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日本時期台灣的國際地位空前絕後

看板historia作者 (SaltLake)時間7月前 (2023/10/09 22:45), 7月前編輯推噓1(1010)
留言11則, 3人參與, 7月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rainjuly (拜託你了)》之銘言: :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 : 在台灣做了很多基礎建設 : 改善了許多人的生活 : 日本政府對台灣人視如己出 真的喔? 視如己出? 當成大日本帝國的好寶寶? 帝國的第三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曾經在對友人的信函中抱怨說 帝國統治臺灣就像是乞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 所以曾對首相松方正義和軍界少數人提到,應該把臺灣賣給別國。 因為當時帝國有財政危機,首相對這建議滿感興趣的,可是內閣的 強硬派反對。 但是乃木總督仍然私下與英法接觸討論賣臺事宜。日不落國的殖民地 太多已經管不來而興趣缺缺,但是法國滿感興趣,曾經出價一千五百 萬法郎。 等到伊藤博文於西元一八九八年重新出任帝國首相,乃木總督又在伊藤 首相主持的軍政要員會議上提到和法國會談賣臺的事宜,並且強調,帝 國治理臺灣分文未賺,反而犧牲大量人命,而且每年還要為臺灣支出軍 費七百萬日圓,不如賣臺。這提議引起會上一些軍政要員如外務省官員 聲援,提議用一億日圓的價格把臺灣賣給法國,或者乾脆賣回給大清帝 國。此即所謂的「臺灣賣卻論」。 結果乃木的賣臺建議被曾任日軍參謀本部參謀的兒玉源太郎發言反對, 主張治臺不能是總督無能,不如讓自己擔任。於是首相就派兒玉接任 第四任臺灣總督。 : 內地延長主義、皇民化運動把台灣人當成日本國民 : 二次大戰一億總玉碎中日本本土只有七千萬人 : 顯示日本把台灣算在日本帝國的一億人裡面 : 日本時期台灣的國際地位空前絕後 : 完全不是現在作為美中角力的傀儡能比的 : 欲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 吾人認為回歸日本是比台獨更加務實的選項 回歸日本? 可是日本國泡沫經濟之後財政不怎麼樣,臺灣把自己送給 日本國,萬一又被日本人標價賣臺怎麼辦? 當年大日本帝國曾經想用一億日圓把臺灣賣回給大清帝國,現在臺灣 自己把自己免錢送給日本國,將來搞不好被日本國標價賣給中華人民 共和國,然後臺灣人一毛錢也拿不到。 與其這樣,臺灣人還不如自己給自己標價,直接在國際上公開標售 臺灣。這樣賣臺的結果,好歹臺灣人可以收到價款自己花……假如 價款沒有被政府高層捲走的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07.1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6862747.A.4A6.html

10/09 23:52, 7月前 , 1F
股市不就某種意義的標價
10/09 23:52, 1F
股市哪種股票強到可以把臺灣主權賣掉? 當年大日本帝國可是有權合法在臺灣 制定法律還有抽稅等活動的。 ※ 編輯: saltlake (114.24.107.164 臺灣), 10/10/2023 00:08:05

10/10 13:55, 7月前 , 2F
賣台始祖
10/10 13:55, 2F
身為一位比臺灣人高貴的皇民,不賣臺一下怎能顯示自己優越的身分? 皇民可以賣臺,臺灣人沒資格賣臺。臺灣人只能被賣。 ※ 編輯: saltlake (114.24.66.159 臺灣), 10/10/2023 14:38:16

10/10 22:19, 7月前 , 3F
日本人早就知道台灣對日本價值不高.真是高見.
10/10 22:19, 3F

10/10 22:20, 7月前 , 4F
事實上俄羅斯壓力與李鴻章被刺,才導致日本改變目標.
10/10 22:20, 4F

10/10 22:23, 7月前 , 5F
東三省才是日本最愛.戰略上可以直接制衡俄羅斯.
10/10 22:23, 5F

10/10 22:25, 7月前 , 6F
日後侵華,也直接下入關到北京.更別說那物產豐隆.
10/10 22:25, 6F

10/10 22:26, 7月前 , 7F
只要打贏中國,別說台灣,就連外蒙都可能到手.
10/10 22:26, 7F

10/10 22:29, 7月前 , 8F
二戰時,擁有台灣也不能向中國補一刀,也幫助不了對美戰爭.
10/10 22:29, 8F

10/10 22:31, 7月前 , 9F
至於朝鮮.有一個好處,是在關東軍跑路時能藉朝鮮逃亡回日本.
10/10 22:31, 9F

10/10 22:34, 7月前 , 10F
美國人終於會想通,台灣是美國的累贅.
10/10 22:34, 10F

10/10 22:36, 7月前 , 11F
日本人沒把台灣賣掉,少賺了一筆錢.
10/10 22:36, 11F
文章代碼(AID): #1b918RIc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b918RI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