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要不要恢復中國史」將推公投 綁明

看板historia作者 (dalikeanureeves)時間5年前 (2018/12/17 15:49), 5年前編輯推噓3(308)
留言11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 引述《mshuang (竹碳烏龍)》之銘言: : : 這是將歷史和中文結合一起的教育方式 : : 中文和英文不同,中文並不是單純的工具 : : 英文的歷史太短了,他們並沒有把文字和歷史作結合 : : willywasd: 如果你拿得出相關的研究資料來 : : willywasd: 那當然說服力十足啊 : : willywasd: 問題是憑感覺做出結論不代表什麼 : 感謝W大大提醒。我們立刻來做學術研究,以符合本版定位 : 這話題我認為有兩個面向 : 一:想要學習與嫻熟某語言,是否也該讀通該語言的起源民族(國家)的歷史? : 我認為否, : 原因NKN大大的譬喻很好,不再重複。 : 二:中文的成語 跟其他語言的成語/片語相比 是否更與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有關? : 我認為是。 : 證據一 : 中華民國博碩士論文 以"成語"為關鍵字查詢,得214筆資料。 : 匆匆全部看過一次,看到 : : 帶有對人評述意思的俄國成語之研究─同中國成語相比較 : : 洪惠娥 / 中國文化大學 / 俄國語文學研究所 : 摘要其結論 : : 中俄兩國成語的差異性非常多, : : 例如俄國成語以宗教教訓的精神性帶領的生產方式 : : 與中國成語以歷史、倫理、社會道德規範的警世諺語相差甚異。 : 我不懂俄語,無法檢證洪姓研究生的結論對錯。 : 總之,大家參考看看。 我都不知道看論文可以只看摘要,原來歷史論證的資料可以只用摘要阿(筆記)。 : 證據二 : 從中華民國論文檢索,我一時沒看到有中文英文成語的源流比較。 : 沒關係,我自己動手來。 : 我的主張: : 中文成語絕大多數能找到明確出處,且與中國歷史或中國知名經典有關。 : 反之,與中文相比, : 英語成語較少連結回英國歷史或英國知名經典,而且較多出處不明的情況。 : (注意! 我沒有說英語成語完全不具古典出處!) : 資料來源: : 中文,以中華民國教育部成語典為準 : 為避免主觀挑選,我查證ㄅ開頭的前十個成語 : (啥 你問為啥不是查證全部?我時間也是有限的好咩) : 01 八拜之交 (O) 約1300年,元朝,西廂記 : 02 八面玲瓏 (O) 約800年,唐朝,盧綸之詩 : 03 不二法門 (X) 外國經典(佛經,通行翻譯版本為唐代) : 0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O) 班超(32~102)名言,漢朝vs匈奴史 : 05 不毛之地 (O) 公元前,周朝(春秋)時,鄭襄公降楚莊王時名言 : 06 不可一世 (O) 約1250年,宋朝,鶴林玉露,評王安石 : 07 不可思議 (X) 外國經典(佛經,通行翻譯版本為唐代) : 08 不可救藥 (O) 公元前,詩經。 : 09 不共戴天 (O) 公元前,禮記。 : 10 不合時宜 (O) 約80年,漢哀帝名言,與西漢末年鬼神之說盛行有關。 : 80%,為有出處的"引經據典(未計入外國經典(佛經))"。 : 而且 30% 還早到公元前,真是歷史悠久呀。 : 英文,依英文維基百科的推薦,我查證下面網站 : https://www.theidioms.com : 該網站有說明其收集的 idioms 出處。 : 為避免主觀挑選,我查證 A 開頭的前十個。 : 01 As a result (X) 約1400年,出處不確定 : 02 Against the grain (O) 約1600年,莎士比亞戲劇,描寫某外國英雄 : 03 Apples to apples (X) 二十世紀,美國孩之寶公司的遊戲 : 04 Act of God (O) 約1200年,出於一些宗教文件 : 05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O) 約1600年,莎士比亞戲劇,描寫某外國商人 : 06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X) 時間與出處都不確定 : 07 All the rage (O) 約1830年,愛德華滅j沃爾-利頓小說 : 08 And so on (X) 時間與出處都不確定 : 09 A voice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 (X) 外國經典 (聖經) : 10 At the drop of a dime (X) 約1800年 出處不確定 : 40%,為有出處的"引經據典(未計入外國經典(聖經))" : 遺憾 沒有任何一個早於公元前 (勉強算入聖經的話,則是 10%) : 感謝大家閱讀。 正巧我也查另外一個字典The Phrase Finder, https://www.phrases.org.uk 同樣以A開頭找了前10個英文片語。 01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X) Hugh Rhodes的The Boke of Nurture or Schoole of Good Maners,1530。 雖然意思一樣,不過有一兩個字不一樣,所以我把它剔除了。 02 A bun in the oven (O) Nicholas Monsarrat,Cruel Sea,1951。 03 A bunch of fives (O) Charles Westmacott,The English Spy,1825。 04 A chain is only as strong as its weakest link (X) Thomas Reid,Essays on the Intellectual Powers of Man,1786。 同樣概念,但由於字不同我把它剔除。 05 A countenance more in sorrow than in anger (O) Shakespeare,Hamlet,1602。 06 A Daniel come to judgement (O) Shakespeare,The Merchant of Venice,1596。 07 A diamond in the rough (O) John Fletcher,A Wife for a Month,1624。 08 A diamond is forever (X) 廣告商的口號宣傳,1948。 09 A different kettle of fish (X) 這個字由kettle of fish而來, kettle fo fish出自Thomas Newte的A Tour in England and Scotland,1785。 不過我也先不算它。 10 A dish fit for the gods (O) Shakespeare的Julius Caesar,1601。 有出處的約60%,有爭議我排除掉一些。 然而你的爭論點是在英文的片語比較少連結到經典,較多找不到原文的情況。 所以把有聯結的算進去的話是90%。 所以你抽10個是想表達甚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44.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45032954.A.6A2.html ※ 編輯: willywasd (223.137.9.112), 12/17/2018 15:59:16

12/17 16:12, 5年前 , 1F
不錯 以資料回應資料 這是必須鼓勵的風氣 笑
12/17 16:12, 1F

12/17 16:12, 5年前 , 2F
好吧 既然我以能否找到明確出處為客觀標準 這樣的統計
12/17 16:12, 2F

12/17 16:12, 5年前 , 3F
我是必須承認的
12/17 16:12, 3F

12/17 16:13, 5年前 , 4F
只是 譬如 A Tour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12/17 16:13, 4F

12/17 16:13, 5年前 , 5F
Cruel Sea
12/17 16:13, 5F

12/17 16:14, 5年前 , 6F
The Boke of Nurture or Schoole of Good Maners
12/17 16:14, 6F

12/17 16:15, 5年前 , 7F
這算經典嗎 嗯 我不是英文系 也不是英文母語 不好堅持
12/17 16:15, 7F
經典的定義又要牽扯到文學批評了,況且當初的命題是歷史或經典。

12/17 16:16, 5年前 , 8F
但總覺得... (扶額)
12/17 16:16, 8F

12/17 16:19, 5年前 , 9F
啊 對了 感謝網站提供 比英文維基的建議網站還好用
12/17 16:19, 9F

12/17 23:55, 5年前 , 10F
回樓上,你第一句尾的笑,並不會讓人覺得你親切
12/17 23:55, 10F

, , 11F
意見分歧並且正值討論途中,無法一笑泯恩仇的,不笑比較好
12/17 23:58 還好啦,沒事沒事。 ※ 編輯: willywasd (114.136.81.252), 12/18/2018 10:16:17 ※ 編輯: willywasd (114.136.81.252), 12/18/2018 10:16:38
文章代碼(AID): #1S5rJwQY (historia)