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雜記、書摘(<<自控力>>)

看板prozac作者 (Soldier A)時間8年前 (2016/04/17 00:27), 8年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註:引號(" ")內的部分為書摘、其餘皆為個人心得感想,不代表本書立場(?)。 之後可能會陸續補充,如果需要更詳細的資料請自行閱讀原著。 如果只說結論的話,整體而言是本不錯的書,有些tips可以試著運用看看,文體淺顯、篇 幅也不太長,算是滿容易閱讀的一本書。 CH1 前額皮質=>控制行為、做"更難的事"。 進化的本能=>高熱量食物、性行為、當下。 衝動妄為的自我vs深謀遠慮的自我 (小孩vs成人) 沒有慾望=>沮喪;沒有恐懼->無法保護自己。 =>學會利用本能、讓自控和本能互相合作。 自我意識=>自控的前提,意識到自己需要意志力,否則"大腦會選擇最簡單的"。 "我們有時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做了決定"(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人腦像一個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對經驗有著超乎大家想像的反應。...... 如果你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你讓它專注,它就會越來越專注。" "就像通過鍛鍊能增加肌肉一樣,通過一定的訓練,大腦中某些區域的密度 會變大,會聚集更多的灰質。" "專心呼吸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訓練大腦,還能增強意志力。" "冥想不是讓你什麼都不想,而是讓你不要太分心。" "更難的事是什麼?想像你正面臨一個意志力的挑戰。 更難的事是什麼?為什麼它如此困難?" CH2 "當你的身體進入防禦準備的時候,大腦中的警報系統要做的就是,保證大腦不會和身體產 生同樣的反應。......警報系統會在大腦裡產生複雜的化學反應,阻止前額皮質發揮作用 。......應激反應讓你更加衝動。原本有理智的、有智慧的、深思熟慮的前額皮質陷入了 昏迷。這樣一來,你就不容易退縮,或是反覆思量是否要逃跑了。" "換句話說,應激反應是一種管理能量的本能,這種本能決定了你將如何利用有限的體力和 腦力。" "你不可能真的消滅一個慾望,因為慾望在你的內心和身體裡,沒有辦法自動消失。應激反 應會讓你面對最原始的慾望。" "'三思而後行'反應和應激反應有一處關鍵的區別:前者的起因是你意識到了內在的衝突, 而不是外在的威脅。你想做一件事,但你知道自己不該做。或者,你知道你應該做什麼事 ,但你寧願什麼都不做。" "放慢呼吸能激活前額皮質、提高心率變異度,有助於你的身心從壓力狀態調整到自控力狀 態。" "改善心情、緩解壓力的最有效鍛鍊是每次5分鐘,而不是每次幾小時。" =>出門走走、接近綠色植物、和寵物玩玩。睡眠充足。 "當你疲憊的時候,你的細胞無法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細胞沒能獲得足夠的能量,你就會 感到疲憊。由於你的身體和大腦急需能量,你就開始想吃甜食,想攝入咖啡因。但即便你 食用了糖類或咖啡,你的身體和大腦也沒辦法獲得能量,因為它們無法對其有效利用。" "因為自控需要大量能量,很多科學家都認為,長時間的自控就像慢性壓力一樣,會削弱免 疫系統的功能。" "應激反應讓身體獲得能量、按照本能行事。這些能量不會流入大腦,因此你也無法做出明 智的決定。......壓力讓你關注即時的、短期的目標和結果,自控力則需要你的大腦有更 廣闊的視野。" 如果還有後續的話就會是第三章(全書共九章)。 然後雖然這樣的結尾很千篇一律但是我還是要去睡覺了。_(┐「ε:)_ -- 作者 girllo (girllo) 看板 BeautyBody 標題 [問題] 請問跳繩如果沒有繩子

01/24 17:00,
應該沒關係,我也常常吃沒有太陽的太陽餅
01/24 17:00

01/24 17:40,
關係 我也常常帶沒有錢的錢包
01/24 17:40

01/24 21:21,
關係,我也常常在沒有長頸鹿的長頸鹿美語學英文
01/24 21:21

01/24 21:27,
關係 我也常常吃沒有月亮的月亮蝦餅
01/24 21: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2.67.2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460824049.A.637.html 補記:我覺得如果明天要精神充足地去畫畫的話可能10點左右要小睡一下(9點先洗衣服), 然後畫完去星巴克、或是玩拼圖。 ※ 編輯: Astragali (175.182.67.236), 04/17/2016 00:49:43

04/17 11:33, , 1F
謝謝分享!!
04/17 11:33, 1F

04/17 13:59, , 2F
謝謝分享
04/17 13:59, 2F

04/17 18:09, , 3F
04/17 18:09, 3F
文章代碼(AID): #1N4cVnOt (pro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