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者之聲的治療理論

看板movie作者 (頭髮好亂)時間13年前 (2011/07/24 00:53), 編輯推噓25(28373)
留言104則, 3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看完王者之聲後,想起了之前一直想整理的一些關於人腦運作原理的想法, 在這邊分享給大家~ 文中有些部分引用了一些圖片,喜歡有上色版本的可以直接看Blog~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 前幾天我看了幾個月前很有名的王者之聲,片中在講一個言語障礙治療師 幫助口吃的英國國王克服口吃、對整個國家發表偉大演說的故事。 裡面治療師用了幾種一些看似荒謬的方法,讓國王能夠較為流暢的演說, 其中一種是聽音樂(或是用唱的),另一種是讓身體搖晃,最後是罵髒話。 在看電影時看到醫生的這些治療方法時,我心裡想: 哈,這樣的的治療方法和我對人類頭腦運作的模式剛好一致~ 要解說我的想法,首先要先前情提要一下我對人類頭腦的認知。 根據很多書、影片、心理學的講法, 人的左腦負責理性思考,右腦則負責處理感性 http://ninespv.files.wordpress.com/2009/03/left_right_brain_xp1.jpg
就書本上的理論來說,左腦負責文字、閱讀、組織言語、邏輯思考 右腦負責圖像、音樂、感情、運動等等... 以結論而言,這樣的分類可以說是對的,但使用理性和感性這兩個詞, 實在有點過於籠統難以理解。 就我對頭腦的一些認識,我會說, 左腦負責的是Sequential(序列)的邏輯資訊處理(就像是電腦裡面所寫的軟體) http://www3.ntu.edu.sg/home/ehchua/programming/java/images/Construct_Sequentia\ l.png 而右腦則負責Concurrent(同時)的資訊處理(就像是電腦裡面的硬體) http://www.scielo.org.ar/img/revistas/laar/v37n1/1a08g69.gif
對於不太懂電腦的人來說,這邊要說的就是,在左腦,我們會判斷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並且依照是非的判斷,去做出下一步的抉擇。 使用左腦去處理資訊,速度慢,而且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 就像使用CPU計算去Render 3D圖像一樣,一個時脈只能做一個計算。 而對右腦而言,它處理資訊則是採用另外一套模式, 它能: 1. 執行不判斷是非對錯的連續動作,例如:跳舞、投球、流暢的說話、 不經意的聽別人說話、唱歌、進行體操、發牌、穿衣服、關瓦斯、上鎖 ---任何可以變成習慣的東西。 2. 進行複雜模式的辨認與複製,例如:辨認出人臉、字的辨認、辨認出是哪個畫派、 哪個歌手的音樂、文法的語感、古物的鑑賞、對人類情感的感知... 而這資訊處理的過程,就像是用3D加速卡去Render 3D圖像一樣, 只是電流流過硬體,只要一瞬間結果就出來了,它可以平行的進行很多資訊的處理, 它唯一比較不像硬體的地方是,它有可能會出錯,並且可能會慢慢的變化成長。 而右腦對於複雜模式的快速運算,體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中, 就會變成一種不可言喻的能力,有人稱之為直覺而其中某些特別卓越的能力,則會被稱之為專家、甚至於天才。 異數與引爆趨勢的作者,在他其中一本作品: Blink 中,所要描述的就是這個現像。 http://helenlh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3803 書中提到: 『所有人都有運用直覺的能力,而且很多時候都在不知不覺間, 即是,在潛意識的層面的直覺往往比意識上的感受來得更快。 例如:當賭徒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由心理學家特別設計的紙牌作賭博 (紅色牌輸得多,藍色牌嬴多一點),他們意識上要抽到大約80張牌, 才覺得兩種牌是有分別,但潛意識上的直覺, 卻在他們大概抽到第10張牌時就有所反應,當賭徒在抽紅色牌時, 儀器已能測量到,他的手心會因為心理壓力而微微出汗....』 而經過訓練的Blink就成為所謂的「專家系統」,專家能夠在瞬間在複雜的情勢中, 判斷出什麼是正確的,下一步該怎麼做,以西洋棋來說, 專家系統能夠讓西洋棋王不用在腦中計算所有的可能性(邏輯思考), 而讓他只看到正確的那一步。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一部Discoery介紹天才女西洋棋士的影片來看看) 整體而言左腦讓我們能成為一個得體、發展理論架構(Step-by-Step)的人, 而右腦則能讓我們有機會成為所謂的天才--而這所謂的天才, 只是因為我們無法建構一步步的理論架構、 讓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重複再做一次。 以語言這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建構語言系統,讓不會這個語言的人一步步的學, 但這樣學語言的人,一定不可能流利的說話, 因為他會對他講出的每一個字句去判斷對錯 對從生活中學習語言的人(用右腦去自然學習語言的文法、發音模式) 並不會一字一句的檢查自己說出的話語是否正確, 因為當我們一去考慮對錯,我們的話語就停了。 正確的學習,應該是用右腦在學語言,再用左腦去改進 而我們的教育則是教我們用左腦去學習架構,然後用架構拼出語言。 (就像是用CPU在Render 3D圖像...難怪我英文一直學不好...) 忘記在哪裡看過一句話: 『流利的話語就像是優美的舞者,在跳出這一步時,下一步就已經在舌尖了。』 回到王者之聲這部片中,國王會口吃的原因有兩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pRn1lOx0
(介紹片段) 第一是理智上(左腦)他認為自己不該說話(或不會說話),因此理智上時常會打斷自己, 第二是習慣上(右腦)他已經"學會"了一種講出一句話、停頓、尷尬的說話模式, 因此這個模式會不斷的重複發生(右腦是不考慮對錯的),就像有些人唱歌 總是會在特定的地方走音一樣,就是所謂的壞習慣。 而醫生則從兩方面去讓他連續的說出話來,一個是讓國王知道,自己是有權利講話的 他該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他並沒有比哥哥與父親還要低下,讓他不會阻止自己。 另外一方面是配合音樂、身體律動,將說話的模式改變 (左腦不會阻止這種模式下連續的動作,並且可以養成新的說話習慣) 有一本書叫做"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可以看看下面這位部落客寫的介紹,寫得很棒~) http://0rz.tw/e5cwa 裡面提到有一名音樂家,他的腦出現了一些毛病, 因此他失去了邏輯配合模式辨認的能力,他無法辨認人臉(看到太太以為是頂帽子) 無法穿上一件衣服---因為他無法知道哪個洞是頭要穿的,哪個是手要穿的, 甚至不知道那是件衣服。他可以辨認根據細部的特性,用邏輯推論出那是什麼物品 (例如: 他可以看出圖形是一個方形,上面有很多根毛,然後猜它是個刷子 一個女人,臉上有個明顯的痣,應該是瑪麗蓮夢露) 但卻無法一眼看出那個東西是什麼,杯子、碗、人臉,看起來都像是失序的幾何形狀 這就是右腦喪失部分整體辨識能力的結果。 有趣的是,最後他找到方法克服,跟王者之聲類似,他早上起來就開始哼他最熟悉的 一首歌,配合節奏,洗臉刷牙、穿上衣服、坐到餐桌前、拿起咖啡、吃下吐司, 完成所有任務。 而這中間,只要一被打斷,他就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穿到一半的衣服再也不知道從何穿起(很像是要我們從某首歌的第五個音開始唱一樣) 但只要從頭開始,一切都可以進行得很順利。 不知不覺打了很多,關於人腦的運作模式,我覺得真的是還挺有趣的, 這次的文章綜合了很多書本和影片的基本理論,但還是多少參雜了我自己的看法,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考文中提到的Reference再去深入研究看看! P.S. 要稍為澄清的一點是,其實在這篇文章中,左腦和右腦, 只是一種頭腦運作形式的代名詞,其實頭腦的運作模式, 絕對不是用左腦和右腦去做分割的,在這邊想要描述的只是兩種頭腦不同的運作模式, 為了簡單的說明,借用了傳統中大家對左腦和右腦的刻板印象。 下面這段是我對藝術、設計學習和右腦的模式學習上的一點想法: 過去在學校時,曾經聽過PPAPER的包益民先生的一場演講, 他在演講中提到,在國外有許多頂尖的攝影師,他們一年只工作三四個月, 其他時間都在世界各地旅遊,而他們拍攝出一組三五張的照片,卻能要價百萬。 他問這樣的頂尖攝影師,為什麼他拍這樣幾張照片就要這麼貴, 攝影師說:『我每年都花許多錢在世界各地旅遊,看過各個時代偉大的藝術作品, 嚐過世界各地的食物,和各地不同人相處,所以你花錢買的不是這幾張相片, 而是我這些年來對這些事物的所有體會和感動。』 以理論學習(左腦)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回答真的是挺空虛的, 難不成我們不用學習理論,只要旅遊就能夠讓我們更有創意、拍攝出更好的作品嗎? 但從模式學習(右腦)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回答是完全正確的, 只要我們專注在體驗上,並且告訴自己該欣賞什麼,重複的去嚐試和進步, 我們所經歷過的一切就能夠流入我們的血液中,變成屬於我們的專家系統。 有時我們無法解釋為何我們能夠有新的想法,創造出美麗的構圖、絢爛的配色, 但其實這些來自於我們每一支學過的舞蹈,所有讀過的文學作品, 每一幅看過的名畫,每一次和人們真心的交流,這些點點滴滴都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想我們不用害怕這些東西會隨著時間被忘記、消失,只要去體會, 它們會不知不覺的被我們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只要持續,一定會有所得的~ -- from St. Threath http://st-threath.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76.239

07/24 01:04, , 1F
推個
07/24 01:04, 1F

07/24 01:08, , 2F
邏輯能讓你從a到b 想像力能讓你從a跳到d
07/24 01:08, 2F

07/24 01:15, , 3F
寫得很棒
07/24 01:15, 3F

07/24 01:16, , 4F
好棒!
07/24 01:16, 4F

07/24 01:19, , 5F
推!! 棒!!
07/24 01:19, 5F

07/24 01:20, , 6F
07/24 01:20, 6F

07/24 02:09, , 7F
07/24 02:09, 7F

07/24 02:22, , 8F
07/24 02:22, 8F

07/24 03:04, , 9F
push!!
07/24 03:04, 9F

07/24 03:13, , 10F
推..
07/24 03:13, 10F

07/24 03:19, , 11F
07/24 03:19, 11F

07/24 03:28, , 12F
但是近代科學的發展 靠的是哲學 哲學講究從a"爬"到b
07/24 03:28, 12F

07/24 03:28, , 13F
而且只有右腦能造就天才? 邏輯的天才不算天才?
07/24 03:28, 13F

07/24 03:29, , 14F
我倒覺得你跟我的認知有些差異
07/24 03:29, 14F

07/24 03:43, , 15F
因為左腦可以提供正確率高的答案 但速度慢
07/24 03:43, 15F

07/24 03:44, , 16F
右腦則是給出快速 但是正確率低的答案 各有優劣
07/24 03:44, 16F

07/24 03:45, , 17F
你也舉了賭博的例子 一般賭徒會輸錢 就是過度仰賴右腦
07/24 03:45, 17F

07/24 03:45, , 18F
那種靠算牌贏錢的賭徒 能靠右腦贏?
07/24 03:45, 18F

07/24 03:46, , 19F
不是要拆你的台 而是你過度神話右腦的功用
07/24 03:46, 19F

07/24 03:47, , 20F
當一個賭徒想靠"直覺"贏錢 大概就注定輸錢一輩子了
07/24 03:47, 20F

07/24 04:39, , 21F
在講右腦與左腦前,要先說明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的情況。
07/24 04:39, 21F

07/24 07:42, , 22F
賭徒靠直覺會輸的原因是...直覺養成的先決條件是"規律的事物
07/24 07:42, 22F

07/24 07:43, , 23F
"但我們大家都知道,吃角子老虎機不可能是有規律的東西
07/24 07:43, 23F

07/24 07:44, , 24F
專家系統碰到完全沒道理的事務就會出錯
07/24 07:44, 24F

07/24 07:45, , 25F
此外我不相信有所謂"邏輯的天才",我相信研究者的偉大發現通
07/24 07:45, 25F

07/24 07:47, , 26F
常靠的是"靈光一閃"...如果有所謂"邏輯的天才",即不仰賴這
07/24 07:47, 26F

07/24 07:48, , 27F
種靈光直覺的話,他必定是經過長年的研究,考慮過幾乎所有可
07/24 07:48, 27F

07/24 07:49, , 28F
能與犯過幾乎所有的錯誤,如此固然是靠邏輯,但也不能算天才
07/24 07:49, 28F

07/24 08:08, , 29F
雖然賭博每一次是隨機的,可是次數多了之後的規則可是很明
07/24 08:08, 29F

07/24 08:09, , 30F
顯的,這也是為什麼專業的賭徒會賭撲克而不是純靠機率的吃
07/24 08:09, 30F

07/24 08:13, , 31F
角子老虎,因為那個玩久了莊家可以說是穩贏
07/24 08:13, 31F

07/24 08:16, , 32F
另外.... 如果沒有「邏輯天才」的話,很多二十歲以前成名的
07/24 08:16, 32F

07/24 08:16, , 33F
但就算是專業賭徒,也都知道計算只是基本工罷了
07/24 08:16, 33F

07/24 08:16, , 34F
我並不是說沒有靠邏輯成功的,只是那些其實算不太上天才
07/24 08:16, 34F

07/24 08:19, , 35F
數學家,可不只是「靈光一現」發展出理論,而且寫成論文
07/24 08:19, 35F

07/24 08:19, , 36F
他們都不算天才?
07/24 08:19, 36F

07/24 08:19, , 37F
唔,該說得更清楚點,能讓人成為職業賭徒的的確是冷靜計算
07/24 08:19, 37F

07/24 08:20, , 38F
但要成為頂尖職業賭徒靠的是其他東西
07/24 08:20, 38F

07/24 08:20, , 39F
「邏輯」可不只是「試誤法」啊
07/24 08:20, 39F
還有 25 則推文
07/24 08:41, , 65F
可能你是對的,或許去做腦部造影,會發現數學家靈光一閃時,
07/24 08:41, 65F

07/24 08:42, , 66F
唉... 所以說閣下對「邏輯」的認知有誤啊
07/24 08:42, 66F

07/24 08:42, , 67F
運作最旺盛的是前額葉
07/24 08:42, 67F

07/24 08:43, , 68F
你對邏輯的定義是哪來的?y
07/24 08:43, 68F

07/24 08:46, , 69F
從數學、哲學跟資訊科學的課堂上學到的,你的邏輯又是哪來
07/24 08:46, 69F

07/24 08:51, , 70F
理則學裡面哪裡告訴你邏輯必然需要大量資料了??
07/24 08:51, 70F

07/24 11:13, , 71F
推一下
07/24 11:13, 71F

07/24 12:06, , 72F
好cool喔!!! 推一個^^
07/24 12:06, 72F

07/24 14:43, , 73F
好棒的文章!
07/24 14:43, 73F

07/24 15:57, , 74F
一大堆人給他一本邏輯寫得好好的數學書 都看不懂了
07/24 15:57, 74F

07/24 15:58, , 75F
難道邏輯的天才不算天才? 這也跟資料累積無關
07/24 15:58, 75F

07/24 15:59, , 76F
而是能不能快速精確運行邏輯的思考 這與右腦完全無關
07/24 15:59, 76F

07/24 15:59, , 77F
說真的 高中集合邏輯搞一下 就一大堆人不懂了
07/24 15:59, 77F

07/24 16:00, , 78F
難道那些能理解這些的 靠的是大量資料累積?也太瞧不起人
07/24 16:00, 78F

07/24 16:01, , 79F
換句話說 你能靠努力累積資料 電掉那些數學家?
07/24 16:01, 79F

07/24 17:53, , 80F
yeahhuman的質疑讓我想到佛教漸悟和頓悟的對立 其實為什
07/24 17:53, 80F

07/24 17:55, , 81F
麼頓悟的人才這麼少不是沒原因 我懷疑是這世可以頓悟的
07/24 17:55, 81F

07/24 17:57, , 82F
人其實是過去世已經歷了長時間的漸悟訓練 才培養出他頓
07/24 17:57, 82F

07/24 17:57, , 83F
悟超人一等的實力
07/24 17:57, 83F

07/24 20:25, , 84F
好專業 M啦M啦!!!!!!!!
07/24 20:25, 84F

07/25 00:17, , 85F
好文必推!
07/25 00:17, 85F

07/25 00:35, , 86F
邏輯的天才當然也是天才,但其實他們在推導數學公式時
07/25 00:35, 86F

07/25 00:36, , 87F
一定也有用到一些"無法言喻的直覺" 這就很像我們學習
07/25 00:36, 87F

07/25 00:39, , 88F
向量內積或富利葉分析,最後會有種"感覺",
07/25 00:39, 88F

07/25 00:40, , 89F
一旦我們學會那種感覺,就學會了這個公式的精髓
07/25 00:40, 89F

07/25 00:42, , 90F
邏輯的天才可以說是從邏輯到這種感覺的領悟力很強
07/25 00:42, 90F

07/25 00:44, , 91F
因為這樣他才能快速的作邏輯的推演,而理解這些東西
07/25 00:44, 91F

07/25 00:45, , 92F
不像是單純的累積資料和辨認模式,而是邏輯和感覺的結合
07/25 00:45, 92F

07/25 00:47, , 93F
"這"不像是單純的累積資料和辨認模式(漏字><)
07/25 00:47, 93F

07/25 13:12, , 94F
推 謝謝分享^^
07/25 13:12, 94F

07/26 00:50, , 95F
唉不知道原PO可有心理學背景?
07/26 00:50, 95F

07/26 12:59, , 96F
上過一些基本的心理學 看過一些書 不知是否有什麼地方
07/26 12:59, 96F

07/26 13:00, , 97F
和心理學的研究有衝突?
07/26 13:00, 97F

07/27 02:20, , 98F
講得好像很懂 真正解釋的比例其實只有一點
07/27 02:20, 98F

07/27 08:18, , 99F
到認知科學板會有很多研究腦的專家跟你討論~
07/27 08:18, 99F

09/15 06:40, , 100F
本來以為是專業人士講解 結果只是個人想法而已...
09/15 06:40, 100F

09/15 06:41, , 101F
個人猜測 沒經過任何驗證就自稱為理論 有點誇張了
09/15 06:41, 101F

11/14 17:02, , 102F
推一個
11/14 17:02, 102F

07/06 12:02, , 103F
07/06 12:02, 103F

11/10 18:12, , 104F
幫補!超帥!!!
11/10 18:12, 104F
文章代碼(AID): #1EAlocE1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