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有人遇過這樣的問題嗎?

看板third-person作者時間18年前 (2006/05/07 08: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neverendman (小檸檬)》之銘言: : 身邊的朋友發生了一些事情 : 她很難過很茫然.....我很想幫她,所以想問問大家的意見 : 因為怕文章會被當事人查到,所以借用我男友的id發文 : 以下我朋友簡稱A....她男友簡稱B : --------------------------------- : A和B大概在4月左右分手 : 一開始其實A只是說先分開冷靜一陣子 : 但是B誤以為就是分手的意思,所以就沒再連絡 : 之後有一天他們約出來談了之後就分手了 : 但是其實A還蠻難過的..... : 因為雖然當初B追A時B只說交往試試看, : 但是她後來發現她其實喜歡B : 後來在我跟其他朋友勸說下 : 她決定試著挽回B,於是她寫了一封信給B : B收到的當天就回了 : B說,給他一點時間,他想考慮一下 : 一個星期之後,他們複合了..... 也就是說在一個月內的時間復合的對嗎? : 其實我還蠻替她們高興的啦 : 因為A決定改掉一些自己太過任性的毛病, : 她想試著好好的經營這段感情...好好的對B : 但是 : 最近有人寄了一封信給A : 大意是B其實已經跟另一位女孩C交往一陣子了, 除非他們在A和B正式分手前就在一起 否則他們交往的時間應該是少於一個月 也就是最多三週不到四週對嗎? : 卻因為A的死纏爛打又回去...讓C天天以淚洗面...等等 : A一開始以為是惡作劇.. : 但是他告訴B時,他沉默了 : B告訴A,那是分手時,他對C有好感,因此跟他交往 : 但是當A說要復合時,B認為自己最愛的還是A : 但是他想把C的事情先結束,所以告訴A要考慮一段時間 : 這段時間他告訴C他想分手, : 但是C說要割脕自殺,於是這件事就這麼拖下來了 正常來說 才交往一個月不到的感情 是不會真的自殺的 除非C不是正常人 也就是有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 或者是個極端不成熟的人 B若是真的想分手 卻又擔心C會想不開 其實可以求助於C的朋友或家人幫忙看著她 一個巴掌拍不響 要是B持續冷淡 感情一個人怎麼談得起來? : A知道時整個人都崩潰了 : 她問,為什麼不告訴她還有另一個女孩?為什麼要說謊? : 如果老實說的話,她真的願意退讓,她就不會要求複合了。 : B說,就是因為知道A的個性絕對會退讓,所以他不想跟她講。 : 於是B要求A做個決定。 : 如果A選擇得到,那麼他會把C的事情解決。 之前他因為怕她自殺不跟她分手 怎麼現在就不怕了? 之前解決不了 為什麼現在就解決得了? 事情要是不被戳破 他是不是就一直劈下去? : 如果A選擇捨棄,那麼他會暫時不談戀愛了。 其實我不太相信他這個說法 如果我是A 我會先選擇捨棄 看他是不是真的暫時不談戀愛 要是日後(過幾個月)他的表現真的合乎他所說的 C的事情也解決了 那就再考慮 : ----------------------------------------------------------------- : 以上。 : 我朋友說,她不願意當第三者(雖然她之前是他的女友,但是他們分手了) : 她覺得另一個女孩也很可憐,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 但是她也覺得很難過,正當她要開始愛上他的時候 : 卻發生了這種事,她不知道要怎麼辦。 : 愛情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她多麼信任她男友, : 聽完她的案例,我也沉默了。 看完她的案例 我覺得這個男人不值得信任 要是他在她提復合的時候把C的事情提出來 兩個人有心在一起 可以討論解決這個問題 等他跟C真的分手 兩個人再在一起  可是他卻選擇隱瞞 背著A維持跟C的關係 要不是有人跟A說這件事  那豈不是傻傻的當第三者不知要當到何年何月 被人罵還不知道為什麼 : 我無法想像當一個人明知最愛的是誰, : 但卻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就可以投向另一個人的懷抱? 是的 分手不到一個月就跟別人在一起 很難說他對A會有多愛 : 我們不曉得他把C當成怎麼樣的一個角色。 不管他把她當什麼 是真的喜歡也好 替代品也罷 他都不該在還沒結束一段感情時就用隱瞞的方式跟另一個人在一起 : 我們也不曉得他是否在說謊。 : 我不曉得我朋友是否算是第三者。 : 因為畢竟B是打算結束跟C的感情才要跟A複合 : 但是卻是在沒有順利解決的情形下又復合 就如上述妳說的原因 這樣A是第三者 這是個第三者被欺騙的案例 : 不知是否有人遇過相同的事情, : 是否能給我們一點過來人的建議,我們會非常感謝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wing117 來自: 70.225.171.86 (05/07 14:28)
文章代碼(AID): #14NKCl_p (third-person)
文章代碼(AID): #14NKCl_p (third-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