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閒聊) 80年代「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已刪文

看板historia作者 (良心台派+正義DPP支持者)時間8月前 (2023/10/03 17:54), 8月前編輯推噓2(2015)
留言17則, 6人參與, 7月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2678 剛看到關鍵評論網對一本叫 "晶片戰爭" 的書做了一點介紹 2023/10/03 解讀《晶片戰爭》: 在盛田昭夫的帶領下,80年代「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強勢崛起 : 刻那麼小的晶片,靠的是微影成像技術: : 把光打在晶片上。 : 晶片上塗了一種遇到光就會消失的化學試劑, : 所以光打過模板照在晶片上後就能刻出痕跡了 : 1978年GCA發明了一台非常精準厲害的步進光刻機, : 營收從不到5000萬美直接突破3億美元,股價也是瘋狂漲。 : Nikon就買了一台GCA的光刻機, : 拆開零件「逆向工程」研究出了這台光刻機的製作方法, : 自己來造光刻機,沒多久時間Nikon的市占率就超過GCA了。 : 1980年代末,日本提供的光刻機已經佔全球的70%了。 我看了大吃一驚, 原來日本的光刻機始於逆向工程(盜版?)? --- 下面無可靠出處的網文講得好像鬥智小說: https://zhaoupan.com/guangkeji-1/ : GCA原本是做地圖的,但在1959年收購了一家小公司, : 獲得了精密測量的技術,再結合博士倫提供的光學鏡頭, : 它在1961年推出首款971型光刻機,並大獲成功。 : 後來GCA想要研發一種更先進的光刻機:步進式光刻機。 : 1978年,GCA推出了世界上首台自動化步進式光刻機DSW4800。 : 自此,全球光刻機市場,一直都是美系廠商的天下。 : 1982年,出現一台來自海外的光刻機,看起來和GCA的步進式機台如出一轍, : 它的名字叫NSR-1010g,來自日本的尼康。 : 為什麼尼康能打破GCA的技術壟斷? : 故事要從1976年說起, : 這一年日本的通訊產業省,開啟了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劃, : 這是一個舉全國之力,推動電子產業升級的四年規劃, : 政府每年投入180億日圓,把日本國內最大的五家半導體廠商: : 東芝,日立,富士通,三菱電機,日本電氣, : 組成技術聯盟,要求這些廠商們,放下隔閡,攜手合作,集中力量辦大事。 : 在四年的規劃中,日本選擇幾個重點突破的技術,光刻技術和設備就是其中之一。 : 作為老牌光學廠商的尼康,在通產省組織的合作框架下,開始光刻機仿製任務。 : 儘管尼康自身的光學技術累積不俗,但要想實現從無到有也並非易事, : 好在,還有友軍的全力支持, : 日本電氣把買到的GCA光刻機,交給尼康偷偷拆了研究, : 這件事是怎麼被知道的呢? : 當時GCA產能極為有限,步進式光刻機優先供給美國本土客戶, : 所以這台好不容易買到的進口光刻機,日本電氣也捨不得白給, : 拆完之後打算重新組裝接著用。 : 然而光刻機不是拼高達,裝好之後發現用不了,只能厚著臉皮找GCA報修, : 結果被美方工程師發現機台被拆開過。 : 有了參考樣本,尼康的研發過程很順利,1980年就推出了自己的步進式光刻機。 : 第一代原型機當然有很多問題, : 但日本電氣和東芝支持國產,爽快的買下並反饋使用體驗, : 有了國內客戶的資金兜底和經驗分享,尼康得以很快的實現了原型機的技術迭代, : 並於1982年成功地把機器賣到了美國的IBM和德州儀器。 : 美國人驚訝地發現尼康的「山寨」機台,性能更好, : 尤其是鏡頭穩定性和自動化程度,足夠機器獨立運轉數小時, : 而GCA的「原版」光刻機,還需要操作人員的隨時干預。 : 更要命的是,日本人的服務態度也遠遠超越美國人。 請教有沒有板友可以反論? 說明其實日本在1980年代的光刻機是自己的專利原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48.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6326867.A.587.html ※ 編輯: moslaa (110.28.48.117 臺灣), 10/03/2023 18:03:35

10/03 18:22, 8月前 , 1F
同志,工程上學習新知,逆向工程本就是重要手段之一
10/03 18:22, 1F

10/03 18:23, 8月前 , 2F
可自身對標的欠缺相當專業知識,逆向工程也做不出啥鬼
10/03 18:23, 2F

10/03 18:44, 8月前 , 3F
大家都是從逆向起家的,台灣同時期的 IC 業也是逆向 CASIO
10/03 18:44, 3F

10/04 07:41, 8月前 , 4F
日本是否有足夠的內需市場?來抵禦美國的商業制裁呢?
10/04 07:41, 4F

10/04 07:41, 8月前 , 5F
目前看起來除了華為,歷史上沒有公司能抵禦美國商業制裁
10/04 07:41, 5F

10/04 07:43, 8月前 , 6F
更何況當時還有駐日美軍
10/04 07:43, 6F

10/04 07:46, 8月前 , 7F
美國的商業的制裁不是只有貿易制裁,還有司法上的長臂管
10/04 07:46, 7F

10/04 07:47, 8月前 , 8F
轄,日本的高管及相關人員全家是打算都不出國嗎?
10/04 07:47, 8F

10/04 09:50, 7月前 , 9F
蠻不喜歡用光刻機這個詞,明明台灣自己叫了幾十年的曝光機
10/04 09:50, 9F

10/04 09:50, 7月前 , 10F
偏偏要用中國那邊的詞幹嘛?? 簡直莫名其妙
10/04 09:50, 10F

10/04 10:06, 7月前 , 11F
喔喔
10/04 10:06, 11F

10/04 10:06, 7月前 , 12F
對不起
10/04 10:06, 12F

10/04 10:06, 7月前 , 13F
對這領域不熟,感謝大大提醒。以後我修正
10/04 10:06, 13F

10/04 17:41, 7月前 , 14F
華為有足夠的內需可以撐,並且華為消費者BG只佔其中的
10/04 17:41, 14F

10/04 17:42, 7月前 , 15F
1/3,而且美國也沒真的往死裡打華為,這部分應該是有
10/04 17:42, 15F

10/04 17:42, 7月前 , 16F
中國在保
10/04 17:42, 16F

10/04 17:47, 7月前 , 17F
而且日本最終會在半導體產業敗退還是自己的問題
10/04 17:47, 17F
文章代碼(AID): #1b6-JJM7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