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在海的彼端,那群鄰近你我卻遭歷史遺忘的

看板movie作者 (自由)時間7年前 (2016/10/11 18:32), 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海的彼端》,那群鄰近你我卻遭歷史遺忘的台灣人 http://imgur.com/UuipQ0B
文字/賈培德 原文出處(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0575) 在距離台灣僅一、兩百公里的八重山群島上,住著一群被遺忘的台灣人,他們是台灣動盪 歷史的見證者,在被歷史與時間洗刷殆盡之前,我們也許該好好了解他們的生命故事。 *本文內含劇情,若您有被雷的顧忌,建議您觀影後再行閱讀。 《海的彼端》是電影計畫「狂山之海三部曲」的第一部。「狂山之海三部曲」是導演黃胤 毓計畫拍攝的三部紀錄片,將從不同角度描述八重山群島與台灣的關係。其第一部《海的 彼端》記述的是台灣鳳梨農飄洋過海移民至石垣島的歷史背景與家庭情感,也是2016年台 北電影獎紀錄片的入選作品之一。 https://youtu.be/rBfQtKA_IAQ
八重山群島是日本最西南側的群島,其最西側距離台灣僅僅111公里,由32個大小島嶼組 成,政經中心位於石垣島上的石垣市,是知名樂團BEGIN、歌手夏川里美與世界拳王具志 堅用高的故鄉。 八重山群島的身世非常複雜,14世紀時,八重山群島是向琉球王國朝貢的附屬國,而琉球 王國是中國的附屬國;大約16世紀時,八重山群島被琉球王國併吞;1879年,與琉球王國 一起被日本併吞,劃入沖繩縣;1945年日本戰敗,與沖繩縣一起交由美國託管;1972年「 沖繩返還」,與沖繩一起被歸還給日本。 這樣錯綜難理的歷史緣由,造就了八重山群島居民混亂的情感認同。薩摩藩侵略琉球時, 他們與琉球王國一起尋求中國的庇護;美軍託管時,他們響應日本復歸運動;由於距離台 灣比距離沖繩或日本更近,2005年,八重山群島最西邊的與那國島甚至還曾通過「與那國 島獨立決議」,尋求與花蓮市的交流與整合。 http://imgur.com/9r0DtGj
而本片所記述的,大致是始於19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前,受日本殖民的台灣居民與八 重山群島之間發生的故事。 1930年代,由於鳳梨栽種品種的爭議,日本政府大力介入台灣鳳梨種植與加工產業,導致 大量台灣鳳梨業者出走至鄰近的八重山群島。才經過10年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轟 炸沖繩,許多台灣農民逃回台灣避難。又過了不到10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動盪的社 會情勢再將這些農民趕回了八重山群島。 紀錄片的主人公-玉木玉代婆婆,正是在這段歷史中定居在石垣島的台灣鳳梨農之一。 http://imgur.com/KGLctN5
在日本戰敗、台灣歸於中華民國之後,移居八重山群島的台灣人不再被日本人視為同胞, 飽受歧視,直到近30年後的197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時,才能取得日本國籍。這導致 八重山群島台灣移民的第二代,在生長歲月中不敢提及自己的台灣血緣,也漸漸失去了台 灣文化與習俗,到第三代以後,在文化上已經是道道地地的日本人了。 影片中,玉木婆婆的女兒們談到自己的童年時感慨道,要是小時候多學學台語就好了,長 大後才發現母文化的重要,卻為時已晚。看著自己與自己的下一代,可以預見母親所屬的 文化很快便會在家族中消失。 即使不是刻意為之,文化自然清洗的速度也比人們想像中快非常多。1879年才被日本併吞 的琉球王國,原來是個完全中國式的國度,才不到150年,沖繩的街道裡與居民身上已只 能尋找到幾縷中國文化的氣味而已了。 http://imgur.com/D9Qyk9C
紀錄片選擇使用台灣移民第三代、在東京奮鬥的樂團樂手—玉木慎吾的視角呈現故事,主 要描述兩個大事件:玉木玉代婆婆的88歲大壽,以及婆婆回到台灣探親,中間穿插多段歷 史背景介紹與他個人的感想。 這個視角賦予了影片一個除歷史溯源之外,較為侷促不安的氛圍。身為完全不懂台語的移 民第三代,本身已經是徹徹底底的日本人,在追本溯源的同時,也不斷思考是否要承接家 傳的蔬果店,正是面臨著整個家族文化與記憶可能斷裂的當口。玉木慎吾在家族中的位置 與其代表的意義,可以看成是八重山群島整體台灣移民的共同現狀,也更顯出在此時拍攝 紀錄片的重要性。 高齡88歲的玉木婆婆,是這個台灣移民家族與在台親戚間最直接的聯繫,未來一旦玉木婆 婆過世,要靠過往與台灣親人聯繫不多的第二代維持關係很不容易。這與筆者自身的經驗 很類似。我的父親來自中國大陸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目前在赤峰仍有許多親戚,但在 父親與同父異母的大哥相繼過世後,要如何繼續維繫兩邊的親情關係,是一個海峽兩岸的 親人們都放在心裡、不敢說出口的嚴肅問題。 對於身在台灣的觀眾來說,《海的彼端》這部紀錄片提供了重要的省思。台灣做為一個海 島,居於其上的人們對空間與移動的思考卻很不像海島居民,這或許與鄰近中國大陸而採 取的保守海洋政策有關。八重山群島在地理上距離台灣很近,但在台灣人實際的生活、文 化、經濟活動等各方面卻幾無地位,就連唯一的華航石垣島航線,都並不是穩定地開設, 常常僅只在旅遊旺季的幾個月執飛而已。 除了紀錄片本身的事實價值與歷史意義外,《海的彼端》全片瀰漫甜美的親情溫度,成員 超過100人的玉木大家族,親屬間的互動盡展人類美好的品質,令人羨慕地暖心。無論是 世代之間的互相憐惜,隔海親人間血脈相繫的無私付出,處處催引感動的淚水。尤其對高 齡88歲的故事核心玉木婆婆而言,這恐怕是最後一次的台灣之旅,是人生的註腳,也是告 別,使影片發散的能量特別強大。 http://imgur.com/MwiZjdQ
本片的影展放映版本為98分鐘,但院線上映版本有足足兩個半小時,導演在剪輯不同版本 時,影片敘事的方式與傳達的訊息皆有所不同,而不僅是因應商業考量的剪輯而已。如有 機會,建議兩個版本都觀賞過,會有不同領略。不過,在兩個半小時長的院線版中,玉木 婆婆自台灣返回石垣島後的敘事稍嫌冗長破碎,削弱了電影結尾的力量,是瑕疵之處,稍 嫌可惜。 10/6-10/13場次表 http://imgur.com/ai6oDAY
【海的彼端】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makifamily 台中台南 追加放映場│https://goo.gl/zZBBv0 遍地開花 全台包場計畫│https://goo.gl/kvWKI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43.2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6181934.A.4E1.html

10/11 18:43, , 1F
這好像沒啥特別的,一堆新加坡華人也只會講英文了
10/11 18:43, 1F

10/11 18:44, , 2F
不過這種題材的電影其實滿多見的
10/11 18:44, 2F

10/11 18:44, , 3F
像新宿事件也提過日本在東北的二戰遺孤身份認定問題
10/11 18:44, 3F

10/11 18:45, , 4F
說實話搞不好還是搶著加入日本國籍的
10/11 18:45, 4F

10/11 18:46, , 5F
日本搞文化清洗速度之快也不單琉球,北海道蝦夷更慘
10/11 18:46, 5F

10/11 20:31, , 6F

10/11 20:33, , 7F
幫宣傳 10/13(四)晚上18:00~21:00 『海的彼端』花蓮特映會
10/11 20:33, 7F

10/13 14:38, , 9F
會成為日本人也只是因為蔣政權寧願那些人當日本人也不願
10/13 14:38, 9F

10/13 14:38, , 10F
意他們變成中國人而協助放棄台灣國籍改為日本籍
10/13 14:38, 10F
文章代碼(AID): #1N_B-kJX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