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本周休刊嗎?XD

看板kenichi作者 (Lost in the Dark)時間14年前 (2010/07/23 19:49),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RollingWave (Lost in the Dark)》之銘言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59.124.206.6 : → aintvrdfg:救逆鬼ko中國槍 07/22 01:16 : → aintvrdfg:就 07/22 01:17 : 推 lightmaple:東之槍 西之槍 中央之槍 除了西之槍差異很明顯外 07/22 12:38 : → lightmaple:剩下兩把槍他們是差別在哪0.0 07/22 12:38 : → sakuyaa:差別在長短不一樣,長的打共匪,短的... 07/22 13:54 : → lemonblue:日本槍的槍桿是硬的,中國槍的槍桿是有彈性的而且有槍穗 07/22 17:40 : → lemonblue:使用的法門上有蠻多不同的 07/22 17:40 : 推 asdfzx:好大的一把槍 07/22 18:46 : → lightmaple:感謝lemonblue解釋 原來是這樣 07/23 15:43 其實不是這樣啦.... 重點是日本的槍術是直接從戰場上研發出來的,所以也自然是使用 戰場用的槍,反觀現行的中國武術中的槍術中的花槍是太平時代武師/保鑣用的,兩者 有根本上的不同,一個是在戰場上千軍萬馬對手都是成群結隊的士兵,另一個是人數相對 少(但是你的人也少)的盜賊, 而且兩邊大概都沒有什麼護甲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槍術,自 然方向就不一樣了。 中國古代戰場上也沒有人會用那種槍的,不符合效益,戰場上的槍通常一定會要相對的 重/硬/長 ,可是個人武術上說穿了最基本的是要快,而前面那三點都跟快有衝突。 中國武術用槍有輕/快/(相對)長 的優勢。 可以看霍元甲裡面跟瑞士武術指導的那場比畫就可以看出兩者用義上的不同...應該說 如果真的有這樣子的比試那敢用瑞士長矛真是太勇敢了 XD. 古代中國戰場上的高級武術基本上也跟東之槍所展現的類似,明代的武將很多敘述都 說他們可以 .... 明史247 卷 "劉綎" "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 (看來東之槍還比不上 啊XDDD) 明代的 120 斤 大約等於 70公斤 .... 只能說原來三國演義中的豪洨並非沒有根 據,甚至可能還有點保守了XD (偃月刀才82斤)。 現存的吳三桂用的大刀也差不多是那種 規格... 只可惜有達人等級的劉大刀最後碰上了大概跟一影差不多等級的努爾哈赤先生 XDDD 他老爸也一樣恐怖 《識大錄》「顯身不滿七尺,不冑不介,著一白布單衣,如小丈夫。即遇敵提 刀,騰蹻超踊,見刀不見身,軍中稱神人」。 -- My blog: http://yankeewave.blogspot.com Following the New York Yankees and baseball 2010 New York Yankees : reunion tou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144.8 ※ 編輯: RollingWave 來自: 118.161.144.8 (07/23 20:01)

07/23 20:02, , 1F
各朝代的度量衡多少也有差異呀~~
07/23 20:02, 1F
可是三國演義是在元末明初完書的...所以實代差距不大... ※ 編輯: RollingWave 來自: 118.161.144.8 (07/23 20:14)

07/23 20:17, , 2F
可惜沒有槍術沒有什麼發揮空間就被逆鬼威能收了...真希望有
07/23 20:17, 2F

07/23 20:18, , 3F
個趙子龍黃尸虎之流的超級達槍法人出場威一下
07/23 20:18, 3F

07/23 21:32, , 4F
可是在三國時期偃月刀並沒有發展出來,頂多是類似薙刀之
07/23 21:32, 4F

07/23 21:33, , 5F
類的武器存在...詳細重量也不明...
07/23 21:33, 5F

07/23 21:35, , 6F
不過東西漢的斤還不到明朝的一半呢(攤手)......XD
07/23 21:35, 6F

07/23 22:32, , 7F
三個裡面打起來最爽快的大慨就中之槍吧XD
07/23 22:32, 7F

07/24 00:56, , 8F
推霍元甲裡面的槍術對決,很明顯的兩種槍的對比
07/24 00:56, 8F

07/24 09:14, , 9F
超級達槍法人 好像是個法人集團的樣子(誤
07/24 09:14, 9F
文章代碼(AID): #1CIO75qi (kenich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IO75qi (keni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