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各黨看好戲的人變多了 選民又何必著急

看板politics作者 (道法自然)時間13年前 (2011/07/29 11:4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klovework (ckcck)》之銘言: : 今年有個怪現象,坐著看好戲的變多了 : 只能說,藍綠的領導人處世風格很像,很多人等著看好戲 : 表面上是兩黨對抗,實際上都被自家事務搞得焦頭爛額 : 畢竟,領導統馭是門大學問, : 政黨'尚黑',是一群目標幾乎一致的人所組合的集合體, 「拆字法」解釋字義多謬誤 http://chinese-watch.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5082.html (全文略) 黨字簡考 http://www.shxdx.com/dxb/newspaper/1053/4ban/01.html 黨字簡考 陳文敏   “黨”和“黨”原本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字,“党”字原本是“黨項”古族的專用字, “黨”字原本才是表示“朋黨”“黨派”的名詞。1956年國務院公佈《漢字簡化方案》正 式規定“黨”為“黨”的簡化字,從此“黨”“黨”二字才被聯繫在一起。目前各種古文 字工具書中均未見“黨”字的古文字,只有“黨”字的古文字。故本文主要討論“黨”字 的形義源流。   甲骨文黨字目前未見出土,目前所見最早的是《殷周金文集成》收錄的兩個戰國時期 的黨字,其句讀均為“上黨武庫”,其中的“黨”字用為地名,即“上黨”,今山西長治 一帶古稱“上黨郡”。“上黨武庫”即指戰國時的韓國在上黨建立的武器庫,同時亦為鑄 造兵器的作坊。“黨”作為地名顯然不是它的本義,它的本義表現在它的形體中。“黨” 是一個形聲字,上方“尚”是聲符,下方“黑”是義符。黨字的本義主要是通過它的義符 來表達的。考證古文字的本義,主要通過“文字鏈”的系統互證來實現。請看“橐(tuó 鴕)→東→熏→黑→黨”這條文字鏈,由這條文字鏈可證得“黨”字的本義表示“煙火所 熏之色”。   請看圖橐東二字,顯然此二字的寫法是一樣的,所以《甲骨文字典》說:“橐東古本 一字。”《甲骨文字典》解東曰:“象橐中實物以繩約括兩端之形,為橐之初文。”《說 文》解橐曰:“囊也。”再看甲骨金文橐東二字,都是畫的同一種囊狀物,此即橐東二字 的本義。東漢許慎在《說文》中解東曰:“動也。官溥說‘從日在木中’。”這種解釋是 錯誤的,許慎是根據漢代隸楷東字的字形來研究其本義從而得出“日在木中”這個結論的 ,這就犯了古文字本義研究的大忌:研究漢字本義必須依據其原形甲骨金文,而不能依其 變形籀篆隸楷。觀甲骨金文東字,實象囊形而絕非“日在木中”。   商代卜辭中有“東單”“西單”“南單”“北單”四個地名,位於商邑(今河南殷墟 )的東南西北郊。東字由此逐漸成為表示“東方”的專用字而不再表達“囊橐”義,於是 人們又造了一個“橐”字來代替的“東”字以表“囊橐”義,所以《甲骨文字典》說:“ 東更作橐,以為囊橐之專字”。   我們再來看古文熏字(見圖):古文熏字是在囊橐上頓四個黑點。《說文》曰:“熏 ,火煙上出也,熏黑也。”《詩經‧幽風‧七月》曰:“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墐: 用泥塗塞)由此可知古文熏字上的四個黑點是表示煙火熏黑義的,所以古文熏字顯然畫的 是被煙火熏黑的“熏囊”。《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收錄帶熏字的殷周銘文共九條,其中均 有“熏裏”一詞,屬賞賜品。   我們再來看古文黑字(見圖):請把古文“熏”“黑”二字對照起來看,二字都採用 了指事之法,即用頓點來表示“熏黑”,“熏”字表示“熏橐”,“黑”字則表示人臉被 熏黑。古文黑字顯然具有人形特徵,而其頭部則畫成“熏囊”之形,以表示被煙火熏黑了 臉的人。《說文》解黑曰:“火所熏之色也。”此說當源于古義。黑與白是相對的,古人 造字很有可能會將二者聯繫,古文白字幾乎一律寫為 形,與黑字頭部的尖囊之形相通, 二者互證,可知古文白字當是畫的“白色囊橐”,而古文熏字以及黑字的頭部都是畫的被 煙火熏過的“黑色囊橐”。   現在我們來看古文黨字的本義:古文黨字看似繁瑣,其實就兩個字,上“尚”下“黑 ”。“尚”為聲符,“黑”為義符。義符“黑”字本義即表“被煙火熏黑了臉的人”,這 應當就是黨字的本義。佐證如下:著名語言學家蔣禮鴻在《義府續貂》中說:“嘉興謂衣 物敝垢不鮮曰煙黨。”“煙黨”這個嘉興方言無疑對探明黨字本義極有價值。《說文》解 黨曰:“不鮮也。”“不鮮”與嘉興方言“煙黨”均可歸於黑字的本義“煙火所熏之色” 。   黨字本義並沒有流傳下來。商周甲骨金文未見黨字句讀。目前所見最早的黨字句讀是 戰國“上黨武庫”,因是地名,亦難顯本義。古籍所見最早者是戰國《周禮‧地官‧大司 徒》中的“五族為黨”語,其中黨字表示“五族”,與其本義“煙火所熏之色”相去甚遠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黨字的歷史上,曾發生過“黨行 廢”的重大轉折:即以黨代替 字,從此黨字脫胎換骨變成了鄉黨字。   《說文》解 曰:“五百里為 。”《釋名》解 曰:“長也,聚所尊長也。”《康熙 字典》解 曰:“或作黨,亦作 。”清代邵瑛《說文解字群經正字》曰:“ 本古鄉黨字 ,自以黨為鄉黨,而 字遂不見經典矣。”清代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曰:“鄉黨之黨本 作 ,經典皆通作黨。”《漢語大字典》說:“黨字本義已不通行,古代典籍多用它的後 起義。”這個後起義即“鄉黨”。據《周禮‧地官‧司徒》知周代“鄉”以下依次設“州 、黨、族、閭、比”,“黨”之長官叫“黨正”。可見,“黨行 廢”在周代就已經發生 了,即在約三千年前黨字就已經丟掉了“煙火所熏之色”這個本義。   以後,從黨字的後起義“鄉 ”,又引伸出了“戶籍單位”“親族”“朋輩”“黨人 ”“黨派”等龐大的引伸義群落。這些引伸義在今天的各種詞書中都能查到。從現存史料 看,黨字的“黨派”義最早見於《尚書‧洪范》的“無偏無黨”、《論語‧裡仁》的“人 之過也,各於其黨”、《論語‧衛靈公》有“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作者系省委 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 "There are two ways to get enough. One is to continue to accumulate more and more. The other is to desire less." (達到滿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累積更多,一種是減少要求。) — G.K. Chestert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35.145

07/29 11:54, , 1F
受教了 給個讚
07/29 11:54, 1F
文章代碼(AID): #1ECYqsUC (politics)
文章代碼(AID): #1ECYqsUC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