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創業資源

看板toberich作者 (cp被劣1 囧...)時間11年前 (2013/01/02 13: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6 (看更多)
如果就育成和投資的角度來討論的話, 看完原文之後激發了我一些想法,目前有4點想提出討論: 1.知名度 2.安心 3.與政府單位之連結  4.網路流速 1.知名度  可能有些新創公司或創業團隊在找辦公處所時,  會權衡大學育成中心與S大育成中心的知名度差異:  因為不管是 a.在合作夥伴推展或者是徵才時,  合作企業/單位、人才可能都會先看看新創公司的資本額或知名度, b.新創公司行銷時,不管是網路行銷、電話行銷、實體DM行銷等, 初期可能會借重進駐單位的名氣,可能電話一打通就先說:您好,我們是OO公司, 進駐在OO大學。這樣也比較不會被掛電話,畢竟台灣詐騙電話真的很多,大家都怕了。 各大學育成中心因為天生繼承著大學的歷史名氣,可能在這一項略勝,  知名度以Appworks來說,Jamie從2009以來每天分享一篇網誌,時至今日不管是在    http://mrjamie.cc/ http://appworks.tw/ https://www.facebook.com/mr.jamie.page  twitter、Google+ 都累積了為數不少的觀眾  對於新創公司的知名度借重、業務行銷推廣的有不少幫助。 2.安心  如果公司產品/服務,是對社會大眾的話,  除了第一次行銷跟客戶接觸之外,通常會有之後的見面邀約,  一對一或一對多業務洽談,這是一點。  另外還有一點,我在育成中心時,就有遇過新創公司直接開課開在大學裡面的,  關於安心的這兩點,我想應該也是小企業主在初期權衡處所的一項。 3.與政府單位/計畫補助之連結  進駐在中小企業,雖然每月有房租費、服務費、電費、印刷費、公用空間使用費等,  三不五時還有能會被育成經理勸進跟教授產學合作,  或者偶爾會有中小企業處、經濟部、教育部等長官訪視活動要花時間花錢出席,  但畢竟產、官、學、研界歷來相互合作推廣行之有年,  對於亮點案例的相互連結可能較為順暢容易。  另外,如果我記得沒錯,像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憑證補(捐)計畫好像要進駐在中小企業處  全國育成中心名冊裡的育成中心才可以申請計畫補助。  另外像SBIR、SIIR、CITD這些計畫申請,如果是官方進駐企業,好像有加分? 4.網路流速  這點就比較雞肋了,  基礎建設這些就好像原本樹幹就很粗了,我就算分個小樹枝也很粗,  畢竟學術網路大水管還蠻好用的,實體網路我記得就算被限速每秒也可以飆到100KB/s 如果用網路電話我試過就算整棟計算中心大樓上班時間大家都在用,還是講得很順 以上四點是我目前想到的部分... o.Oa 不知大家腋下如何? (有點濕?) ※ 引述《AMYHUANG (原來如此)》之銘言: : 不知道為什麼鎖文就不能回文了 : 所以我先回一篇 : 關於s大分享的計畫 : 我覺得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 但是大家推文討論的東西已經失焦了 : 所以我把它鎖起來 : 希望想討論的朋友可以回文 : 但是如果想要討論計畫哪裡有瑕疵的 : 建議可以直接寫信給原波 : 關於APPWORKS的執行方式 : 本來就是褒貶不一 : 所以 S大的計畫有爭議也是可想而知 : 希望大家可以就育成和投資的角度來討論 : 不過 戰名詞就不用了啦!!! : 如果對創業育成不甚了解的 : 我建議可以看看這篇版友寫的文章 : 創業初期哪裡找資源?2012 全台創業育成計畫大點名 : http://irethink.tw/2012/11/startup-incubator.html : 另外我建議S大 : 人家Jamie要做APPWORKS的時候 : 至少有經營個網誌讓大家知道他是誰 : 也認真地弄了個甄選活動 : 所以 : 比較不會被質疑拉!!! : 我知道你是熱血的想做一些事來分享資源 : 不過 這是個名氣等於實力的年代 : 很多事是令人無可奈何的(攤手) : 想要做介於育成和創投間的事情 : 不容易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40.17.2
文章代碼(AID): #1Guy73B4 (toberi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uy73B4 (tobe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