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大教授:我們有機會讓霍金拿諾貝爾獎

看板sky作者 (逍遙山水憶秋年)時間6年前 (2018/03/14 15:5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台大教授陳丕燊:我們有機會讓霍金拿諾貝爾獎 2018-03-14 15:42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過世,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陳丕燊表示,霍金沒有得到諾貝 爾獎很可惜,「但也可理解」,因為宇宙學或黑洞研究的效應「非常難測量到」,而諾貝 爾獎堅持「理論要有實驗根據」。但他透露,自己目前在做的跨國團隊研究,就是要檢驗 黑洞霍金蒸發是否真的會導致信息遺失,因為這個黑洞信息遺失悖論已經困擾了物理學界 40幾年。「很遺憾,霍金來不及看到我們的成果」,不然我們的研究成果,很有可能讓他 拿到諾貝爾獎。 陳丕燊表示,要在天空、宇宙中觀察霍金輻射和訊息遺失的現象,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 此去年年初,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一個實驗構想和理論,想要利用雷射在實驗室裡, 打造出桌型的類比黑洞,提供霍金輻射和訊息遺失的實證依據。很遺憾,霍金沒能等到我 們完成實驗,先走一步。 「可惜霍金在我們實驗進行中就過世了。」陳丕燊已經組織了一個簡稱為AnaBHEL (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 的跨國研究團隊,要把這個實驗盡快做 出來。它的成員除了台大,還有法國綜合理工大學、日本國立關西光子研究所及上海交通 大學。 陳丕燊說,當時很希望在霍金在世時,就把實驗做出來。「很遺憾,如果我們能做出來, 霍金一定很高興。」他笑說,如果把實驗做出來,我們就可以把霍金送到瑞典拿諾貝爾獎 。 陳丕燊表示,因為這項實驗難度很高,要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今年開始做,明年開始第 二階段,如果一切順利,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完成。 陳丕燊指出,霍金對於宇宙學界的貢獻非常巨大,堪稱是愛因斯坦之後,第二個科學或物 理學的象徵。除了他自己因身體的缺憾,所帶給社會的感動和想像之外,對於真正從事宇 宙學研究者來說,霍金在學術界上的貢獻,真的是巨大無比。「霍金的逝去是一個很大的 損失」,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這麼有創造性。他目前做的好幾個方向的研究工作,也都跟 霍金原創性的思想有關。 霍金在漫長的學術生涯中,做了好幾次非常有原創性的研究。陳丕燊說,第一個是霍金在 博士生時期,發表的「奇點」定理。第二個貢獻是1970年代初期,發展出黑洞熱力學。之 前多半認為黑洞就是無比的黑洞,除了重力以外沒有其他的效應。但是,霍金發現黑洞有 溫度,因而發展出來「黑洞熱力學」。 陳丕燊表示,20世紀有兩大物理革命,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霍金 的第三個重要貢獻,也是歷史上最為人樂道的是,1974年,成功地把量子理論加入黑洞研 究,發現黑洞並非全黑,黑洞是有輻射的,也就是「霍金輻射」,輻射會帶走黑洞質量, 也就是黑洞會「蒸發」。 霍金的第四個貢獻是,黑洞最後通通燒完之後,會造成訊息遺失。陳丕燊表示,因為黑洞 一開始是很多訊息的,但是一旦最後蒸發完之後,黑洞的質量都換成輻射,訊息就會遺失 。但是,遺失訊息跟機率是密切相關,而量子理論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理論,可是量子力 學有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機率必須守恆,可是黑洞蒸發看起來機率似乎不守恆,因此 困擾了科學界好幾十年,所有最聰明的科學家都紛紛加入這個論戰、戰場。 陳丕燊表示,霍金的第五個貢獻是1980年代,和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共同提出一個宇宙的量 子理論,也就是宇宙無邊界理論。最近兩年,霍金還提出一個解套的方法,叫做「軟髮理 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3068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3.24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ky/M.1521014363.A.A51.html

03/15 12:00, 6年前 , 1F
03/15 12:00, 1F
文章代碼(AID): #1QgDPRfH (sky)
文章代碼(AID): #1QgDPRfH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