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技術] 拍子選擇與訓練的問題

看板tennis_life作者 (唐山)時間15年前 (2008/11/02 16:27), 編輯推噓9(9012)
留言2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Limgog (我住在深海的大鳳梨)》之銘言: : 抱歉原文恕刪 : 一直推文好累 ^^" : 直接po文好了 XD : 在下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 ic大所說的理論 : 在來球的力道相等 (假設球拍平放在地面上) : 高磅數的球拍回彈起來高度會較高而低磅數較低 : 因為高磅數不會吃掉它的力量能較完全的釋放回去 : 而低磅數反之 : 不過在擊球的時候 : 以相同拍面大小來說 : 線密或疏應該和高磅和低磅影響的效果差不多 雖然程度上應該還是有差異 : 較密的線因為吃球比較淺 : 回球時會更快的反彈回去 : 相較擊球時 需要把力量集中的更完整 : 才能將自身的力量附加到球上面 : 但由於反彈的快 控球相對就好 : 而較疏的線或低磅數來說 : 因為吃球較深 球在拍子上滯留的時間相對長一點 : 擊球時 這類的穿線比較容易去抓到"咬到球"的感覺 : 反彈的力量也較強 : 想像球拍吃球深 線被拉扯後要恢復原本的拍面時 : 球線給予球的力量就越大 原po說的很好,我雞蛋裡挑骨頭@@ 球線給與球的power,除了球線形變產生的外力F 事實上還要乘上作用時間t,才會變成功W 只討論 球線形變 vs Power 事實上有些危險 因為高磅數的球線可以想成較"粗",彈力係數較大的彈簧(或彈弓) 同樣形變的話反而是高磅數球線較有力量F(F=-kx) 所以低磅球線吃球多並不能說力量大 大家會感覺低磅線給予球較多力量 事實上是因為球停留在球拍時間較長 功 (W = Ft) 裡的 t 因素大於 F 因素.... ↑ 記錯了...,Ft不是總功... 功是W=FS (S為位移,而位移S又=Vt) 固總功W=FVt (與外力、速度、施力時間同時相關) 大家在講"力量" 可能某人是講外力F 另外一人是講總功W 要比較球速的話,比較球拍給予球的總功W是比較有意義的... : 但球在拍子上滯留較久 : 以控球來說就比較沒那麼佳 : 大家可以看看HEAD的球拍介紹 : http://www.racket-shop.com.tw/products_3.php?sn=1496 : 下方倒數第二張圖應該可以解釋吃球深力道較大的原理 : 假設相同的彈弓 : 你往後拉5公分彈射出的小石頭和往後拉20公分彈射出的小石頭 : 誰會飛的比較遠呢? 我覺得這個比喻有點不好@@ 畢竟低磅數的球線可能是2條橡皮筋在彈弓上 高磅數球線卻是5條橡皮筋 所以拉5公分的跟20公分,不能說明高低磅球拍哪把力量大 我了解原po想表達的 但比較前提要清楚> < 抱歉,以較多物理角度出發,歡迎指正 : 在下這陣子剛換球拍 : 從原本的107拍面 穿線是16*18 : 現在換成98拍面 穿線是16*20 (拍面變小 線密度變高) : 兩支球拍的磅數差不多 前者直線56後者57 橫線都是54 : 自己打起來的感覺 : 回擊時球反彈的速度變快了 : 一樣的揮拍速度和力量 : 給予回球的質量卻變小了 : 漸漸習慣後 : 自身的揮拍速度增加 力量增加 : 得到和先前相同的回球質量後 : 也得到了更多的控球手感 : 以上為在下的觀點~ : 大家覺得怪怪的歡迎討論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07.8 ※ 編輯: tungshan 來自: 218.168.207.8 (11/02 16:32)

11/02 16:29, , 1F
謝謝指教 看來我考慮的不夠周全 在下受教了 <(_ _)>
11/02 16:29, 1F

11/02 16:30, , 2F
突然想到 相同的穿線密度來說 高磅數的力道應該是較大才是
11/02 16:30, 2F

11/02 16:30, , 3F
假設高低兩種磅數吃球深度一樣 高磅數的回彈力量應較高
11/02 16:30, 3F

11/02 16:31, , 4F
但事實上又不是了,試圖以科學方法去解釋一些不可能的現象
11/02 16:31, 4F

11/02 16:32, , 5F
其實是有些難度的
11/02 16:32, 5F

11/02 16:33, , 6F
那個 W=Fs s是位移 我沒說仔細抱歉 因為s跟t應該正相關
11/02 16:33, 6F

11/02 16:33, , 7F
實際來說 綜合了線密度 磅數 線種類 球拍重量 重心 揮重等
11/02 16:33, 7F

11/02 16:33, , 8F
加上人的力量 其實也不用想那麼多吧 XDDD
11/02 16:33, 8F

11/02 16:33, , 9F
未必正比 只是t越大s應該會越大 感謝
11/02 16:33, 9F

11/02 16:35, , 10F
其實我覺得台灣最可惜的就是不像國外都有專門為運動員研究
11/02 16:35, 10F

11/02 16:35, , 11F
這些的專門機構
11/02 16:35, 11F

11/02 16:36, , 12F
還會以電腦模擬跑步等實際狀況 這是我們所不及的
11/02 16:36, 12F

11/02 16:36, , 13F
我修一下文XD 把功的公式記錯了 > <
11/02 16:36, 13F
※ 編輯: tungshan 來自: 218.168.207.8 (11/02 16:41)

11/02 16:38, , 14F
別忘了F也會受到線的影響 (  ̄ c ̄)y▂ξ
11/02 16:38, 14F

11/02 16:39, , 15F
我看到物理會反胃XD
11/02 16:39, 15F

11/02 16:40, , 16F
不過高磅數接觸時間較短 低磅數接觸時間較長
11/02 16:40, 16F

11/02 16:41, , 17F
力如果太大球加速快達到手跟不上的速度就會失去控制
11/02 16:41, 17F

11/02 16:43, , 18F
物理阿...當年升高三就把他退了 我這學植物的老弟改天遇到
11/02 16:43, 18F

11/02 16:43, , 19F
我那學物理的老哥再問他看看 XD
11/02 16:43, 19F

11/02 23:11, , 20F
球的能量 來自於人的力量
11/02 23:11, 20F

11/03 00:21, , 21F
那k大看到我可能會反胃 (小的是學物理的XD(小聲說...))
11/03 00:21, 21F
文章代碼(AID): #193MI2RC (tennis_lif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3MI2RC (tennis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