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加坡增近3000人確診 當局公布疫情熱區地圖

看板nCoV2019作者 (chun)時間2年前 (2021/10/02 00:28), 編輯推噓27(27048)
留言75則, 27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新加坡增近3000人確診 當局公布疫情熱區地圖 發稿單位:中央社 發稿時間:2021/10/2 00:15 撰 稿 者: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1日專電 編輯:劉學源 原文連結: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10020002.aspx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1日專電)新加坡今天新增2909人確診,再創新高,其中包括207 9起社區案例及818起移工宿舍案例。在確診人數不斷飆升之際,當局也公布疫情熱區地圖, 供民眾規劃活動範圍時參考。 新加坡衛生部今天深夜發布疫情新聞稿表示,新增2909人確診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 疾病),包括2079起社區病例、818起移工宿舍案例,另有12起境外移入。全國累計9萬9430 人確診。 星國疫苗覆蓋率已超過8成,但自8月中逐步鬆綁防疫措施後,本土病例不斷攀升,從8月底 開始COVID-19新增病例幾乎每週倍增,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今天新增818起移工宿舍案 例也創下連月來的最高紀錄。 隨著確診人數持續飆高,新加坡今天再添8起死亡病例,累計103人病故。據衛生部統計,目 前有1356名確診患者住院,其中有222名重症患者需輸氧治療,另有34人情況危急、收治於 加護病房。 此外,衛生部今天起在網站上公布疫情熱區地圖,用不同顏色標示各個區域過去3天有多少 確診者曾到訪;顏色越深代表人數越多。這些數據並不代表確診者的居住地點。 根據網站數據,目前有12個區域屬顏色最深的熱區,代表過去3天內有230到560名確診者造 訪。 衛生部日前表示,在網站新增疫情熱區地圖是希望藉此幫助民眾規劃自己的活動範圍,呼籲 曾到過熱區的民眾監測自我健康狀況,並在造訪該區域後的10天內使用快篩試劑定期自我檢 測,減少與他人非必要的接觸。 新加坡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雖預期鬆綁措施後確診人數會增加,不料病例增加速度卻 比預期還快,迫使當局宣布這週起再度加強防疫措施,以爭取時間持續增加社區照護設施、 治療設施的床位,並擴大實施「居家康復」計畫讓更多已接種的確診者在家休養,避免醫療 體系不堪負荷。 不過,在新加坡醫療系統忙於應付大量確診案例之際,也出現部分亂象,包括有民眾在家人 或同住者確診後卻未接到當局發出的隔離通知。 綜合星媒報導,有民眾反映,自己收到政府發錯的隔離通知,擔心原本應隔離的人沒接到通 知而成為防疫破口。衛生部雖已擴大資源,但仍無法滿足病例激增的需求,有民眾確診後遲 遲未接到當局進一步通知,只好自行在家完成10天的「居家康復」,也有民眾反映在家康復 期間,一直未收到衛生部寄來的藥物。(編輯:劉學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55.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33105701.A.2AA.html

10/02 06:58, 2年前 , 1F
都這麼多確診,社區感染和客工還是要區分
10/02 06:58, 1F

10/02 07:04, 2年前 , 2F
moh熱線根本打不通 留電話也沒回撥
10/02 07:04, 2F

10/02 07:17, 2年前 , 3F
嗯...新加坡衛生部新聞稿整理起來有種
10/02 07:17, 3F

10/02 07:17, 2年前 , 4F
不太舒服的感覺
10/02 07:17, 4F

10/02 07:23, 2年前 , 5F
以人口比例相當於台灣一萬一千人確診
10/02 07:23, 5F

10/02 07:25, 2年前 , 6F
跟新加坡學習 咳咳
10/02 07:25, 6F

10/02 08:18, 2年前 , 7F
武漢肺炎就是如此可怕,NPI才是解方
10/02 08:18, 7F

10/02 08:25, 2年前 , 8F
其實確診人數大幅增加,即便重症率低,但每
10/02 08:25, 8F

10/02 08:25, 2年前 , 9F
天增加一點,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會有佔用跟排
10/02 08:25, 9F

10/02 08:25, 2年前 , 10F
擠醫療資源的情況
10/02 08:25, 10F

10/02 08:27, 2年前 , 11F
關於新加坡疫情,可以看陳志金醫師的臉書
10/02 08:27, 11F

10/02 08:49, 2年前 , 12F
被某些人力捧的越南、泰國及新加坡
10/02 08:49, 12F

10/02 08:49, 2年前 , 13F
下場都........
10/02 08:49, 13F

10/02 08:53, 2年前 , 14F
還有人說怕什麼,台灣和病毒共存,確診
10/02 08:53, 14F

10/02 08:53, 2年前 , 15F
輕症也可以去上班呢
10/02 08:53, 15F

10/02 08:53, 2年前 , 16F
到底要跟新加坡學什麼阿,有人可以解
10/02 08:53, 16F

10/02 08:53, 2年前 , 17F
釋嗎
10/02 08:53, 17F

10/02 08:56, 2年前 , 18F
那些人就是喊讓你共存,等確診過來,醫療崩
10/02 08:56, 18F

10/02 08:57, 2年前 , 19F
潰才可以大力的罵你 防疫不力
10/02 08:57, 19F

10/02 08:59, 2年前 , 20F
下次有國家被人捧的時候外交部記得要通報
10/02 08:59, 20F

10/02 09:09, 2年前 , 21F
這次可以說是史上規模最大的疫情,其實
10/02 09:09, 21F

10/02 09:09, 2年前 , 22F
每個國家都是邊做邊學。我們相對沒有
10/02 09:09, 22F

10/02 09:09, 2年前 , 23F
疫情,自然可以多觀察其他國家的做法。
10/02 09:09, 23F

10/02 09:09, 2年前 , 24F
倒也不用嘲諷其他國家。至於那些急著
10/02 09:09, 24F

10/02 09:09, 2年前 , 25F
要台灣解除防疫措施的,基本上別有用心
10/02 09:09, 25F

10/02 09:11, 2年前 , 26F
r0值那麼高 奢談什麼共存 健保財政已經很
10/02 09:11, 26F

10/02 09:11, 2年前 , 27F
緊繃了
10/02 09:11, 27F

10/02 09:14, 2年前 , 28F
新加坡就是評估開放的利益大於疫情嚴重性了
10/02 09:14, 28F

10/02 09:14, 2年前 , 29F
啊 台灣總有一天也會面臨這個問題
10/02 09:14, 29F

10/02 09:18, 2年前 , 30F
爆了
10/02 09:18, 30F

10/02 09:19, 2年前 , 31F
疫苗覆蓋率高、口服藥物問世,才有
10/02 09:19, 31F

10/02 09:19, 2年前 , 32F
本錢談共存吧!
10/02 09:19, 32F

10/02 09:21, 2年前 , 33F
輕症留在家裏,同住家人怎麼辦?沒
10/02 09:21, 33F

10/02 09:21, 2年前 , 34F
有藥物治療,心裡煎熬,怎麼辦?怎
10/02 09:21, 34F

10/02 09:21, 2年前 , 35F
麼共存?
10/02 09:21, 35F

10/02 09:24, 2年前 , 36F
台灣面臨這個問題再說 連兩年gdp成長
10/02 09:24, 36F

10/02 09:25, 2年前 , 37F
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恢復5月爆發前水準
10/02 09:25, 37F

10/02 09:26, 2年前 , 38F
基尼系數去年沒有太大變化還是0.34
10/02 09:26, 38F

10/02 09:27, 2年前 , 39F
經濟優勢都還在沒必要學別人發起萬歲衝鋒
10/02 09:27, 39F

10/02 09:27, 2年前 , 40F
近期GDP成長是受益於各國鎖國封城 只有台灣
10/02 09:27, 40F

10/02 09:27, 2年前 , 41F
正常運作 但現在情況是反過來 國外開放交流
10/02 09:27, 41F

10/02 09:27, 2年前 , 42F
只有台灣需要隔離成本
10/02 09:27, 42F

10/02 09:30, 2年前 , 43F
台灣也是鎖國 沒有正常運作 是台灣的出口
10/02 09:30, 43F

10/02 09:30, 2年前 , 44F
業不受鎖國影響
10/02 09:30, 44F

10/02 09:31, 2年前 , 45F
服務業不也以對外服務為主 對武肺簡直就是
10/02 09:31, 45F

10/02 09:31, 2年前 , 46F
經濟上免疫
10/02 09:31, 46F

10/02 09:32, 2年前 , 47F
去年九月其實也有一波解封潮過....
10/02 09:32, 47F

10/02 09:32, 2年前 , 48F
那就等受影響再說 目前就是清零 z>b
10/02 09:32, 48F

10/02 09:39, 2年前 , 49F
重點是如何控制感染成長率,如果確診個案
10/02 09:39, 49F

10/02 09:40, 2年前 , 50F
少的時候都控制不了,案例更多時更沒辦法
10/02 09:40, 50F

10/02 09:42, 2年前 , 51F
所以爆發後只有兩條路,一個是管更嚴把
10/02 09:42, 51F

10/02 09:44, 2年前 , 52F
傳染率壓下來,一個是叫大家少去醫院
10/02 09:44, 52F

10/02 09:45, 2年前 , 53F
醫院只收救護車送來的
10/02 09:45, 53F

10/02 09:48, 2年前 , 54F
不過境內漸漸鬆綁是可以預期而且也正在
10/02 09:48, 54F

10/02 09:48, 2年前 , 55F
執行,境外短期應該難
10/02 09:48, 55F

10/02 09:58, 2年前 , 56F
現在經濟沒有太慘 就爭取時間等特效藥
10/02 09:58, 56F

10/02 10:32, 2年前 , 57F
台灣經濟模式跟新加坡不同,我們鎖國外銷沒
10/02 10:32, 57F

10/02 10:32, 2年前 , 58F
影響。內需靠清零。這二年經濟防疫兩不失
10/02 10:32, 58F

10/02 10:32, 2年前 , 59F
小範圍就103人病故 真可憐
10/02 10:32, 59F

10/02 10:34, 2年前 , 60F
有些人終於知道感染基數大重症跟死亡人數會
10/02 10:34, 60F

10/02 10:35, 2年前 , 61F
增加了,之前一直在只要打老人!呵呵!
10/02 10:35, 61F

10/02 10:36, 2年前 , 62F
新加坡適用的台灣不一定適用
10/02 10:36, 62F

10/02 10:59, 2年前 , 63F
疫情熱區地圖,不同顏色區分,好像在哪
10/02 10:59, 63F

10/02 10:59, 2年前 , 64F
看過!
10/02 10:59, 64F

10/02 11:38, 2年前 , 65F
@樓上 登革熱熱區地圖嗎
10/02 11:38, 65F

10/02 11:42, 2年前 , 66F
每日死亡數是不是開始上升了啊…
10/02 11:42, 66F

10/02 11:43, 2年前 , 67F
早就是新高了....
10/02 11:43, 67F

10/02 12:29, 2年前 , 68F
境內鬆綁很好啊 但隔離14天不能鬆 這樣才
10/02 12:29, 68F

10/02 12:30, 2年前 , 69F
能經濟跟防疫兼顧
10/02 12:30, 69F

10/02 12:31, 2年前 , 70F
沒道理為了想出國玩的把國內內需經濟搞爆
10/02 12:31, 70F

10/02 12:32, 2年前 , 71F
今天路上一堆車大概又報復性出遊了
10/02 12:32, 71F

10/02 12:32, 2年前 , 72F
台灣有本錢慢慢看 不用急著自毀長城
10/02 12:32, 72F

10/02 14:01, 2年前 , 73F
不用算人口比了啦 差不多就雙北人口
10/02 14:01, 73F

10/02 19:54, 2年前 , 74F
政府改口預期10000/日確診了
10/02 19:54, 74F

10/02 23:07, 2年前 , 75F
要是萬華畫熱區「不要歧視萬華人」
10/02 23:07, 75F
文章代碼(AID): #1XLpSbAg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