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歷史博物館法門寺展 參觀心得

看板museum作者 (夏天樹)時間13年前 (2010/12/12 19:47),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linwx (凌晨)》之銘言: : 嗯,雖然我常逛博物館但是第一次寫心得文 : 如果有胡言亂語言不及義,甚至提供了錯誤資訊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 : 歡迎指正 : -------------- : 話說這個展,我覺得cp值很高耶 沒錯,所以還沒看的請不用猶豫了,趕快揪團去看吧。XD : 而且可以買票以後來回進出一整天,所以可以中午出去晃晃吃個飯吃個黑糖冰 : 然後再繼續看,感覺還滿愜意的: ) :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周末的下午人也少少的,可能是因為廣告沒打很大? : 總之環境還不錯,跟以前在史博看米勒、新疆等等的感受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 朋友說可能是因為在整個展期的中段,所以人潮比較少,大家快把握時間!分秒必爭啊! : 展場裡面按照主題大致分成好幾個區塊。 : 關於他的時代和背景資料,大家有興趣或去過的可能也都多少有印象。 : 在這邊就不贅言,以免還講錯XD : 這邊想囉嗦分享一下的,是我覺得很棒的部分,大致有三點: : (如果其中有任何一點對到你的胃口,不要猶豫,馬上明天就衝去吧!XD) : 1.唐代的金銀器 : 對中國藝術史有一點了解的朋友,可能都久聞唐代金銀器的大名,但真正目睹的機會不多 : 因為台灣的博物館本來在這方面館藏就不是特別豐富 : 故宮收藏的唐代器物真的頗少,史博豐富一些,但也偏重唐三彩 : (我的認識裡是這樣,如有不對請指正^^) : 而法門寺這次展出的金銀器,不但多,還是皇家御用等級!!! : 可以見識到當時金銀器工藝的最高成就 : 因為法門寺藏佛骨舍利,唐熹宗與懿宗為了表示對佛教的虔誠 : 所以供奉了許多他們的御用物進去 (這是展場裡的影片說的) : 諸位,那個精緻程度會讓人很髮指啊啊啊XDD 真的。(用力點頭) : 不管是大件還是小件的金銀器,上面的紋飾都非常非常精細,精細到你眼睛花掉XD : 有很多部分我都無法想像要如何製作 : 其中很多金銀器有鎏金(講白了,類似古代的鍍金法,是沒有電鍍之前的方式) : 鏤空、然後也可以欣賞金銀器特有的那種銳利感,與浮凸出來的立體感 但是一部鎏金工藝史同時也是一部工匠中毒史啊.... orz : 因為是為了佛教製作,常常會有蓮花的形制或紋樣出現 : 我個人覺得,那個蓮瓣的製作很強悍,雖然偶爾會有點歪,但基本上非常...勻稱完美 : 總之,他們的比例都抓得很好 : 個人特別推薦那個圓形的香囊,一個放在茶器那區的銀薰爐,還有廣告上那尊菩薩 那尊叫 捧真身菩薩 基本上這個展光看這尊菩薩也很值了。 : 大力推荐他,他的臺座上有好多明王天王的座像 : 身上的瓔珞和頭上的寶冠都有嵌珍珠,垂墜的感覺很華麗 : 然後,展場最後靠近影片放映室旁邊的展櫃裡,有個小小的銀器做成蚌殼樣,很可愛~ : 2.介紹了唐代的飲茶文化 : 提到中國的茶文化,常常說他源遠流長,但其實中間經過許多演變 :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現在泡茶葉的這種喝法,是到明代左右才出現的 : 唐代宋代基本上都是比較接近用茶末去沖泡,講得通俗點,就是有點像日本茶道的那種 : (但還是不太一樣的) 唐代磚茶的煮法會加薑、蔥、鹽之類調味,據說有的也加紅棗。 我覺得保留最清楚的唐飲茶習慣就是文成公主把茶帶去西藏,在西藏發展出酥油茶。 就是加犛牛奶油、鹽和磚茶去煮。雲南有條茶馬古道,就是拿藏馬交易中國茶。 藏人至今還保留喝磚茶(類似普洱茶那樣)的習慣。 不過前些年有大陸學者發現很多藏人有氟中毒現象,追究原因, 就是因為他們習慣喝磚茶,然後為了省錢(沒錢),買的又是老枝老葉做成的茶餅, 一壺茶葉煮了又煮又煮,結果茶葉中的氟大量釋放到茶水中,引起中毒。 所以後來慈濟便和這位學者合作,研發低氟磚茶給藏民, 這麼一來既保存了藏人煮磚茶、喝酥油茶的傳統,又可避免氟中毒。 而中原地區在陸羽寫《茶經》時已經提倡喝清茶(不加料),到宋代更發展出抹茶, 然後隨著製茶技術進步,到了明代朱元璋時正式廢除團茶(磚茶),改進貢散茶。 日本的喝茶文化,便是承襲了唐宋間的喝茶習慣。 現在我們喝茶是絕對講究原片原葉、一心二芽,茶湯色香味俱全的。 雖然喝茶用具比不上唐皇室,不過茶湯滋味應該是遠遠大勝吧?XDDDDD 另一點是客家擂茶。我認為加芝麻、花生有的沒的的擂茶應該也是唐代飲茶文化的一脈。 客家習俗本來就保存了很多唐宋文化啊~ (說到這裡我就很想把謝金魚喊出來 XDDDD) 北埔擂茶好香好好喝啊~~~~~~~~~~~~ (被拖走.... : 這次的展覽裡有一大塊都是唐代人飲茶時所需要用的茶具。幾乎都是金銀器 : 連個茶爐(我想大概是煮水的)都講究到一個高級工藝品的程度,還有夾炭的銀筷子 : 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用具。像茶碾,茶籠等等,反正就是整組的 : (每次看看這種展,我都會覺得現代社會的裝飾品好簡便粗糙啊XDDD) : 而且為了和我們介紹已經相當陌生的唐代茶文化,牆上還有圖板兼文字解說 : 非常貼心而且製作仔細。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個部分。 : 像是他們當時喝茶會加鹽或薄荷等等調味料進去 : 所以還有件展品就是專門放這些佐料的,製作也非常精美,上面有一顆蓮花苞之類的 : 器身則有一大塊像金魚尾巴的面,線條裝飾看起來很優美流暢 那個獸身魚尾的動物叫魔羯。 跟星座無關,是佛教的神獸。 看到皇家規格的用品,真的會覺得我們真是賤民...... XDrz : 不過這真是我的廢話,基本上這個展裡面很少有東西不精美......... : 頂多就是當初精美現在鏽掉或有點壞掉了,比方銅鏡 : 對了,大家請萬萬記得,現在黑黑青青的青銅器,當年製造出來時,可是金色或銀色的...... : 抱著這種想像去看銅器就常常覺得很驚嚇,也太金光閃閃瑞氣千條XDD : 有一個鑲嵌螺鈿的銅鏡,在最後的展間那個,雖然銅鏽了 : 但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唐代工匠精細到恐怖的螺鈿鑲嵌技術.......... : 3.壁畫 : 這個部分,想請問不知道有沒有高人知道,他們是怎麼把壁畫從牆上剝下來的...? : 對中國繪畫史有興趣的朋友看這邊可能會覺得很快樂,雖然數量不多啦 : 首先,除了畫作本身就有趣外,(比方有打馬球的唐代人,還有當時的仕女畫) : 我深深覺得這幾件壁畫的線條非常棒 : 粗細拿捏很好,然後線條很流暢,看得出當初下筆很快,線就這樣刷過去,很有速度感 : 而且,這個不知名畫家(或許是一群?)的弧線曲線非常有彈性 : 尤其是馬球那張,馬尾巴跟屁股那邊扭來扭去的很多線,感覺都飽飽胖胖 : 近看覺得超可愛的XDDD : 不過馬本身也很可愛唷,那個蹄踢出來感覺他們很活潑,很會跑 : 而且身上還有斑點,一隻是黃色一隻是接近粉紅色的,斑點馬XD 基本上是連菩薩塑像的線條都十分動態活潑咧....XD 連鎮墓獸都在比可愛的啊.... : 然後最後的展間那邊,仕女圖也真的滿好看的,頗有趣 : 尤其有一幅複製畫上面把公主墓出土的金銀飾品全部依序疊到人身上 : 讓我們看旁邊那些零散的墜飾要怎麼配戴 : 看完只能說超級超級華麗 : 跟現在動輒上百萬上千萬女明星會借來配戴走紅地毯的那些珠寶,根本就一樣啊啊啊!! : 想推薦的大致就是以上囉嗦的三點,另外,想提一點我跟朋友都覺得很感動感慨的地方 : 我們在看到兩件金函和銀函時(就是金盒跟銀盒),上面有刻字, : 於是我們就開始辨認,然後讀了一下,字也認得然後意思也大致懂 : 這時候我朋友就突然說:這是一千年前的字跟文法句子耶....我們居然能夠讀 : 想想這個,真的會覺得滿感動的,漢字流傳使用之久實在很令人難以想像 : 我朋友又剛好是外文系的,他就會想到一千年前的歐洲使用的文字 : 在現在看來根本是另一種需要學習如何解讀的語言了 : 所以,我們兩個就更堅定了正體字應該被保留使用的決心了!!! : (說得好像我們能決定一樣,哈哈XDDD) : ----------- 有決心就有希望! XDDDDD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31

12/12 21:29, , 1F
喔喔好心動,可以最近實在拮据,上一趟台北可能就回不了家QQ
12/12 21:29, 1F

12/14 10:24, , 2F
唐代其實將茶作為一種"食品"而非現今的"飲品"
12/14 10:24, 2F

12/14 10:25, , 3F
因此應該稱為"喫茶" 在這樣的脈絡下加些調味料也不奇怪了
12/14 10:25, 3F

12/14 13:05, , 4F
每日四點以後160入場,大推!
12/14 13:05, 4F

12/14 16:36, , 5F
這個展應該會移到高雄科工館 南部的可以注意!!
12/14 16:36, 5F

12/28 11:46, , 6F
其實台灣的擂茶文化是創造出來的.不敢說沒有,但是擂茶並非台
12/28 11:46, 6F

12/28 11:48, , 7F
灣客家人傳統所有的日常習慣.
12/28 11:48, 7F

12/30 00:00, , 8F
樓上正解。
12/30 00:00, 8F

01/10 01:00, , 9F
這個展覽真的非常好看!
01/10 01:00, 9F
文章代碼(AID): #1D1BPAgP (museum)
文章代碼(AID): #1D1BPAgP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