:11, 21F

10/12 15:15, , 22F
說到刻板印象 大多跨其實是非常順服
10/12 15:15, 22F

10/12 15:16, , 23F
跨的扮裝 幾乎是以刻板印象為基準在進行
10/12 15:16, 23F

10/12 15:16, , 24F
所謂比女人更女人 比男人更男人吧
10/12 15:16, 24F

10/12 20:40, , 25F
這篇論文網路上有全文 Brain Signature Characterizing
10/12 20:40, 25F

10/12 20:40, , 26F
the Body-Brain-Mind Axis of Transsexuals
10/12 20:40, 26F

10/12 20:44, , 27F
粗略看 這篇論文只有說 跨性別者在看A片時更多的將自己
10/12 20:44, 27F

10/12 20:44, , 28F
射到自己認同的那個性別 而非其原生性別
10/12 20:44, 28F

10/12 21:58, , 29F
論文裡面有提到,有些個案會為了得到醫生的支持,而做出
10/12 21:58, 29F

10/12 21:59, , 30F
符合醫生想像的答案
10/12 21:59, 30F

10/12 22:00, , 31F
譬如說我為了讓醫生支持我變性,而根據網路或是其他任何可
10/12 22:00, 31F

10/12 22:00, , 32F
以得到成功變性的前輩當初回答醫生時的說法,採用類似的
10/12 22:00, 32F

10/12 22:01, , 33F
答案來回答醫生的問題,因而讓這個個案的結果失真
10/12 22:01, 33F

10/13 16:03, , 34F
從科學的角度 追求真理是不需要"動機"的 科學家的工作只
10/13 16:03, 34F

10/13 16:04, , 35F
是追求真理 要怎麼解釋是其他人的工作 否則便容易在實驗
10/13 16:04, 35F

10/13 16:05, , 36F
了我們對人體的認識 而不管怎樣我們的確是被大腦所支配
10/13 16:05, 36F

10/13 20:49, , 37F
原本的研究很狹隘 所以這篇反駁也只是剛好而已
10/13 20:49, 37F
文章代碼(AID): #1IMBDs9e (transgender)
文章代碼(AID): #1IMBDs9e (trans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