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第五屆卓越新聞獎入圍名單

看板media-chaos作者 (tinmar)時間17年前 (2006/11/02 09:49), 編輯推噓6(6012)
留言1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卓越新聞獎欲表彰優秀的新聞內容, 但不代表卓越新聞獎的評審標準必是客觀公正的. 例如聯合報黃年主掌社論, 其社論內容一向是非常極端化, 頗受爭議. 以這次他入圍的 「用完整的民主豐富台灣認同」來看, 明顯是替倒扁運動背書, 且有其鮮明的統獨意識 . 文章筆法雖不若黃年其它篇社論那樣偏激, 但仍令人質疑卓越新聞獎為何要選一篇統 獨意識鮮明的倒扁社論入圍? 題目號稱用完整的民主豐富台灣認同, 社論內容卻因黃年 統獨意識鮮明而多處反民主, 評審未看出來嗎? 而且此篇社論僅檢討泛綠卻未檢討泛藍 , 這種對於觀看政治事務的視野不夠廣闊且政治立場偏一的社論, 何以能入圍? 中時夏珍的"以對話代替對抗,重回治理正軌", 不知內容如何, 但從標題看來, 應是訴 求中道而獲青睞. 不過諷刺的是, 副總編輯夏珍主掌中時的政治新聞, 可是一點也不中 道, 非常極端化. 「用完整的民主豐富台灣認同」 2006/08/31 15:40:27 【聯合報社論】 綠營挺扁,打出的口號是「捍衛本土政權」、「守護台灣」;親綠學者倒扁,打出的口號 是「用民主豐富台灣認同」;施明德倒扁,則排除了一切政治認同的符號與旗幟,提出了 「完整的民主」的口號。 做為一個政治語言,「台灣」或「本土」一向是一個似可望文生義卻又莫衷一是的名詞。 一直到陳水扁的貪腐成為焦點政治議題,始逐漸對「台灣」、「本土」、「愛台灣」等詞 彙有了討論的空間。綠營挺扁,打出了「捍衛本土政權」的口號,但問題是:難道陳水扁 的「貪腐政權」仍可享有「本土政權」的專利?「捍衛貪腐的陳水扁」難道等於「愛台灣 」?這些皆成了十分尖銳的價值困惑。 親綠學者與施明德皆在嘗試解答這個問題。親綠學者說「用民主豐富台灣認同」,倘係如 此,則今後「民進黨等於本土」、「陳水扁代表台灣」的政治論述就必須重新接受檢驗; 新的「台灣認同」的內涵是「民主」,新的「台灣認同」的標準也是「民主」。此一標準 如果成立,則「本土」即不再是民進黨或陳水扁的天賦專利,究竟能否代表「本土」,必 須通過「民主」的檢驗。倘若經過「民主」的檢驗,認為貪腐的陳水扁玷汙了「台灣」, 不能代表「本土」,那麼就不可再假託「本土政權」的名號。因為,「民主」是檢驗「台 灣認同」的必要標準。 施明德則未提「本土」,也未提「台灣認同」。他試圖排除一切政治認同的符號,而以「 反貪反腐」為倒扁運動的最大公約數;基於此,他奇妙地組成了一個「綠頭藍身體」的倒 扁大軍。在群眾尚未在凱達格蘭大道坐下之前,施明德已經完成了一件政治工程:他使得 一些頗具指標性的「本土人物」,甚至一些迄今仍然主張台獨者,公開加入了倒扁隊伍, 於是,「本土也可以反貪腐」、「台獨也可以反貪腐」,「藍綠可以一起反貪腐」。這些 加入倒扁行列的綠營人物,在象徵意義上已否定了陳水扁壟斷「本土」的正當性。而且, 在藍綠之間,也儼然出現了一個重新定義「本土」的政治標準。 然而,「反貪反腐」雖可做為當下倒扁運動的共識,卻無助於民主憲政理念的提升與重建 。於是,施明德所提「完整的民主」,似可作為未來台灣政治建設的新指標;在此,施明 德的主張,與親綠者所提「用民主豐富台灣認同」,亦有了交集。 施明德所說「完整的民主」,原是指唯當人民能夠叫不義的政權下台之時,「民主」始為 「完整」。但台灣民主之「不完整」,又何僅於此?一方面,體制的表現「不完整」,如 司法選擇性地辦案甚或吃案、大法官不能卓然獨立、總統派其金主審議監委人選、總統派 其政治獻金之募集者或管理者出任政府要職,乃至總統將金融機構及國營事業交金主或親 私掌理等等,在在皆是「不完整」;另一方面,在政策表現上亦「不完整」,如將修憲作 為政爭工具、明知「自欺欺人」仍要炒作「正名制憲」、明知鎖國是死路一條卻仍「積極 管理」,又將教育部長的職位作為政治流派的分贓,復假二次金改之名進行金融大餅的分 贓等等,在在亦是「不完整」。而這些「不完整」,均是多年來宣稱「愛台灣」的「本土 政權」所造成;「本土」遂成了貪腐者扼殺「民主」的凶器,以致演成今日竟以捍衛「本 土政權」之名,來捍衛陳水扁這個「貪腐政權」。何其可悲? 多年來,「本土」變質為「血統論」,使「本土」成為一種「先驗」的價值;但實際上, 「本土」應當是一種「經驗論」及「民主決定論」。只要能實現「真正的民主」,只要憲 政體制不被挾持扭曲,也就自然會形成「真正的本土」。有真民主,才有真本土;無真民 主,就會變成如今這樣的假本土。 以當前的政爭而言,貪腐是不能通過民主檢驗的,所以貪腐者不能用「本土」作遮羞布; 反之,反貪腐是符合民主期待的,所以反貪腐即是「愛台灣」,即是「本土價值」。 過去多年,「本土」挾持了「民主」;民主成了假民主,本土亦成了偽本土。若能「用民 主豐富台灣認同」,若能體現「完整的民主」,即能實現真正的「本土」與「台灣認同」 。屆時,不論國家認同、兩岸政策,或教育政策、金融改革……,皆以民主為歸依,而民 主亦成了檢驗「台灣價值」與「台灣認同」的必要標準。 若將親綠學者與施明德的主張相加,便成為:「用完整的民主豐富台灣認同!」這不止是 倒扁的口號,而應是國家社會的唯一生路。 【2006/08/28 聯合報】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13.102

11/02 10:29, , 1F
社論的客觀公正,好像不大容易出現吧。
11/02 10:29, 1F

11/02 11:04, , 2F
評論本來就是有立場的
11/02 11:04, 2F

11/02 13:41, , 3F
社論本來就是有立場的啊 不然要叫媒體用什麼篇幅評論??
11/02 13:41, 3F

11/02 13:48, , 4F
至於中時政治新聞偏頗 所以這方面的獎一個也沒入圍 XD
11/02 13:48, 4F

11/02 14:42, , 5F
社論當然有立場 但要入圍卓越新聞獎 應有一定水準
11/02 14:42, 5F

11/02 14:43, , 6F
我不覺得黃年的社論有水準
11/02 14:43, 6F

11/02 14:44, , 7F
要選政治性為題材的社論入圍 我寧可選擇蘋論 至少較中肯
11/02 14:44, 7F

11/02 14:46, , 8F
社論既然是媒體的一環 當然要受公評
11/02 14:46, 8F

11/02 14:47, , 9F
不能以社論本來就有立場來含混帶過
11/02 14:47, 9F

11/02 14:48, , 10F
否則既然有立場 就不該參選新聞獎
11/02 14:48, 10F

11/02 14:48, , 11F
既然要參加或入圍 當然要受檢驗
11/02 14:48, 11F

11/02 15:17, , 12F
請問這樣一則短短的社論就入圍了喔?
11/02 15:17, 12F

11/02 15:19, , 13F
他入圍的新聞評論獎類..我是覺得因此類入圍還算OK..並沒有
11/02 15:19, 13F

11/02 15:20, , 14F
放在其他單純報導新聞類去做比較..
11/02 15:20, 14F

11/02 16:18, , 15F
說認真的 我覺得這篇社論有點到當今的一些問題啊
11/02 16:18, 15F

11/02 16:21, , 16F
T大可能覺得它沒水準 就像我不認同之前"文化資本差"的
11/02 16:21, 16F

11/02 16:22, , 17F
社論一樣 社論本身是很難讓各種立場都接受的.......
11/02 16:22, 17F

11/02 18:08, , 18F
所以他是意識形態的場所..已經跳脫新聞的包裝了..
11/02 18:08, 18F
文章代碼(AID): #15IKwPQB (media-chao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IKwPQB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