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愛別離已回收

看板talk作者 (默艾)時間8年前 (2016/04/16 00:5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Vivian5566 (5566)》之銘言: : 所謂愛別離苦,是指所親愛之人,以某種因緣互相離別,不得共處,由此產生極大苦楚。 : 如《大毗婆沙論》云:「諸可愛境,遠離身時,引生眾苦,故名愛別離苦。」這種現象在 : 世間上比比皆是,兩個相愛的人有時由於因緣窮盡,不得不勞燕分飛,其中一者若對此無 : 法接受,甚至會因絕望自殺,做出種種無知的行為來。 : 也許我還太年輕 : 煩惱不夠多 : 經歷的太少 : 才如此耿耿於懷吧 : 會長大的 試寫幾遍,長文都幾千字... Orz 簡單的說,我和朋友談過這個奇怪的問題。為何佛教是希望人放下 雜念的修心意識,有些經文卻是接近「逃離」的手段....結論是翻譯 的問題。因為中文世界長久以來都是封建思想,所以在翻譯的過程受 到價值觀的影響而傾向於遠離。而不是解決。  這段經文,或另一個很多人知道的佛說妙色王因緣經(因愛而生懼 ....),都像在叫人逃離慾望以避免執念。但換以佛教另一個觀念, 知足常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知足,於是止於當下,要愛要恨,止於當下就好。緣份到了,人離 開了,愛就沒有了,恨也該結束了。如果那是我們用心追求的東西, 它填滿了我們,或者它是傷害我們而它結束了,那我們得到的應該是 平靜。  如果是感到空虛或更負面的情緒,仔細想想應該常有其它的問題, 或者我們看錯了問題。如果愛與恨的真實對象是針對自己,這個情緒 就會沒完沒了。 簡單的說還是面對問題,尋求根源,就可以面對執著。然後我們才 能知道要接受什麼,再談放下。 以前跟別人問坐禪的概念,也跟這個很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87.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lk/M.1460739281.A.74F.html

04/16 00:57, , 1F
原來如此
04/16 00:57, 1F
文章代碼(AID): #1N4HpHTF (tal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4HpHTF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