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十大衰退工作》小學老師是其一

看板studyteacher作者 (mchotdicku￾ )時間18年前 (2005/11/06 07:20), 編輯推噓19(1904)
留言23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 KAGAJYOTARO:改一下:民畏教養,奈何以錢財誘之 11/05 23:1 應該是: "民尊師道,奈何以錢財誘之" ※ 引述《TinaJones (Deep River Heart)》之銘言: : 同樣受到少子化的衝擊,過去十年來,全國小學生人數減少4萬7千多人,減幅高達 : 19.8%。未來十年,經建會預估,6~14歲兒童將減少26.1%。雖然目前還沒有現職老 : 師因為減班失業,但在未來班級數仍會繼續銳減的情況下,國小老師恐將面對失業 : 過去是年輕人最嚮往的媒體業,已大不如前。?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職業的盛衰. 不外乎檢視該職業的待遇所得,福利,前景,和社會地位. 還有獲得該職位的所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也就是該職業的投資報酬率. 事實上, 教師的薪水待遇和福利並沒有減少, 職業聲望也沒有降低, 相對之下,只是謀求一份教職的代價提高了. 競爭者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才能謀取這份職業. 也就是說, 在這個年頭想當老師, 你的投資報酬率降低了,風險變高了. 台灣的教職衰退問題,不光是少子化因素. 主因是師資培育制度的改變. 政府的政策讓教職回到了自由市場, 讓 "這份職業的所得待遇" 和 "謀求這份職業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得到平衡. 如此而以. 站在政府的立場, 他不需要去擔心教職市場的供需失衡問題, 自由市場自己會做調節. 適者生存,劣者淘汰. 經濟學上的自由市場假設是 "每個人都是理性而自利的" 如果把教職的競爭者比喻成消費者, 教職是一種商品. 消費者會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求, 去計算他要投入多少資本去謀求這個職業. 並理性的估算 他投入的資本和該職業的所得報酬是否成正比. 在一個經濟自由主義的社會裡頭, 除了一些特殊職業之外,幾乎所有的職業都是"自由市場"的, 一般而言,一個高門檻的職業,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金錢, 但是相對之下,該行業的待遇福利也高,或是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相反的,一個入行門檻低的職業, 競爭者不需要付出太多心力即可從事該職業, 其薪水所得或是社會聲望也低, 唯有一些涉及公共利益或是社會道德的職業, 政府才會介入干涉,提高入行門檻,或是由特定機構來培養. 例如,用高普考篩選政府官員, 或是以警校來培養執行公權力的那雙手. 過去師資培育由政府一手把持壟斷, 也是基於這樣的理由. 只是現在政府決定抽手,把教職放回自由市場. 其具體做法就是:廣開教育學程中心,降低入行限制, 縮減實習年限. 讓中小學自行招聘教師,取代公費分發制度. 姑且不論開放師資培育的"教育學"原理原則, 這樣的做法所帶來的供需問題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現實的. 딊從來沒有在自由市場出現過的 "教職", 就好像一個限量的Fendi包, 更像Tom ford離開Gucci前所設計的最後一套西裝. 你有沒有看過BAPE的大排長龍景象? 箇中道理和教甄擠破頭的現象一模一樣. 就像Nigo不會擔心排隊排到市民大道上的消費者會空手而歸, 教育部也不用擔心有多少人考不上老師. 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 要考上教師的代價會越來越高, 按照自由市場的運作原則,競爭者會逐步增加, 一直增加到 "競爭代價" 和 "職業所得待遇" 平衡的那一刻為止. 報考教甄人數,也就是競爭者人數,會出現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 錄取率低到一個數字,就會維持衡定, 退休教師人數,實習教師人數,出生率,公費生人數...等等數字,會維持一個動態平衡. 這個平衡是上帝在維持的 --------市場法則和資本邏輯,上帝的左手和右手. 教育部在等待這樣的時刻,他可以等, 因為競爭激烈,有人勢必要轉業,放棄,退出, 多數人認為花4年以下考上教師是值得的, 但是5年以上(含5年)就會讓人怯步了, 至於那些還沒投入實習的觀望投資人, 也會在評估風險之後,做出決定, 離開或跳進來.ꤊ 再強調一次自由市場的假設: "消費者是理性而自利的" 一但投資報酬率變低或是風險變高, 投資人一定會抽手, 就像股票被套牢的再久,遲早要斷頭賣出. 細數教師一職的好處: 1.收入中上: 月薪3萬5以上,碩士教師更高, 年年固定加級加薪, 2.工作穩定: 不用擔心會被無故辭退. 雖然教職的前景有限(頂多主任校長),但是退休有保障, 3.福利佳: 每年寒暑假可休息.有更多時間陪家人,陪孩子. 不像製造業或是某些服務業是隔週休或月休, 學校每週都是週休二日. 4.工作壓力小: 教師的教學壓力或是行政工作壓力, 和一般同薪水等級的上班族或業務比起來, 上班族的加班壓力或是業績壓力更苛刻,更直接 教師的壓力主要來自社會期望, 也就是社會大眾或是家長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的壓力多半是道德壓力,而非外在的,直接的經濟條件壓力. 5.社會地位高: 雖然傳統社會對教師有所要求,但是所賦予的地位也較高, 在儒家社會裡頭,君親師的倫理觀念深植人心, 教職的市場化並不影響教師的社會地位, 都是一個月4萬左右的所得, 老師屬於知識份子社群, 其社會聲望比其他很多白/藍領階級來的高 你覺得放眼台灣的職業市場, 教職值得你投資多少時間和金錢來換? 把教師一職猛然丟進台灣職業市場, 很顯然的, "大學唸4年,實習一年月領8千" 這樣的投資實在太少了點. 你必須投入夠多時間待在志光, 或是拒絕更多影響你唸書的行政實習,一邊代課,設法爭取更多時間準備考試. 總言之,就是更多時間,更多的金錢. 當然市場上也有所謂的黑市交易: 走後門,行情是一年到一年半薪水. 我們稱它 "地下經濟" 你說我不該用經濟學的觀念來看師資培育問題. 教師這個職業有道德,良心,愛心,和操守的成分, 我不該把"師道"兩個字從師資培育問題的討論中拿掉. 可是你忘了一件事.... 在教職市場化的那一瞬間, 經濟學原理主導台灣師資培育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宿命, 社會輿論也支持這樣自由市場運作. 包括其他版(特別是政治類版和恨版)和本版部分的實習教師, 類似的言論包括: 不用怪政府,實力才是最好的出路 不高興你可以離開,後面會有人補上. 很標準的進化論調調: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個論調的邏輯就是: 教師這個職業和一般的職業沒有兩樣, 師資過剩問題只是單純的人力管理問題, 我們可以勉強討論一下,過剩的準教師要塞到哪裡去. 師資培育可不可以 以這種達爾文主義為基調? 當然可以! 當前的師資培育的確是供需失衡, 我們需要的是時間,時間會解決問題. 至於當初開放師資培育的幾個理由,基於教育原理原則的理由, 早就變成海市蜃樓, 師資多元化. -------我們怎麼看不到其他領域(或其他專長專才)和教育領域擦出火花? 用一場筆試和口試試教來篩選教師, 把師資標準定於一尊,這叫做師資齊一化,那來的師資多元化? 各校得到自己需要的老師,完成學校本位的理想. -------教甄為何最後走向縣市聯招? 考生填志願分發,儼然是一場地區性的小型聯考? 競爭會產生好老師,市場會決定良幣. -----篩選老師的工具是教甄考試,而不是"師資培育過程". 現行的教甄真的有挑到好老師嗎? 教育界的達爾文信徒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那就是, "適者生存"的原則只能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忽視了師資培育的目的和本質, 把"適者生存"的原則當成師資培育的教條, 這叫做 "手段目的化". 當初師資培育鬆綁的目的和初衷,早就沒有人關心, 現在只要談到師資培育, 學者專家和社會媒體的焦點通通是表象的供需問題. 台灣教育界,連師資培育鬆綁的好處都還沒享受到, 就必須先經歷一個痛苦的供需失衡期. 其中的社會成本和負面影響,卻是全民買單. 嗟呼! 師嚴而道尊,道尊則民知敬學, 是故,當臣為師,則弗臣也,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有謂: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此乃大學之禮. 反觀今日,民尊師道,奈何以錢財誘人為師, 賴此以化民易俗,服近懷遠, 無異緣木求魚也. -- 沒有joke的西斯和沒有西斯的joke如同沒有在野黨的民主和沒有民主的在野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8.143.151 ※ 編輯: mchotdicku 來自: 61.58.143.151 (11/06 08:24)

11/06 08:24, , 1F
哈囉... 很高興又可以念到m大的文章~~
11/06 08:24, 1F

11/06 09:56, , 2F
呵..寫得很中肯:)
11/06 09:56, 2F

11/06 11:46, , 3F
你誤會了~ 我說的是出生率的問題~
11/06 11:46, 3F

11/06 11:51, , 4F
11/06 11:51, 4F

11/06 12:09, , 5F
推 薪水福利並沒有減少
11/06 12:09, 5F

11/06 12:24, , 6F
雖然福利沒有特別減少, 但我覺得風險卻卻來越高
11/06 12:24, 6F

11/06 13:26, , 7F
推....寫的很貼切~
11/06 13:26, 7F

11/06 16:47, , 8F
師資過剩對台灣的社會衝擊真的有大到蓋過師資鬆綁的好處嗎
11/06 16:47, 8F

11/06 17:10, , 9F
推~
11/06 17:10, 9F

11/06 18:30, , 10F
哈 m大重出江湖囉~~~^^
11/06 18:30, 10F

11/06 18:40, , 11F
很好奇您的學歷背景,這文章真不是一般老師能寫出來的
11/06 18:40, 11F

11/06 21:41, , 12F
超猛的天花板效應~我只知道霍爾效應 畢馬龍效應 光電效應
11/06 21:41, 12F

11/06 21:50, , 13F
見神殺神 見佛殺佛 賣阿喜~~太厲害了
11/06 21:50, 13F

11/06 22:46, , 14F
推.. 怎麼這麼有經濟概念啊 再推
11/06 22:46, 14F

11/06 22:49, , 15F
嘆氣推 m大出品 深得我心阿 Orz
11/06 22:49, 15F

11/06 23:39, , 16F
而且現在小孩超難教..家長難以溝通..老師背負的責任更重阿..
11/06 23:39, 16F

11/06 23:49, , 17F
良幣不會一直都是良幣..如果沒有壓力的良幣最後也會變成劣幣
11/06 23:49, 17F

11/07 00:10, , 18F
推推推~
11/07 00:10, 18F

11/07 00:21, , 19F
m大的文章真的很讚
11/07 00:21, 19F

11/07 11:43, , 20F
最後兩個字 該不會是 犯X?
11/07 11:43, 20F

11/07 21:58, , 21F
對啊~~我也很好奇說~0.0 X賤?
11/07 21:58, 21F

11/08 00:45, , 22F
樓上兩位 請斟酌字詞使用 大家有話"好好說"唷 :)
11/08 00:45, 22F

11/09 01:44, , 23F
m大 感覺您的最後幾句是多餘的 容易引起紛爭 可省略^^
11/09 01:44, 23F
謝謝.我刪了. ※ 編輯: mchotdicku 來自: 61.58.143.151 (11/09 12:29)
文章代碼(AID): #13RJumpo (study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3RJumpo (study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