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疾管署發表的論文的內容整理

看板nCoV2019作者 (笑鱉的那個人)時間4年前 (2020/05/06 22:40), 編輯推噓27(27060)
留言87則, 24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發稿單位:JAMA Intern Medicine (期刊) 發稿時間:2020-05-01 撰 稿 者:Taiwan COVID-19 Outbreak Investigation Team 包括疾管署與台大研究人員在內的團隊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qdvlrg 還記得嗎?幾天前記者會上政府幫自己的論文打廣告。 我不是這領域的啦,但論文還算看得懂,然後發現板上 好像沒人發,就想簡單摘要幫自家人宣傳一下。 論文不知能貼否?好像能放新聞(因為記者會有廣告過, 當記者會延伸?),好像也可以放整理(論文本身剛好 是自家疫情整理)。啊如果不能貼就刪吧。 簡單來說,CDC拿了前100例確診個案,去追他們2761名 密切接觸者,然後看他們接觸的環境及時間點,看會不 會影響傳染機率。 接觸環境很好理解,研究裡分成四類:同住者、非同住 家庭成員、醫護機構、其他(朋友、同機乘客等)。 接觸時間點比較複雜,先看圖: https://i.imgur.com/Aki1RyV.png
這裡每根長條都是一個接觸者,長度代表接觸時間,橫 軸數字當然就是時間點。但數字有正有負是什麼意思呢? 那代表帶原者發病後的第幾天,+5代表發病後第5日,-5 代表發病前5日。 所以從-5到+5的長條就代表,該接觸者跟帶原者在帶原 者發病前5天到發病第5天間有接觸。 啊上面那張圖有兩半,上半部都是確診(也就是接觸者 被傳染了),23人(1人因故剔除);下半部都是驗過陰 性(沒被傳染),2700多人。 好啦,現在來看最核心的結果吧: https://i.imgur.com/KleOLby.png
頭暈的就看藍線就好,藍線代表接觸者中出現症狀的比 例。橫軸是「接觸起始日」,也就是剛剛長條的頭。你 們看左圖,如果是在帶原者發病第五天之前就開始接觸, 那感染率大概是1%,但沒有出現發病六天後才接觸然後 被感染的案例。 右圖是只看家庭(同住+不同住)接觸者,感染率跳到8% 左右但一樣沒有發病六天後開始接觸結果被感染的案例。 背景的長條是個案數,褐色是確診,綠色是接觸者人數。 所以為啥要研究這個?因為這代表發病一段期間後的傳 染率可能非常低。作者們相信發病前是有傳染力的,因 為有發現只在帶原者發病前接觸過他,結果還是被感染 的個案。 如果這被證實,那就代表若有必要(比方說醫療量能飽 和),那隔離可能不用隔離那麼久,輕症關幾天後放回 家居家隔離或自主管理之類的。 還有,如果傳染力主要在發病前期與未發病前,那入境 檢疫措施或許更加重要,因為這樣還沒出現症狀的人就 不會趴趴走。 我自己腦補個東西:這個啊,其實是可以拿來粗估R值的。 100個個案傳染給23個人,R值大概就是0.23。對比:歐 洲大流行區一般預估封城前是2到3,封城後是0.9。如果 用台灣整體數據來很粗糙地估計,那R=0.15~0.26,端看 你敦睦要不要放進來。 這真的差很多。研究團隊沒有提到R值但有提到家庭外感 染非常少的事實,論文有寫到:「雖然政府尚未實施社 交距離措施,但民眾卻已自發性減少社群互動。」 題外話,不知道有沒有鄉民能提供學界對這篇的評價? 推特上有學者說是很寶貴的資料,樣本數2。 -- Statistiquement tout s'explique, personnellement tout se compliqu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50.148.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588776052.A.BFD.html

05/06 22:51, 4年前 , 1F
05/06 22:51, 1F

05/06 22:57, 4年前 , 2F
發病前2後7最危險,但麻煩是
05/06 22:57, 2F

05/06 22:57, 4年前 , 3F
初期很難確定是否正要發病.
05/06 22:57, 3F

05/06 22:57, 4年前 , 4F
入境恐怕仍要隔離,觀察是否發病
05/06 22:57, 4F

05/06 22:58, 4年前 , 5F
現在本土幾乎驗不到,境外仍是重點
05/06 22:58, 5F

05/06 22:58, 4年前 , 6F
05/06 22:58, 6F

05/06 23:16, 4年前 , 7F
感謝整理
05/06 23:16, 7F

05/06 23:30, 4年前 , 8F
05/06 23:30, 8F

05/06 23:30, 4年前 , 9F
這應該看得到所有推特討論?
05/06 23:30, 9F

05/06 23:30, 4年前 , 10F
這樣看來日本有賭對
05/06 23:30, 10F

05/06 23:41, 4年前 , 11F
所以這個結論,看起來入境全檢比居家隔離
05/06 23:41, 11F

05/06 23:41, 4年前 , 12F
還重要
05/06 23:41, 12F

05/07 00:01, 4年前 , 13F
圖畫的好漂亮
05/07 00:01, 13F

05/07 00:05, 4年前 , 14F
結論就是台灣現在的作法最佳,入境就居家
05/07 00:05, 14F

05/07 00:05, 4年前 , 15F
或集中檢疫,讓傳染力最高的時候不要進入
05/07 00:05, 15F

05/07 00:05, 4年前 , 16F
社區
05/07 00:05, 16F

05/07 00:08, 4年前 , 17F
別國可能沒法跟那麼細(人力問題
05/07 00:08, 17F

05/07 00:09, 4年前 , 18F
不過因為台灣一般防護太好 100傳23
05/07 00:09, 18F

05/07 00:09, 4年前 , 19F
這數量好像很難做論斷(
05/07 00:09, 19F

05/07 00:18, 4年前 , 20F
感謝整理 這之前版上有
05/07 00:18, 20F

05/07 00:18, 4年前 , 21F
#1UhIJFQi 但少人討論
05/07 00:18, 21F

05/07 00:20, 4年前 , 22F
在那篇我有放學者的推特討論
05/07 00:20, 22F

05/07 00:25, 4年前 , 23F
對台灣R0太小其他國家很難參考 文章下也
05/07 00:25, 23F

05/07 00:25, 4年前 , 24F
有人問 但寧可citation少也不要疫情爆炸
05/07 00:25, 24F

05/07 00:28, 4年前 , 25F
05/07 00:28, 25F

05/07 00:29, 4年前 , 26F
這是另一個學者的推特,對相關研究
05/07 00:29, 26F

05/07 00:29, 4年前 , 27F
的整理,也有包含這篇台灣研究。
05/07 00:29, 27F

05/07 00:32, 4年前 , 28F
0.23跟其他國家的狀況真的差太遠...
05/07 00:32, 28F

05/07 00:38, 4年前 , 29F
這是youtube 影片說明另一篇研究
05/07 00:38, 29F

05/07 00:38, 4年前 , 30F
05/07 00:38, 30F

05/07 00:39, 4年前 , 31F
主要是探討發病前幾天跟後病毒量變化
05/07 00:39, 31F

05/07 00:39, 4年前 , 32F
跟台灣這篇的結論算一致
05/07 00:39, 32F

05/07 02:13, 4年前 , 33F
所以入境隔離14天,就算有無症狀感染者,
05/07 02:13, 33F

05/07 02:13, 4年前 , 34F
14天後也無傳染力了,這也解釋了磐石艦
05/07 02:13, 34F

05/07 02:13, 4年前 , 35F
隊為何沒有擴散出去的原因,艦隊返台後繼
05/07 02:13, 35F

05/07 02:13, 4年前 , 36F
續在船上隔離6天才下船,剛好避過傳染力
05/07 02:13, 36F

05/07 02:13, 4年前 , 37F
高峰期
05/07 02:13, 37F

05/07 04:32, 4年前 , 38F
05/07 04:32, 38F

05/07 06:14, 4年前 , 39F
05/07 06:14, 39F

05/07 07:54, 4年前 , 40F
也在想艦隊可能因為那六天避開了不少
05/07 07:54, 40F

05/07 07:54, 4年前 , 41F
風險
05/07 07:54, 41F

05/07 07:55, 4年前 , 42F
05/07 07:55, 42F

05/07 08:51, 4年前 , 43F
可以進一步研究案437驗4次確診與發病情
05/07 08:51, 43F

05/07 08:52, 4年前 , 44F
況的定義相關性,另外不名感染源10例
05/07 08:52, 44F

05/07 08:53, 4年前 , 45F
但是在台灣你一發病常常就是進負壓
05/07 08:53, 45F

05/07 08:53, 4年前 , 46F
自然會降低發病後的傳染力不是?
05/07 08:53, 46F

05/07 08:54, 4年前 , 47F
的相關接觸者均為陰是否也剛好在6天後
05/07 08:54, 47F

05/07 08:55, 4年前 , 48F
最弱無感染力剛好避免社區群聚感染
05/07 08:55, 48F

05/07 08:58, 4年前 , 49F
有家庭接觸者表示有進負壓前的統計
05/07 08:58, 49F

05/07 09:09, 4年前 , 50F
港內隔離6天跟降低傳染力無關
05/07 09:09, 50F

05/07 09:10, 4年前 , 51F
因為他們還是跟陽性者同船同空間
05/07 09:10, 51F

05/07 09:10, 4年前 , 52F
是集體跟社會隔離 不是各自隔離
05/07 09:10, 52F

05/07 09:11, 4年前 , 53F
那6天依然可能繼續船內傳播
05/07 09:11, 53F

05/07 09:11, 4年前 , 54F
新染病的在解封後 就有傳染性
05/07 09:11, 54F

05/07 09:13, 4年前 , 55F
磐石主要是水手年輕無症狀者多
05/07 09:13, 55F

05/07 09:13, 4年前 , 56F
不咳所以飛沫少,又碰上全民防疫
05/07 09:13, 56F

05/07 09:13, 4年前 , 57F
的社會,本來台灣境內R0就小於1
05/07 09:13, 57F

05/07 09:14, 4年前 , 58F
無論帶原者傳播力是第1週或第2週
05/07 09:14, 58F

05/07 09:15, 4年前 , 59F
反正社會都洗手消毒戴口罩保持距離
05/07 09:15, 59F

05/07 09:15, 4年前 , 60F
以同一個套路壓制住R0.
05/07 09:15, 60F

05/07 09:37, 4年前 , 61F
這篇內容很棒,一開始就太多無法溯源爆
05/07 09:37, 61F

05/07 09:37, 4年前 , 62F
發開來的反而做不出這樣的統計
05/07 09:37, 62F

05/07 09:40, 4年前 , 63F
這研究用的是前一百例(當時回國的人還
05/07 09:40, 63F

05/07 09:40, 4年前 , 64F
很多沒有全面入境隔離才有這些接觸資料
05/07 09:40, 64F

05/07 09:40, 4年前 , 65F
可抓),後來開始隔離後境內感染就幾乎
05/07 09:40, 65F

05/07 09:40, 4年前 , 66F
絕跡了
05/07 09:40, 66F

05/07 10:42, 4年前 , 67F
這樣看來有的國家縮短隔離期的做法是合
05/07 10:42, 67F

05/07 10:42, 4年前 , 68F
理的,實際上發病後傳染力不會很久?
05/07 10:42, 68F

05/07 10:44, 4年前 , 69F
除了重症需要隔離治療外
05/07 10:44, 69F

05/07 10:46, 4年前 , 70F
但是台灣的情況還是有點奇妙,是不是能
05/07 10:46, 70F

05/07 10:46, 4年前 , 71F
符合其他國家的狀況呢?@@a
05/07 10:46, 71F

05/07 10:55, 4年前 , 72F
台灣主要是群眾心理問題吧,對無症狀感染
05/07 10:55, 72F

05/07 10:56, 4年前 , 73F
者怕得要死一天到晚吵普篩,二採陰放人不
05/07 10:56, 73F

05/07 10:56, 4年前 , 74F
恐慌獵巫才怪
05/07 10:56, 74F

05/07 10:57, 4年前 , 75F
一直在那邊復陽復陽的
05/07 10:57, 75F

05/07 11:07, 4年前 , 76F
我們的病例雖然少 但我們的疫調也最詳細
05/07 11:07, 76F

05/07 13:17, 4年前 , 77F
病例少才有能力去詳細疫調
05/07 13:17, 77F

05/07 17:35, 4年前 , 78F
這個也是國外會傳得這麼快的原因,沒病
05/07 17:35, 78F

05/07 17:35, 4年前 , 79F
的不會有自覺但是感染力最強,有病的開始
05/07 17:35, 79F

05/07 17:35, 4年前 , 80F
防治但是感染率很弱
05/07 17:35, 80F

05/07 18:24, 4年前 , 81F
回一下45樓Reinhot,關進負壓後就沒接
05/07 18:24, 81F

05/07 18:24, 4年前 , 82F
觸者沒錯,但其實很多人開始流鼻水後
05/07 18:24, 82F

05/07 18:24, 4年前 , 83F
,隔一陣子才看醫生或是看了但沒驗,
05/07 18:24, 83F

05/07 18:24, 4年前 , 84F
等到第二次就診才確診,之後才隔離。
05/07 18:24, 84F

05/07 18:24, 4年前 , 85F
所以有很多個案在發病到確診間有很長
05/07 18:24, 85F

05/07 18:24, 4年前 , 86F
的自由時間可以產生接觸者。
05/07 18:24, 86F

05/09 16:07, 4年前 , 87F
絕對不只是個推!(敬禮)
05/09 16:07, 87F
文章代碼(AID): #1Uiinqlz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