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誰贏了 誰又輸了

看板pts作者 (shyng)時間18年前 (2006/07/27 00:32), 編輯推噓5(505)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sazkj ()》之銘言: : 他說沒有對或錯, : 是因為對錯並不會影響到大家的生活 : 就算對、就算錯,聯考還是照常考,日子還是一樣過 : 但是輸或贏就很重要了 : 當你為了爭取對或錯的時候 : 輸掉了朋友、輸掉了成績、輸掉了快樂 : 你就輸了 : 畢竟,不是只有敢衝敢撞才叫有想法 嗯 我絕對同意不是只有衝撞才叫有想法 但我也同時認為 忍讓也不是唯一可行之道 這可以用賽局來解釋 假設有A B兩人 都有同樣的兩種選擇 反抗 或 忍讓 如果一起反抗 A B 各得 1 1 一起忍讓 A B 各得 0 0 其中之一反抗 反抗者得 -2 忍讓者因為受到拖累 得 -1 (數值皆為假設 只是要說明如果只有部份的人反抗下場會很慘) 有些人可能會習慣把這樣的局面畫成表 (下表括弧裡第一個數字代表A的獲得 第二個數字代表B的) 如下: B 反抗 忍讓 A 反抗 (1,1) (-2,-1) 忍讓 (-1,-2) (0,0) 所以這個賽局裏有兩個均衡(白話一點來說 就是兩個具有吸引力的點) 一起反抗 或 一起忍讓 如果沒有互相約定好 可能就出現一者反抗 另一者受到拖累的情形 就像劇中那些墨守成規的老師 家長 國中生 因為小傑的"勝利" 而受到損害 不能課後補習了 面對學測要矮別的學校一節了... 所以他們會排擠小傑 報復小傑 殺雞儆猴 以防下一個越軌者的出現 但是他們卻沒有仔細的想 現行體制(0,0) 是不是最好的體制 是不是最合理的體制 有沒有一個更好的體制(1,1)存在的可能? 說實話 要能成功的串聯起來的難易程度 與這個賽局之中的參與人數呈正比 人愈多 溝通成本愈大 要串聯就愈難 因此 少數反抗的星星之火 往往會被多數人的排擠給澆熄 其實那些多數人多是做壁上觀 等到局面傾向於改變的時候 他們一個個都會爭先恐後地倒向另一面 急著分一杯羹 和他們之前冷漠 反動的態度 相差恐有十萬八千里 不過也不要這樣笑人家 要我們相信一個更好的體制存在 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畢竟有太多的例子證明 此岸僵固的意識形態固然可棄 但彼岸虛妄的烏托邦卻又不可得 而我們的理智 就是要明辨其中的虛實真偽 辯證地找到另一條真實的道路 既能勇敢地拋棄過去 卻又小心翼翼地向前行進 既革故 又鼎新 這齣戲 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思考點 也是一個很好的串聯開始 一個人想 一個人做 事情會像劇中的情節一樣 被冷漠 自私所湮滅 但是 我並不是說這些犧牲沒有意義 他畢竟開啟了後人的思緒 就像沈韋影響小傑 小傑後來又影響其他人一樣 當我們無法理解他們這種怪咖為什麼要這樣子做的時候 我們思索的機會 其實就悄悄到來了 教育一直是我們所共同經歷的一種欲言又止的傷痛 一個封閉於記憶中的陰暗角落 這一路下來 傷害的人 受的委曲 浪費的才能 累積的抑鬱 夠多了 太多了 這也是這齣戲之所以能引起極大的共鳴的主要原因 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需要我們的理性 需要我們的勇氣 也需要我們的討論 不斷不斷地討論 最後 我同意原PO所說 不是衝撞才叫有想法 我也同時強調 反之亦然 -- 公視台慶大戲 危險閃光 之名言佳句: >///< 你要加油喔! (捏) by 張心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34.189

07/27 01:47, , 1F
約翰奈許來了耶~
07/27 01:47, 1F

07/27 01:50, , 2F
我突然想到胡忠信 xxx被屠殺了 可是我沒有說話
07/27 01:50, 2F

07/27 01:51, , 3F
.......等到我被屠殺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幫我說話了
07/27 01:51, 3F

07/27 01:54, , 4F
推樓上
07/27 01:54, 4F

07/27 02:28, , 5F
推John Nash的推論~不過這是戲,不完全講道理的
07/27 02:28, 5F

07/28 16:47, , 6F
賽局理論是個很好的工具,不過那是經濟學觀點,現實生活充
07/28 16:47, 6F

07/28 16:48, , 7F
滿很多變數,他們反抗,有可能當教改砲灰,也有可能成功,
07/28 16:48, 7F

07/28 16:49, , 8F
雖然成功機率極小,但我認為革命失敗是革命成功的必經過程
07/28 16:49, 8F

07/28 16:50, , 9F
雖然不是人人願意當砲灰,但只要有一套完整的論述,價值得
07/28 16:50, 9F

07/28 16:51, , 10F
以傳遞,就為革命成功的路途加了1分
07/28 16:51, 10F
文章代碼(AID): #14nvaH7Y (pts)
文章代碼(AID): #14nvaH7Y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