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於成人學鋼琴這件事

看板piano作者 (希德嘉)時間11年前 (2013/06/12 11:40), 編輯推噓10(1006)
留言16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網誌版:http://blackandwhitethepiano.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12.html 每個成年後才開始(或重新開始)學琴的人 背後大概都有一段故事 我自己是十二歲那年學過一年鋼琴 當時只學到徹爾尼599的前半 就因為家裡決定不買琴而停學了 (其實另一個原因是我成績也退步了 那時候週末可以在家附近陰暗的國小倉庫裡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 為的只是那裡有鋼琴可以練 可見有多瘋狂) 過了整整二十年後 我才又重新找了老師上課到現在 我的重點不是自己這二十年的故事 而是重新開始後深深感覺成年人開始學琴真的跟兒童不一樣 理論上 成年人比較會找方法去解決問題 反面說 成年人也會思考 有沒有比較快的方式 偏偏 學琴這件事情就像運動 除非基礎很好 或是當真天賦異秉 否則基本上沒有捷徑可走 可是 一個大人 他只要看食譜 在腦中模擬幾遍後 就可以做出70分的菜 只要快速歸納各種文獻就可以做完一篇報告 對一個議題有基本但全面的掌握 或者只要憑直覺就可以知道跟誰打交道應該採取什麼手段跟技巧 你要如何讓這樣已經熟練於快速解決問題的人 面對那種必須要靠長時間累積才可能有成效的功課 更何況 對於成年人來說 慣用手的日常累積性傷害 還有姿勢的長期偏差 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重新學琴後自然就對其他朋友學琴的經過感到好奇 朋友A說她以前的老師基本上沒有教她什麼東西 每次都是她自己練完非指定的新曲子然後上課彈給老師聽 老師除了在她樂譜上寫日期以外就算結束了 可能也懶得管她 如此這般 她高中畢業前 就把小奏鳴曲第一冊自學彈完了 但她也說 小時候(高中畢業以前)超乖的 每天都非常老實的練四十分鐘哈農才開始其他的功課 (我:我哈農只是音階指法參考書....@%^$%^&%^) 而的確小時候心思單純 很少有投機的想法 老師說練什麼就是練什麼 A上大學後離開家鄉 又找了個老師學琴 這才發現以前遇到的老師有多差 誤人不淺 新老師拿了莫札特的奏鳴曲給她練習 她發現以前那老師只要聽到音符正確就會畫日期 但是對新老師來說一切都沒那麼簡單 還有太多事情跟技巧要注意 原來 把一本小奏鳴曲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都畫上日期彈完了 並不表示真的有學到裡面該學的東西 在指法跟音符以外的更多講究 這樣的東西老師根本沒有教 A很氣憤 天天練四到六小時這麼多年 竟然什麼該學的都沒學好 這簡直不是耽誤青春可以形容的悲傷和打擊 (音樂班的小孩恐怕一天也沒練六個小時) 或許A的故事是個城鄉資源差距下 鄉下孩子的典型悲劇 以致於我現在覺得能順利從小接受培養後站上舞台的人 大概都有幾輩子積德修來的好福氣、好環境、好緣份跟機運 A跟我一樣 我們都有某種「小奏鳴曲情結」 我的故事是: 國中還在拜爾爬行時 看到從小學琴的同學在彈小奏鳴曲 哇 好多十六分音符 這音樂好複雜! 天啊竟然後面還有海頓貝多芬莫札特韋伯 真是太強大了! 這裡面的東西一定是了不起、必須學習的經典! 從此以後此曲集便在我心中豎立一座里程碑式高聳的山頭 好像能彈這個曲集就非常非常厲害了 我甚至在快彈完拜爾時 偷偷跑去買了一本小奏鳴曲一 被老師發現時還被罵了一頓 A的故事也差不多 都是有某個不可一世的同學 以一種帶著一點輕蔑和挑釁的姿態 把「小奏鳴曲很難很重要」這件事 深深植入渴望進步的女孩腦中 直到最近 有時候會視奏我那無緣的小奏鳴曲當成正課外休閒活動 (也算上課有彈過裡面收錄的一兩首 但因為我都用原典版樂譜 所以原來那本等於根本沒動) 視奏的感覺 就好像發現巷子裡小時候超崇拜的美麗女神 長大後發現原來只是一個普通歐巴桑 那樣惆悵的感嘆 後來發現有這個情結的人還不少 前兩天在發夢 想說中古平台鋼琴一台多少錢 反正網路看看別人開箱不要錢 意外發現一個媽媽記錄自己學琴的部落格 雖然成人學鋼琴的個人日記式部落格很多 但這個部落格意外的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格主是個因為陪女兒練琴所以自己跳下去一起學的媽媽 結果自己練得比女兒認真很多 還會早上四點多爬起來練 這個部落格第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她一出手就買了一台全新日本牌二號平台鋼琴 而且本來打算要直上史坦威的 因為長輩反對而作罷 但一次就買全新二號平台我真是印象超深刻啊 當然買得起琴 僅僅是錢的問題 接下來看到她自述學習的方式我才大開眼界 為了試探不同老師可以給她多快的進度 她一口氣找了少則兩個 多則四個老師來上課 因為每個老師給的教材和作業多少都有出入 結果就是 才剛在彈徹爾尼599 就要同時跟創意曲、巴哈初步、佈爾格彌勒、 多聲部曲集、哈農、鋼琴小曲集等等奮鬥 她跟當年的我真是超像的 一直在算著什麼時候可以彈小奏鳴曲 我想這是我對她印象很深刻並且產生共鳴的重要原因 更可怕的是 鋼琴還不是她唯一學習的樂器 她竟然還有學小提琴 只不過這種學琴法的成就感並不會比較高 (有個朋友打趣說 難道這幾年拜師學琴的淨利只是「擴大內需」嗎) 近期的文章裡 她感嘆說自己因為一直換老師 結果當初跟她跟同一個老師開始上的鄰居小孩 現在三年過去都開始彈蕭邦夜曲了 她卻越來越沒有動力了 至於其他成人學琴的同道中人 看他們的學琴記錄 可以間接觀察他們遇到什麼樣的老師 以及這些老師對教材的解釋和品味 比方說 巴哈的曲子是不是只能彈斷奏? 這樣的問題 簡直就是照妖鏡 從觀察他們的自我學習記錄裡 我幾乎沒有見過會對這個問題多做討論的人啊 結果這往往又歸結到一件事 很有熱忱學琴 想彈某些曲子 跟是否有好的品味 是否對曲子有正確跟細緻的認識 似乎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你不需要懂得很正確的蕭邦、貝多芬、巴哈、莫札特 不需要去思考他們的曲子 也能很享受彈這些東西的感覺 即使這樣的演奏可能是惡俗或錯誤的風格也無所謂 當然 題目叫做 成人學鋼琴 而不是 成人學音樂 學鋼琴 跟 學音樂 本來也就沒有畫上等號 大家開心就好 那是一種生命裡重新燃起希望的感覺 由衷希望每個有緣份重新開始學習的人都能快樂 --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66.83

06/12 13:15, , 1F
有點好奇 那個媽媽的BLOG是?
06/12 13:15, 1F

06/12 20:36, , 2F
推分享!
06/12 20:36, 2F

06/12 23:11, , 3F
感謝分享! 想請問那位媽媽的部落格~
06/12 23:11, 3F
我非常的猶豫是不是應該直接給連結 總之我是Google搜尋網誌的"RX-2 平台鋼琴"發現的 我本意並不是要批評或嘲笑這個媽媽的學習方式 也不想針對她個人 但或許這是個急於求成的代表性例子 而我也有過這種毛病 現在正在努力想要磨掉 非常之抱歉

06/13 01:31, , 4F
我只覺得四點練琴......鄰居真是辛苦了。
06/13 01:31, 4F

06/13 14:47, , 5F
我也有小奏鳴曲情節哈哈
06/13 14:47, 5F
我查了imslp才知道小奏鳴曲集是個叫庫勒(Koehler)的仁兄編的 我以前還練過他寫的長笛練習曲XX首之類的

06/14 16:25, , 6F
差一點以為你說的媽媽是我= = 不過我是窮鬼買不起平台鋼琴
06/14 16:25, 6F

06/14 16:26, , 7F
成人學琴應該多少都會急著彈出點什麼東西 我也是@_@ 但因
06/14 16:26, 7F

06/14 16:27, , 8F
生產停掉鋼琴課後 小鬼雖然還小也還會天天彈給他聽 慢慢的
06/14 16:27, 8F

06/14 16:27, , 9F
就把進度拉慢下來了~ 我也還在彈小奏鳴曲@.@..
06/14 16:27, 9F

06/14 17:06, , 10F
其實不急,人生還很長...XD
06/14 17:06, 10F
真的 人生還很長 急什麼呢 我就想活到五十歲應該可以把郭德堡變奏曲學全吧 (只是可能彈完整套要120分鐘XDDDDDD) 那就不差這幾年啦(喂)

06/14 18:52, , 11F
我學琴的感覺是,修養自己心性!也比較能定心!不急不急
06/14 18:52, 11F
我前陣子在看李希特的「回憶與對話錄」 最後一章他自述怎麼練琴的 他說 1. 一天只練三小時 (然後被太太和親友瘋狂吐槽 大師只好承認他「大概偶而會練超過」) 2. 以頁為單位仔細的練習 這一頁沒練到會背熟 絕不進行下一頁 除非每一頁都練完 否則絕不把整首組合起來彈 3. 練習的方式(這參考就好因為程度不同)大師說他就是單純一直反覆 因為「再難的東西,彈個一百遍,一定會變簡單一點吧」 問題是 我們都望不到大師的背影 也不見得每頁真的彈了一百遍 XDDDDDDDDDDDD ------- 現在覺得老師要求越來越嚴格 這也是好事 表示自己有可以被要求更多的條件了

06/15 23:51, , 12F
我也最近才開始學,也想快點彈出個什麼東西出來
06/15 23:51, 12F

06/16 14:41, , 13F
我被李斯特那一段話深深打動!
06/16 14:41, 13F
是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不是李斯特(Franz Liszt) 不過李希特還真的在蘇聯電影「葛令卡」裡客串演過李斯特 每看一次就爆笑一次 http://youtu.be/gNIhu5qH3Ec
這段大意是李斯特現場接受觀眾們點歌(投樂譜到那個桶子裡) 然後想提拔作曲家葛令卡的人就把葛令卡的樂譜投進去 結果就像火杯的考驗(誤)一樣 這張樂譜被李斯特選中了 然後李斯特就用這個主題即興演奏一大段 投樂譜的那人就差人快把作曲家叫來 最後兩位相見歡這樣 (這是1952年的蘇聯電影 整個拍得很講究) ※ 編輯: bergamont 來自: 39.10.243.42 (06/16 15:29)

06/16 22:27, , 14F
那個hair style... 真是很難湊在一起啊:P
06/16 22:27, 14F

06/17 07:44, , 15F
有個朋友說李希特因為本人是個禿頭,所以硬甩假髮很好笑
06/17 07:44, 15F

06/24 00:17, , 16F
假髮wwwwww
06/24 00:17, 16F
文章代碼(AID): #1Hj-t5PH (piano)
文章代碼(AID): #1Hj-t5PH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