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6大科住院醫師津貼 研議續辦/每人每年12已刪文

看板medstudent作者 (蓋美拉是也)時間5年前 (2018/12/15 09:55), 編輯推噓26(28219)
留言49則, 30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記者吳亮儀、林惠琴/台北報導〕醫界招才更要留人!原本預計今年底截止、每年每人 十二萬元的「六大科住院醫師津貼」,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在研議是否續辦;據悉 ,預計明年仍會持續補貼,直到已領津貼的六大科住院醫師成為專科醫師為止,不致中斷 ,但後續因住院醫師人數增加,將全面檢討調整。 可續領到成為專科醫師 以往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缺乏醫師人力,被謔稱「五大皆空」,因此,衛 福部自二○一三年祭出「重點科別住院醫師津貼補助計畫」,針對五科醫師發放每年十二 萬元「留任獎金」,神經外科去年也納補助,一年補貼經費共二億一千七百五十六萬元; 而津貼制度原定今年到期,引發不少年輕醫師擔心津貼中斷。 津貼制度上路前,五大科住院醫師招收率經常下探約六、七成,但實施後,人數一路提升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今年外科、婦產科、急診科招收率百分之百,兒科、內科 也達九成,同時留任率也從上路前八成四上升至九成以上,明顯大幅改善。 提高待遇延攬國際專家 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國發會公布「新經濟移民法」草案欲加速延攬國際人力,醫療人才 也成重點;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衛福部初擬兩措施,一要留住國內人才,也將與醫院合 作聘請國際醫療人才來台分享專業、進入醫院與學校。 目前在台持有效居留證的外國白領階級中,醫師四百六十三人名列前茅,多是在台求學的 僑生及外籍生,進而在台執業。醫事司說,未來將與醫院合作提出更好待遇延攬國際人才 ,讓高階醫療專家來台做示範手術或教學,也期盼到其他國家執業的台灣醫師可返鄉服務 ,但其中涉及無台灣醫師執照無法實際投入問題,待進一步討論。 陳時中指出,台灣醫療人才優秀,更要「留住」好人才。六大科住院醫師津貼補助就在研 議可能延長,評估已領取者是否延續至取得專科醫師,住院到專科醫師需三年到六年,不 希望訓練期間就中止補貼。至於會否延伸到其他科別醫師?陳時中說:「都需再討論。」 針對該計畫,據了解有幾種腹案,一說是內科住院醫師招收率較不理想,未來可能改成內 科續發津貼,其他五科喊卡;也有可能是六科延續補貼,但金額減少。 新方案近日討論定案 石崇良則指出,津貼制度已讓相關科別招收率與留任率均增達九成以上,但涉及經費分配 ,是須全面檢討、視情況調整,如果明年持續補貼,未來仍會調整策略。新方案預計近日 將於部務會報討論定案、年底前經行政院核定後公布。 小評: 雖然是舊聞了 小弟常常聽到不同風聲 現在都要年底了 消息靈通的大大可以分享拍板定案的結果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25.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44838920.A.0E9.html

12/15 10:02, 5年前 , 1F
內科達九成?
12/15 10:02, 1F

12/15 10:09, 5年前 , 2F
外科百分之百?
12/15 10:09, 2F

12/15 10:30, 5年前 , 3F
至少明年有函報計畫 應該會過吧…
12/15 10:30, 3F

12/15 10:43, 5年前 , 4F
補助內外科就好
12/15 10:43, 4F

12/15 10:58, 5年前 , 5F
兒科急診不知道在補什麼的
12/15 10:58, 5F

12/15 11:13, 5年前 , 6F
婦產兒科急診現在不需要了吧..
12/15 11:13, 6F

12/15 11:22, 5年前 , 7F
急診不用吧
12/15 11:22, 7F

12/15 11:24, 5年前 , 8F
不過沒有人覺得文中的新經濟移民法很雷嗎?
12/15 11:24, 8F

12/15 11:54, 5年前 , 9F
內科九成 外科百分百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12/15 11:54, 9F

12/15 12:28, 5年前 , 10F
急診 婦產應該不用了吧
12/15 12:28, 10F

12/15 12:30, 5年前 , 11F
現在急診apply盛況跟骨科眼科復健差不多
12/15 12:30, 11F

12/15 13:04, 5年前 , 12F
急診婦產兒科不用吧 全部經費拿來補內外科就好
12/15 13:04, 12F

12/15 13:33, 5年前 , 13F
取消之後招不好要不要再加碼啊?
12/15 13:33, 13F

12/15 13:51, 5年前 , 14F
急診招那麼好,會不會以後出現反其道而行,急診R要
12/15 13:51, 14F

12/15 13:51, 5年前 , 15F
上去cover病房班啊
12/15 13:51, 15F

12/15 15:17, 5年前 , 16F
現在的環境只有內科有必要吧,加到50萬都不見得有
12/15 15:17, 16F

12/15 15:17, 5年前 , 17F
12/15 15:17, 17F

12/15 15:20, 5年前 , 18F
什麼時候加入骨科啊
12/15 15:20, 18F

12/15 16:13, 5年前 , 19F
骨科 XD
12/15 16:13, 19F

12/15 18:34, 5年前 , 20F
骨科有嗎xd 但老實說內科真的蠻辛苦蠻需要的~
12/15 18:34, 20F

12/15 18:35, 5年前 , 21F
想走的一樣會走,根本不差那12萬
12/15 18:35, 21F

12/15 18:35, 5年前 , 22F
誰會為了住院醫師幾年幾十萬來決定要走哪一科
12/15 18:35, 22F

12/15 20:09, 5年前 , 23F
急診根本起飛了吧神內病理才招不滿需要獎金
12/15 20:09, 23F

12/15 20:40, 5年前 , 24F
應該定期檢討,適時更換補助困難科別
12/15 20:40, 24F

12/15 20:44, 5年前 , 25F
補助急診超瞎
12/15 20:44, 25F

12/15 22:02, 5年前 , 26F
婦產夯到爆...一堆厲害的同學都沒上
12/15 22:02, 26F

12/15 22:11, 5年前 , 27F
急診不用吧?
12/15 22:11, 27F

12/16 01:30, 5年前 , 28F
招收人數減少,招收比率就容易達標囉
12/16 01:30, 28F

12/16 06:06, 5年前 , 29F
既然四大科招很好就不要縮小科名額
12/16 06:06, 29F

12/16 09:26, 5年前 , 30F
內科有大量aad,完全是不準
12/16 09:26, 30F

12/16 10:29, 5年前 , 31F
急診婦產根本夯爆,跟內外劃分在同一區塊根本詭異
12/16 10:29, 31F

12/16 16:39, 5年前 , 32F
皮眼骨復急
12/16 16:39, 32F

12/16 20:17, 5年前 , 33F
招很好是吧,那不要再看小科名額試試看?
12/16 20:17, 33F

12/16 23:51, 5年前 , 34F
這個政府總是在想短期的補助、公費,缺不去務實檢討
12/16 23:51, 34F

12/16 23:51, 5年前 , 35F
長期的環境改善跟市場機制
12/16 23:51, 35F

12/17 00:51, 5年前 , 36F
未來科技越來越先進,藉由很多科技的協助,醫師可以
12/17 00:51, 36F

12/17 00:51, 5年前 , 37F
選擇在第一時間做的procedure($)就更多,急診能在
12/17 00:51, 37F

12/17 00:51, 5年前 , 38F
第一時間接觸到患者(客戶),就有更多機會提供患
12/17 00:51, 38F

12/17 00:51, 5年前 , 39F
者自費procedure的選項,另外急診上下班固定,有時
12/17 00:51, 39F

12/17 00:51, 5年前 , 40F
間發展第二專長脫離健保市場。想做救人工作又想賺
12/17 00:51, 40F

12/17 00:51, 5年前 , 41F
錢的人選急診就對了~~~
12/17 00:51, 41F

12/17 01:11, 5年前 , 42F
既然四大科招很好就不要縮小科名額
12/17 01:11, 42F

12/17 01:34, 5年前 , 43F
怎麼可能有人願意在急診做自費,能健保就健保,自費
12/17 01:34, 43F

12/17 01:34, 5年前 , 44F
是留給去看名醫用的
12/17 01:34, 44F

12/17 01:36, 5年前 , 45F
乾脆選家醫科完全不用值班
12/17 01:36, 45F

12/18 14:26, 5年前 , 46F
有啊自費流感藥,自費brain ct自費急診健檢因為不用
12/18 14:26, 46F

12/18 14:26, 5年前 , 47F
12/18 14:26, 47F

12/18 16:45, 5年前 , 48F
真的會有人跑去急診要求自費CT喔…我以為頂多在那
12/18 16:45, 48F

12/18 16:45, 5年前 , 49F
邊表演痛的要死了凹你幫他排
12/18 16:45, 49F
文章代碼(AID): #1S55y83f (med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