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核能爭議,你也看的懂 -12- 核能永不低碳

看板politics作者 (aloba)時間13年前 (2011/04/02 13:28), 編輯推噓9(90106)
留言11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攤在人類面前的發電選項,只有火力與核能。 這一系列選項,我不談未驗證未量產未大量佈署的未來科技。 我不是火力發電的專家,所以這一篇起的東西都跳脫 專業了,只是常識(不過反正核電我也只有常識)。 碳排放量的全球排名,可以看這裡 http://baike.baidu.com/view/3065296.htm#2 裡面的數據和新聞交叉驗證,大致沒錯 http://e-info.org.tw/node/21915 這邊的資料,很棒!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special/ climate-change/global-emissions.html?ad=inw 碳排放是總量的問題,全世界通通停止呼吸,只要有一個國家 製造出足夠的排放,溫室效應就會繼續。 從總量來看,台灣一年的總排放量是 271 百萬噸,佔全球 0.72 %, 連一個百分比都貢獻不到,全球27名。 而中國貢獻 7219百萬噸,美國貢獻6963 百萬噸,歐盟 5047百萬噸, 這三個經濟體合起來就是全球的一半。 台灣的總量是跟誰去比呢? 恩,在我們上面的是奈及利亞? 我們下面是委內瑞拉和巴基斯坦? 不愧是模範生,荷蘭有比台灣少兩成。 所以就總量的觀點來說,台灣根本不用去討論我們的碳貢獻, 在這個領域,角色越淡越好,而我們的確夠小。 各國試圖使用政策處理這個問題,所以這時就會引入人均排放量, 畢竟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五倍,忽略人口是不公平的。 其實我們幾乎可以把平均國民所得換成人均排放。 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全部是用石油推動。 所以台灣人平均 12 噸,全球排名差不多還是 26,跟我們類似的經濟 體大概都在同一規模,就連全民騎腳踏車發電的核蘭,其實比我們差: 荷蘭第16名 人均 13.8 Ton 德國第25名 人均 11.9 Ton 南韓第31名 人均 11.4 Ton 日本第37名 人均 10.5 Ton 跟大戶們比起來真的不算啥: 美國第 7名 人均 23.5頓 加拿大 8名 人均 22.6 Ton 還有這個很冤的籤王 澳洲 5 名 人均 27 Ton.... 澳洲為啥這麼高呢?因為他們有很多牛和羊,這些動物放很多屁,然後 他們的人口又很少(笑)......在澳洲,也許節能省碳的措施得是『全 民吃牛排』運動...XD 下面是魔王級國家: 按人均量排名的全球4大碳排放國,分達卡(每人55噸)、 阿拉伯大公國(38.8公噸)、科威特(35.0公噸),盧森堡(27.5公噸)。 所以回過頭來,讓我們看看台灣是不是因為碳問題,非用核能不可。 去這裡看表你可以發現: http://baike.baidu.com/view/3065296.htm#2 美國,日本,中國,甚至韓國歐洲,基本上,我們所有的主要貿易國家, 在碳排放上,表現都比我們差,甚至可以說差很多的。只要我們不要擺爛 擺十年,我們不可能面臨貿易制裁。所以用啥貿易制裁說要蓋核電, 又是一個話術。 考量台灣只有兩成不到的電力是由核電提供,甚至我們還要大搖大擺的蓋國 光石化,用『溫室效應』作為掩護核電的理由,實在是站不住腳的。 全球現在都努力把碳排放內部化,因此電價將來加入除污成本應該是趨勢, 所以我會在下一篇討論電力成本對經濟的影響。在這邊我們還是聚焦在溫室 效應。 既然『要為碳付錢』是趨勢,不管核能蓋不蓋,能源成本是漲定了。考量美元 現在正在狂印拖垮全世界貨幣,這個趨勢更是明顯。那麼,能源成本在經濟 體內的影響是什麼呢? 最重要的因素是:『速度』。 1970 年代 OPEC 快速調升油價,各國經濟體應付不來,所以被叫做石油危機。 但油價從 1970 年代的 2.41 每元,升到今年的破百, http://campaign.hncb.com.tw/intranet/monthly/mon022/02207.pdf 其實各國經濟體都還能吸收,只要給經濟體時間,他們就會自己調整出因應成 本的作法。世界各國的各行各業,目前都是石油驅動的。就連種田,整地要用石油, 灌溉要用石油,運輸要用石油,你我的一舉一動都是在製造碳排放。 所以真正要做低碳經濟,核能根本無濟於事,一定得從科技改革和節約著手。 而越低廉的電價,人們越沒有誘因去做節能。節能相關科技與產品,也不會有 人要買。 所以要做低碳經濟,就得把能源污染成本算回來,我們製造的污染,我們處理。 電費不管怎麼樣,絕對是漲定了,那不如趁這個勢頭,讓台灣的節能與高效率 產品科技發展起來。 我不是光喊口號的人,我現在在創業,根本沒有收入,要付錢我現在的經濟狀 況一定比各位差,但現在是從大戰略去看,觀點就不一樣了。 某個經濟體賴以維生的成本結構上升,必須調整自己,過程痛不痛苦? 絕對痛苦。 結果呢?熬的過去通常會不錯。 我們這一世代,經歷過台灣人力成本的上升。 1980 年代,台灣憑著雨傘球鞋聖誕燈泡,拿下世界製造王國的頭銜。 但如果不是人力成本逼迫產業變革,會有人去做比較累的 NB / Pad 嗎? 人力成本是當時台灣的重大優勢,但隨著人力成本提升,僅僅是十年的時間, 雖然有無以數計的鞋商成衣商倒閉,但我們有了台積電宏碁華碩等高科技聚落 。就連鞋業也出現寶成,自行車出現霸主捷安特。 這些廠商被人力成本逼迫升級,升級的結果便是更強的競爭力。 如果我們還在當年的家庭工廠,出口加工區搶訂單時代,現在的台灣會更好還更壞呢? 所以危機就是挑戰,低碳經濟是必然。 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可以爭取到優勢,靠著核能補貼搞低電價, 只是縮短社會與企業的應變時間,讓我們不但失去優勢,到時後更痛苦而已。 http://www.tbfa.org.tw/forum/forum_main_0151.htm 在碳排放成本內化的時代,有效率又節省的經濟體才是王。 靠蓋核電逃避低碳壓力,就好像作假帳吸毒逃避壓力一樣, 出來走,總是要還的。 下一篇慢慢要收尾了,把所有層面都攤開來,推導出的替代方案才有意義。 只著眼一小個面向就要談替代方案,就好像為了去超商買飲料訂機票, 飛機的確是比腳踏車快啦,但只看到這一點,沒有綜觀全局,推導與爭論 一點意義都沒有。 別急,我已經在收尾了。 -- kissorkiss [初戀應追長澤 娶妻當娶綾瀨 生女當如新垣] aloba [黑錢應學阿珍 跳針當如小夫 選總統請投王聰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3.141.27.126 ※ 編輯: aloba 來自: 223.141.27.126 (04/02 13:41)

04/02 14:02, , 1F
你去比較各國的碳排放量,當然感覺台
04/02 14:02, 1F

04/02 14:02, , 2F
灣不會很高,但是之前一份資料是指出
04/02 14:02, 2F

04/02 14:03, , 3F
若是看全世界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量,
04/02 14:03, 3F

04/02 14:03, , 4F
有數據有真相
04/02 14:03, 4F

04/02 14:03, , 5F
ㄜ...樓上 我無言了...
04/02 14:03, 5F

04/02 14:03, , 6F
那台中火力發電廠是第一,麥寮是第六
04/02 14:03, 6F

04/02 14:05, , 7F
數字是死的,但是要看你是跟誰比如何比
04/02 14:05, 7F

04/02 14:07, , 8F
這就好像就算不唸書但我就是高分
04/02 14:07, 8F

04/02 14:08, , 9F
儘管觀感不佳但是也沒錯阿...
04/02 14:08, 9F

04/02 14:13, , 10F
單位請稍稍調整一下,每年各國總量是以
04/02 14:13, 10F

04/02 14:14, , 11F
百萬噸為單位。(對主旨無影響啦)
04/02 14:14, 11F

04/02 14:20, , 12F
人均排名依序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04/02 14:20, 12F

04/02 14:20, , 13F
科威特以及盧森堡....的樣子?
04/02 14:20, 13F

04/02 14:31, , 14F
那端應該是簡體字複製貼上沒修改吧
04/02 14:31, 14F

04/02 15:52, , 15F
是啊,但是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修一下囉
04/02 15:52, 15F
謝謝指正,修改了。 ※ 編輯: aloba 來自: 111.81.231.183 (04/02 17:09)

04/02 18:08, , 16F
炭排放量應該怎樣比就是氣候會議上爭論的
04/02 18:08, 16F

04/02 18:08, , 17F
焦點之一...
04/02 18:08, 17F

04/02 18:08, , 18F
大家都想選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去計算
04/02 18:08, 18F

04/02 18:08, , 19F
中國就喜歡用人均碳排放量..
04/02 18:08, 19F

04/02 18:09, , 20F
美國應該是喜歡用炭排放量除以GDP
04/02 18:09, 20F

04/02 18:09, , 21F
當然對台灣來說用總量計算是最有利的
04/02 18:09, 21F

04/02 18:10, , 22F
不過以後貨物交易如果要加上炭稅
04/02 18:10, 22F

04/02 18:10, , 23F
非核家園的炭排放量如果被計算進我們出口
04/02 18:10, 23F

04/02 18:10, , 24F
貨品的話...呵呵,那就精彩了。
04/02 18:10, 24F

04/02 18:11, , 25F
現在大公司已經開始研發不需要用石化原料
04/02 18:11, 25F

04/02 18:12, , 26F
就可以生產的纖維等等..就是為了避開之後
04/02 18:12, 26F

04/02 18:12, , 27F
的碳稅。
04/02 18:12, 27F

04/02 18:13, , 28F
台灣若真成非核家園,廠商出走到大陸的速度
04/02 18:13, 28F

04/02 18:13, , 29F
哪就不是慢慢來了。
04/02 18:13, 29F

04/02 18:54, , 30F
中共的出口量比我們多太多,碳排放
04/02 18:54, 30F

04/02 18:54, , 31F
碳排放也比我們巨大許多,出走到大陸?
04/02 18:54, 31F

04/02 18:55, , 32F
願聞其詳....XD
04/02 18:55, 32F

04/02 19:18, , 33F
別忘記比台灣名次高的國家,都能進UN
04/02 19:18, 33F

04/02 19:18, , 34F
捕鮪,日本世界一;但罰只會罰台灣配額
04/02 19:18, 34F

04/02 19:18, , 35F
因為台灣在各國際組織都或多或少受限。
04/02 19:18, 35F

04/02 19:19, , 36F
所以你要忽略國際現實(國國都有一票),
04/02 19:19, 36F

04/02 19:19, , 37F
那才是標準的「話術」。
04/02 19:19, 37F

04/02 20:10, , 38F
不是早就跑了不少了嗎...留下都是 科技 服務
04/02 20:10, 38F
還有 38 則推文
還有 1 段內文
04/03 00:12, , 77F
難怪美國人會想用GDP來算碳排放 XD
04/03 00:12, 77F

04/03 00:16, , 78F
iuro大 沒關係啦^^ll
04/03 00:16, 78F
※ 編輯: aloba 來自: 111.81.231.183 (04/03 00:53)

04/03 01:40, , 79F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可以降低CO2/GDP
04/03 01:40, 79F

04/03 01:40, , 80F
人均排碳量只要人生得多就好了阿...-_-
04/03 01:40, 80F

04/03 01:41, , 81F
人多就可以把人均排碳量拉低..
04/03 01:41, 81F

04/03 01:42, , 82F
義大利有六千萬人...
04/03 01:42, 82F

04/03 01:43, , 83F
台灣沒有本銭提高分母 那就要減少分子
04/03 01:43, 83F

04/03 01:44, , 84F
最快的方式就是兩岸統一就有13億人幫台灣
04/03 01:44, 84F

04/03 01:44, , 85F
平均掉排碳量..呵呵
04/03 01:44, 85F

04/03 01:44, , 86F
這樣子愛蓋多少火力發電廠都沒有人可以
04/03 01:44, 86F

04/03 01:44, , 87F
批評台灣 怎麼算都贏
04/03 01:44, 87F

04/03 02:25, , 88F
義大利是已開發國家,現代都市與重工業都需
04/03 02:25, 88F

04/03 02:25, , 89F
要大量電力。若說人多有優勢。新加坡人有多
04/03 02:25, 89F

04/03 02:25, , 90F
少,碳排放人均還是比台灣低。
04/03 02:25, 90F

04/03 02:25, , 91F
中國是因為有很大一部份的人口是農村人口,
04/03 02:25, 91F

04/03 02:25, , 92F
很多地方沒有完全現代化才能享有低碳人均。
04/03 02:25, 92F

04/03 02:25, , 93F
若是中國人每個都過的跟老美一樣,人均絕對
04/03 02:25, 93F

04/03 02:26, , 94F
低不了。
04/03 02:26, 94F

04/03 02:27, , 95F
況且為了每度電幾塊錢的碳稅就要統一那也太
04/03 02:27, 95F

04/03 02:27, , 96F
廉價了些。我可不想上個fb還得翻牆呢!XD
04/03 02:27, 96F

04/03 11:38, , 97F
台灣的產業型態跟新加坡完全不一樣
04/03 11:38, 97F

04/03 11:39, , 98F
如果你開放外資隨意進出台灣 隨意炒股炒房
04/03 11:39, 98F

04/03 11:39, , 99F
炒匯 把台幣拉到跟美元1:1
04/03 11:39, 99F

04/03 11:39, , 100F
等製造業應聲倒地只剩下金融服務業
04/03 11:39, 100F

04/03 11:40, , 101F
台灣的人均GDP就會很低了 跟新加坡一樣低
04/03 11:40, 101F

04/03 11:40, , 102F
不對 是人均碳排放
04/03 11:40, 102F

04/03 11:40, , 103F
簡單講 沒有那個咖稱就不要去吃那個瀉藥
04/03 11:40, 103F

04/06 16:01, , 104F
我查了一下,2010年產業所佔GDP比例:
04/06 16:01, 104F

04/06 16:03, , 105F
新加坡,製造約佔GDP20.9%,服務業約佔63.6%
04/06 16:03, 105F

04/06 16:04, , 106F
04/06 16:04, 106F

04/06 16:04, , 107F
台灣,製造約佔GDP26.2%,服務業約佔66.9%
04/06 16:04, 107F

04/06 16:04, , 108F
04/06 16:04, 108F

04/06 16:05, , 109F
以新加坡的製造業佔GDP有20.9%來看,要說製
04/06 16:05, 109F

04/06 16:05, , 110F
造業應聲倒地才能減碳,這個說法恐怕不通,
04/06 16:05, 110F

04/06 16:08, , 111F
又,新加坡也是有電子業的,它的晶圓製造業
04/06 16:08, 111F

04/06 16:08, , 112F
排名世界第六(台灣是第二)
04/06 16:08, 112F

04/06 16:09, , 113F
04/06 16:09, 113F

04/06 16:09, , 114F
新加坡製造業種類可在這裡查詢:
04/06 16:09, 114F

04/06 16:10, , 115F
04/06 16:10, 115F
文章代碼(AID): #1DbhFiBj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