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清代為何不普遍發行銀幣?

看板historia作者 (浣熊提督萊茵哈特)時間3年前 (2020/11/25 09:16), 編輯推噓9(9097)
留言106則, 12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小弟我一直有一個疑惑,就是清朝歷任皇帝都已發行銅幣為主 甚至少數皇帝還發行過紙鈔,例如咸豐的大清寶鈔(對應銅錢)和戶部官票(對應白銀)。 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為何不發行銀幣(銀元)? 因為當時滿清收稅已經是透過各省鑄造銀錠交付中央納稅。 但表當時滿清中央政府/戶部應該有足夠量的銀來鑄造銀幣才是。 而如果鑄造銀幣,那就可以在銀幣成色上面徵收"鑄幣稅",可以改善政府財政 我原本一直以為可能清廷沒有認識到銀幣比銀兩有這個優勢, 或是從來就沒有想要發行過銀幣/銀元。 但是一直到最近我讀到wiki頁面,發現清朝其實在乾隆朝就成立寶藏局 發行西式銀幣乾隆寶藏。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9D%E8%97%8F%E5%B1%80 所以小弟我非常不明白,既然當時滿清已經知道有西式銀幣 也開始鑄造西式銀幣,為何沒有把這種西式銀幣普及到整個滿清版圖 而是只有在西藏發行使用? 而內地十八省還在使用銅錢做小額貿易支付,政府財政和大額交易還是用銀兩? 一直到光緒年間才開始在內地十八省鑄造銀元,到了清末民初才逐漸走向廢兩改元? 因為小弟我覺得清朝應該可以提前很久就開始廢兩改元(推行官方銀質貨幣)。 -- 夫英雄者 胸懷大志 腹有良策 有包藏宇宙之心, 吞吐天地之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5.37.106.33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06266998.A.C4C.html

11/25 09:24, 3年前 , 1F
因為清代沒能力把握白銀的產能,但銅可以
11/25 09:24, 1F

11/25 09:28, 3年前 , 2F
關於這問題,可以看王業鍵先生的〈中國近代貨幣與銀行的
11/25 09:28, 2F

11/25 09:29, 3年前 , 3F
演進(1644-1937)〉
11/25 09:29, 3F

11/25 09:31, 3年前 , 4F
清代的財政能力並不高,比明代好,但跟宋代沒可比性
11/25 09:31, 4F

11/25 09:33, 3年前 , 5F
而沒有宋代那變態般的稅收能力,廢兩改元難以成功
11/25 09:33, 5F

11/25 09:36, 3年前 , 6F
明清兩代的財政、貨幣跟經濟制度太過落後,很多不是沒想到
11/25 09:36, 6F

11/25 09:36, 3年前 , 7F
而是做不到
11/25 09:36, 7F

11/25 11:15, 3年前 , 8F
那民國時代又是怎麼完成銀元化
11/25 11:15, 8F

11/25 11:15, 3年前 , 9F
(法幣之前)
11/25 11:15, 9F

11/25 12:06, 3年前 , 10F
那宋代可以做到 明清兩代沒辦法做到的原因是甚麼
11/25 12:06, 10F

11/25 12:06, 3年前 , 11F
是對地方的掌握能力嗎
11/25 12:06, 11F

11/25 13:31, 3年前 , 12F
推樓上
11/25 13:31, 12F

11/25 13:31, 3年前 , 13F
啊我指的是一樓抱歉
11/25 13:31, 13F

11/25 13:51, 3年前 , 14F
銀礦不夠啊,開採技術也不夠
11/25 13:51, 14F

11/25 13:51, 3年前 , 15F
同樣是銅,從宋代以來就開採很多
11/25 13:51, 15F

11/25 18:39, 3年前 , 16F
很簡單,因為宋代要維持非常大量的貨幣流通,用以支持稅收
11/25 18:39, 16F

11/25 18:40, 3年前 , 17F
但明清兩代最大頭的稅收是田賦,而且相較其他稅種是輾壓
11/25 18:40, 17F

11/25 18:41, 3年前 , 18F
宋代商業流通的相關稅收占比很大,跟田賦並重
11/25 18:41, 18F

11/25 18:42, 3年前 , 19F
當政府稅收裡面,商稅占比很大時,政府自然要窮盡辦法鑄幣
11/25 18:42, 19F

11/25 18:43, 3年前 , 20F
或者信用擴張,因為貨幣體系的流量要能支撐整個商業流動
11/25 18:43, 20F

11/25 18:44, 3年前 , 21F
歐陸重農主義跟重商主義戰很久,本質就是爭這個
11/25 18:44, 21F

11/25 18:46, 3年前 , 22F
民國的銀元化是銀元價等值於銀的含量,袁大頭的含銀量很大
11/25 18:46, 22F

11/25 18:47, 3年前 , 23F
自然能撐起銀元的價格,當後面減成色、減重,就又崩潰了
11/25 18:47, 23F

11/25 18:50, 3年前 , 24F
而要撐起收商稅,要有大量的吏員,以明清的吏員薪資水平
11/25 18:50, 24F

11/25 18:51, 3年前 , 25F
根本就是鼓勵他們亂搞,不然連生存都很難
11/25 18:51, 25F

11/25 19:11, 3年前 , 26F
宋代70%是商稅,明清80%田賦,商業活動差距相當大
11/25 19:11, 26F

11/25 19:13, 3年前 , 27F
所以宋代官吏數量很多,重點用於商業治理?
11/25 19:13, 27F

11/25 19:14, 3年前 , 28F
秦國(/朝)官吏很多,用於軍事管理人民?
11/25 19:14, 28F

11/25 19:24, 3年前 , 29F
秦國官吏也是一堆管商的,他們要做的帳可多了
11/25 19:24, 29F

11/25 19:25, 3年前 , 30F
秦國吏員要做的基本有14種帳(不曉得有沒有記錯),從田帳到
11/25 19:25, 30F

11/25 19:26, 3年前 , 31F
商帳都要會,各種帳目核實,很煩人的
11/25 19:26, 31F

11/25 19:27, 3年前 , 32F
是指宋代對民變用招安方式嗎?招賊為兵,以平民變。
11/25 19:27, 32F

11/25 19:27, 3年前 , 33F
所以秦吏很多,因為他們的帳本體系太驚人
11/25 19:27, 33F

11/25 19:27, 3年前 , 34F
宋代冗官冗兵由此而生
11/25 19:27, 34F

11/25 20:24, 3年前 , 35F
貨幣流動性問題,看美國這次應對3月大崩盤就很清楚
11/25 20:24, 35F

11/25 20:24, 3年前 , 36F
FED不計一切代價,就是要維持美元的流動性,因為一但流動
11/25 20:24, 36F

11/25 20:25, 3年前 , 37F
出問題,全球經濟大崩盤,就不是現在這樣子了
11/25 20:25, 37F

11/25 21:12, 3年前 , 38F
銀是大額交易用的,雖然清季商業也非常旺盛,但大清骨子裡
11/25 21:12, 38F

11/25 21:12, 3年前 , 39F
還是農業帝國,並不會去思考貿易用途,畢竟銅錢使用還是範
11/25 21:12, 39F
還有 27 則推文
11/26 06:15, 3年前 , 67F
過度壓榨人力,造成秦國很快就崩潰了
11/26 06:15, 67F

11/26 06:16, 3年前 , 68F
月辟其鄉里之入 (谷)、徙除及死亡者..要累積也是月累積
11/26 06:16, 68F

11/26 06:17, 3年前 , 69F
宋代不一樣,吏員的工作較為簡單,人力需求沒秦國變態
11/26 06:17, 69F

11/26 06:17, 3年前 , 70F
而非年累積
11/26 06:17, 70F

11/26 06:18, 3年前 , 71F
你可以看連結文的結論,就知道秦吏的工作量有多驚人
11/26 06:18, 71F

11/26 06:35, 3年前 , 72F
要當累積 也會有 十一月以食卒六十三人,人卅日,積千八百
11/26 06:35, 72F

11/26 06:35, 3年前 , 73F
九十人(里耶秦簡所示秦代的“見戶”與“積戶”)..類似這種
11/26 06:35, 73F

11/26 06:35, 3年前 , 74F
算法 但難道該月每一天都固定同樣的戶之增減 來乘以30?
11/26 06:35, 74F

11/26 06:41, 3年前 , 75F
卅二年遷陵積戶XXX 也不會每月都均等的戶數乘12
11/26 06:41, 75F

11/26 06:46, 3年前 , 76F
那萬一增減的戶數是負的怎辦?如何表示?
11/26 06:46, 76F

11/26 07:28, 3年前 , 77F
照論文所稱 見戶為實際戶數 則見戶數幾十到1百多不等 然後"
11/26 07:28, 77F

11/26 07:28, 3年前 , 78F
累積"的積戶好幾萬 不可能從負 加到變成正的 所以連續幾年
11/26 07:28, 78F

11/26 07:29, 3年前 , 79F
都減少到萬等級的戶數?這還是假設"積"可當減少的用法喔
11/26 07:29, 79F

11/26 07:39, 3年前 , 80F
即便再加交納田租的 仍僅數百戶 每年劇烈減少到剩幾百?
11/26 07:39, 80F

11/26 12:01, 3年前 , 81F
西班牙自從發現新大陸後百年從美洲帶回的金銀已經使通貨膨
11/26 12:01, 81F

11/26 12:02, 3年前 , 82F
障,洋船一直帶白銀來東方採購物質,對象包含日本中國安南
11/26 12:02, 82F

11/26 12:02, 3年前 , 83F
朝廷也恐懼白銀過多會導致滅國.
11/26 12:02, 83F

11/26 12:04, 3年前 , 84F
明廷採取了海禁政策,想貿易的話都要透過海盜兼海防大官.
11/26 12:04, 84F

11/26 12:05, 3年前 , 85F
白銀不分國界,就算有中央政府統鑄,難保不在本國使用.
11/26 12:05, 85F

11/26 12:06, 3年前 , 86F
銀票的好處是規範本土交易的對象.
11/26 12:06, 86F

11/26 13:36, 3年前 , 87F
古中國的銅錢也有廣受周邊諸國愛用者,由其宋錢
11/26 13:36, 87F

11/26 13:45, 3年前 , 88F
明代以土地稅為主,可是稅基流失非常快。宣宗宣德元年
11/26 13:45, 88F

11/26 13:47, 3年前 , 89F
公元1426年,距離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大概三十年
11/26 13:47, 89F

11/26 13:50, 3年前 , 90F
朱爺爺留下約八百萬頃,到了孫子就只有一半,而且百年
11/26 13:50, 90F

11/26 13:55, 3年前 , 91F
後萬曆皇帝時期也大概這數字。跟衛所制度敗壞一樣,
11/26 13:55, 91F

11/26 13:56, 3年前 , 92F
宣宗在位十年,英宗一即位朝廷就派出御史給予清軍職務
11/26 13:56, 92F

11/26 13:58, 3年前 , 93F
,忙了三年,由于謙總結報告大明衛所三分之二垮了。
11/26 13:58, 93F

11/26 14:00, 3年前 , 94F
老豬一個讓整個財政倒退500年以上 真的神
11/26 14:00, 94F

11/26 14:00, 3年前 , 95F
朝庭掌握的財富人力衰退如此快速,可還能撐了二百多年
11/26 14:00, 95F

11/26 14:02, 3年前 , 96F
這也不是用運氣能解釋。
11/26 14:02, 96F

11/26 14:10, 3年前 , 97F
老朱留的家底基本沒啥大問題,是他兒子操壞,不過貨幣
11/26 14:10, 97F

11/26 14:11, 3年前 , 98F
政策他真的是不懂,宋元用紙幣多少有準備金概念,只是
11/26 14:11, 98F

11/26 14:12, 3年前 , 99F
被貪心蒙蔽,可明太祖、成祖是用權威硬要流通,這點除
11/26 14:12, 99F

11/26 14:13, 3年前 , 100F
當今美帝,人類史上沒有國家能辦到。
11/26 14:13, 100F

11/26 14:16, 3年前 , 101F
明初政府貨幣政策失能,朝野自發性改為銀本位,而這時
11/26 14:16, 101F

11/26 14:18, 3年前 , 102F
銀產出不在明庭手上,交易是以重量衡量,自然而然官府
11/26 14:18, 102F

11/26 14:20, 3年前 , 103F
沒辦法搞鑄幣稅偷改成色、以劣充好、以一當千的手段。
11/26 14:20, 103F

11/26 16:13, 3年前 , 104F
建議在提出異議前 最好自己先審視一遍 看合不合情理
11/26 16:13, 104F

11/26 16:18, 3年前 , 105F
辜狗 里耶秦簡的交通資料與縣社會 搜尋"積戶" 也沒做累積
11/26 16:18, 105F

11/26 16:19, 3年前 , 106F
11/26 16:19, 106F
文章代碼(AID): #1VlR1snC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VlR1sn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