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徵文] 人生的戒律

看板humanity作者 (Deportivo)時間12年前 (2011/09/06 13:4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個人覺得這個戒律在亞洲社會實用,西方世界不是這樣的 ※ 引述《maviswang (maviswang)》之銘言: : ●不隨便介入別人的家事 : 再好的朋友跟你抱怨他家人的是是非非,靜靜地聽就好,絕對不要評論誰對誰錯 : 也不要出任何意見,就算是你老公或妻子也一樣 西方世界的婚姻或各種關係比較多樣化,也就是說結婚離婚再婚是很稀鬆平常的事 並沒有勸和不勸離的文化。亞洲社會常常因為不願意離可是夫妻間確有很多分歧點, 導致需要發牢騷但卻沒有實際勇氣去分開,導致評論這些牢騷很容易傷到自己 : ●一場父母反對甚至親戚朋友都不贊同的婚姻最好還是不要結 : 因為將來承擔後果的不只是你自己,還會牽連你的下一代 西方世界種族多樣性很大,異族通婚非常稀鬆平常。像黑人白人通婚非常多 歐洲的話因為社會福利極好,養小孩子幾乎不用錢。不管夫妻雙方最後是合是離 孩子國家都會照顧。亞洲社會不同,一但夫妻雙方不合,孩子就變包袱 家人干涉性也高 : ●人生的成敗不只是看你個人多能幹,還要看你身邊的的人是不是也跟你一樣能幹 : 包括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並且延續給後嗣子孫 這一點在西方世界對了一半。西方世界重視networking也就是人際關係 社交手段往往能夠cover掉很多先天家庭的劣勢。一個極度熱愛社交且小有專長的西方人 在社會上還是能有很高的經濟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不完全重視學歷 而且主管階層往往並非專業能力較強者,而是管理能力及社交能力強者 亞洲相反,靠爸往往就贏一半甚至更多 : ●朋友可以多交,道若不同則不相謀合,君子之交淡如水 西方世界交友往往不深,交友是為了社交圈,說穿了也是為了工作為了收入 朋友多交但每個都不深交在西方世界極為重要,這是別人評價你社會能力的重點 亞洲社會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領死薪水,也不會因為社交能力強而有什麼多餘價值 交朋友變成是交心,所以才會有人建議朋友少少就好知心朋友不必多 這些西方世界的東西只是讓我們參考,了解這世界的多元性 當然以在台灣生活而言,原PO的論點非常正確且適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232.118.45

09/07 16:36, , 1F
說得不錯, 其中靠爸爸的部份其實是全世界通用XD
09/07 16:36, 1F
文章代碼(AID): #1EPRC-4Y (human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EPRC-4Y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