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我的器材選擇(橫拍雙反)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s2020x)時間9年前 (2015/07/09 20:11), 9年前編輯推噓10(1003)
留言13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寫了一段時間終於寫完了, 不好意思想順便通報一下版主, 小弟能否不參加本次的抽獎?? 上次自介文已經很幸運的抽到了~ 這次應該把機會讓給其他更有才華的版友~謝謝!!! http://s2020x.blogspot.tw/2015/06/blog-post.html 圖文版在這邊~ 趁這個機會把自己打過的球拍做一個整理, 有寫的就是有用過一段時間(三個月以上)的底板,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換了這麼多次底板, 我真的以為我只換過五六次而已, 結果整理出來發現自己也是超級敗家的, 這些底板除了DIY的以外幾乎都已經脫手了, 中間有很多的回憶, 包含有趣的、快樂的、還有讓人極度不爽的~ 我個人的打法是近台快攻+弧圈, 中台之後基本上只剩放高球了, 反手偶爾還能拉一下, 正手一直都不怎麼樣,以後大概也沒辦法怎麼樣了。 重視的是落點和節奏,不會一板衝死對手, 也不太喜歡力量型的打法,一方面在桌球運動上自己沒有條件那樣做, 另一方面覺得太耗體力又很容易受傷,所以一開始就打老人球。 一開始我對桌球並沒有特別的愛好, 甚至於可以說是非常不屑,因為非常痛恨高中時代的體育老師, 而他又是桌球校隊的指導教練 (現在已經是某協會的高層人士了,國家的不幸啊!) 當時曾經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去打桌球, 直到大學快畢業的時候為了減肥,想說找個運動來練練, 一開始選的是游泳,但是真的覺得換衣服很麻煩,游泳池離家又遠, 剛好在路上閒晃的時候看到有家桌球館, 進去之後居然遇上小學同學,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打到今天了, 之前打最兇的時候曾經三個月減了18公斤, 然後想說再吃回來一點,結果過兩個月後又增胖了30公斤, 結論:大。失。敗!!!!! 回到正題,以下是小弟打過的底板, 數字就是照順序下去,從最早的一直到現在在用的, DIY底板的數字是按照製作完成的時間下去排的, 但幾乎都是同一個時期製作的。 1.JOOLA ROSSKOPF TANGO FL: 結構:五夾純木 配皮:正手ANDRO REVOLUTION,反手狂飆三39度 這是第一隻真的意義上的比賽拍,當時就想說來打個桌球吧, 就衝去唐橋隨便買一買了,一開始配皮正反手其實是相反的, 但當時的正手真的打不透狂三(其實現在也不行,但至少現在我知道我不行), 球館的教練就叫我把正反手換過來, 於是就變成跟一般常見的正手陸皮,反手日德皮的情況相反了, 當時因為技術和人脈都不夠,所以練習都也都是陪練居多,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反手擋球, 造成日後反手還可以,正手卻是一沱屎的情況, 這隻拍不久之後在一場輸給小屁孩的比賽之後被我當場摔斷, 拆下來的拍柄後來做成另外一隻球拍送給一個休學簽下去的學妹 (我還是強調我沒寫錯,真的是女的,而且她也真的簽下去了。), 說實話這隻拍印象不深,但是對後來的打法和習慣影響巨大, 很多基本功是用它練出來的,養成的壞習慣也是到今天都沒改過來。 2.DONIC PERRSON EXCLUSIVE OFF FL: 結構:五夾純木,厚度約6.0MM,面材應該是LIMBA 配皮:正手ANDRO REVOLUTION,反手狂飆三39度 在TANGO被我摔斷之後當場在球館買的,所以根本沒考慮任何東西, 皮就直接把斷拍的皮貼上去而已, 第一次更換底板,那時就開始感覺擊球感的差異, 這隻比TANGO硬一點點,屬於比較常見的一層厚大芯的底板, 後來還買了一隻ST的當備拍,但沒有用過就賣掉了, 多年之後才發覺這隻好像是中國製品,而且有點冷門, 但我到今天都覺得價位和性能不管對初等或進階者都還是蠻不錯的。 3.DONIC WALDNER BLACK DEVIL FL: 結構:七夾碳纖拍,厚度6.4MM,KOTO面材,大芯BALSA 配皮:兩面ANDRO REVOLUTION EXCLUSIVE OFF打了一段時間之後, 覺得自己應該夠格用更貴更好的纖維拍了 (事後證明,那是一個想太多的概念), 當時DONIC剛推出這隻底板, 全黑的外型真的很吸引人,也有華德納代言,就衝下去了, 這是第一次用碳纖拍,還是小拍面,又是輕量拍(我記得我那隻是80克), 這時候意識到了拍型和重量對擺速和手感的影響, 但當時的技術完全控不住,扣殺跟彈是很爽, 但其他部份還是完全沒進步,只好賣掉換回EXCLUSIVE OFF。 4.SWORD 世奧得 藍色王子 ST: 結構:五夾芳碳拍,面材檜木,大芯白木 配皮:正手DONIC GALLARDO SOUND,反手ANDRO REVOLUTION 好了瘡疤忘了痛,然後我又開始想換拍了, 這時候對器材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也意識到正手一直習慣用易透板的軟皮, 養成了在拉球時會過度依賴撞板和翻拍的動作, 最好還是把正手換回海綿硬一點的膠皮, 但狂飆還是打不透,所以換成中等硬度的日皮, 這時期開始瞭解了面材對於咬球的影響, 所以選用了檜面但是沒那麼噴的底板, 這隻整體的感覺就是平均,轉也不是特別轉, 打透時夠噴但是沒有到控不住的程度。 5.BTY MAZE PERFORMANCE ST: 結構:五夾純木,厚度6.7,LIMBA面材 配皮:兩面克拉克999 軟海綿 之後就來到當兵的時期,這時候已經開始在網路上寫一些簡單的心得文, 雖然打球的時間比較少了,但體能和重訓比較有練, 力量比較夠了,又換回純木拍, 配皮主要是因為真的比較沒錢的關係, 想說配兩面大陸皮加減補一下基本功, 但狂飆系真的打不透,價格也比較高, 後來一次放假陪朋友買拍的機會下造訪了板橋的百興體育(乒乓世界的前身), 在老闆娘的推薦下找到當時我能找到的最軟海綿的大陸皮, 那時網拍不像現在發達,克拉克999雖然不難買, 但是軟海綿的只有百興有賣(因為他們是製造商兼經銷), 那時候要換皮都一定要趁休假時特地去板橋買,路途真的很遙遠~ (題外話,老老闆娘真的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 偶爾去買皮還會送個清潔海綿什麼, 對客人非常親切,也會跟客人閒話家常, 到今天我都很感謝她,當我聽到她往生的消息時真的非常難過, 我真心的希望她現在在另外一個更好的世界過著更好的生活,謝謝!) 6.STIGA CL CR WRB ST: 結構:七夾純木,厚度6.8MM,LIMBA面材 配皮:兩面克拉克999 軟海綿 這隻跟MAZE純木是同時期使用的,一隻放台北家裡,一隻放在隊部, 兩隻的差異其實頗大,MAZE純木是軟、厚、輕、彈, CL擊球感比較硬,重量也比較重, 不過,當時最重要的事是平安退伍,所以有得打就可以了, 然後我這隻CL是現在版本的,就是沒那麼硬啦, 另外,當時隊部在新竹,打球是去新竹桌委會, 那時候才留意到,不只是器材會影響人的打法,場地的特性也會, 相對於台北的場地小,大家都只能拼近台, 新竹桌委會的場地就比較長, 但是建築設計的關係,桌子居然是擺在兩根柱子中間, 打近網的短球很容易就K到柱子,所以大家都是退檯拼兩條直線對拉。 7.DONIC WALDNER ULTRA SPEED ST: 結構:七夾純木,厚度6.7MM,面材染藍色(我覺得是KOTO) 配皮:正手海夫藍鯨II 38度,反手PALIO CJ8000兩面弧圈(無內能) 終於退伍了,上班前又打了一陣子球, 這時DONIC又推出新款的硬七夾, 造型一樣我很尬意,也還是華德納代言,所以還是照衝, 那時候藍鯨也開始普及了,就也買來試試, 這時候對反手的技術有一定的信心了,所以隨便配配就可以了, 這隻我個人感覺型變感比CL多一點,弧圈取向多一點, 但整體還是一隻硬朗的硬七夾, 這時期體力還沒開始走下坡,比較多拉球, 藍鯨也不像狂飆系那樣死硬,就這樣用了一陣子, 最後發覺DONIC的ST柄多半還是偏圓,握來握去還是很不習慣, 剛好有了一個換拍的藉口,又轉手賣掉了。 8.DONIC MASTER CARBON FL(未授權版,沒有華德納的名字,也沒有空心柄) 9.DONIC WALDNER CARBON SENSO VI ST(標準拍面) 10.DONIC WALDNER CARBON SENOS VI JO SHAPE ST(水滴拍面) 結構:七夾內碳,厚度5.6MM,LIMBA面材 配皮:正手克拉克SP,反手克拉克MASTER 開始上班之後打球停了一陣子,體能也開始下降了, 開始認真的思考應該要發展一些不依靠力量而重視控制跟變化的打法, 於是眼光重新移到了華德納的身上, 從一開始打球就喜歡華德納,也買過他的代言系列, 卻沒用過瓦碳,實在說不過去, 又剛好搭上長城重新引進水滴拍,就三款都買了, 基本上瓦碳是碳味不多的底板,小力時跟純木沒啥差別, 大力打進去是有快一點,但沒有太多加料拍那種硬頂的感覺, 另外,我買到的MASTER是非水滴小拍面的, 瓦碳標準型卻明顯大一圈,然後水滴型就......還是水滴型, 至今我還是不瞭解這到底是咱兒回事兒啊?! 這是第一次接觸水滴拍的經驗,當時只覺得很怪異, 為什麼動作好像差不多,球質卻差很多, 而且不管拉球扣球或是小球技術都這樣,非常不能適應, 所以水滴拍很快就脫手了, 那時的我並不知道,多年之後, 我居然會成為一位研究水滴拍特性的業餘評測作者, 現在回頭過來看,人生真的是很玄妙啊~~ 水滴脫手之後,接下來脫手的是瓦碳標準型ST, 原因還是因為我不習慣DONIC ST的圓拍柄, 想說反正結構一樣,我留那一隻握的順的FL就好, 但等我連脫手兩隻之後就想, 反正你掛正瓦碳水晶片的我都賣掉了, 這隻沒華德納名字的MASTER我再脫手也沒差吧 (事後再次證明,這還是一個想太多的概念, 因為那隻MASTER之後再也買不到了, 對啦,要瓦碳還是有啦,可是那實心柄和水晶片再也沒有了,該屎!!!) 關於瓦碳的特性,基本上,它是極大程度維持純木特性的纖維拍, 速度並不快,只比傳統的軟五夾快一點點,也維持跟純木同等的檯內短球, 但是它的內碳結構,不知為何, 配上大陸皮的時候,大力擊打的時候會有一個非常不線性的「停頓點」, 那感覺很細微,但就是讓人感覺不太對勁, 因此配皮還是選擇了比較接近日本皮手感的SP和MASTER。 11.SWORD世奧得GHOST聚龍靈 FL: 結構:七夾JLC碳纖拍,厚度5.6MM,KOTO面材 配皮:正手克拉克MASTER,反手海夫白鯊3 三隻瓦碳全脫手之後,想要找一隻控球跟瓦碳差不多, 但攻擊力再強一點點,而且比較有加料味的底板, 正逢世奧得推出這款低價的JLC纖維底板 (當時是最低價的JLC啦,幾年後才被藍羽跟金羽破盤), 加上我對世奧得的纖維拍印象一直都不錯,就訂了一隻 (同時還買了一隻銀河金星V-3,容後再述), 這隻的面材比瓦碳硬,JLC的球感也比瓦碳的薄碳硬, 但球速增加的幅度並沒有那麼多,屬於中硬,但不過噴的底板, 為了配合加硬的面材,正手換成了比SP更軟的MASTER, 反手當時其實都是隨便配, 但強者我朋友送了我一張正白鯊3 (衰仔!!你真是我好兄弟啊!!), 試打以後感覺調性很合,就一路用下來, 這時期打法已經開始明顯的偏向反手可攻可守, 正手只考慮發球的質量和短球控制, 有得扣才扣,拉球只求有上檯就好的走向。 12.銀河金星V-3 FL 結構:七夾內層ZL纖維,厚度5.7MM,KOTO面材 配皮:正手克拉克SP,反手PALIO CJ8000兩面弧圈型(無內能) 跟聚龍靈同時購入,本來就是打算在兩隻之中選一隻當主戰拍, 那時候中國品牌底板還沒那麼容易買,比現在貴好多, 而且之前對銀河的纖維拍印象不太好,真的是下了很大的決心賭下去的, 但這隻真的有成功的改變我對銀河纖維拍的印象, 做工真的很好,性能也出色, 雖然不便宜,但只有BTY的一半不到,卻有八成以上的性能, 一樣是KOTO面材,金星V-3顯得比較偏向弧圈取向, 型變感比聚龍靈大很多,ZL纖維的韌度也很好的表現在拉球的質量上, 以全面性來說,是勝過聚龍靈的, 但當時已經確立了近台快攻,偶爾來一下弧圈的打法, 聚龍靈在這樣的取向上比較合適,加上我買到的這隻金星V-3居然重達97克, 拍面還比較長一點,好像是159*152, 雖然整體性能很出色,但太重,也不是當時的打法所需要的, 最後就留下聚龍靈把V-3給賣了。 (題外話,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想太少的概念, 因為當時我也不知道再過幾年之後,我會去研究修改底板的技術, 不然的話,應該不會選擇賣掉而會採用修改拍型和拍柄的方式去調整, 再一次的證明,人生真的是很玄妙的~) 13.JETMAY 台檜九夾 FL: 結構:九夾等厚結構純檜拍,厚度6.5MM 配皮:正手海夫藍鯨II 38度,反手海夫白鯊II 38度 這時候網路評測已經寫了幾年,也累積了一定的文章量和讀者, 所以很幸運的得到一些球具廠商的關注,在2012年的時候, 首次得到了國內廠商ARIEX的贊助,當時ARIEX的陳大哥提供了為數可觀的底板, 這是其中的一隻,由ARIEX桌球的前身JETMAY桌球製作,市面上已經沒有販售, 當時合作的焦點是ARIEX的底板,所以JETMAY的底板都沒有寫出評測。 這隻跟現行的ARIEX九夾板規格大致相同,但使用的材質是台檜, 整體硬度接近一般中硬七夾板的硬度,但還保有檜木的軟咬特性, 在聚龍靈之後,個人希望在快攻的同時,盡可能的增加一點拉球的穩定度, 於是這款底板又取代了聚龍靈, 為了配合檜木的軟咬特性,但不希望過度透板, 正手還是選擇中硬度的大陸皮,反手選擇了比較接近日德皮球感的白鯊, 這樣的配法比較全面一點,在減少一些脫板速的同時, 大大的增加拉球的質量和穩定性。 這隻底板後來被某位長輩連哄帶騙的A去,至今我還是感到念念不忘 (阿叔!!!我這輩子都記得你了啊!!!), 也因為這次合作的契機,至今我還是跟ARIEX保持著良好的互動, 真的要感謝陳大哥和老陳老闆的慷慨,還有各位球友的支持。 14.ADIDAS艾迪達 AVENGER CARBON FL: 結構:七夾內軟碳纖維拍,厚度5.8MM,胡桃木面材 配皮:正手ADIDAS TENZONE,反手ADIDAS R4 2012年中順利完成了與ARIEX合作的任務之後,再次幸運的得到了ADIDAS的贊助, 代理商台中適身族公司的丁總經理也提供了數量龐大的底板和膠皮供評測之用, 這也是其中的一隻,在當時台灣還沒有正式引進, 所以拿到的是連紙盒和包裝都沒有的底板, 配皮的部份,廠商很大方的提供了膠皮,就照我個人的喜好去做搭配, 基本上,正手我個人希望是海綿偏中硬而面膠要有好的磨擦力, 這樣我正手檯內的控制會比較OK, 反手則要軟咬一點以便於我反手拉或彈的調整, 試了一圈之後發覺這樣的搭配最好, 正手不會太快打透,反手則是拉打皆宜, 雖然AVENGER CARBON不是艾迪達最高價的底板,卻是我個人最愛的一隻。 (題外話,近年來艾迪達在對岸的發展非常積極, 我也很感激丁總給予我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 在看似風光的2012年之後,緊接著的2013年對我來說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經歷了一場意外、一場大病、家中的變故、 還有一場不算小,但算很衰小的車禍之後, 2013年幾乎整年報銷,完全沒有打球,沒有寫文章, 在連我自己都已經不太在乎的情況下,淡出了桌球的世界......... 2014年中,在歷經了長達一年五個月的治療跟復健之後, 重新聯絡了之前打球的朋友們,我又緩步的回到球檯前,繼續這趟旅程....... 這個時期已經邁入中年,體能開始巨幅下滑, 原本「不以力量壓制,而以控制和變化取勝」的打法是我自己的選擇, 到這個時期已經變成唯一的一個選擇, 因為脊椎側彎壓迫坐骨神經、加上車禍傷到了膝蓋軟骨、右手背上的割傷也傷到神經, 是的,除了手上的疤以外,日常生活我看起來跟正常人完全一樣, 我不需要拐杖跟輪椅(我用過我知道那很辛苦), 但我已經不能在反手位強行側身 (我曾有兩次因為這樣被救護車送回醫院, 然後其中一次不知道是給我打了過期的嗎啡還是沒有打進對的血管, 反正就是完全沒用就對了,可不可以麻煩有醫德一點或扎針扎準一點?! 我真的很痛!痛到我趴在球檯上面大哭然後被教練和球友一左一右的吊著拖出球館!), 手背上的傷降低我的握力,因此我不能連續攻, 握拍太緊會讓我的手掌發麻甚至刺痛, 這段時間最大的目標不是贏球或是球技進步, 而是確保有一種風格可以讓我直的走進球館, 而不要橫的被人抬出來塞進救護車裡, 然後讓人在我的手、肩膀跟屁股上插一堆不知道是幹嘛用的管子和通了電的針頭。 在一年多的空窗期裡,桌球的世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40+大球開始進入比賽中,球速和旋轉又比40MM更少, 在重回桌球世界的同時,我又開始了更換器材的過程........ 15.SWORD 世奧得 藍羽 FL: 結構:七夾JLC II纖維拍,厚度5.7,面材KOTO 配皮:正手華瑞特 無機龍II(新版),反手 ADIDAS P7 在已經不可能以力量為主,也不可能再以訓練增加力量的前提下, 一開始我選擇了比較中性的纖維拍, 當時廠商號稱性能可比VISCARIA,又是新一代纖維,價格也更親民, 就毫不考慮的買下了,在「以控制為主,不考慮力量」的概念下, 正手我選擇了無機龍,它的特性就是穩定, 上膠和海綿都比傳統陸皮軟一點,黏性也比較弱, 無論是發球接發球拉球扣殺, 它或許質量都普普,但至少不會造成無謂的失誤, 對現在的我來說,「穩定好控」的重要性遠大過於「威勢兇狠」, 反手我需要硬度中等但比正手位更有殺傷力的膠皮,所以還是選擇了P7, 至於藍羽本身的特性,我自己覺得是真的沒輸VIS,但球感還是不一樣, 除了纖維不同外,藍羽其實是面材略硬,但整體偏軟的底板, 要是配R4之類的軟皮,打起來過透而且支撐力不夠好, 反過來VIS的支撐力就真的比較好,但型變感就沒有藍羽明顯了。 16.DONIC WALDNER SENSO CARBON ST(標準拍面) 結構:七夾內碳,厚度5.6MM,LIMBA面材 配皮:正手ANDRO HEXER,反手 ADIDAS P7 是的,我又買了一隻瓦碳, 說到「控制和變化,不以力量為主」, 我怎麼想也都還是瓦碳吧, 於是在購入藍羽的同時,我也加購了我的第四隻瓦碳, 至於為啥不買水滴型,因為那時候店裡沒貨啊!!靠!!! 正手配皮一開始也配過無機龍,但就像前面說的, 瓦碳配陸皮就是有一個我很不習慣的停頓感, 想說反正瓦碳也沒藍羽快,配個海綿沒那麼容易透的快速皮也不會死吧, 就改成了HEXER,反手一樣使用P7,基本特型沒有變化, 但戰術意識上刻意去要求自己的控制,尤其是檯內的短球, 出檯攻擊也優先考慮落點角度和旋轉,而不考慮一板衝死對手。 (之後藍羽跟瓦碳都被我拆解然後土炮式的改裝成水滴拍, 藍羽的拍柄在一場意外的木工作業中被鑽成一堆碎木頭, 瓦碳下場好一點,被拆下的拍柄之後改裝成另外一隻底板,也還有在使用, 而原本的兩塊板身現在則靜靜的躺在櫃子裡,我也還不能確定它們的未來。) 時間來到2015年的現在,40+大球已經開始全面普及化了, 更多新的底板和膠皮上市,又開始了新一波的器材革命。 剛換40+的時候,我個人感覺不太習慣,但沒多久我就發覺, 因為採取近台快攻的關係,相對於一些很擅長退檯拉球的球友, 我居然還是受影響比較小,甚至獲益還比較多的人。 我的概念其實是反向思考,在40+時代, 要「確保回球的高質量」變得比以前更難, 但反過來說,要「確保回球沒有質量」卻變的非常簡單, 以前對手十分力衝我,我封擋回去還有八分力,對方還能借得上力繼續衝我, 現在對手的力量被大球減成八分,我封擋回去卻只剩兩三分力, 還更低更短更不跳,對手不太可能再保持同樣的站位同樣的姿勢打回同質量的球, 也就是說只要我能頂住對手上手的第一板, 第二球對方多半就要迎上前了,那就是近台或至少要離台更近了, 距離短了我就有機會跟你拼刺刀,這時候刺得準還比刺得用力來得有效果。 有了這樣的戰術意識之後,器材的輪廓就開始變得清晰, 我想要的器材應該是控制好、扣殺和封擋要快, 但拉球只要上檯就好,不用追求轉或快 (因為我一開始就做不到,40+之後則是不太需要做到了。), 確立了目標之後,我立即明白了一個道理: 「代誌爪對勿系憨人想ㄟ價米啊乾單!!!」 這段時間開啟了我做為業餘玩家的另一個新格局, 期間除了換球具之外,我也開始對水滴型底板產生了興趣, 在2014年底因緣際會的認識了一位吉他技師, 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些木工的概念, 另外球館也有位長輩本身是做裝潢的, 對於機台的操作也很熟悉, 一開始我只是想試試看學習改裝吉他的, 後來發現這樣做的成本太高就放棄了,這些技術就轉移到了改裝球拍上面, 說起來還是那句話,人生真的是很玄妙的啊!!! 台北的范大哥跟劉老闆,感謝你們的指點,我出運啦!!!! 先說膠皮,要扣殺快,那換短顆應該夠快, 問題是我一直都打平面膠皮,我沒有把握能控制好, 另外我說拉球有就好,不用追求轉跟快, 我平面都快拉不出來了,短顆鐵定球球都便秘, 再者,我不追求極轉或極快, 但我非常需要轉、不轉,快、慢之間的節奏差異, 在這個意義下,選擇更換短顆的風險和時間成本太大了, 再加上我使用的經驗,顆粒膠皮的耐用度還是比不上平面, 而且我真的很不會剪顆粒膠皮,膠皮剪太醜我心情會不好, 心情不好就會打不好。OUT!!! 好吧,那我們想想別的辦法,一樣的反向思考, 快而且好控的膠皮相對難找,但是慢而好控的膠皮卻很容易找, 隨便找兩張便宜的大陸皮就可以了,反正有一好沒兩好, 膠皮要負責控制和旋轉的部份,脫板速就只好靠底板了。 解決第一個問題之後,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底板要怎麼辦? 既然為了控制而選擇沒力的膠皮, 底板就要走另一個極端---選擇暴力的底板, 施碳?不行,我個人不喜歡T5000的球感, 阿姆?不行,價格太高,雖然速度夠但球感偏軟韌, 我需要厚度和重量類似,但軟硬度介於兩者之間的底板。 這時期我已經開始了對於水滴型底板的研究, 而且已經初步掌握了水滴的特性,至少不再那麼不適應了 (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回不去了」), 我很明確的知道,就算是1:1的水滴拍型, 只要是跟瓦碳不同的板身結構,就不可能有一樣的手感, 實際上我也不想要跟瓦碳完全一樣靈巧的底板, 但我需要或是至少想要一隻具有水滴特性, 但拍身更厚重、球感更硬、脫板更快的底板。 當時我認真的把DONIC生產線上的型號都查過一遍了, 發覺水滴型只出了三款,瓦木、瓦碳、新瓦碳, 很抱歉,全都試過了,控制沒問題,但缺乏暴力的因子。 (奧恰碳是後來才看到的,89系列市售品應該還沒出水滴型, 但根據球友提供的八卦,華德納本人在產品發表會上使用的89系列仍然是水滴型。) 窮盡了我當時所想得到和找得到的市售品,我想最後只有訂做和自己做一途, 訂做的話單價絕對不低,而且無行無市,不合的話真的會腎虧到死。 於是我終於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請容我引述雷神索爾的化身Eric Masterson的經典台詞: 「我是藝術家!!!自己設計不就好了!!!!」 (不管是不是啦,反正後來有做出東西就是了啦!!) 講是設計,其實也就是拿半成品裁切成水滴型之後貼上拍柄而已啦, 感謝居中協助我的一些朋友們, 成品我個人也很滿意,現在也仍然在使用中。 唬爛了那麼多之後,終於又談到底板的部份, 這些是現在正在使用中的底板,全都是半成品DIY, 拍型都是水滴型,市售品目前沒有生產, 但是零件網路上都買得到,拜託不要再問我了。 17.DIY-NO.1 ST(代號:不是瓦碳) 結構:五夾KEVLAR纖維拍,水滴拍型,厚度7.0,檜木面材,桐木大芯 配皮:正手 華瑞特無機龍II,反手 銀河月球 軟海綿 首次DIY的底板,原本是做成FL的,後來改貼瓦碳的拍柄並改成ST柄, 這隻結構類似施碳,但力材改用KEVLAR纖維, 球感沒施碳硬,但比阿姆硬很多,還是屬於非常堅硬的暴力拍, 拍身有挖內空,重量92克,之前說過DONIC的ST柄我覺得太圓, 但板身加厚這麼多之後,握感比較紮實,就一直順順用到現在了, 另外,這隻會這麼厚不是我故意的, 而是買來的那塊板材其實是設計要做成日直打單面的, 當時還被問到「橫拍做這麼厚會合嗎?」,以結果來看個人覺得蠻合的。 這隻底板真的很暴力,配啥皮都夠快, 面材咬球的性能也足以達到我想要的「有上檯就好,不用追求快跟轉」, 嚴格說起來不是很轉,但速度還是頗快,很適合兩面平面快攻的風格 18.DIY-NO.2 FL(代號:水谷不準) 結構:七夾ZLC纖維拍,水滴拍型,厚度6.7MM,松木面材,桐木大芯 配皮:正手 華瑞特無機龍II,反手 ANDRO HEXER 差不多跟一號是同時期做出來的底板, 最早是做成標準型寬肩拍,後來發覺用不習慣,又拆開來改成水滴型, 乍看之下有像BTY特注,但真的不是, (感謝提供拍柄的朋友,那個拍柄真的買不到) 拍身一樣有挖內空,拍柄也挖了內空,重量88克, 還有,這隻的材料費頗高,沒比正ZLC便宜,但至少打起來OK啦~ 這隻的硬度比一號軟,但不太挑皮,好像配啥都差不多, 容錯度比較高,拉球尾勁也比較好, 扣擊速度比一號慢一點,算是全面但偏快攻的風格。 19.DIY-NO.3(代號:港式早餐) 結構:松木單板丸型日直 配皮:沒配過,因為純粹是惡搞出來的東西,也不會拿來打 這隻是中間無聊跑去家具工廠隨便買了塊松木做出來的, 沒做乾燥也沒做整平,厚度13MM,空拍重量160克, 超厚超重,頂多拿來當重訓拍吧,只是KUSO做出來的玩意兒, 因此叫港式早餐,為什麼?! 因為不加底比加底還貴啊!!!(不貼皮比貼皮還重) 20.DIY-NO.4 ST(代號:紅吉他) 結構:五夾芳碳,水滴拍型,厚度6.7MM,檜木面材,桐木大芯 配皮:正手 華瑞特無機龍II,反手YASAKA ZAP 基於一號跟二號的特性改良的底板, 面材檜木並加厚,大芯和整體厚度同時縮減, 原本是做成FL貼仿VIS拍柄, 後來想說改成跟一號一樣的ST柄,就改貼紅色木吉他式拍柄 (你愛說提琴或吉他還是艾迪達風格都OK啦,反正是三條紅線), 拍柄挖內空,拍身兩截式內空,因此重心比一號偏拍柄一點, 但用了一陣子之後發覺已經習慣重心偏頭的底板, 大概手指和手腕用力的習慣已經是那樣了吧, 重心偏拍柄反而讓我覺得很重,重量94克。 因為面材加厚的緣故,在小力擊球的控制感比一號略微穩定, 大力扣擊的速度跟一號差不多,拉球容錯率高於一號但小於二號, 整體性能比較接近一號,球感也類似, 平常打球我會一號跟四號交叉使用(就抽出來是哪隻就打哪隻), 沒有適應上的問題,基礎概念都是一樣的。 看了這麼多的底板歷程之後,終於來到尾聲, 接下來是近期使用的最後一隻底板了,看完大家就可以回家了!!!! 21.DIY-NO.5 FL(代號:史萊雷姆) 結構:五夾芳碳,水滴拍型,厚度6.7MM,檜木面材,桐木大芯 配皮:正手 華瑞特無機龍II,反手 銀河月球 軟海綿 結構完全雷同於四號,在確立了將使用一號跟四號之後做出的細部調整版, 我發覺自己用拍的經歷還是FL柄居多,一號跟四號的ST雖然不會讓我覺得不順, 但因為沒有FL的魚尾讓我的小指有「勾住球拍」的感覺, 就會不自覺的越握越緊,加上四號的兩截式內空, 讓重心下移偏拍柄而不是我比較熟悉的偏拍頭,手腕有一點受傷, 所以決定追加製作的新底板,拍柄FL,拍身挖全內空, 其他部份在理論上都會類似於四號,所以就不寫了, 外觀如同代號一樣像是史萊姆和雷姆的合體, 目前我個人想保持這隻底板不曝光, 所以網頁上就貼個國王史萊姆+雷姆的照片給大家看看~ 應該就是那種感覺了啦。 以上就是小弟這些年來一路敗家搞出來的玩意兒, 之後再換拍可能也都是DIY為主吧, 畢竟自由度比較大也比較有個人特色~ 當然,最好是可以止燒專心打球啦~~ 延伸閱讀:漫談水滴拍 http://s2020x.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17.html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3190465513582/ 球拍及膠皮評測社團~歡迎大家蒞臨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bletennis/M.1436443892.A.199.html ※ 編輯: s2020x (220.136.119.9), 07/09/2015 20:16:12

07/09 20:22, , 1F
先來搶沙發
07/09 20:22, 1F

07/09 21:27, , 2F
好帖必須頂!
07/09 21:27, 2F
※ 編輯: s2020x (220.136.119.9), 07/09/2015 21:44:33

07/09 22:22, , 3F
推長篇故事!
07/09 22:22, 3F

07/09 22:48, , 4F
文長終於看完了OAO"
07/09 22:48, 4F

07/10 00:03, , 5F
好文推
07/10 00:03, 5F

07/10 00:04, , 6F
居然全部看完了 高手
07/10 00:04, 6F

07/10 00:37, , 7F
你是魯夫嗎 可以減18公斤 再胖30公斤 好強的伸縮人阿
07/10 00:37, 7F

07/10 00:55, , 8F
減肥要技巧~增肥不用啊~一直吃體重就會上去了啊~
07/10 00:55, 8F

07/10 01:07, , 9F
s大的UltraSpeed還在我這啊 很噴XD 當時看您不會很重啊
07/10 01:07, 9F

07/10 01:23, , 10F
ㄟ....其實後來又有再減回去~然後又再被我吃回來......
07/10 01:23, 10F

07/10 01:23, , 11F
減肥是無限迴圈的故事啊.......
07/10 01:23, 11F

07/10 02:33, , 12F
這個迴圈的辛酸我都懂...(握)
07/10 02:33, 12F

07/12 07:18, , 13F
推水滴拍詳細心得!
07/12 07:18, 13F
文章代碼(AID): #1LdcJq6P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