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CD的問題

看板peianyang作者 (楊培安專輯發行)時間18年前 (2006/06/02 01:24),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DDRMIX (五代老師)》之銘言: : 我想問一下各位 : CD買回來後都怎麼處理啊? 我是轉成APE檔 (用Monkey's Audio這個軟體 載點 http://www.free-codecs.com/download/Monkeys_Audio.htm 使用方法是先用別的軟體把CD轉WAV,再用Monkey's Audio轉APE) APE是無損品質的壓縮格式,壓縮後檔案大小約是WAV檔的40-60%, 檔很大沒錯,但是他放出來跟CD理論上完全一樣品質。 現在硬碟都那麼大那麼便宜,一張CD壓出來300-350MB還好啦。 : 我為了怕傷光碟就轉成MP3檔 : 再收起來 : 現在聽歌都只聽MP3檔 : 雖然我學長說CD和MP3人聲和背景音樂的差異聽的出來 : 不過我耳殘…感覺好像都很像 : 是不是跟電腦喇叭有關啊 MP3的話建議就用到最高品質320Kbps CBR 不過這樣出來一首歌都要10MB以上,MP3還是有損品質的音樂壓縮格式, 不如就改用APE XD 就我自己而言,224Kbps的MP3我聽得出來跟CD有差, 在細節的完整性上,例如「我相信」高音的抖音, MP3抖起來比較薄,而且會有餘韻不足的遺憾, CD則整個很飽滿又亮麗。 如果你真的很在乎檔案大小,那建議用Ogg格式 (轉檔程式載點:http://www.rarewares.org/ogg.html  抓oggdropXPd V.1.8.9 適合你CPU的版本。  也是要先用別的程式把CD轉WAV,再用這軟體,  把WAV檔像拖檔案那樣拖到這程式的圖示上面就行了。  按右鍵可設定品質,品質4(約128Kbps)就比MP3 160Kbps的品質還高了。) 聽力是可以練的, 仔細去聆聽每個樂器(人聲是最美的樂器)出來的方位, 鈸夠不夠清脆、敲下去鏘一聲那種慢慢消失的平滑度夠不夠, 歌聲有沒有「氣息」的感覺, 這些都是有損壓縮格式最容易砍掉的細節:高頻、微弱變化。 提供一個網站:http://www.klippel.de/aura/instructions.html 有空去練練耳朵XD 我只靠著主機板內建音效,和一套900塊的2.1聲道喇叭, 就練到平均有 -27dB,絕好調-36dB。 耳朵練越好,越會覺得老師的聲音變態好。 : 難道CD的播放價值只存在高品質的Player和音源輸出設備嗎@@ 是XD 不過有對好耳朵更重要,不然好設備也只是買闊氣的。 --         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台中間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           在日落的海邊 在熱鬧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樂園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邊 讓生活更新鮮 每一刻都精彩萬分 I Do Believe! 楊培安.我相信《 http://spaces.msn.com/members/ichbinti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99.25

06/02 01:48, , 1F
補個方法:對拷一片CD來聽就不怕壞
06/02 01:48, 1F

06/02 01:50, , 2F
還有所謂的AAC格式 也就是mp4audio(m4a)格式
06/02 01:50, 2F

06/02 01:52, , 3F
有用iTunes的人試試看 失真很少說 檔案又不大
06/02 01:52, 3F
剛剛試聽了一下AAC與Ogg,都用128Kbps, 音樂則是張雨生「後知後覺」(這首歌一開始的純人聲很適合試聽品質)。 AAC高音比較不抖(但還是會抖,尤其遇到雨生的高音), Ogg幾乎從頭抖到尾。 不過從還原後的波型看起來,AAC砍掉比較多高頻,大概是我不常用不會設定, 但從AAC砍掉高頻後還抖的狀況來看,高頻不砍絕對抖更嚴重。 這樣到底兩個誰好誰壞,倉促間無法細究, 然而不管是AAC或Ogg,聲音就是沒有CD清澈、穩定。 結論:還是燒一片吧:p ※ 編輯: FallenAngel 來自: 61.216.99.25 (06/02 03:32)

06/02 11:05, , 4F
再補個方法 買兩張 聽一張就不怕壞啦
06/02 11:05, 4F

06/02 11:52, , 5F
推樓上好方法!!!
06/02 11:52, 5F
文章代碼(AID): #14VoBTKQ (peianya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12
17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12
17
文章代碼(AID): #14VoBTKQ (peia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