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什麼是對的..

看板soul作者 (紅唇.高跟鞋.OL)時間14年前 (2009/12/15 10:20), 編輯推噓13(13024)
留言37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雖然我是個基督徒,但是我還是會習慣性的到佛家聊天室去看看聽聽。 所以曾幾何時,我在佛家聊天室裡面認識很多人。知道他們的問題, 他們學佛的動機、還有佛教給他們什麼樣的收穫。 當然裡面還有研究道教的朋友,他跟我已經相處了五年之久。 雖然他有時候說有什麼飄會怎樣怎樣,大家覺得胡扯,但是 我倒覺得好玩就是。 不過這事情在昨天發生,引發我對佛教開始產生一些看法。 有個很有氣度,曾經跟他討論佛哲的一位仁兄,因為他很久沒入聊, 看到他入聊,很高興也很期待今天他會帶來些什麼不同的心得。 後來就講到空性。 如果一個人會記住"惡"跟"樂",那麼表示他還不習慣用空性看見整件事。 我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正想給他個掌聲的時候,突然冒出呈咬金。 那個程咬金說:你狗屁、佛經最好是給你這樣解釋的。 後來,那位仁兄就一直說佛經就是這樣寫,他的意思就是這樣, 並且指責剛剛在講的那個人,他錯的有多離譜,根本就是遠離佛法。 後來有個道教的朋友,他終於看不慣了,直接說。 :我不是佛教的啦!但是我不覺得此時的行為有如你剛剛所講的那樣。 那個程咬金似乎面子掛不住,繼續講。 :沒關係,要是以後有人有需要能想起我的話就好。 那個道教的朋友看他冥頑不靈,繼續說, :你給人一個最差的佛教印象,怎麼還期待別人會記住你的話呢? 以上的故事,也是我想說的狀況。 很多時候佛是很簡單的,可是因為很多人參照了佛經、佛書。 有個標章準則是不錯,但是每個人生活的背景不同、見解不同, 生活智慧居然用佛經佛書的道理去拘限?那這樣經驗還是經驗,道理還是道理嗎? 那位程咬金以為套出佛法的理論是最好的,但是其實不然, 一堆人都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也無法體會他所說的到底有誰能夠達成, 可是他仍然用佛經當後盾,繼續為大家演說。但是其實他不知道,大家還想聽 那位許久不見的那位仁兄,繼續講解他所體會的心得。 有時候佛經的東西,他不過是個框。 我們的生活,一定是必須打破這個框架的。 如果道理活在框架中,智慧也是枉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49.130 ※ 編輯: airstation 來自: 59.120.149.130 (12/15 10:20)

12/15 10:48, , 1F
佛經有個比喻是說,就像已經乘船過河的人,就要把船拋棄.
12/15 10:48, 1F

12/15 10:50, , 2F
但在還沒過河前還是需要工具,不然就無法過河.
12/15 10:50, 2F

12/15 10:56, , 3F
多做善事就對啦 所有宗教都勸人為善
12/15 10:56, 3F

12/15 11:08, , 4F
你的善不一定是真善. 有的人的惡不一定是真惡
12/15 11:08, 4F

12/15 11:33, , 5F
推好文~~
12/15 11:33, 5F

12/15 11:39, , 6F
終究我們不可能在辯駁中提出什麼可被公證的標準,讓對
12/15 11:39, 6F

12/15 11:39, , 7F
方接受「你的善並非真善」這種觀點,所以只好自我安慰
12/15 11:39, 7F

12/15 11:40, , 8F
說所有宗教都勸人為善,並且請那些掉進坑裡的朋友自求
12/15 11:40, 8F

12/15 11:40, , 9F
多福了。
12/15 11:40, 9F

12/15 11:50, , 10F
幸好我現在信睡覺,睡覺沒任何經典,倒頭打呼就是修行XDDD
12/15 11:50, 10F

12/15 11:53, , 11F
.......那流口水算是修到一定境界才有的功力嗎XDDDDD
12/15 11:53, 11F

12/15 12:45, , 12F
推好文! 發人深省
12/15 12:45, 12F

12/15 13:00, , 13F
那當然,大哥是對的~~(投名狀看太多次的後遺症,別理我 XD
12/15 13:00, 13F
好了好了~~別談文章以外不相關的事宜..我們還是以追求知識以及生活智慧及修為吧.. 大家請針對主題發言吧:) ※ 編輯: airstation 來自: 61.229.58.140 (12/15 20:39)

12/15 22:01, , 14F
很喜歡這篇, 也很喜歡你的語氣....吼哩幾霸昏~~~
12/15 22:01, 14F

12/15 23:08, , 15F
這是兩個層面,修養與道理
12/15 23:08, 15F

12/15 23:20, , 16F
錯 最高境界乃 夢遊+跟周公下棋 你還得多努力
12/15 23:20, 16F

12/15 23:21, , 17F
佛經只是提供一些證大道的經驗 但並非都須走此路上山頂
12/15 23:21, 17F

12/15 23:22, , 18F
一開始本就無佛經 那何以證道 乃是對 天地人 之感悟
12/15 23:22, 18F

12/15 23:24, , 19F
即便無船 仍可過河 只是得用別的法子
12/15 23:24, 19F

12/16 00:01, , 20F
修養不好之人,可能發生在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上
12/16 00:01, 20F

12/16 00:01, , 21F
但道理本身是分開的,不要以人廢言
12/16 00:01, 21F

12/16 00:04, , 22F
如果你們真的是想求知,那麼將會把修養獨立在外,仔細思
12/16 00:04, 22F

12/16 00:04, , 23F
考他說的話,而不是把重點放在他這個人身上
12/16 00:04, 23F

12/16 00:11, , 24F
如果人都能說該說的, 做該做的 也就不會發生這事了~
12/16 00:11, 24F

12/16 00:11, , 25F
還有不說不該說的 不做不該做的~~ 嘎嘎屋啦啦
12/16 00:11, 25F

12/16 00:45, , 26F
這種文筆可以上報了~ 推一個啦
12/16 00:45, 26F

12/16 00:46, , 27F
也不見得,一個汽球,針一剌,就爆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平
12/16 00:46, 27F

12/16 00:46, , 28F
心靜氣,不腦羞成怒
12/16 00:46, 28F

12/16 00:54, , 29F
最高境界是忘記最高境界
12/16 00:54, 29F

12/16 10:25, , 30F
關於脾氣修養,這是人生的考驗,也算修行中的考驗,我現在
12/16 10:25, 30F

12/16 10:25, , 31F
有點體會到某些修行者到最後有點冷眼看世界的心態,因為當
12/16 10:25, 31F

12/16 10:26, , 32F
印度者佛陀看到提婆達多就閃一邊也不起衝突,佛陀弟子當下
12/16 10:26, 32F

12/16 10:27, , 33F
可能會覺得佛陀很峱,後來才知道佛陀根本也是冷眼看對方自
12/16 10:27, 33F

12/16 10:28, , 34F
生自滅~~,如果佛陀當場跟對方起衝突,自己也沒好到哪去~~
12/16 10:28, 34F

12/16 10:30, , 35F
科科~~雖然對覺悟者佛陀的態度比較不能仿傚,但是的確是個
12/16 10:30, 35F

12/16 10:32, , 36F
很冷靜的處理方式 ...
12/16 10:32, 36F

12/29 01:18, , 37F
這篇文章終於讓我感受到靈學版的探討往前走了一步
12/29 01:18, 37F
文章代碼(AID): #1B9l9QEs (soul)
文章代碼(AID): #1B9l9QEs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