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松德院區(市療)精神科誠徵101年度第一年住院醫師

看板medstudent作者 (旅程)時間12年前 (2011/11/24 11:14), 編輯推噓5(5016)
留言21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以自己從醫學中心住院醫師轉到松德訓練完畢, 再到某中心附設醫院分院當V的經驗,分享一點心得供參考 (考量到會想走精神科的學弟妹需求,補充數點) 1. 為什麼醫學院老師覺得醫學中心比較適合訓練? 因為大家醫學生時都在醫學中心,所以自然聽到都是醫學院老師的說法 (北醫除外,因為北醫與松德無論在學術與臨床都長期合作互補) 台灣大部分醫學中心的老師也缺乏專科醫院訓練 所以會能以center的價值觀和經驗,想像其他類型的醫院運作 2. 醫學中心的訓練多了甚麼 多了照會,合併內外科問題,或是在精神科病房處理內外科問題的經驗 專科醫院住院病患極少用抗生素或傷口換藥,或是癌症/懷孕患者合併精神疾患等 所以專科醫院規定有3個月到綜合醫院訓練照會,此經驗也很重要 3. 專科醫院多了什麼 大量的老師,同儕,與前輩,讓你在未來找工作或離開醫院後的學習有更多機會 紮實的臨床精神病患照顧訓練,各種次專科(成癮,司法,兒心,精神官能,加護病房等)完整 對精神病患的照護,從急診,急性,慢性,社區復健都有整套計畫 而嚴重的psychosis和neurosis,也往往會以第二線的專科醫院做為長期治療地點 再來是團隊的成熟度高,相較綜合醫院的護士與社工時常輪替, 專科醫院團隊對於各種精神病患的照護系統相對熟練與穩定 如果以松德為例, 有一些喜愛研究的前輩在醫學院服務, 也有許多國外攻讀的學長姐,都可做為住院醫師發展的榜樣 以及非常紮實的心理治療訓練,ex.受到國際分析學會認可的精神分析學會 4. 好的研究不等於可以很快昇等的研究 如果注意學會公布之新理事名單(100-) 大部分委員都是專科醫院與診所代表(許多小科的趨勢) 某個程度上,反映當前大部分精神醫學會會員的需求與服務對象 畢竟在醫學院裡做genetic或brain imaging study為職業只是極少數的人(<1%) 精神醫學的臨床研究,除了這些可以拿SCI IF的生理研究以外, 還有很大一部分關於社會制度/公共衛生/經濟/法規/心理治療等領域, 這些研究的價值暫時還無法被國科會近年的RPI制度衡量. 卻往往是台灣精神醫學界需要的研究 (其他學院也有類似挑戰,例如研究台灣法律制度很難發表在國外期刊) 大多數精神科醫師也不會反對, 我們目前所做的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離臨床運用往往差十萬八千里 例如幾十年前熱門的內分泌與精神醫學,檢查CSF來找出疾病因子, 全球生產數以萬計的論文最後仍無定論;基因發現後,研究者又紛紛轉進基因領域 (另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賀爾蒙療法與停經) 住院醫師如果只是忙著幫老師做研究,而沒有發展出自己的興趣, 在住院醫師結束後,不但臨床技能不足,智識邏輯也沒有因幫忙研究而成長 那就很可惜了 因為時代變化快速, 台灣醫療已經過了硬體發展期,新醫院難設立,舊醫院都在吃老本(人力資源與物力) 大學教職也已經飽和,不像以前只要幾篇論文就可以升等,門檻逐年上升 如果有興趣, 不妨調查近年center與專科醫院的住院醫師,畢業後在哪些地方服務的比例 或許會發現,離開center與大型專科醫院後,去處其實差異不大 想走精神科的學弟妹真的要想清楚自己要做甚麼 或者,做甚麼比較快樂: 未來大部分的人生,你想要找到一個好醫院,好好看病人,還是做其他事情? ※ 引述《fatpooh (i live in 100 aker wood)》之銘言: : ※ 引述《fatpooh (i live in 100 aker wood)》之銘言: : :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我幫大家去跟大老問過了 : : 1.聽說以後精神科口試的率取率會增加,所以雖然住院醫師人數減少, : : 但進來的人口試會比以前好過 : : 2.聽說有些精神科開始招收R0,有興趣的可以去卡位。 : : 3.今年在中山舉辦的精神科住院醫師教育高峰會議,很多醫師一直明示暗示,要不要趁著 : : pgy1的機會順便xxxxxxxx : : 4.八卦是,很多醫學中心的大老,認為療養院不是適合培養住院醫師的地方,這幾年 : : 一直在運作要削減療養院的名額 : : 上述都是聽某大老轉述的,不干我的事.... : 剛收到精神醫學通訊,第292頁,台大高淑芬醫師的文章 : .....參考國外的訓練計畫和設身處地以住院醫師的立場考慮,我建議以醫學中心 : 進行主要訓練,與其他精神醫療院所建教合作的方式,提供其完整的精神醫學教育。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對照療養院R之人數被刪減的比例,傳說果然是真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152

11/24 12:26, , 1F
這篇講到重點,但以目前可以訓練的醫院來看,療養院比例
11/24 12:26, 1F

11/24 12:28, , 2F
明顯下降,專科醫院的訓練會較習慣專科的照顧模式,這
11/24 12:28, 2F

11/24 12:28, , 3F
對以後精神科的生態應該會有影響
11/24 12:28, 3F

11/24 13:35, , 4F
有老師說中心去療養院體系比較容易,療養院到中心較難耶
11/24 13:35, 4F

11/24 13:37, , 5F
沒這回事,現在缺人缺得緊(尤其有急性病房要值班的)
11/24 13:37, 5F

11/24 14:48, , 6F
該說樓上是好藥嗎? 話說young V值班大概是趨勢了~@@
11/24 14:48, 6F

11/24 16:49, , 7F
學弟,醫學中心的精神科需求非常少,如果不是評鑑需要
11/24 16:49, 7F

11/24 16:50, , 8F
很多綜合醫院不想設精神科,考量保全,暴力,自殺風險
11/24 16:50, 8F

11/24 16:51, , 9F
精神科病房如果沒有相當規模,不但安全性與人力不足
11/24 16:51, 9F

11/24 16:52, , 10F
營收也會不足. 所以大部分醫師與嚴重患者都在專科醫院系統
11/24 16:52, 10F

11/24 16:52, , 11F
至於從專科醫院到醫學中心是否容易,要看你自己的狀態與醫院
11/24 16:52, 11F

11/24 16:55, , 12F
的需求.但以我的經驗,松德的訓練是足以讓你去許多地方申請
11/24 16:55, 12F

11/24 16:55, , 13F
無論是醫院或研究所
11/24 16:55, 13F

11/24 17:33, , 14F
再推h大回文言之有物
11/24 17:33, 14F

11/24 22:32, , 15F
仔細想想,樓上應該是學長. BTW,我認為適應之所以容易
11/24 22:32, 15F

11/24 22:32, , 16F
是因為療養院的團隊很穩定,即使醫師是新手,但其他人能彌補
11/24 22:32, 16F

11/24 22:33, , 17F
我到綜合醫院的前幾個月,的確是花了些時間適應.
11/24 22:33, 17F

11/24 23:32, , 18F
非常推這篇解說!只可惜現在專科醫院的訓練名額變少了
11/24 23:32, 18F

11/26 00:54, , 19F
基本上大概療養院中松德講這些話是最不會被質疑的吧
11/26 00:54, 19F

11/26 00:55, , 20F
不過醫學中心目前的好處真的是..會學得基本內外婦科照護..
11/26 00:55, 20F

12/02 22:39, , 21F
要看是什麼醫學中心,有些也是發燒就tinten,管他B/C
12/02 22:39, 21F
※ 編輯: hugocc 來自: 223.143.230.25 (12/21 11:29)
文章代碼(AID): #1EpRQ6h7 (medstud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pRQ6h7 (med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