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有沒有 XX醫師 在OO時 就....

看板medstudent作者 (是否)時間12年前 (2012/03/29 12:00), 編輯推噓12(12018)
留言30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 引述《YANGGUOl (文籍雖滿腹)》之銘言: : ※ 引述《apaladin (聖騎)》之銘言: : : 有一位主任提出他的看法 : : "我記得我有一次去美國參加研討會,看到旁邊有一位年輕醫師 : : 很努力地抄筆記,一問之下,才知道他還是醫學生,你們不想想人家 : : 外國醫學生都在參加研討會了,你們還在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 : : 實在是不可取~~" : 其實我還蠻好奇的 一個國外的醫學生去專科的研討會 能聽甚麼? Y前輩應該是onco(或Chest)前輩,會問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對美國醫學系學制不熟 我自己是在台灣念醫科,我妹是美國牙醫系畢,她先生是美國醫學系畢, 所以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整個醫科/牙醫申請程序 申請美國醫科/牙醫的條件如下: MCAT/DAT (共同的會考) GPA不要太差 (在校成績) under(大學部)要修pre-med(生物,化學等) 其他。這個"其他"包含非常多項目,最常見的包括 -研究經驗,如實驗室經驗。我妹作了三年的寒暑假full time,學期中則偶而去。 -義工/社區服務。去老人院,去作義工都可以。我妹是去醫院作義工 -一些有的沒的比賽得獎 基本上,"實驗室經驗"非常普遍。無論喜歡或不喜歡,很多學生就是大學時 就去混實驗室,畢業就有推薦信可以幫你CV加分。 再來,念醫科時期,一樣在行有餘力時進實驗室很常見。 這裡未必是真的在bench作實驗的,也有跟著老師作生統流病田野調查的, 為什麼呢?因為申請住院醫師時又是大混戰一場! 申請住院醫師時看的是, USMLE成績,GPA,研究經驗。最好要有paper。 這不算很少見,我妹夫就在醫學院時期就有一篇第五作者的paper了 當然極少數才能拿到第一作者,但很多數是有在作研究,部份會是有掛到名的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elective。 各位可能很難想像,美國的醫學系短短4年,會有一大段是elective的, 這類似台灣intern的自選科的概念, 但台灣的彈性太少,只限制到不同醫院當intern,而且只有短短幾個月。 讓我們看看美國頂尖醫學院杜克大學醫學系 Duke Medical School 的第三年的program(別忘了他們醫學系只念4年) http://thirdyear.mc.duke.edu/modules/3rdyr_stypg/index.php?id=1 簡單講,就是他們第三年可以選擇進實驗室作研究, 可以去作公衛的program/project, 甚至有international的health care program,例如去非洲等等 時間是"一整年" 而如果你想要念一個碩士,可以延一年。 仔細看上面的名單,包括生統,醫工,分生,神經生物學。。。連"法律"都有 (JD) 這其實是很難想像的。我去Duke交換學生三個月時就很驚訝的發現他們醫學生背景 的豐富,有已經拿到PhD然後回來念第四年的,有用第三年去非洲的, 多數人則是進實驗室作一年研究。 了解這個現狀時,"醫學生"去聽ASCO就不足為奇了, 也許他們真的聽不懂tarceva要不要放第一線與否的evidence, 但也許他們過去的研究就是cancer biology, ASCO本來就是cancer biology基礎研究發表的最高殿堂 又或許他們跟的老師就是作癌症流病的,或pharmcogenetics,或什麼的, 如果是這種醫學生,他們對第一線第二線用藥未必比onco住院醫師不熟, 當然他們只會熟他們的project的內容啦。 總之來說,原po前輩會有這樣質疑是因為預設美國的醫學生跟台灣醫學生是類似的 訓練過程,以台灣醫學生的教育過程,聽不懂ASCO是正常的, 但就如上介紹美國的醫學教育,一屆裡有幾個去參加ASCO倒沒什麼好懷疑的。 說穿了是教育的重點放在哪裡的問題, 我去Duke交換時我是intern第一年,跟他們的MS-4(四年級)一起run, 很明顯我比他們多會的就是對傷口的觀察(換藥),短時間內找到血管, 染gram stain,EKG機器壞掉要怎麼修等, 但比他們少的就是對基礎結合臨床的感覺(那時根本都把基礎快忘光了), 或是他們在MS-3所得到那一年豐富的學習經驗。 最後補充一下,也因為美國當到MD多半已經有部份研究能力, 有些真的熱愛實驗的,早就有深厚的實驗室實力, 所以美國的MD可以直接比照PhD,進學校當faculty主持實驗室 所以美國的基礎研究所很多faculty是MD,他本身沒有念PhD, 但研究能力不輸別人 在台灣理論上也是可以(有發paper就可以報講師) 但本身是純MD而沒有PhD而又有能力作"基礎研究"例如分生,生化的研究等等, 就很少很少 當然很多MD是作生統流病的database分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到現在還是深深的深深的愛著你 是愛情的友情的都可以 那是我心中的幸福 我知道它苦苦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8.66.115.177

03/29 12:20, , 1F
專業長見識
03/29 12:20, 1F

03/29 12:49, , 2F
重點是"藍海與紅海", 一片藍海時, 大家會覺得努力有希望
03/29 12:49, 2F

03/29 12:50, , 3F
台灣現況呢?... 大家心裡都有底, 很多人都在想怎麼轉行,
03/29 12:50, 3F

03/29 12:51, , 4F
有沒有認真念醫學, 應該先關心這個大前提
03/29 12:51, 4F

03/29 12:53, , 5F
以前我會很期待台灣的醫學教育往美國方向改變,引進人家好的
03/29 12:53, 5F

03/29 12:54, , 6F
想法跟設計,但近年來的現實,醫學系大概多開幾門醫療糾紛
03/29 12:54, 6F

03/29 12:54, , 7F
與健保現狀概論的兩大主題還比較實際一點
03/29 12:54, 7F

03/29 13:22, , 8F
這篇好文啊 應該要m一下給後面的朋友分享
03/29 13:22, 8F

03/29 14:49, , 9F
推~
03/29 14:49, 9F

03/29 17:21, , 10F
推 有些醫學生真的就曾以第一作者在該領域發表paper
03/29 17:21, 10F

03/29 17:22, , 11F
其實在台灣有時候還是會見到這樣的醫學生
03/29 17:22, 11F

03/29 17:35, , 12F
我也有遇過在當intern的時候就用第一作者發表paper的
03/29 17:35, 12F

03/29 17:36, , 13F
優秀醫學生...不過只能說優秀的研究人才不一定是優秀的
03/29 17:36, 13F

03/29 17:36, , 14F
臨床醫師...至少以他查房上刀打混的程度...
03/29 17:36, 14F

03/29 17:36, , 15F
在我心目中和波波差不多
03/29 17:36, 15F

03/29 17:37, , 16F
我老公就是藥理PHD唸到一半轉去念MD,學生背景很多元化
03/29 17:37, 16F

03/29 19:07, , 17F
現在講的是台灣的情況 你以為每個人都像你家一樣有能力出
03/29 19:07, 17F

03/29 19:08, , 18F
國? 沒看見路上凍骨多?
03/29 19:08, 18F

03/29 19:20, , 19F
淚推"EKG機器壞掉要怎麼修" XD
03/29 19:20, 19F

03/29 19:51, , 20F
sinrong幹嘛沒事酸人?人家單純分析 你扯人家家裡幹嘛?
03/29 19:51, 20F

03/29 19:51, , 21F
再說 MD要出國 跟家境哪有關係? 區域醫院蹲三年
03/29 19:51, 21F

03/29 19:52, , 22F
辛苦一點 應該可以存個三百...拿這個當出國本阿!
03/29 19:52, 22F

03/29 21:19, , 23F
出國念書又不一定花家裡錢,夠優秀獎學金連生活費都包了
03/29 21:19, 23F

03/29 21:20, , 24F
實在不知道是在酸什麼
03/29 21:20, 24F

03/29 22:15, , 25F
我第二行就寫我在台灣念醫科,我出國去Duke交換是拿基金會
03/29 22:15, 25F

03/29 22:16, , 26F
program的全額資助,S網友你現在是在酸什麼?
03/29 22:16, 26F

03/29 22:16, , 27F
而且我回的文就是因為有人質疑美國醫學生去ASCO
03/29 22:16, 27F

03/29 22:17, , 28F
這跟我有沒有能力出國有什麼關係?s網友你的理解力真是奇妙
03/29 22:17, 28F

03/29 22:46, , 29F
推本篇好文~Duke的網站中還有放第一年&第二年學生的心得
03/29 22:46, 29F

03/30 07:56, , 30F
S網友的言論只是反應少部分台灣醫學生眼界狹隘的事實
03/30 07:56, 30F
文章代碼(AID): #1FSzvDQm (medstud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SzvDQm (med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