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錄取] McGill Biomed Eng MS 跨領域中低GPA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黑嘴端鳳頭燕鷗)時間10年前 (2014/05/03 17:06),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首先,恭喜! 接著,歡迎來到加拿大!!!^___^ 我自己人在UBC的Neuroscience program,想補充一點資訊給想申請加拿大學校的朋友。 首先,關於UBC... GRE這部分要看科系!UBC其實也有好幾個系需要看GRE,但相較於美國學校, GRE比較像是一個參考,普遍來說沒有最低標準要求(也許有些有 我很久沒更新資訊了).. 至少心理系跟我這個系有要求要考GRE. 再來,關於指導老師跟$$. 加拿大的學校普遍規定要收學生實驗是一定要付學生錢,除非該學生有政府或其他機構的 獎學金。一般不接受自行花費來念~(至少PhD是這樣) 如果有指導老師了,一切都比較好談。所以要想辦法讓他們對你有興趣。 至於McGill.... 當年衝著MNI的大名,怎麼樣都想去一探究竟,加上他們的課程很好,就申請了。 雖然committee過了,但找不到實驗室(原因如下)所以沒去成。 當初跟5個教授談過,他們都有預算經費的問題。聽說是跟魁北克省財政赤字有關。 後來學弟千里馬去McGill,傳回消息說那邊經費真得很緊。今年也有幾個大咖被挖腳 到別的省分學校去.....(唉~) 很可惜的我沒有辦法提供太多McGill的資訊。 一般台灣人比較不會想到加拿大留學,不過相較美國英國學校,我覺得加拿大有以下幾點 優勢... 1.社會安定 普遍來說治安良好 2.環境優良 生活品質好(常在學校跟生小動物散步) 3.學生素質高: 當然也有不知道怎麼進來的(e.g. UBC有很多拿對岸政府的錢進來 有些學生素質.........),但普遍學生成度出奇得好!! 4.某些領域具有非常有名聲的教授: 很多人來加拿大的學校念研究所都是因為指導老師 (恩...我也是這種人) 5.學費非常便宜:我的學費一學期換算台幣大約7萬,不過一年有三學期就是了... 6. 非常國際化.加拿大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在這裡可以遇見各式各樣不同的人, 非常有趣!而且移民多,很多道地美食!!(但是不便就是了,請見缺點) 7.研究品質好 缺點 1.貴貴貴貴.......生活消費貴貴貴....什麼都貴而且稅很重! 2.相較於英美學校比較沒有那麼響亮的名聲 3.如果你期待非常"現代都市"的生活(e.g. 紐約),加拿大鐵定讓你失望..XD 4.研究的多元化需要加強。 以上,希望有幫助。 大家加油&加拿大歡迎你!! ^^ ※ 引述《xj04a83 (shin)》之銘言: : 「每個當下都是上帝對你最好的安排」 : --- 報紙副刊 : 「曾經想過,那就去做」 : --- 清大生科焦傳金教授 : 這兩句話,是讓我在這條路堅持下去的動力。 : 對於任何想放棄、不確定的朋友,請相信自己。 : 祝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 PS. 其實我是去年錄取的,所以文末會有一些這一年來的心路歷程 : (然後要來Montreal的同學趕快現身!!!) : ==================目錄================== : I. 申請結果 : II. 背景 : III. TOEFL/GRE : IV. SOP/CV : V. 推薦信 : VI. 教授聯絡 : a. 寄信 : b. 面試 : VII. 心路歷程 : a. 錄取前 : b. 當地生活 : VIII. 加拿大學校好處多! : VIIII. 感言 : ======================================== : I. 申請結果 : Program: : M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3 Fall : Admission: : McGil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1510/yr (學費一年$8000左右*) (6/15) : (托福未達標**) : Regjection : UBC BME (May or June?) : * 見 II.背景 : ** 見 VIII. 加拿大學校好處多 : II. 背景 : Education : B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CU 2008-2012 : GPA: 3.38/4.0 (last 60: 3.83/4.0) : Rank: 5/38 : Test Score : TOEFL: 97 (R25/L27/S23/W22) : GRE: 兩校皆未要求 : Research Experience : NCU ME : 大學專題 -- 和中央物理系合作 2010-2011 : 育成中心計劃 -- 和福建中醫藥大學合作 2011-2012 : NTHU LS : 研究助理 -- 和交通大學/榮總合作 2012-2013 : Work Experience : NCU ME : 課後輔導 -- 熱力學/熱傳學 2011-2012 : Awards&Honors : 教育部研究補助 : 大專院校跨領域研究海報競賽 入圍 : NCU ME系內專題競賽 第二名 : 赴廣島大學學術交流 : 全國雲端科技管理競賽 優等 :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二十系幹部訓練 執行組 : Asian Retina Meeting 工作人員 : Publication : none : Recommendation Letter : 清大RA指導教授*1 : 中央大學專題指導教授 *1 : 中央育成中心企業老闆 *1 : (三段研究經驗老闆各*1) : Citizenship : Permanent Resident (Non-Quebec Canadian Student) : * 因為是居民的關係,雖非省民但學費仍為國際學生一半左右 : III. TOEFL/GRE : TOEFL : 其實我總共考了四次,但是都沒有破百 : 這方面就沒有什麼心得好提供了 : 唯一值得說的就是寫作從22->28 : 這部分心得之前有發在托福版 (TOEFL_ibt) : 有興趣的同學再自行前往搜尋 (或是站內信我也可以) : GRE : 因為加拿大我想申請的學校 (UBC/McGill/UofT BME)剛好都不要求 : 所以就沒有考了 : IV. SOP/CV : SOP : http://ppt.cc/BYUy (我的SOP,僅供參考) : **因為錄取我的學校不看SOP,看SOP的學校拒絕我,所以以下僅供參考** : 撰寫SOP可謂申請過程最艱困的任務 : 必須將過去三年(起跳)所作所為盡數挖出 : 建議可以先把所有大小事都打在word裡 : 再一一整理可用資訊以及如何連結各大資訊 : 其中內容撰寫又可分為以下幾點: : 1. 主題明確 : 以我來說,因為有過很多不同的研究經驗 : 自然會想把每段研究經驗所學都放到SOP裡 : 但是這樣只會造成焦點的分散 : SOP應針對系所/碩博所需而層層強調 : 2. 首段破題引人入勝 : 因為申請BME,所以開頭以 : "成功是什麼?對我來說,成功就是幫助別人" : 來抓住教授目光 : 3. 結尾客製化 : 當然,針對每個學校有客製化的SOP是最好的 : 不過大家應該都沒有這個時間 : 那麼至少要在最後一段針對不同學校/不同需求而做更動 : 我的SOP沒有特別請專業人士修改 : 只有自己寫完初稿後,交給清大指導教授'大幅'修改 (基本上整篇都被改了.. : 接著再給在元培任教的姑姑瀏覽一次就送出了 : CV : http://ppt.cc/mmJw (我的CV,僅供參考) : CV樣板應該網路上就找的到了 :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清楚整潔、格式一致 : CV內放的東西應為最想/需要被看到的資訊 : V. 推薦信 : 推薦信三封,其中兩封是我自己擬稿的 : 稿件內容可扣合SOP內容,襯托出SOP內的優點相輔相成 : 拜託前輩寫推薦信,切記時間不可太晚以免落得遺憾 : 錄取學校後,也別忘記寄封信給前輩以示感謝 : VI. 教授聯絡 : 我想申請的三所 (UBC, McGill, UofT)BME : 基本上都有明文規定 "找的到指導教授才能拿到offer" : 此舉是為了確保每位學生都有funding : 因此,他們都會建議學生確定找到指導教授再申請 : (UBC:強烈建議但不強求 : McGill:強烈建議但不強求,網頁有附上該寄給教授的資訊 : UofT:事先找不到教授就拿不到offer) : 雖然我並不是藉由聯絡教授拿到offer,不過大家一定要聯絡教授 : 你們的AD都操之在每位教授手中!! : a. 寄信 : 申請期間,我前前後後email給15~20位教授 : 但只有4or5位有回信,其中又只有一位表達對我的興趣 (其他都是收滿了/不收人 : 但是那位教授回信速度又異常慢 : (約莫一到兩禮拜才回信,而且是在我一禮拜三封信的'催趕'下才會回) : 當初也因為這件事上版求救,被版友表示我太急切了 : 這件事也有後話,詳見 VII.心路歷程-錄取前-3. : 因此寄信聯絡教授這方面我可能無法提供太大幫助 : 或許信件標題該更引人入勝些 : 我用的方式都是 '2013Fall 實驗室碩士生位置' 之類 : 印象中有版友說過,若是從討論教授的研究著手,收到回覆的機率會大增 : b. 面試 : **臨場反應和嘴上功夫很重要** : 後來有幸收到一位教授通知要面試,最後也被這位教授錄取了 : 面試前: : 瀏覽實驗室網站、教授發表論文 : (雖然我paper只有看abstract(而且還看不懂..),但仍是有幫助) : 面試當天: : 教授:你對我的研究了解多少? : 我: 我覺得您在整合這方面做得很好,但有些專業的東西我可能不是很了解 : 教授:沒關係,之後就懂了 (暗示錄取? : 教授:你為什麼想來唸? : 我:1.McGill生物/醫學世界有名 2.我想整合工程背景來幫助世人 3.我有身份 : 教授:有什麼其他問題嗎? : 我:我注意到您實驗室沒有碩士生,那為什麼突然想收碩士生呢? : 其實在事前是準備另一個問題: 請問您認為進您的實驗室須具備何種特質 : 但當天突然覺得問不出口 (畢竟這不是我真正的疑惑,只是個聰明的問題) : 所以我覺得 : 1. 適當地說謊是可以的,但若說不出就以最真實的一面應戰吧 : 2. 結合 a)己身優點 b)動機 c)為什麼對方要收你 是很必要的 : 3. 放輕鬆 放輕鬆 放輕鬆 : VII. 心路歷程 : a. 錄取前 : 1. 增強自己的優勢 : 決定要出國其實是在大三的事,但是前兩年GPA時實在不太好看 : (除了很混,也很多9結尾的成績,十分崩潰) : 加上我雖身在機械,志在是神經科學 : (但最後因為考量機械->神經科學太突兀,所以申請了生醫工程) : 儘管如此,申請這條路仍不好走 : 為此,我朝兩個方向增強優勢 : 1) 修外系的課,同時兼顧GPA : 為了拉高GPA,我大四瘋狂修課 : 因此我的last 60 GPA其實是大三下~大四 : 但不得不說,last 60/rank其實沒什麼用 : 教授們大都還是只關注overall GPA : 至於修外系的課,一方面可以增加背景知識 : 另一方面也能表示對想讀領域的熱忱 : 2) 研究 : 因為GPA不好看,所以只要有研究機會我就去 : 從大三專題到大四育成中心實習 : 甚至畢業後到生科系當RA (其實是還沒考托福,來不及申請.. lol : 這些經驗不單是增強實驗技能,也豐富了SOP/CV : 2. 正面的能量--沒有什麼不可能 : 我沒有申請UofT (因為未能找到指導教授 : 原本也沒有打算申請McGill,一方面是找不到指導教授,另一方面托福也未達標 : 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最後還是申請了 (詳見感言) : UBC的申請是1月丟的,McGill則是3/15 : 但一直到了五月還沒有消息,心裡其實是覺得沒有希望的 : 但卻不斷告訴自己 "我會上",最後就上了... : 3. 每個當下都是對自己最好的安排 : 緣分真的是很神奇的東西。 : 1) 該來的總會來 : 高中時,曾幻想到吳重雨教授的實驗室做出仿視網膜功能的相機 : 但因學測分數不夠,所以進了中央機械 : 在中央機械有幸修了洪蘭老師開的「腦與學習」,開啟我對神經科學的愛 : 因為如此,畢業後我問了系統神經科學所的焦傳金教授能否到他實驗室學習 : 焦教授表示剛好缺一個工程人才,所以收了我 : 而缺工程人才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正在跟吳教授合作人工視網膜的計劃!! : 2) 得不到的就讓它去吧 : 上述提到回信很慢的教授最後還是沒有收我.. : 但錄取後,輾轉得知他似乎是個風評不太好的教授 : 所以,不屬於自己的就讓他去吧 : 沒有錄取夢想的學校、申請失利等等 : 並不是你不優秀,或許是他不適合你,或許是更好的還在後面 : 3) 每段歷程都是有幫助的 : 曾經以為自己就要走上神經科學的路了 : 以為和大學的經歷就要告別了 : 但現在的指導教授卻是因為看到我大學的研究經驗而決定錄取我 : b) 錄取後 : 這一年其實走的很辛苦,但感謝我有一群MTGSA的好朋友! : 課業: : 1) 語言適應問題 : 因為本身英文底子不甚扎實,加上很多數學專用名詞不了解 : 因此剛開始上課都不知道在上什麼 : 過了一個月後,開始以為自己懂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0.67.83.4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tudyabroad/M.1399108017.A.E95.html

05/03 17:23, , 1F
好便宜! RMIT 設計 Total program fee 要$53,760....
05/03 17:23, 1F

05/03 17:23, , 2F
看錯拉~~~
05/03 17:23, 2F

05/03 19:51, , 3F
推稅重=_=
05/03 19:51, 3F

05/03 23:03, , 4F
加拿大還有一個優點是全職國際學生可以校外打工
05/03 23:03, 4F

05/03 23:04, , 5F
學生配偶及法定伴侶人也可以工作
05/03 23:04, 5F

05/03 23:05, , 6F
但博士生拿的錢比美國的博士生少 QQ
05/03 23:05, 6F

05/03 23:16, , 7F
UBC相較於英美學校不會名聲差啦
05/03 23:16, 7F
文章代碼(AID): #1JPB6nwL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JPB6nwL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