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陳錚鳴專訪:群體免疫有誤讀,人類必須面對「與病共舞」

看板nCoV2019作者 (prussian)時間4年前 (2020/04/25 00:14), 編輯推噓19(19045)
留言64則, 19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專訪: 群體免疫有誤讀,人類必須面對「與病共舞」 發稿單位:BBC NEWS 中文 發稿時間:2020年 4月 23日 撰 稿 者:趙雅珊 BBC中文記者 原文連結: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379191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專訪: 群體免疫有誤讀,人類必須面對「與病共舞」 趙雅珊 BBC中文記者 2020年 4月 23日 4月23日,英國牛津大學研製的一款新冠病毒疫苗開始人體臨床試驗,與此同時 英國開始製造約100萬劑疫苗,希望今年秋天出來的臨床試驗結果,能證明這100 萬支已開始生產疫苗的安全性。 3月初英國提出爭議性的群體免疫理論,其理論是敞開城門引入新冠病毒,讓約 60%人口感染病毒後產生抗體。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在當時評價, 英國的這項防疫策略是近乎無情的理性。 群體免疫遭到諸多批評,英國政府隨後改變策略,宣佈封城等更積極的應對措施 。但截止4月22日,英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達12.9萬,其中約1.7萬人死亡,成 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疫情的中心之一。 疫情在全球蔓延,全世界更多國家寄希望於疫苗問世。群體免疫與疫苗接種是否 殊途同歸?等待疫苗問世的空窗期是否是變相的群體免疫?疫苗是否一定有效? 未來全球的防疫打法該如何規劃? BBC中文採訪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對這些問題進行求證。 BBC中文:疫苗原理是將一部分病毒注射到人體,讓人體產生抗體;而英國此前 推出的備受爭議的群體免疫也是讓大眾感染產生抗體。二者區別是什麼?為什麼 要等疫苗? 陳錚鳴:疫苗和群體免疫都是產生抗體起到保護作用。但是疫苗是可控的,群體 免疫的不確定因素太大,風險很大。誰也不會故意去感染而產生抗體,這是一個 不得已而為之的科學概念。 群體免疫在抗疫前期有很多誤解,群體免疫好像被解讀成讓百姓都去感染,不管 公民死活,讓大家都去感染。一是政府溝通不當;二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三是有 些媒體炒作,吸引眼球。 群體免疫是在理論狀態下,不做任何防疫的情況下讓60%到70%的人感染,病毒才 會自然消亡。 真正的群體免疫其實不需要達到這一感染比例。為什麼? 事實上疫情發生後不可能常態生活,大家都會採取防護措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人群的免疫或者感染率可能達到20%,再加上一些社交距離等措施,新冠病 毒就得到一個很好的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也不是一概而論。因為我們對病毒還需要瞭解。病毒主要影響老年人, 他們的病死率特別高,大部分年輕人其實病死率很低,百分之零點幾。所以很重 要的一點是保護像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這些高危人群。 其他人可以逐步恢復生活常態,萬一被感染,可能不會帶來很嚴重的健康危害, 可能很快就可以恢復。另外也會產生保護力,對整個社會都會有貢獻。 在疫苗沒有出來之前,像德國、日本、美國和歐洲大概都是這個方式。這都是不 得已而為之。不可能永遠封城,永遠社會停擺。 BBC中文:您提到年輕人的病死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但誰也不想成為這百分之 零點幾。 陳錚鳴:是這樣,所以沒有人希望主動去感染。從群體免疫角度講,存在不確定 性。假如必須恢復生產和學習的時候,你自己就要有所預見。學校裡兒童、青少 年感染力很低,他們免疫力很強。感染之後大多都能恢復,幾乎沒有死亡。即使 有死亡,也是個別有基礎疾病。比方說有的有兒童糖尿病等。 所以這部分人可以放心複學。另外當然要阻斷跟老人的接觸。所以在決策過程中 需要有一些這樣的基礎數據(做參考),不可能一刀切。 BBC中文:疫苗問世後能否消滅病毒? 陳錚鳴:新冠病毒最大的問題是疫苗還在研製,最快可能今年下半年出來。但( 疫苗)還存在不確定性。 第一疫苗會不會有保護作用不知道,第二它的安全性也未知。 第三病毒不穩定會變異。也許疫苗研製出來了,會管一到兩年。就像流感疫苗一 樣,每年都在換,因為它變化很快。那麼新冠病毒也可能存在同樣的情況。 有可能兩年後研製出來,就沒有保護作用,或者保護作用很弱。那麼就還得再研 究。 所以現在怎樣控制病毒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疫苗肯定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一 個防止感染的最重要的手段。 BBC中文:中國已經復工復產,好像大眾已經接受了邊工作邊抗疫的「常態」。 疫苗最快要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才能研製成功。現在到疫苗研發成功的空窗期, 是否客觀上在走向變相的群體免疫? 陳錚鳴:(無奈嘆氣)這是不得已為之。因為任何的抗疫必須顧兩頭,就像一個 天平一樣,一方面要保護健康,一方面要保護生產。整個經濟民生停擺之後,短 期內問題不大,時間一長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次生危害。可能帶來的對民生、對健 康的影響,可能會超出新冠病毒帶來的危害。這是每個國家面臨的(問題),它 (封城)不可能長期執行下去。肯定要解禁,我們要學會「與病共舞」。 「與病共舞」並不是鼓勵大家主動去感染病毒,但會存在被感染的風險。所以從 國家角度講,不可能徹底解封。中國現在開始嘗試全面解封,但是其實很難做到 ,大家都提心吊膽。很多的公共場合、集會和球賽這樣人口密集和封閉的環境, 大家其實還是很謹慎。或者還沒有完全恢復。 歐美國家肯定也是這樣,基本的生產線恢復,有些東西可能不一定恢復。哪怕恢 復後,個人的風險評估也不一樣,比如膽子小的,或者謹慎的,可能會戴口罩, 或者有的選擇不出門等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和病毒傳播 的概率。 BBC中文:有媒體將本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比喻成一場競賽,您如何看? 陳錚鳴:放在大框架下講,這是跟病毒的競賽,而不是國家之間的競賽。從小的 層面來看,公司研發成功了,會帶來利益,這個也合理,因為它在前期也投入大 量的資源和成本。 大家現在對病毒的認識也在不斷改變。在(中國)國內大家也認識到病毒不可能 被徹底消滅。雖然中國這兩個月抗疫做得非常成功,基本上很多地方清零。但現 在死灰復燃可能出現第二波第三波。 病毒(暫時)是消滅不了的,這是科學界現在的一個普遍共識。因為沒有疫苗、 沒有特效藥,已經全球擴散,而且它有很多隱形的傳播,防不勝防,而且傳染性 很強。英國就是個例子:2月份的時候才幾十例(確診病例),現在到了四月份 快20萬(確診病例)。而且可能真正的數字我們無法估算,可能是它的好幾倍, 甚至十倍都有可能。 所以這個病毒很難防。而疫苗一旦研發出來,對人類來講是很大的福音。不研製 出疫苗,社會很難恢復正常。 哪怕是解封,大家都心有餘悸。天天戴著口罩,不敢進餐館,不敢坐飛機,都是 提心吊膽過日子。這個局面是一定要改變的,疫苗是唯一最有效、最安全的途徑 。 現在不同國家都在研製疫苗,其實是有好處的。因為很難預測哪個方法可以成功 ,肯定有一些會失敗。誰都很難預測。所以多頭並進,成功的概率會大一點。 哪怕疫苗研製成功,短期內疫苗的生產不可能達到一年10億支,肯定有一個非常 緩慢的過程。每個國家會從自己國家利益出發,保護自己公民。如果英國研製出 來了,那肯定先供英國用,不會出口。英國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有,像比如老人、 醫護人員、一線人員等重點人群先接種,有富餘之後再擴大(接種人群)。聯合 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分析中美關係如何影響全球抗疫 肯定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各國)齊頭並進,都能研製成功,帶來的 積極影響會非常快,疫情可能會在全世界很快得到控制。 疫情一個國家控制住沒用,還會死灰復燃,其它國家還會傳過來。要真正的控制 ,還是要靠疫苗,天花就是這樣被消滅的。但對新冠病毒,即使研發成功,病毒 也可能出現大的變異,使疫苗失效或保護作用減弱。如果沒疫苗,就只有通過所 謂的「群體免疫」路徑,這也是無奈之舉。如果幾年後,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人 感染病毒後獲得了自然免疫力,病毒的傳播力也會逐步下降。當然前提是要保護 老年人和高中危對象。 BBC中文:下一階段應該如何防疫? 陳錚鳴:現在很多問題不能絶對化,不可能零風險,只是把風險最小化,這個是 決策非常重要的基礎。 中國可能前期做得太好,強調零風險,其實很累,我估計可能很難維繫下去。現 在人數少,可能還好。 新加坡就是很好的例子。(前期)圍堵等措施都很成功,人數一多了以後也沒辦 法。防不勝防。 解封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要跟大家溝通好:一方面,個人也有責任, 不要扎推、聚會,儘量減少公共活動,儘量保護自己;從政府角度講也有責任, 比如大型賽事、大型封閉環境可能不能馬上解封,可能還跟疫情(走)。這些都 是風險評估,怎樣將其最小化。 這需要精凖判斷。未來的(防疫)策略是管放結合,鬆緊相間,一會兒松一會兒 緊。然後是因地而異,比如如果倫敦疫情嚴重,餐館不開,蘇格蘭感染率低就可 以先恢復。 再有一個就是持久之戰,這是個(新)常態。未來疫苗出來之前,我們的生活常 態會發生變化。哪怕解封,也是說儘可能恢復以往生活的態勢,但事實上很難做 到(完全恢復)。做不到。 BBC中文:對於科學界來講,尋找病毒源頭是否有意義? 陳錚鳴:可以瞭解中間宿主並切斷動物傳播源,另外,可以瞭解病毒的變異狀況 和特性,為研製廣譜疫苗提供更好的科學依據。 -- 【疫外人生|誰來晚餐特別企劃】 https://bit.ly/3ePFYEb 【疫外人生 EP1】把陳時中穿在身上的男人 https://youtu.be/TIwKCsqJbqE
【疫外人生 EP2】報告里幹事 今天體溫38.2!!! https://youtu.be/Vb-BGaNvNps
【疫外人生 EP3】我的老公是防疫醫師 https://youtu.be/KzV1B0hltyc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163.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587744882.A.0FE.html

04/25 00:36, 4年前 , 1F
這篇理性,用膝蓋想也知道這病毒不可能
04/25 00:36, 1F

04/25 00:36, 4年前 , 2F
被消滅,絕對變成新的流感。
04/25 00:36, 2F

04/25 00:47, 4年前 , 3F

04/25 01:21, 4年前 , 4F
好文推薦!
04/25 01:21, 4F

04/25 01:38, 4年前 , 5F
ADE 目前僅細胞實驗會有,臨床上找
04/25 01:38, 5F

04/25 01:38, 4年前 , 6F
不到這個現象
04/25 01:38, 6F

04/25 01:48, 4年前 , 7F
其實每次看這理論我都不太懂,說只有老
04/25 01:48, 7F

04/25 01:48, 4年前 , 8F
人危險,所以年輕人確診重症率不高可以
04/25 01:48, 8F

04/25 01:48, 4年前 , 9F
出來正常生活,那如果年輕人被感染,同
04/25 01:48, 9F

04/25 01:48, 4年前 , 10F
住的長輩不是也有風險嗎
04/25 01:48, 10F

04/25 01:49, 4年前 , 11F
不是不能談群體免疫,但要拉緩確診
04/25 01:49, 11F

04/25 01:50, 4年前 , 12F
臺灣如果像國外這樣然後談群體免疫
04/25 01:50, 12F

04/25 01:51, 4年前 , 13F
醫療崩潰、壓力緊繃的狀況誰先犧牲
04/25 01:51, 13F

04/25 01:52, 4年前 , 14F
群體免疫? 就流感啊@@/ 只是有tamiflu
04/25 01:52, 14F

04/25 01:56, 4年前 , 15F
英國死亡1.8萬人,醫療系統崩毀的理性?
04/25 01:56, 15F

04/25 01:59, 4年前 , 16F
臺灣死亡/確診1.4%,歐美5-15%
04/25 01:59, 16F

04/25 02:00, 4年前 , 17F
更別說未確診死亡跟重症康復後遺症
04/25 02:00, 17F

04/25 02:02, 4年前 , 18F
如果臺灣能穩著,普遍妥善醫療照護
04/25 02:02, 18F

04/25 02:02, 4年前 , 19F
對國民的身心狀況相對比國外好很多
04/25 02:02, 19F

04/25 02:16, 4年前 , 20F
軍隊可以隔絕老人,集中醫療資源做
04/25 02:16, 20F

04/25 02:16, 4年前 , 21F
群體免疫的實驗,可是誰敢動手?其實
04/25 02:16, 21F

04/25 02:21, 4年前 , 22F
即使是開實驗讓人主動報名感染,也真的
04/25 02:21, 22F

04/25 02:21, 4年前 , 23F
會有人去報名,問題是沒有人敢這樣搞
04/25 02:21, 23F

04/25 02:21, 4年前 , 24F
這是政治上的不可能
04/25 02:21, 24F

04/25 05:29, 4年前 , 25F
ADE目前臨床沒有是因為還沒有進行到那
04/25 05:29, 25F

04/25 05:29, 4年前 , 26F
個階段,除了細胞外,在動物上也有發現
04/25 05:29, 26F

04/25 05:33, 4年前 , 27F
以武漢肺炎來說,不管是疫苗還是群體免
04/25 05:33, 27F

04/25 05:33, 4年前 , 28F
疫,都不會讓病毒消失(不再有人感染),
04/25 05:33, 28F

04/25 05:33, 4年前 , 29F
但能減少流行的發生,可能可以減少重症
04/25 05:33, 29F

04/25 05:33, 4年前 , 30F
的發生
04/25 05:33, 30F

04/25 06:45, 4年前 , 31F
外國老人大多住療養院或獨居,不像台灣
04/25 06:45, 31F

04/25 06:45, 4年前 , 32F
跟子女住,政府規定防疫期不準去探望老人
04/25 06:45, 32F

04/25 07:20, 4年前 , 33F
不完全是「正常」生活啦,他也說社交距離、
04/25 07:20, 33F

04/25 07:20, 4年前 , 34F
避免大型集會、保護老人那些還是得做
04/25 07:20, 34F

04/25 07:20, 4年前 , 35F
流感那麼久了都沒有發展出群體免疫,武漢
04/25 07:20, 35F

04/25 07:20, 4年前 , 36F
肺炎要花多久才會有? 期待群體免疫會不會
04/25 07:20, 36F

04/25 07:20, 4年前 , 37F
太天真?
04/25 07:20, 37F

04/25 09:29, 4年前 , 38F
推~
04/25 09:29, 38F

04/25 10:37, 4年前 , 39F
群體免疫=我ok,你先死
04/25 10:37, 39F

04/25 10:44, 4年前 , 40F
在大爆發的中共,跟曾提出主張的英國,
04/25 10:44, 40F

04/25 10:44, 4年前 , 41F
都不敢讓所有官員大家集體去感染了。看
04/25 10:44, 41F

04/25 10:44, 4年前 , 42F
看大傳染的伊朗政府死好幾個高官跟副總
04/25 10:44, 42F

04/25 10:44, 4年前 , 43F
統,八千萬人口的政府怎樣一兩周內癱瘓
04/25 10:44, 43F

04/25 10:44, 4年前 , 44F
掉?所以根本是鬼扯,提出紙上論點很會
04/25 10:44, 44F

04/25 10:44, 4年前 , 45F
講,真的要以身試毒誰敢去,這可不是被
04/25 10:44, 45F

04/25 10:44, 4年前 , 46F
蚊子叮一下而已,重症患者十分痛苦
04/25 10:44, 46F

04/25 11:05, 4年前 , 47F
就牛痘天花的概念吧
04/25 11:05, 47F

04/25 11:08, 4年前 , 48F
講的蠻詳盡的
04/25 11:08, 48F

04/25 11:50, 4年前 , 49F
流感是突變太快了你上一個免疫下一個已
04/25 11:50, 49F

04/25 11:50, 4年前 , 50F
經出來了。不代表你得過的不會免疫。而
04/25 11:50, 50F

04/25 11:50, 4年前 , 51F
且如果你什麼流感通通都沒得過,免疫系
04/25 11:50, 51F

04/25 11:50, 4年前 , 52F
統也是超級脆弱,這也是為什麼小孩要打
04/25 11:50, 52F

04/25 11:50, 4年前 , 53F
疫苗。
04/25 11:50, 53F

04/25 12:15, 4年前 , 54F
謝謝分享
04/25 12:15, 54F

04/25 13:33, 4年前 , 55F
照這樣看來,即使疫情穩定,球賽可以打
04/25 13:33, 55F

04/25 13:33, 4年前 , 56F
也不太應該開放現場觀賽
04/25 13:33, 56F

04/25 13:34, 4年前 , 57F
謝謝推薦疫外人生,來看看~
04/25 13:34, 57F

04/26 01:23, 4年前 , 58F
@saimeitetsu,武漢實驗室早就在用恒河猴
04/26 01:23, 58F

04/26 01:23, 4年前 , 59F
測試SARS第一代的疫苗會不會產生ADE
04/26 01:23, 59F

04/26 01:24, 4年前 , 60F
doi.org/10.1007/s12250-018-0009-2
04/26 01:24, 60F

04/26 01:24, 4年前 , 61F
病毒不只ADE,可以直接感染T淋巴球
04/26 01:24, 61F

04/26 01:25, 4年前 , 62F
04/26 01:25, 62F

04/26 01:25, 4年前 , 63F
重症患者T淋巴球的耗盡
04/26 01:25, 63F

04/26 01:25, 4年前 , 64F
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132550
04/26 01:25, 64F
文章代碼(AID): #1Uen1o3-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