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明師何處尋?

看板meditation作者 (星辰)時間12年前 (2011/10/04 11:48),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atchfly (追風)》之銘言: : 各位大大好: : 已趴過文,很少提到如何找明師或推薦的。 以下摘自 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8<-------------------------------------------- P19,學佛也需要知識學問嗎?   這問題相當含糊,易於混淆。   首先,我們肯定孔子所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般大眾,懂得 越少,就越能專心一意地照著老師所教的簡單方法,一門深入,專精修行,並獲得益處。 所以,知識程度低的人,甚至沒有讀過書的文盲,並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例如︰ 六祖惠能,傳說中他是沒有讀過書的砍柴人,最後卻成了中國禪宗史上的第六代祖師。   不過據《六祖壇經》的內容和學者們的考察看來,惠能大師雖不是一位學者,若說他 目不識丁,則不可能;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傳說中的文盲而能成為佛教祖師,並對佛 教有廣大而深遠影響的人,尚無第二者。從印度佛教的釋迦世尊開始,傳承以至中國的歷 代祖師,都是博通五明、內外學問的知識分子和大學問家。   上上等人,不須教育,不須文化,而是自然天成,一通百通;他們能夠掌握根本的理 ,以貫通全體的事,不是從瑣碎的萬事萬物各別認知中見其統一的理,正如《永嘉大師證 道歌》所說︰「摘葉尋枝我不能」及「入海算沙徒自困」,那是一了百了,不須瑣碎的意 思。學法是明理而窮本,學佛是見性而成佛,當然不需知識和學問;可是見性和悟後,為 了利益眾生的方便,必須通達經教,充實知識,做為利生的工具。 中上等人及中下等人,必須依據經教,參訪明師,才有修行的依準和學習的方向。 ^^^^^^^^^^^^^^^^^^^^^^^^^^^^^^^^^^^^^^^^^^ 否則,便會成為盲修瞎煉。在未見明師之前,或者見到明師之後,都需要經教的根據, ^^^^^^^^^^^^^^^^^^^^^^^^^^^^^^^^^^^^^^^^^^^^^^^^^^^^ 才能夠抉擇明師之真假。如果順乎經教,深入法理,洞明法義,那是真的明師。如僅以 ^^^^^^^^^^^^^^^^^^^^^^^^^^^^^^^^^^^^^^^^^^^^^^^^^^^^^^^^^^^^^^^^^^^^^^ 自我臆測和修持中的感應、經驗來自由地解釋經教而毀謗正統歷代諸大祖師及三寶的人, 即為邪師而非明師。 所以,若有人還不知如何選擇明師的話,應先深入經教,確認佛法,再去訪求明師, ^^^^^^^^^^^^^^^^^^^^^^^^^^^^^^^^^^^^^ 作畫龍點睛式的幫助,假使千萬疑問能在一語之下徹底點破,那就是你的明師。 ^^^^^^^^^^^^^^^^^^^^^^^^^^^^^^^^^^^^^^^^^^^^^^^^^ 如果一無所知,而去參訪明師,就你而言,他還是一位普通的凡人;若是已深通經教, 縰然踏破鐵鞋,訪遍天下,未見明師,也不會誤入歧途;並且既已掌握方向,便只是需要 層層剝落心中的塊壘,雖無法一時將無明的黑漆桶頓時兜底打通,比較起來,還是安全的 。 …… --------------------------------8<-------------------------------------------- P200,如何選擇明師? 韓愈曾經說過︰「術業有專攻」,因此,學習任何法門都應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 明師,不論做學問、學藝和學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雖然明師未必出於明師之門,明師 門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隨明師,至少不會指錯方向,教錯要領,實要比所謂「以盲引 盲」來得安全。   可是誰是明師?往往無法得知,特別是宗教經驗和禪修工夫,在自己尚未入門時, 更是無法判斷誰是明師或不是明師?不過,明師雖然未必有名,但若為大眾公認的明師, 自然要比自稱明師而尚未被大眾所公認的,要可靠得多。在無力明辨誰是明師或不是明師 的階段,追隨已被大眾公認的明師是比較安全的。或者由已經成名的老師,介紹尚未成名 的老師,也是較可信的。而由你所信任的明師介紹另外一位明師,也是可取的,如在 ^^^^^^^^^^^^^^^^^^^^^^^^^^^^^^^^^^^^^^^^^^^^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大善知識的方式,就是通過一位介紹一位,形成了 五十三位的連鎖關係。他們人人都是明師,因此,善財童子絕不是病急亂投醫似地盲目 拜師。   世間任何時代都有許多自稱為一代宗師的人物,他們妖言惑眾,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廣收徒眾以虛張聲勢,如果不加明辨,即很可能以有名的邪師為明師。所以,孟子也說 ︰「人之大患,在好為人師。」因為那些邪師對社會人心有誤導作用,使人間產生更多的 紛擾不平衡、困惑不安定;因此跟他們學習某些邪法、邪說和邪術,不僅不能開拓人生境 界,反而會為自己帶來身心的傷害,家庭的失和。只可惜一般人實在很難識破這些人的真 偽、邪正。   從佛法的立場說,邪與正、暗與明的標準,都在於自我中心的考察,如帶有強烈貪瞋 習性的人,一定不是明師;又如雖然表現仁慈,和顏悅色、道貌岸然,但倘有憍、狂、慢 等氣質的人,也一定不是明師。找明師,《大智度論》卷九揭示了四個要點,稱為「四依 ^^^^^^^^^^^^^^^^^^^^^^^^^^^^^^^^^^^^^^^^^^^^^^^^^^ 法」。 ^^^^^^   第一、依法不依人︰明師不以自我為中心,也不以特定的某一個人為權威,是以共同 ^^^^^^^^^^ 的原則、規律為依準。律教的法就是因緣法、因果法,如果一位老師所說的道理與開示, 違背了因果和因緣的法則,就不是明師。因為因果是要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緣是教 我們對一切的現象不起貪瞋等執著心。否則,雖眾人尊其為聖人,也和邪師無別。   第二、依義不依語︰凡是真正的法則,一定是放諸四海皆準,古往今來皆同的,不會 ^^^^^^^^^^ 因民族、地區、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而有差別。如果說有宗教上的禁忌,或有語言上的神祕 ,便都不是正法。正法應注重義理的相通,而不當拘泥於語言上的相異。例如說︰回教徒 重視阿拉伯文,猶太教重視西伯來文,都與此準則相背;佛教徒重視梵文、巴利文,只是 為了考察原典,以追求原義,並不是說梵文和巴利文有特別的神力或神聖。當然,印度教 是重視梵語、梵音的,此與佛教有別。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聖人的智慧,乃從無我的大智、同體的大悲中產生。因此, ^^^^^^^^^^ 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論為己為人,乃至於為一切眾生,或者為求成就無上的佛道,不論是 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個別的我與全體的我,都不能產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屬於知 識及認識的範圍。知識是從自我的學習經驗中產生分別、記憶、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則 只有客觀的現象,沒有主觀的中心;只有運作的功能,沒有主體的中心,如果與此相違, 就不是明師。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是無法可說、無法可執、無法可學、無法可修,也無 ^^^^^^^^^^^^^^^^ 法可證。正如《壇經》所說的無念、無相、無住,不為什麼,也沒有什麼,只是照樣地吃 飯、穿衣、過生活、自利利他、精進不懈。   根據以上四點標準,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別,誰是明師?誰不是明師?再依據這四 個標準去訪察你所希望親近的明師,大概不會有所差池,日積月累,縰然不得明師,你自 己也已經成了明師。 -- * . ☆ . . . . ☆. . 人生是為了「感動」而存在的 ‧ . ╱ . * ‧ ☆ 感 動 自 己 . ☆ . ﹡ ☆ ‧ ‧ . 感 動 別 人 . ☆ ‧ . ‧ . ☆ ‧ 證明這世上有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1.61

10/04 12:10, , 1F
法鼓山內也有很好的法 但很令人玩味的卻是 整個區域最精華
10/04 12:10, 1F

10/04 12:10, , 2F
的區域卻是最下層
10/04 12:10, 2F

10/04 12:30, , 3F
另外推荐 全真龍門宗的 王來靜師父。
10/04 12:30, 3F

10/04 12:44, , 4F
樓上實際。推
10/04 12:44, 4F

10/04 23:44, , 5F
小弟我看完文章後,不急著找明師了,先自己精進後,帶看
10/04 23:44, 5F

10/04 23:45, , 6F
分了~
10/04 23:45, 6F

03/13 16:59, 5年前 , 7F
如兼果不刪推文 就好了
03/13 16:59, 7F
文章代碼(AID): #1EYe849j (medit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Ye849j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