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GPA對於申請MIT的重要程度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lenz)時間6年前 (2017/08/09 02:34), 編輯推噓11(1105)
留言16則, 1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文長慎入) c 板友其實回覆得很好,他們之所以看這些硬性指標,確實是因為那些考量。 讀碩班很多時候因為研究不是主要的重心,所以或許低 GPA 還是可以申請到 不錯的學校,但是可能要運氣跟其他方面來彌補。申請博班的話,除了非常 非常少的特例 (板上有),低 GPA 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進好學校的。 這個板一向很正向,但是社會現實就是社會現實,有點抱歉這麼說。 中樂透的人肯定有,但不是我也不是你,機率就是非常小,無法有任何期待。 你大二這麼早就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其實就已經很難得了。 但是你的狀況要進頂尖名校,機會真的是很渺茫 (可以說幾乎等於零)。 不過如果你熱愛研究,你還是有機會進名校做研究的,只是要花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我自己在 10 多年前,大約大三升大四的時候,才決定自己想走研究的路。 因為家境一些問題需要半工半讀,所以 GPA 也是非常低。 但是話說回來,沒有人在管你因爲什麼原因 GPA 低,GPA 低就是低,沒有其他理由。 這就是一個硬傷,對我個人來說,是 7 年多的努力無法彌補的。 所以如果對早早就想要出國念博士班的人說,投資 GPA 的報酬率是最大的。 而且投入的資源跟苦工跟其他項目比起來也算是最少的,真的不要小看這一個數值。 有些板友說 GPA 跟你一輩子,這倒是誇張了,我知道很多台灣的實驗室就算找 助理或是博後也是要看成績單。有時甚至是教職的應徵也需要提供大學成績單。 (這部分我就不理解了,10 多年前畢業的大學成績單能代表什麼教職所需要的能力?) 教育部很多獎項、獎學金也需要附成績單,這個可能是這觀念的由來。以台灣大學 課程的內容單調性來看,基本上 GPA 就是反應了你的考試能力 (期中、期末考), 這可能是反映出台灣考試能力至上的一種現象。但是這其實真的跟研究能力沒有什 麼相關性,這方面我後面再討論。 研究能力是找問題、蒐集資料、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跟溝通的能力。跟考試記東西 真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是說因為大學四年資源、時間有限,無法讓大家培養這樣 的能力,只好用其他方法代替。遊戲規則是這樣,想玩下去也只能照著走。 不過個人的經驗是大學 GPA 只用來申請碩、博班有用,申請國外的獎學金、博後, 從來沒有看過說要附成績單或是提供 GPA 的,他們看的是你過去的研究 (發表), 跟未來的研究計畫 (新穎性跟發展性),還有推薦人對你的評語。 回到個人心路歷程,當時爬板跟別人討論的心得就是,去考個研究所洗一下 GPA、 認真發幾篇文章、做個助理再蹲幾篇文章,然後再申請。這樣「或許」可以補救一下 大學的低 GPA。但是經過 2.5 年碩士班 + 3.5 年助理,有 2 篇一作文章,跟 4 篇 共同作者文章,我必須說,我還是失敗了。只有申請到一個美國也是不錯的學校 (絕非頂尖),對方應該是佛心來著,但是很遺憾對方不提供獎學金,要自費去唸。 (大多數情況,有沒有獎學金也跟 GPA 有關) 所以後來去日本,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重點要說的是,我當年警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想要補救,最後以結果論來看,花了 7 年時間,其實我失敗了,真的是沒有辦法翻身, 無論你研究做得多好。這部分牽涉到美國許多的入學制度問題,大部分是委員會制, 委員會有他們的遊戲規則,所以基本上如果你要照遊戲規則走,就是沒辦法玩。 依據本板潛水多年心得,設定這些門檻主要是兩個原因: (1) 申請人數太多,為節省教授們的時間以指標刷人 (這是申請資格問題 eligibility)。 (2) 公平性 (fairness)。 Eligibility 這個字眼在研究的路上非常重要,申請學校、獎學金、科研經費。 都會有 eligibility 的規定,這規定是死的,沒有例外,不符合資格就是無法申請。 這在申請獎學金跟科研經費上面應該是不可能有任何其他例外的了,這也是公平性的 問題。但是申請學校還是有機會,因為有很多學校對於申請者的資料是做全面性 的考量,而非單一數據指標,可是這個前提是你要先能過第一關的 eligibility。 除非有大咖擔保把你的申請挑出來拿到委員會討論,否則真的是機會渺茫。 另外有可能是學校並沒有設定門檻,但是我只能說有沒有門檻刷人刷下去結果都是 一樣,有門檻可能是第一刷,過了門檻肯定也有多少的比例會被刷,不過這可能各個 學校的標準不一,所以多申請也是一個方法。只是頂尖學校真的刷很嚴就是了,申請 的人太多了。 所以對我來說,我 10 多年前了解到這個問題,用了好多年去補救,最後就是失敗了, 簡單來說,我一輩子都沒辦法進到頂尖學校去拿個博士學位 (因為去了其他學校嘛)。 有些比較直白板友的意見是你去了哪裡就代表你的價值在哪裡,這我同意大部分。 但是話說回來,人生是個累積的過程,這 10 多年的努力是不會白費的 (前提是對研 究有愛啦),我最後還是陸續拿到一些獎學金,然後有機會到頂尖學校做研究。 所以務實來說的話,拿個頂尖學校博士,低 GPA 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是如果眼光放遠,想去頂尖學校做研究,多努力幾年,還是有機會的。 博士畢業之後,如果研究做得好,其實就能擺脫 GPA 的魔咒。 文末附上一些名校教職委員會對申請者的看法,或許可以讓你了解到學術界運行 的模式。這部分對你來說是有點離題而且太遠了,不過有點概念也是不錯。只是 想讓你了解,學術研究上,沒有人在乎你的 GPA。所以不要有「GPA 跟你一輩子」 的觀念,重點應該是你想要在研究領域上貢獻出什麼。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因為你 投入研究之後而提供或是改變大家的想法的。 其他東西,回過頭來看,都是很其次的。 How to get a faculty job, Part 1: The application https://goo.gl/XZZTVv 其中提到申請文件是: (1) your CV, (2) a cover letter, (3) a research statement, (4) a teaching statement, and (5)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作者還建議把這些申請材料整理好做成一個個人網站,以方便委員會的人瀏覽。 How to get a faculty job, part 1b: How to get an interview https://goo.gl/6Pp3j9 另外有一篇文章登在 Neuron 我覺得很不錯: Martin KC (2017) Tips for young scientists on the junior faculty/ independent investigator job search. Neuron 93, 731-736. https://goo.gl/nrQVaM 這篇講的是委員會看重的是什麼: (1) graduate and postdoctoral research, (2) future research plans, (3)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otential as a teacher and colleague, and (4) proven ability in obtaining extramural funding. 簡單來說,學界的人看的是: (1) 過去的研究 (2) 未來的研究計畫 (3) 溝通能力、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好的老師跟同事 (4) 拿錢能力 這其中的 (4) 也就是在看 (1)(2)(3),所以講來講去都是在強調研究能力。 而所謂研究能力,其實也可以看作是發表能力。 總之可以看得出來其實真的博班畢業以後,沒有人在看你 GPA 或是 GRE 之類的, 如果有心要往學術界發展,不妨把這些拿到教職的條件來當作努力的方向。 最後附上一篇最近關於這些申請數值跟研究表現的統計研究 (生醫領域)。 Hall JD, O’Connell AB, Cook JG (2017) Predictors of student productivity in biomedical graduate school applications. PLoS ONE 12, e0169121. https://goo.gl/N6TjEc 可以看得出來 GRE 分數跟研究經驗跟未來研究表現無關。 反而是跟推薦信還有推薦人給的推薦分數有關。簡單來說,一個人的研究潛力、 能力是無法被考試數值量化的,需要旁人長時間的相處跟觀察才能知道。 你所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你能力,多推銷自己,多參加研討會, 總之在研究上不斷精進自己同時也留意 networking,而讓自己的能力能被其他人認可。 但是你可以看到像是 Fig. 1,其實整個數據的分佈是呈現出被篩選過的樣子, 而非呈現常態分佈,比如 GPA 都大於 3,很少小於 3 的。這也是一般學校入學 篩選後的結果。 總之,現實可能很殘酷,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學校名稱不是那麼重要,在哪裡做 也不重要 (當然要有錢為前提啦),重點是你有沒有在做你想做的研究,有沒有把 研究當作是一生的志業。如果有的話,其實大學 GPA 低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人生的選擇本來就是很多元。有些東西是你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到的,人生就是這樣, 但是不代表路只有一條。勇敢去走你自己所開創出來的道路吧。 加油! ※ 引述《iHaveAPen (do you have an apple?)》之銘言: : 版上各位大大好 : 小弟我目前大二,讀工科海洋。從高二開始就有跟研究,由於已經知道自己的未來大概 : 就是走研究方向,會投入在 HPC numerical simulation這領域。由於在計算這塊摸索 : 也蠻久了,所以畢業想直接申請MIT關於應用數學,Computation physics。小弟我研究 : 的經驗,不多不少。現在這個時間點有幾篇正在審兩篇一作,三篇二作,大概落在Q1 : Q2的Journal。 : 本身非常不喜歡考試,也可以說是不擅長考試,所以GPA非常的爛 : 爛到甚麼程度呢? 由於我是轉學考進現在這所學校的,所以大一成績較好的科目都被洗掉 : 只剩下 "抵免",大二進來現在的系所之後幾乎花了90%的時間在研究上,上學期成績大部 : 分都是C C-,也有F的。我猜畢業的GPA大概是在2.0~2.5 /4.3 吧。 : 由於本身已經認知GPA是輸人一大截了,雖然自己有豐富的研究經驗,但是對於世界第一 : 的理工學校MIT,不知道這麼爛的GPA有沒有機會,所以才想請教版上的大大們有甚麼建議 : 如果完全沒有機會的話,可能就先讀國內的碩士,畢業再衝一次,現在就不會這麼累了... : 若有不通順的語法,還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07.60.1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02217264.A.E06.html

08/09 02:52, , 1F
08/09 02:52, 1F

08/09 04:04, , 2F
很棒的文章
08/09 04:04, 2F

08/09 04:45, , 3F
推, 說愛研究但是gpa低又aim mit真的是^^
08/09 04:45, 3F

08/09 08:54, , 4F
好文推
08/09 08:54, 4F

08/09 12:39, , 5F
推 對想要申請PHD但GPA不高的人很有助益!
08/09 12:39, 5F

08/10 08:44, , 6F
我只要有RA或TA就好 不用top school沒有關係
08/10 08:44, 6F

08/10 08:45, , 7F
不過這篇看得我心驚驚 申phd要拿到獎學金跟GPA還是
08/10 08:45, 7F

08/10 08:45, , 8F
有很大關係QQ
08/10 08:45, 8F

08/10 08:49, , 9F
小聲請問大學GPA如果3.8/4.3夠用嗎?
08/10 08:49, 9F

08/10 11:56, , 10F
樓上問前幾篇去MIT的學姐呀
08/10 11:56, 10F

08/10 13:28, , 11F
好聞!!
08/10 13:28, 11F

08/10 17:06, , 12F
GPA可能跟獎學金沒有絕對關係,要看program。樓上GPA已經
08/10 17:06, 12F

08/10 17:06, , 13F
很高了,不要來嗆低於 3 的人 XD
08/10 17:06, 13F

08/16 18:00, , 14F
08/16 18:00, 14F

11/21 12:23, , 15F
推QQ
11/21 12:23, 15F

02/07 05:58, 5年前 , 16F
我在美國遇過申請獎學金、找工作要附GPA的。給你參考
02/07 05:58, 16F
文章代碼(AID): #1PYWGmu6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PYWGmu6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