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請不要以消費王建民的方式諷刺趙建銘

看板media-chaos作者 (tinmar)時間18年前 (2006/05/22 19:18), 編輯推噓7(7022)
留言2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王建民真"衰小", 因名字恰與趙建銘同音, 就被一向喜歡肉麻當有趣見獵心喜的媒體人拿來消費一番, 以兩人行為之差異來諷刺趙建銘. 搞到最後, 這反而會讓人覺得王建民被諷刺, 在美國打球, 卻無緣無故被拿來比較, 就僅是因為剛好名字與醜聞當事人相同. 媒體請不要再以消費王建民的方式諷刺趙建銘, 因為很無聊無趣. 2006.05.22  中國時報 王建民對趙建銘 李明璁 上個禮拜,當王建民犀利的滑球、伸卡球同時發威,在紐約洋基主場拿下三連勝時, 地球這端的趙建銘,正身陷社會各界對其內線交易的指責。當閃躲的滑頭不再奏效,頻傳 醜聞的第一家庭早已不只三連敗。 這不是「全民大悶鍋」名人配對嘲諷,而是同一天新聞報導中並列的兩大頭條。前晚 我在社區小吃店,就看著向來挺綠的老闆,生氣又難過地切換電 公私不分、濫用權力、內線買股、介入人事……,第一家庭接連涉入的爭議,讓我們幾乎 忘了它曾經形象素樸而美好。率直的夫人、親切的女婿、低調的女兒、認真的兒子、還有 無敵可愛的小孫子、乃至「有情有義」的羅太太,如今都彷彿褪色相片裡的人物,再無任 何光彩。 曾幾何時,有著平民氣質的第一家庭,揭示了一種不同於過去貴族或親佞政治的可能 性。阿扁和阿珍在困頓中扶持走來的傳記,感動了無數人。這個辛苦維繫、務實攀爬、為 公奉獻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還出身三級貧戶),透過各種「平凡中見偉大」的日常故事 展現,是扁政府在建構新台灣的國族想像時,經常出現的軟調論述。 於是,外交艱困,讓第一夫人搏命去拼;軍購受挫,就訴諸保衛家人及可愛子孫。總 統一家,總是這麼巧妙鑲嵌在「官方國族主義」(official nationalism)的行動綱領中 。如今,「可敬可愛」的第一家庭神話日漸崩解,它不但無法再提供任何溫馨素材,藉以 緩衝或轉移扁政府所受之各類政治衝擊,甚至已構成了衝擊本身。 由此,我們該當理解許多民眾的挫敗感,不只在於趙建銘等第一家庭成員的私德問題 ,更是對上述官方國族主義之道德正當與認同召喚的錯愕和失落。然而,相較於由上而下 動員、鞏固統治中心、對立界線分明的「官方」國族主義,所幸我們還有個另類出口-一 種由下而上自發形成、不那麼「政治」而多一點文化味道、包容性與參與度更廣的「庶民 國族主義」(popular nationalism)。 當李安和王建民以「台灣人」的清晰身份在美國大放異彩,本地的這種庶民國族主義 就開始產生投射並進行論述。透過民間社會市井小民自發而熱情的認同表述,一方面有效 地支撐住「將台灣視為一個國族存在」的集體慾望,使之不至於因扁政府的動員濫用而被 剝削殆盡;另方面,則讓台灣國族主義的持續發展,有個更兼容並蓄不同政治立場與族群 記憶的可能空間(畢竟不分藍綠,誰都會為台灣子弟在外爭光而歡欣鼓舞)。 其實,扁政府或許知道,官方國族主義的路既被自己走死、也被美國堵死,而第一家 庭的美好形象又似乎玩完了,所以不斷想拉攏收編李安和王建民等這類「新民族英雄」。 不過,對其聲望拉抬終究沒什麼作用就是。 無論如何,儘管第一家庭的醜聞佔據報紙頭版,讓我們「身為台灣人」而感羞憤,甚 至不願再相信任何來自官方型塑的國/家想像。不過幸好,在翻開報紙內頁的另一版頭, 我們看到了紐約洋基球場的看台上,張貼了一張「台灣製造」王建民的大海報,上面諧音 雙關地寫著:「Made in Tai『Wang』!」,於是我們相視一笑。是的,這是一個「台灣 」仍能被美好想像與持續行動的笑點。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19.47

05/22 19:40, , 1F
那不是新聞記者寫的 是評論 作者是學者
05/22 19:40, 1F

05/22 20:09, , 2F
一樣米養百種人。不需要因為這個事件。就位身為台灣人
05/22 20:09, 2F

05/22 20:10, , 3F
感到羞憤,作者表達的很不錯阿。翻開報紙另一頁。
05/22 20:10, 3F

05/22 20:10, , 4F
台灣有的,不只是政治醜聞而已。 您說是吧?
05/22 20:10, 4F

05/22 20:35, , 5F
學者在報紙固定寫專欄 也算半個媒體人
05/22 20:35, 5F

05/22 20:44, , 6F
看不出來消費王建民耶...只是用來對比不同意識形態的國族主렠
05/22 20:44, 6F

05/22 20:56, , 7F
扁是政治人物 當然會想拉攏任何受到喜愛的公眾人物
05/22 20:56, 7F

05/22 20:58, , 8F
難道扁形象好的時候就不會想拉攏李安和王建民?
05/22 20:58, 8F

05/22 20:59, , 9F
作者的邏輯根本有問題
05/22 20:59, 9F

05/22 20:59, , 10F
別忘了 當年扁就是拉攏李遠哲呀 那時扁形象可是很好
05/22 20:59, 10F

05/22 21:01, , 11F
基本上這篇文章就是先設定主題 然後把素材按他的需要詮釋
05/22 21:01, 11F

05/22 21:02, , 12F
用這樣的邏輯就來嘲弄台灣國族主義 有點可笑
05/22 21:02, 12F

05/22 22:44, , 13F
評論本來就該包容各種立場 難道要搞一言堂?
05/22 22:44, 13F

05/22 22:45, , 14F
"我雖不認同你的言論 但我堅持捍衛你發言的權利" --伏爾泰
05/22 22:45, 14F

05/22 22:49, , 15F
您應該去政治板用您自己的方式批判這篇文章
05/22 22:49, 15F

05/23 00:04, , 16F
建ㄇㄧㄣˊ 建ㄇㄧㄥˊ 傻傻分不清楚~
05/23 00:04, 16F

05/23 02:17, , 17F
如果要以媒體的立場來看 管他什麼官方 庶民(我還"宮廷"勒)
05/23 02:17, 17F

05/23 02:18, , 18F
國族主義 給我真相 還比給我這些空言好多了~
05/23 02:18, 18F

05/23 02:20, , 19F
說難聽點 難道中時也是被部分記者胡搞 現在靠象牙塔言論
05/23 02:20, 19F

05/23 02:24, , 20F
在撐嗎? 無聊的聯想文~ 是非對錯 有無違法亂紀才是重要
05/23 02:24, 20F

05/23 10:17, , 21F
這明明是一封投書...不是報導好嗎?樓上
05/23 10:17, 21F

05/23 10:22, , 22F
至於他的言論象牙塔?個人見解不同 我覺得是有趣的聯想文
05/23 10:22, 22F

05/23 13:54, , 23F
我知道是評論 所以我說如果以媒體的立場來看... 事實上
05/23 13:54, 23F

05/23 13:55, , 24F
在中時電子報上的標題是《觀念平台》... 李先生個人的文章
05/23 13:55, 24F

05/23 13:57, , 25F
在短期內也是深獲中時編輯的愛戴 是否有可能這是代表中時?
05/23 13:57, 25F

05/23 13:58, , 26F
p.s.李的文章:4/24 4/25 5/08 5/22 持續出現在中時 A15版
05/23 13:58, 26F

05/23 14:00, , 27F
媒體可有立場 但報紙的民意論壇是否該有接近"特定班底"?
05/23 14:00, 27F

05/24 00:18, , 28F
媒體可以有評論啊 只要與報導分開
05/24 00:18, 28F

05/25 14:47, , 29F
他不是評論 他是民意論壇 而且是民意論壇的常客...
05/25 14:47, 29F
文章代碼(AID): #14SPty7D (media-chaos)
文章代碼(AID): #14SPty7D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