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小甜甜溯溪分級法 (CD分級法)

看板sttmountain作者 (海豚阿德)時間16年前 (2008/05/25 12: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sfat (賀波奇東東小翔金榜題名)》之銘言: : 以社上即將建立的技術隊伍溯溪級數審核來說 : 個人頃向以集水區格數(佐以等高線的疏密) 天數 岩訓能力及開隊經驗的累積來分級 : 覺得這樣對未知路線的審核較為客觀 : 畢竟溯溪難度認定的臨場性要求是很高的 爭議也很大 : 不過慢慢累積資料也不錯 : ========================================================================== : 集水區格數:在此補充一下,除了傳統地圖上的劃分外還得加上週遭的植披狀況 : 作為整個流域含水量的參考 : 另外流域的形狀因子以及河流分支狀況也是籌備溯溪隊伍所應考慮 : 的重要關鍵,上述兩者直接影響到暴雨所造成洪峰來臨時間,對於長 : 天數的溯溪隊伍更是關鍵. : 等高線疏密:在缺乏溯行圖資料下,它可是唯一較客觀的評估方式.雖然判讀河道 : 上的等高線需費較多的耐心跟時間,不過從中可獲得許多寶貴線索. : 天數:溪谷活動不比一般高山縱走或探勘,一天二十四小時無時無刻都在跟 : 低溫對抗.準備工作除了一般的肌耐力外,爆發力的訓練也不可或缺. : 岩訓能力:所謂"熟能生巧",平常山下的各種繁複的岩訓動作或許並不討人喜歡 : ,然而在野外面對實際考驗時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岩訓實力.從上學期 : 中技推組每週都有固定的架繩時間,不過熱心參與的社員畢竟少數. : 嘿,這可是大家的權利喔!!想溯溪,不會岩訓一切免談!! : 經驗累積:ㄟ.......這說來就有些殘酷.一個平日只開一般溯溪{照 sometimes 的 : 說法(C1D1~C2D3)}的領隊或嚮導,突然交出一張溯登計劃書.實在很難有 : 說服力.畢竟,行程的安排,溪況的判斷,人員狀況的掌握,甚至攻擊地形的 : 技巧.......這些寶貴的經驗都得靠本身去累積.光憑室內教學,或是單純 : 的"跟隊"都無法一蹴可及. : 感謝 sometimes 提出如此詳盡的判別準則 : 熱愛溯溪的你在看過之後 : 是否也開始有些不同的想法呢?? : 뜊 有個分級制度我覺得是必要的, 酷哥提了些標準,nneeww提了些標準. 個人覺得水量絕對是一個權重要給的很重的一個部分.. 拿地形頗豐富的幽幽谷來說, 秋夏兩季的難度有天壤之別... 而同樣以荖濃溪的橫渡,秋冬可以不確保橫渡 但去年夏天的豐水期硬切卻差點要了我的命.. 分級可以是個開始,且是溯溪隊伍領嚮必須去要求去做的. 個人意見,先從一支溯溪隊完整的溯行圖和水量記錄開始, 如果每支隊伍沒記錄出來,那來的資料可以用. 留下記錄,再來談分級標準.. 另外,我說點跟分級標準無關的題外話, 社上溯溪人口越來越多,但對於制度和傳承卻沒等比例成長. 我指的不只是岩訓或攀登.我想強調的是安全觀念..... 看過太多光復門口出發的學弟不把溯溪當回事, 新手可能不太清楚溯溪的潛在危險.. 裝備可以缺,溪只要你敢衝而嚮導也肯讓你衝就行. 在去年暑假自己經歷的事後,這現象真的有點讓人擔心.. 問過自己隊上學弟,攻瀑墜落被捲進瀑布底時,身上確保繩跟腳纏一起時怎麼辦? +3這屆,我提過..沒結論..信佑這屆我也跟他提過,還是沒結論.. 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事..也是將來學弟妹在溪谷很有可能遇到的事.. 當然,進步有限,很大原因得歸在我這屆沒帶好.. 我想,在流動性高的學生社團中,經驗累積只靠學長姐傳承的作法不確定性高了點, 建立一個分級制度,要求領嚮對自己的溯溪隊伍留記錄是比較保險的作法, 既然大家有建立分級的共識,那前導作業就從要求領嚮對溯溪隊伍做紀錄. 要求在溪谷中建立安全觀念. 領嚮有責任不讓你的新手隊員對溯溪這項活動抱太輕忽的態度. 在我們討論分級標準前,領嚮先要求做好這幾點吧. 這篇看法不是針對分級標準,較多的目的是針對領嚮. 當在荖濃溪中被強勁水流擊倒,屢次試著翻出水面不成功而接近絕望時, 是後方的淺灘讓我還能在這裡發言,而不是隊伍中的領嚮(那支隊伍屬於休閒性質..) 領嚮該先有個觀念,出了事,不是你能挽回的.. 安全,永遠是你在隊伍中最該維持的一項工作... -- 迷途是一種叛亂. 對既有秩序最溫柔又最狂亂的弔詭叛亂....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p18089.ts.ncku.edu.tw]
文章代碼(AID): #18EEd55B (sttmountai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EEd55B (stt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