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極好雷] 淑女鳥-一部打臉偽自由派的爽片

看板movie作者 (小羊)時間6年前 (2018/03/14 12:55), 6年前編輯推噓19(19010)
留言29則, 1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雖然此文原 po 對「自由派」與「保守派」這兩個字眼的選用有點陷入二分法, 不過我是很認同原 po 在此片中找到的議題,它真的也是個青年(文青?)間常見問題。 ※ 引述《iowarain (黑暗三日)》之銘言: : 這部電影拍的很平淡 內容卻很極為豐富 : 從親情 友情 愛情 到自我認同 其實都刻畫的很細膩 : 親情部分是重點 十顆星滿分 很少看到更好的 但太多人寫也就不多說了 : 光親情部分給好雷 都決不為過 只是「自由」與「保守」在西方意識形態發展上概念也很混亂,從 18 世紀末發展到今天大不相同了,打著自由旗號的有時很保守,打著保守旗號的有時反而自由?有時這真的令人很混亂,也許我們試著來釐清一下也不錯。以下是我個人理解的簡單摘要,還請先進們指正補充: 自由這概念在西方的出現,是可以擺脫枷鎖,包括擺脫王權規範、擺脫教會規範、擺脫帝國管制成為自由城、擺脫中央極權管治成為自由邦,具體生活面來說則包括擺脫徵兵義務與繳稅義務(還有部分地方少女初夜 XD )、或是擺脫市場禁令得到一天市集權利、或是擺脫過路費可以免費入城等等,慢慢到政治領域則是擺脫誰准說話誰不准說話的階級限制,大家都能說。 「自由主義」在西方 18 世紀末跟著大革命出現,就是真正要擺脫 ancient regime 的王權與教會規範了,訴求的是人人都能自由追尋自己想要的,家庭與生活型態不要受教會規範、生活遷徙與事業不要受傳統鄉里家族規範、土地使用與事業開發不受掌握土地的王公貴族規範、甚至要怎麼生活要嫁誰娶誰不要受到傳統家庭價值規範等等。 在 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的「自由主義」要對抗的意識形態是「保守主義」,是一種認為既有 ancient regime 穩固了社會不可輕易動搖的意識形態,它也不認為一且都要繼續守舊,而是反對連根拔起的革命手段,而訴求在體制內漸進改變。因此教會建制、貴族領地與人民、城市行會與鄉里家庭,這些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現狀他們基本上是訴求保留的,有什麼問題我們就一個個慢慢解決,別整個推翻。 在資本主義快速擴張的 19 世紀裡,「自由主義」訴求個人自由追尋當然也包括事業的追尋,因此在經濟上也訴求放任,包括放任資本家開發也放任底層人民到城市找工作,政府別多管。當然很快就發現這經濟上的放任型「自由」造成很多悲慘與不平等,這時新興的各類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就崛起了。在此時,「保守主義」是守著老時代王權教會鄉里等遺緒、「自由主義」是抵抗保守主義求自由、「社會主義」則是針對自由主義之惡提出新的社會想像與改革計畫。 然後關於「左派與右派」嘛,其來源是法國大革命國民議會中,訴求保守的保皇黨坐右邊,訴求激進改革的革命黨坐左邊。但保守與改革各自擁抱的意識形態也隨時代不同,譬如一開始自由主義是訴求改革的,結果到了社會主義出現時反而是要改革自由主義了?這很複雜,因此每當有人提「左派」與「右派」時我通常很想忘掉這兩個代稱,比較想問他們具體訴求的內容各自為何。 的確「自由主義」一路發展到今天,竟也在社會上與經濟上走出了兩條不同路子。社會上,原 po 所提的「自由派」訴求的多元種族平等,多元性別平等,宗教自由,反墮胎等等,都是社會層面,到今天這「自由派」仍像是改革派而對立於保守派。而經濟層面呢?放任的自由市場到 1980s出現了經濟的「新自由主義」,它竟反而更像是堅守這一個多世紀自由市場(一切訴諸自由競爭與個人責任)的保守派了,對立於訴求更多市場管制與福利救助措施(訴求個人的失敗與缺陷由社會集體彌補)的改革派。 大體上我認同原 po 提出「自由派」與「保守派」這兩個概念,但在針對此片的應用上可能未必一直切題。無論如何,我不認為主角 Lady Bird有顯現任何保守派特徵,她眼睛都看著自己想著自己要做什麼,儘管會劍拔弩張地對長輩大呼小叫也會高高在上嗆平凡同學,但她並沒有以保守道德訴求別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而此片中誰像是保守派呢?媽媽這個小心翼翼保護女兒的角色是有其規訓,但她也不像個訴求傳統道德價值的保守派(女兒說我要開始上床了,媽媽也OK),也不過就像個操持家計緊張擔心的媽媽而已,她並沒用保守道德限制女兒,只是一路冷冷提醒女兒妳這樣做自討苦吃只會一場空。比較有保守派感覺的倒是教會,尤其是 Lady Bird狂言「妳媽若墮胎我們就不用聽妳撈叨」那場戲倒是真有嗆一嗆保守派教條。不過看此片不論是修女校長還是神父音樂老師,大家其實都是雖然有限但也很開明的個人呀,女主角一開始可能覺得他們保守,其實他們也很開明看見個別學生的。 ※ 引述《iowarain (黑暗三日)》之銘言: : 這部電影拍的很平淡 內容卻很極為豐富 : 從親情 友情 愛情 到自我認同 其實都刻畫的很細膩 : 親情部分是重點 十顆星滿分 很少看到更好的 但太多人寫也就不多說了 : 光親情部分給好雷 都決不為過 : 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切入 : 在美國電影中 飲酒狂歡趴 性愛趴 反體制 : 這種有個性的東西 好樣變成一個新的政治正確 這裡談到「政治正確」了,範圍匡限在電影領域中。當然「政治正確」的基本定義可以應用的範圍是很小的,就是在言語與行動上照顧各種弱勢族群的提點而已,不過現在大家把 PC 的意義延伸出去我覺得也不是壞事啦。其實據我的觀察,我倒不覺得美國電影真把「飲酒狂歡趴、性愛趴、反體制」等當成他們心中的政治正確,仔細看看每部美國少年片,其實這些飲酒狂歡與性愛趴,往往都只是電影前 1/3或前 2/3的少年迷惘庸碌日常,而電影要給這些迷惘主角的啟發,最終往往都是要走出這「飲酒狂歡性愛趴」的,甚至往往是要走出這「反體制」之劍拔弩張的。 「這種有個性的東西」,也許在電影中更像是個迷惘的過程,等待片尾的成長超越?這兩年我覺得開趴開最大的 YA 片是《我們的輕狂年代》,恐怕不只開了全片 2/3恐怕還開了 4/5,但是電影最終要讓天菜男主角 Blake Jenner 看見的,是酒醒後與新聞系女主角在湖面上談天看晨曦不做什麼,要迎接他的是開學日第一堂課真正上點課發現打瞌睡錯過好多。又或著 YA 恐怖片《忌日快樂》,女主角是食物鏈頂端的校園花蝴蝶,電影拍派對雖拍不多,但顯然她就是一日日的派對女王瞧不起校園魯蛇,不過電影最後不是讓她大徹大悟重新珍惜校園魯蛇的平凡了? 同樣地《淑女鳥》這片,電影前段中段讓 Lady Bird一直嚮往東岸名校嚮往住大宅嚮往酷朋友嚮往光鮮亮麗的派對,也都只是過程,都是等著她在片尾恍然大悟後回首笑看的過程。這,我想應該不會是這部美國電影所擁抱的「政治正確」啦,反而更像是它要提點少年觀眾的空中魅影。 : 像PTT也是 反正任何傳統價值 儒教 敬老尊賢 宗教 反婚前性行為 反墮胎 種族主義 等 : 都會被批評迂腐 守舊 你以上這些關於 PTT的觀察,我真的也都不能否認,但也比較樂觀一點覺得不盡然如此悲觀: 儒教,如果被當個宗教有教條,也許是很恐怖,但儒家思想若因時因地制宜開放解讀,何嘗不是處處提點現世? 敬老尊賢,我倒不覺得 PTT有鄙視這點,只是對鄙視或壓迫年輕人的老人不假辭色罷了。 宗教,要看什麼層面囉,宗教教你愛人行善應該沒人會反對,但若教你反科學反異教反祖宗無條件崇拜宗教偶像?那當然會被抵抗。 反墮胎,也要看是哪個層面的反。個人自主立志自己不墮胎,有懷孕一定生下來,這沒人會反對反而更多人敬佩。但若把這個人認同給強加於他人,期望透過立法禁止別人墮胎甚至阻礙想墮胎者得到醫療照護支援,這樣對別人趕盡殺絕當然也會被反對。 種族主義,把人類以種族區分給予不同待遇,我相信這個 PTT會反,很多人也都會反,而這種差別待遇又有什麼好捍衛的呢?當然把人分種族,對某些被以種族區分而受集體壓迫的民族來說,在他們團結抵抗尋求翻身的過程中,也是很切題的,只是如果那變成排他的壓迫,就要小心了。 : 讓我覺得蠻可笑的 很多喊著自由的人 基本上 只有自由的自由 沒有傳統的自由 : 其實只是打著自由的旗幟 去做價值觀迫害 : 跟宗教迫害婚前性行為者 墮胎者 基本沒什麼兩樣 : 只是比較潮的宗教而已 的確,他們只是「喊著自由的人」也只是「打著自由的旗幟」而已, 如果他們的具體行動是去做「價值觀迫害」,那實在稱不上是真自由派呀,只是潮派。 當然,價值觀是可以辯論的,辯論完之後各自決定擁抱什麼就擁抱什麼,才談得上自由。 重點可能是別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規訓別人,不論用家庭與學校的權力或透過立法限制別人,那才能保障別人的自由,就算自已看不下去還是得放別人自由。 : 別誤會 上面那些價值觀 我一個都不認同 我是很強的自由主義者 : 我認為儒家沒什麼特別 就剛好滿足統治者需求。 儒家是種尊敬現狀求改善的保守主義,才會承認王權求仁善的王道,而非革命求民主。 : 敬老尊賢根本阻礙社會進步 讓社會資源錯誤配置 如果社會價值只要進步而已的話,是毋須敬老也毋須照顧弱勢,但社會價值不止於此。 : 宗教根本沒科學根據 性行為早就不知道幾個 墮胎小孩又沒知覺怕屁 宗教從來不是走科學根據,但對社會穩定甚至中古的社會救助很有幫助,許多宗教在現代化過程中是擁抱科學(謙遜自稱教會遠遠不懂造物主的高明,只是隨著科學繼續接近)的。曾經古老社會流傳下來禁絕性行為,是有其鞏家固家族血脈維繫社會穩定與勢力平衡的動機,當然也有在殘酷社會下避免女性非婚生子毀掉一生的功能。只是隨著社會開明,避孕與醫療措施加強,經濟社會的家族紐帶重要性漸漸降低時,性行為當然值得更自由不用怕。 墮胎小孩沒知覺,但畢竟還是生命啦,好比許多人在睡夢中或插管中沒知覺,難道我們就可以剝奪其仍有希望的生命權嗎?這事情還是值得辯論的。只是在墮胎這議題上,我們也許可以視為在保障尚未有知覺的生命權與保障無奈受孕的孕母權利之間,不得已給予的選擇。畢竟懷孕這事只有一部分是迎接新生的喜悅,也有一部分是冒著風險傷害母體甚至綁住母親生命失去許多人生機會(順道推薦一下恐怖片《幫寶弒》)。 : 種族主義血早就混成不知道怎樣 哪來種族 : 但這些我都會尊重 因為我深刻知道 每個人生長背景不同 形塑價值觀不同 : 怎麼活最自在 每個人都不同 我想你的「尊重」是真正抓到了自由精神,至於那些意識形態概念的用字遣詞準不準,都是次要了。 : 淑女鳥起初反對著所謂主流價值認為的傳統 喜歡所有主流價值認為新潮的東西 : 認為那樣才是真正的個性 真正的自由 : 但他的生長環境 也形塑了她的個性 價值認同 : 上教堂 其實喜歡修女 和不是很漂亮但真誠的女生交往 想去傳統的舞會 : 這個或許不夠潮 但她就喜歡 這才是真正的個性 的確,自由主義訴求每個個人自由追尋他所想要的,才是真正的個性,不論這些所想要的東西是光鮮亮麗還是平淡無奇。 : 對比之下就是假掰kyle : 喊反金錢主義 車哪來 手捲菸錢哪來 : 整天玩樂團寫歌 瞧不起凡人 阿別人要打工呀 根本假掰富二代 : 喊什麼世界和平 知道伊拉克戰爭死多少人 : 連基本的照顧一個人的心情都做不到 還世界和平勒 : 然後很多正妹的朋友一定要是正妹 這樣才可以證明自己是正妹圈 : 追求 自由 潮 個性 其實才是最不自由 擁抱自由實踐自我,相信大家都不會有異議。比較有爭議的,倒是「自由的敵人」是什麼?外部的敵人,可以是任何強勢規訓個人自由的權威,譬如可以利用家父長(包括母親)權力規訓子女的家庭,譬如可以用校規與罰則規訓學生的學校,譬如可以用教條管制信徒遂行排擠與驅逐的教會,或是職場任何專業圈或行會也都能以他們的行規對個人納入排除。 不過在這些強勢斬斷自由的硬規訓之外,這「追求自由 潮 個性」的迷思,是外界橫施的硬規訓,還是自己鑽牛角尖的軟規訓呢?此片裡 Kyle 一行酷孩子們,對其他校園裡的平凡學生並沒有什麼斷你友情阻你生路的作為(有些 YA 片的孩子王是有這種作為的,甚至很血腥),他們就只是自己高高在上裝酷耍酷等別人來豔羨而已。沒人施加壓迫下的「艷羨」,仍是自由的一部分,只是這自由有盲點,需要讓自我脫離艷羨解放出來而已,是自我追尋的歷程,和抵抗外界壓迫尋求自由也許不太一樣。 : 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只是想要大家認同自己是個特別、有個性的人 : 淑女鳥一開始也追求這些東西 : 學人說鬼地方 嗆爆反墮胎的老師 不說一聲翹戲劇團練 : 因為她以為 這樣才是不被社會束縛 才是追求自我 : 到最後淑女鳥最後認知到 講自由 個性 反而是最不自由 最沒個性的人在講的 我們說自由時,就算隨波逐流也是一種自由?抑或我們要稱隨波逐流為心理的不自由?但我個人是認為,若沒有外界具體的壓迫,而是自己鑽牛角尖,那可能不是爭自由的問題,而是自我追尋的問題。 當然這問題也是有人以「自由」稱之,那我們討論時把「自由」的概念再細分一點會更清楚。畢竟,自由的傳統是抵抗壓迫與規訓的,當然從具體能強迫個人的作為出發。只是當個人外界的枷鎖都去除時,還要面對的內心枷鎖,又是另一個不同層次的「自由」概念了。 : 大家認為這歌low不夠有個性 怎樣 老娘就愛聽 : 大家認為沙加緬度很low怎樣 怎樣 老娘就愛這當中的風景 : 大家認為去教堂很迂腐 怎樣 老娘就覺得去了很舒服 : 大家認為和肥胖女當最好朋友很low 怎樣 老娘就是愛這味 : 最終 淑女鳥事表面乍看 和個性 自由 是遙遠的 : 但最終 淑女鳥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個性 自由 當然也只是在這 18 歲階段找到的而已,繼續成長下去也許還會發現這仍陷在某種窠臼當中,還可以一次次在心靈上解脫更多束縛達至更高自由。因此,談「自由」時我比較傾向把這種內部的個人追尋與外部的抵抗規訓,分開來談。 : 許多保守派 不是守舊 而是生長背景讓他在守舊的價值中感覺有安全感 : 那為什麼要一味追求新潮呢? : 而那些追求與眾不同的人 有幾個是享受其中 : 那是否才是真正迷失了自我呢? 撇開對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字眼選用很麻煩,很容易把概念搞混亂, 我還是對原 po 那「是否才是真正迷失自我」的觀影註解相當認同。 此片應該是沒有要站穩自由派或保守派哪個意識形態去打一場論戰的, 還不如說就是個揮別意識形態僅聚焦個人的成長小故事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55.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21003334.A.C54.html

03/14 12:59, 6年前 , 1F
推最後一段,這部片真的就是一個沙加緬度的少女成長
03/14 12:59, 1F

03/14 13:00, 6年前 , 2F
記事,硬要用政治二分法(更何況連定義與概念都尚
03/14 13:00, 2F

03/14 13:01, 6年前 , 3F
模糊不清)或戴著玫瑰色眼鏡去看只是更陷五里霧中,
03/14 13:01, 3F

03/14 13:02, 6年前 , 4F
看不見那當下對這少女來說最重要的不過就是「I wish
03/14 13:02, 4F

03/14 13:03, 6年前 , 5F
I could live through something.」
03/14 13:03, 5F

03/14 13:03, 6年前 , 6F
也希望已刪文的原PO能有機會讀完這篇XD
03/14 13:03, 6F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55.70), 03/14/2018 13:12:42

03/14 13:13, 6年前 , 7F
還蠻喜歡這類型對電影社會背景的討論的
03/14 13:13, 7F

03/14 13:16, 6年前 , 8F
我是不覺得這部單純是沙加緬度少女的自我追尋而已
03/14 13:16, 8F

03/14 13:16, 6年前 , 9F
這部片其實演活了不少美國社會的芸芸眾生
03/14 13:16, 9F

03/14 13:17, 6年前 , 10F
而不會落入簡單分類標籤的刻板印象
03/14 13:17, 10F

03/14 13:50, 6年前 , 11F
推這篇
03/14 13:50, 11F

03/14 14:06, 6年前 , 12F
03/14 14:06, 12F

03/14 14:10, 6年前 , 13F
推。
03/14 14:10, 13F

03/14 15:56, 6年前 , 14F
03/14 15:56, 14F

03/14 16:18, 6年前 , 15F
推 好文
03/14 16:18, 15F

03/14 16:45, 6年前 , 16F
好。
03/14 16:45, 16F

03/14 17:50, 6年前 , 17F
覺得那篇想表達的意思我認同 但措辭用的不好
03/14 17:50, 17F

03/14 18:00, 6年前 , 18F
推這篇,比較認同這篇的敘述和想法
03/14 18:00, 18F

03/14 19:42, 6年前 , 19F
很棒,謝分享
03/14 19:42, 19F

03/14 19:59, 6年前 , 20F
好文推!
03/14 19:59, 20F

03/14 21:02, 6年前 , 21F
我不相信導演會反墮胎 那場戲的重點是淑女鳥覺得在
03/14 21:02, 21F

03/14 21:03, 6年前 , 22F
在大庭廣眾之下嗆爆反墮胎女很酷很與眾不同 跟Kyled
03/14 21:03, 22F

03/14 21:04, 6年前 , 23F
他們一樣酷 被引申為左膠輓歌 或保守對自由的反諷
03/14 21:04, 23F

03/14 21:04, 6年前 , 24F
我覺得有點怪
03/14 21:04, 24F

03/14 22:10, 6年前 , 25F
推 感謝分享
03/14 22:10, 25F

03/15 09:38, 6年前 , 26F
優文推。原po好二分法看了很頭痛
03/15 09:38, 26F

03/15 17:04, 6年前 , 27F
推抱持開放式心態的論述
03/15 17:04, 27F

03/15 22:23, 6年前 , 28F
推。不過好像有幾段文字重複?
03/15 22:23, 28F

04/01 00:58, 6年前 , 29F
推這篇,原文根本抽換及混淆概念亂寫一通
04/01 00:58, 29F
文章代碼(AID): #1QgAj6nK (movie)
文章代碼(AID): #1QgAj6nK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