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想看也看不得–韓國獨立電影的悲哀

看板movie作者 (SNL應該在PTT有專版)時間10年前 (2013/12/27 18:33),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聞網址:http://bit.ly/1kLsyaP 首爾製片動態─想看也看不得–獨立電影的悲哀 文/韓太子 隨著韓國獨立電影長期以來在世界各大影展上大放異彩且越來越來受到國際關注的同時, 一般韓國民眾似乎也受到了這一股「清流」的影響而逐漸地洗滌過去對獨立電影所抱持的 成見(無聊、沈悶、看不懂),進而“敞開心胸”並且懂得主動出擊尋找優質的電影作品 來觀看。然而可悲的是,在如此蓬勃發達的韓國電影映演市場裡,獨立電影卻連一丁點兒 的落腳之處也求不得。 就拿上個星期才剛圓滿落幕的首爾獨立映畫祭(Seou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來講,光是劇情片今年就有多達586部作品報名參展,然而最終得以躍上大銀幕的卻只 有區區20餘部。“一部獨立電影只要能突破1~2萬個觀影人次就算得上是大賣的作品, 然而能夠順利躍過這個損益點的作品卻又是少之又少。”首爾獨立映畫祭主席趙英閣( 音譯)無奈地表示。而追究其最終問題就出在於願意上映獨立電影的戲院實在是太少 了。 韓國每年一共製作180餘部的獨立電影,在現行的20餘間藝術院線裡輪番上映,平均每 一部作品最多也僅能分配到個2~3週的放映時間。反觀一般商業電影若是在一般連鎖 戲院上映的話,至少都能分配到個7~8週的播映期,至於那些市場反應良好的作品像 是《七號房的禮物》就放映了長達13週,而由奉俊昊所執導的科幻鉅作《末日列車》 也同樣獲得了11週的上映權。 當然,缺乏大眾性的獨立電影不該奢求戲院給予同等待遇,更不應該強迫大家前來觀 看。然而對於那些上映後便受到大眾肯定的獨立作品,則是否應該給予機會增加其 放映的場次及廳數呢?無奈現實總是事與願違。 拿今年榮登票房賣座冠亞軍的獨立電影的《芝瑟》(14萬觀影人次)和《我們善熙》( 6萬觀影人次)來說好了,即便上映廳數少得可憐、放映期短得嚇人、播映場次更是爛 到要命,前來觀看的民眾依然是趨之若鶩。然而面對此一繁榮景象的戲院業者卻仍舊 無動於衷,並且在約定到期後即刻下架處理。 同樣是獨立電影然而命運卻是大不相同,由伍迪艾倫(Woody Allen)自編自導的新作 《藍色茉莉》,在美國則是隨著觀眾的好評聲浪中從一開始的6間戲院一路飆升至1,283 間戲院。 對此現象《芝瑟》發行人金蘭淑代表語氣平淡地表示“為了讓觀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 一部獨立電影,勢必得花上更多的廣告費用以及市場行銷費用,因此這一點也是不可 忽略的課題。”由此可知,孕育一部獨立電影的誕生不該只有在製作環節上給予資助, 更應該在後續的發行暨映演過程中提供實質性的配套措施乃至於金錢上的補助,方能讓 一般社會大眾有更多的機會感受到獨立電影的魅力。 ---------- 心得:相對來說,台灣在獨立片(非主流語言與片型電影)的操作空間比較有彈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46.198

12/27 18:41, , 1F
台灣?? 很多獨立製片都離不開台北城啊!!
12/27 18:41, 1F

12/27 19:01, , 2F
基本上台灣所有電影除了找美商發行之外的都是獨立製片
12/27 19:01, 2F

12/27 20:29, , 3F
台灣電影院太少我覺得
12/27 20:29, 3F

12/27 22:23, , 4F
台灣電影票也是全球數一數二貴
12/27 22:23, 4F

12/28 05:46, , 5F
台灣政府不是還特別調高台灣本國電影片價阻止更多人去看嗎
12/28 05:46, 5F

12/28 10:54, , 6F
台灣獨立製片包括國外被歸為藝術電影的幾乎都走不出台北城
12/28 10:54, 6F

12/28 23:34, , 7F
台灣電影票是台北比較貴吧...其他地方明明就還好
12/28 23:34, 7F

01/21 00:56, , 8F
to樓上 對比薪資所得 台灣票較比起世界絕對是貴的~~
01/21 00:56, 8F
文章代碼(AID): #1IlLTk5G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