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火星人攻擊地球......

看板media-chaos作者 (我有我的人生)時間16年前 (2007/09/21 23:54), 編輯推噓15(1509)
留言24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Fitzwilliam (Out of touch)》之銘言: : == : 看完之後我想到幾個問題: : 如果電視台是為了「刺激大眾關注、討論某一重要議題」, : 而以製作假事件的方式凸顯問題,吸引大眾目光(甚至造成社會恐慌), : 這是否仍屬於媒亂的一種? 其實這類事件一直都在發生。比較近的例子,有幾個世新廣告學系的同學, 他們製造假事件吸引電視台採訪,在旁側錄記者的採訪過程, 對台灣新聞媒體亂象製作一部紀錄片,叫做「腳尾米」。 當時網路上的反應是一片叫好,認為這部紀錄片讓網友們一紓怨氣。 但是大快人心之後,我們對何為「新聞事件」的判準、記者的採訪標準程序, 有更多後續的討論嗎? 除了電視台微弱且可笑的反擊之外,我沒看見網路上出現更多的反思, 絕大多數人的意見都停留在「記者死好」的情緒宣洩上,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 同時我們該問的是,我們製造這些假事件,真的可以顛覆我們想要顛覆的對象嗎? 還是說,反而更加強化了原先權力架構的邏輯與正當性? 舉一個精神醫學界相當有名的一個事件好了。1973 年,有個美國物理學教授, 叫做 D. L. Rosenhan,他派了八個人,施以演技訓練後,連同自己分別到各家醫院的 精神科掛號,宣稱自身有幻聽、妄想的症狀,並且描述模稜兩可的幻覺內容。 若成功住進精神病院,這些人馬上把之前的幻覺症狀收起來,宣稱自己是正常人, 觀察醫護人員及病友們的反應為何。 結果每家醫院都把這些「假病人」診斷為燥鬱症或精神分裂,住院一個禮拜到月餘不等 ,平均每個人住院十九天,期間醫護人員幾乎不相信他們的說詞。 Rosenhan 以此寫了一篇論文“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刊在著名的科學期刊 《Science》,大加嘲諷精神醫學為「詐騙醫學」。自然引起學界的軒然大波,許多學者 為文反擊,說他這是惡意欺騙,不能證明精神醫學的理論與作法是錯誤的。 但是醫界在此事件之後還是有些改進的,DSM精神疾病診斷手冊 之後加進了許多更明確 的操作型定義,幫助醫生做更精準的判斷。至少現在若再用同樣的技倆,醫生不會把你 關到病房裡,而是開給你幾顆抗憂鬱藥物,叫你回去吃藥,若幾天後還有這些症狀再來。 雖說這種先給藥再說的作法也很值得商權,但終究對求診者的人權較有保障了。 Rosenhan 真的顛覆了精神醫學了嗎?求診者來到診間訴說他有這些毛病,總不能懷疑 每個來看病的人都是存心要看你出糗的吧!我們必須承認現有的醫學檢驗有其局限性, 但無法否定這套理論跟知識的累積全都是假的,應該砍掉重練。 同樣的,看到腳尾米紀錄片,記者的作法固然有可議之處,選擇靈異事件這些無法加以 查證的題材做報導,也很不可取。但是記者採訪新聞(尤其是人情趣味題材),基本上 他的責任就是如實轉述從消息來源來的「故事」,很難對每一則新聞做出詳細的查考, 尤其在這類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真相為何的事件,記者如何查證? 這類事件,反而更加顯露新聞事業對於消息來源的依賴性,以及新聞報導是建立在人與 人互信的基礎上。也就是因為有那麼多虛假消息、放風向球,把關與求證成為現代新聞 體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但請記住,這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再者,媒體的採訪重點只在於希望能夠提高報導的渲染效果,這點我當初大學時做關於 媒體報導的專題研究時也有相當深刻的體會。從紀錄片中甚至可以看到記者也不想這麼 做。那麼是誰要記者這麼做?是誰要主管這麼做?是誰要老闆這麼做? 有些人說這是結構性的問題。是的,這辭聽起來的確有點兒推卸責任的嫌疑,但很難否 認的是,就算這批記者全都不幹了、辭職了,下一批記者馬上就會補上來,做同樣的事 情、發同樣的報導。這就叫結構性因素。 這不是說記者跟新聞媒體不能鞭,而是在撻伐之後,我們是否有興趣了繼續探討:是什 麼樣的原因,讓記者(或新聞媒體)犯下這些錯誤? 相信這類討論會比單純的謾罵更加有力量。 修改原因:改正資訊,加上一些段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232.91 ※ 編輯: lavenhill 來自: 219.84.232.91 (09/22 00:25)

09/22 00:21, , 1F
推薦這篇文章!
09/22 00:21, 1F

09/22 00:21, , 2F
推一個 :)
09/22 00:21, 2F
※ 編輯: lavenhill 來自: 219.84.232.91 (09/22 00:27)

09/22 00:35, , 3F
09/22 00:35, 3F

09/22 00:38, , 4F
推!!
09/22 00:38, 4F

09/22 02:33, , 5F
你說的很好 但是腳尾米影片記者有更大的
09/22 02:33, 5F

09/22 02:34, , 6F
疏失 那就是 報導當事者的話跟當事者真正
09/22 02:34, 6F

09/22 02:36, , 7F
的意思有明顯落差
09/22 02:36, 7F

09/22 02:36, , 8F
當記者連當事者的話都可以誤聽或聽錯時
09/22 02:36, 8F

09/22 02:37, , 9F
要他們對一個事件去求證豈不是緣木求魚
09/22 02:37, 9F

09/22 02:38, , 10F
你的意見我大部份都同意
09/22 02:38, 10F

09/22 04:29, , 11F
好文
09/22 04:29, 11F

09/22 07:25, , 12F
K大 你忘了 報導腳尾米的記者
09/22 07:25, 12F

09/22 07:27, , 13F
還會要求 受訪者 照他的意思拍畫面
09/22 07:27, 13F

09/22 07:32, , 14F
這已經不是單純誤解 還有編造的問題
09/22 07:32, 14F

09/22 07:48, , 15F
推好文
09/22 07:48, 15F

09/22 09:08, , 16F
從記者的要求中也提供了些線索,何者為
09/22 09:08, 16F

09/22 09:10, , 17F
媒體或記者心目中有播放價值的"好"新聞
09/22 09:10, 17F

09/22 09:11, , 18F
我們得以一窺新聞在記者、編輯眼中應該
09/22 09:11, 18F

09/22 09:13, , 19F
是什麼模樣,這也是很有趣的討論話題
09/22 09:13, 19F

09/22 09:48, , 20F
09/22 09:48, 20F

09/22 12:37, , 21F
09/22 12:37, 21F

09/22 15:17, , 22F
聽錯造成寫錯跟蓄意引導方向不同....
09/22 15:17, 22F

09/22 20:36, , 23F
值得推薦。
09/22 20:36, 23F

09/29 09:29, , 24F
09/29 09:29, 24F
文章代碼(AID): #16y-af-M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6y-af-M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